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

寒假裏,我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的小説家羅貫中寫的。

這本書裏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劉備、孔明、關羽、張飛、曹操、劉備之子劉禪。劉備愛民如子,他是個有理想有野心的梟雄,最終成為蜀國的皇帝。孔明是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後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水淹七軍、收姜維……他還發明瞭木牛、流馬等山地運輸工具。關羽這個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內向少言,剛正不厄,重情義重承諾,不為名利所動;這樣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謂是真英雄,令人欽佩。曾過五關斬六將,無人可擋。但最終因輕敵中了孫權的埋伏。張飛作戰勇猛,性格耿直,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曾在虎牢關一聲吼,嚇退曹軍20萬。他對士兵十分嚴厲,最終死於部下之手。曹操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擅長政治,但是他過於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亂殺人,最終失去天下。在這本書裏,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劉備之子――劉禪,他胸無大志,只明白吃喝玩樂,“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他“打造”出來的,最終投降於魏國。到了最後,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將魏改為晉,三國時代就結束了。

我佩服關羽的英明神勇,佩服劉備的愛民如子,我更佩服孔明的神機妙算。然後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勇無謀的人永遠受制於人,而智勇雙全的人才會統治天下。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2

今年暑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閲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之後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向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説: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能夠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着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齊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3

最近,我在廣州買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然後因為一時興起,再加上此書資料豐富多彩、翔實可信,所以經過兩天“奮鬥”,我就把這本書給看完了。

在一代小説大師――羅貫中的筆下,《三國演義》可謂是妙筆生花呀。其中有一些名垂青史的三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張飛、關羽;雄才大略的劉備等。圍繞這些人物,羅貫中記錄下了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如三國之初時的《桃園三結義》;吳蜀聯合時的《火燒赤壁》;三國末期的《七擒孟獲》等。

全書過目後,我大有感想。人春風得意、粗心大意過後都會出問題。然後如果一時大意便會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如果一時驕傲便會像董卓那樣招人算計;如果……,但是你能像一樣諸葛亮謙虛謹慎;曹操那樣三思而行便會驅災降福。不信,我這還有例子:以前,每次數學考試都是寫完後就閒着沒事幹,一會兒東看看,一會兒西看看,而不是認真地檢查,結果每次都因為我的粗心和大意失去了100分。而今年的期末考試,我吸取往日的教訓,寫完後就用我的火眼金睛把試卷“掃描”一遍,再把“偵察”出來的錯誤答案修改一番,結果自然是我考了個100分。

總而言之,一個人要謙虛而不傲慢,謹慎而不魯莽,才能在當這天下打出一片天地。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4

這天,我讀了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這本書資料豐富,人物個性鮮明,然後故事鮮活形象,令我百看不厭。在這書中,鮮明刻畫了孫權的以貌取人,劉備的仁慈與敬才,曹操的奸詐與自負,孔明的足智多謀,周瑜的君子之言,小人之腹等等,這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比如,第一章,豪傑聚首桃園結義,讓我懂了幹什麼事,都要重情重義,遇事要有情有義,待人要情義相融。第十五章,劉玄德三顧茅廬,以禮求賢,禮待賢達的故事,讓我慬得了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律己,待人以禮,處事以理;同時也感到,如果四(6)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很好地輔佐班幹部工作,這樣我們班的羣眾就會更加有魅力。

這篇小説,不只是教給了我們如何待人處事,也教給了我們自身要有寬闊的胸懷,遇事不能斤斤計較,如孔明施計三氣周瑜,原因在於周瑜氣量狹小造成其悲慘結局,這讓我體會到,看到一個比你強的人,就應當虛心地向他學習,而不能用一種嫉妒的眼光來看待他,否則就會越來越來恨他,最後自己氣死了自己,所以我們要放開胸懷,如大海納百川的容量,才會有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

"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感受良深。

《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根據魏晉時代的史書與宋代的三分、元代的三國戲和羅貫中自己的思想合併在一起的小説。

《三國演義》主要記敍了三國時代的羣雄爭霸的故事。在這個羣雄爭霸的時代有許多英雄豪傑。例如:德才兼備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勇有謀的關羽,直爽豪邁的張飛,老當益壯的黃忠,老奸巨猾的曹操等。

