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8.76K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1

《人生》是路遙的