對於《三國演義》我還有別的看法。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劉備寫得十分仁義,還攜民渡江,依我看,就是他攜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是仁義君子,只是為了取得民心,這樣他就好不到哪裏去。而且,劉備太喜歡哭了,簡直是"哭神".在《三國演義》中他不知哭了多少回,一遇到喪氣事就哭,這樣他也好不到那裏去。最重要的是,劉備太依靠諸葛亮了,什麼事情都交給諸葛亮。人們説劉備"三顧茅廬"是重視人才,依我看,他就是想找個依靠,找個有才能的人幫自己管理而已。

《三國演義》説曹操是奸雄,可我認為他才應該是大英雄。他很重視人才,許攸來投靠他,他連鞋子都沒穿就去接待他。劉備只是依靠人才,而曹操是聽取人才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才智來管理軍隊,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6

關羽的優點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勇猛、勇敢、有勇有謀、大膽、、重義氣、十分忠誠等;但也有一些缺點,驕傲、固執等。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故事,講的是陸遜給呂蒙出了一個計謀,自告奮勇用謙卑的口氣給關羽寫一封信,恭維一番,關羽因為連打勝仗更加傲慢, 瞧不起東吳的將士,以為他們都是窩囊廢,威脅不了他,便把荊州的兵撤走。結果,關羽果然被陸遜信中的恭維之詞攪得更加傲慢,最後稍不留神,着了陸遜的道兒,丟失了軍事重鎮荊州。勤部敗走麥城,最後還失手被擒。白白犧牲了性命。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最深的是對:勝而不驕,敗而不餒,虛心使人勝利,驕傲使人失敗,這名話,有了很好的理解。我在反思。其實,有時候,自己的行為也像故事中的關羽一樣,十分的驕傲,有時被老師和媽媽表揚一下,便瞧不起同學們和弟弟,這就是驕傲呀!關羽因為連打勝仗,助長了驕傲的心理,加上聽了一番好言好語,結果驕傲的失去了警惕性,上了陸遜的當。所以,這個故事就給我們一個教訓,要勝而不驕,不要被勝利或喜悦、表揚衝昏了頭腦!俗話説的好,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勝利,驕傲使人失敗。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7

在寒假裏,我讀了許多的書,有《昆蟲記》、《水滸傳》、《岳飛傳》。但在這些書中我最喜歡《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寫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在軍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隱蔽的。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王權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時代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嚮往,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分裂、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趙雲。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阪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眾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更佩服他的忠義。

我喜歡讀這本書,這本書百看不厭,裏面的每個故事妙趣橫生、惟妙惟肖,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巧似這長江水,從一朵朵洶湧的浪花中卷出了這曲折風雲的三國畫卷。在感歎歷史的同時,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感謝這位如此有能力有文筆的作者羅貫中。

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就必分的。天下分開了,就會有戰爭,戰爭總會有輸贏,一山不能容而虎。贏了天下就是一個統一。但隨着一代代君王的傳位,總會有一些殘民以逞的夏啟,荒誕無恥的殷紂,這樣的暴君。回頭看看歷史,哪個王朝不是毀在這樣的皇帝手中。漢氏的江山在靈皇帝這似乎就到頭了。於是,才使眾英雄蠢蠢欲動,而三國也就這樣誕生了。

都説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其實不然。從正面看他的'心胸坦蕩,天資仁厚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從平民百姓憑着這種魅力打出自己的江山。成功人士的背後總是充滿了黑暗但是同時也會有許多的幸運,這幸運可以説是張飛,關羽,和諸葛亮。這四人的結合就是古代F4吧。個個都有自己的長處,武藝高深的張飛和關羽,想那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辱若塗脂,單鳳眼,卧蠶眉。真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呀!而他不只外表美,心靈更是真君子。披肝瀝膽,義蓋雲天,這樣的美名多讓人羨慕呀!他與張飛組成了劉備的臂膀,更是讓劉備顯得”柔中帶剛“。

如果哭能哭出江山,那這江山就不夠分了。只是説每天我們都應該盡力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有許多事情老天自有安排。

和許多人一樣,那個南陽隱居的卧龍諸葛亮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他簡直比神仙還神仙,世界好象沒有這樣一個人存在過一樣,請允許我抒發個人崇拜。草船借箭時,他的智慧太讓人不可思議。我不考慮他會死在周渝手上,但是我還在為他着急三天內怎麼造出十萬支箭。有三頭六臂也未必能行,而他告訴我”實在沒箭就借呀。而且最好是不用還。“還有木馬流牛像是在那個刀光劍影的沙場上造就的一座美麗而神奇的城堡,總是若隱若現的,像在誇獎他的智慧。但是同時他也是有膽識的君子。玩弄空城計,只怕在那殘酷現實的年代再沒有如此之膽識的軍師了吧!但是諸葛亮在聰明也只是歷史的一個棋子從草廬出來的一刻起,也許就註定了他要風雲一世,不,不是他決定的,只是他幫劉備打江山的時候,他的十顆心都寫着一個”忠“字。他想扭轉乾坤,可是他的忠心讓他什麼都做不了了。劉備呀劉備,你聰明瞭一世,仁善了一世,難道沒有想到諸葛亮是十足的忠臣吶。你白帝城託孤的那句”若其子可輔則輔,不可輔則可取之。但我想其實即便是諸葛亮自己當了皇帝,他也是要生老病死的,難道這漢氏江山就不會亡了嗎?怪只怪天意弄人。

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我在想是“阿斗”碰上了劉禪,還是劉禪碰上“阿斗”。還是阿斗就是“阿斗”。

在三國的英雄中,曹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國之君。對曹操我認為他野心之大。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看的出他有多自私和不仁。但是他不是盲目的。煮酒論英雄,看的出他時刻在留意身邊發生的一切。他為了自己的雄心與報復,能轟轟烈烈的付出自己的一切。雖然沒有背上什麼好聽的名分但是我想夠了,至少他不會後悔自己所做的選擇。可見我們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

孫權其實是最聰明的人。靜觀其變。在蜀魏相爭時,他並不着急去做倒向哪一邊的決定,而是找理由推脱。

周渝其實是最失敗的人了。其實我覺得心胸狹窄的人是最不成大事的。一句“既生渝,何生亮”説的還多委屈的樣子。其實魚和熊掌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嫉妒人才,容不下別人,即使你滿腹經文也只是一堆廢土。因為沒有寬容,你會被失敗帶走生命。

形形色色的生命都如此的深不可測。而他們的一切一切都是建立在生命之上的。戰爭就是犧牲生命的代言詞。戰爭不簡單,需要有勇有謀,還要天時地利人和都到位了才能打勝仗。從美人計到假投降。情感和生命都被戰爭埋葬。像劉備這樣的仁慈的皇帝也不會因為每一個戰士的死,傷心的掉眼淚吧。這就是歷史的悲劇。在欣賞英雄的成敗的同時,我還是要莫念:“安眠吧。為了戰鬥犧牲的戰士。”三國的奧妙太多太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國不僅是我們去回味歷史的鴻篇鉅作,更是生活和做人的指使燈。其中的奧妙。要認真的咀嚼。

在三國末年,但是最重要的幾個英雄相繼死去的時候,我真正的體會到了什麼叫人去樓空。一種大勢以去的淒涼。儘管,戰爭還在繼續,人才也還在漸漸湧出。但是三國盛世以過,回想起英雄們勾心鬥角的熱鬧場景。才深深的體會到生命的可貴。但是如果讓我選擇,我寧願在盛世輸的一敗塗地也不要在末期勝利。美好的時間是多麼的可貴,是非成敗轉頭空,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不後悔,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裏盡放光彩。

一切的一切都成定局,最後三國也像浪花漸漸的在海水中不見,天下合一,歸晉。

別為結果遺憾,因為過程如此精彩。

白髮魚僬江渡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9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開頭的《臨江仙》一把抓住了我的心: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話説幽州涿縣有個英雄,那人耳大垂肩,臂長過膝,正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一天他在外面玩,看到一棵桑樹説:“我為天子當乘此蓋也。”叔父劉元説:“此兒非常人也。”後來他還認識了關羽張飛兩兄弟。為什麼賢良之士都往劉備那跑呢?因為劉備只要看中一個人就會很愛他,所以大家都往劉備這跑。

卻説沛國譙郡人曹操字孟德,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其父曹嵩原姓夏侯,後來養在曹家所以姓曹。曹操雖然殺人不眨眼,但是在文學上還是有一定的造詣的再説東吳孫策死了孫權繼位,那時曹操要來攻打孫權,但孫權這邊人心惶惶,孫權拿劍劈斷桌子角説:“誰要是再説投降,就如同此桌。”就是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讀了了《三國演義》後我被關、張、趙的勇氣深深地折服了,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折服了,被曹操驚人的統領能力折服了。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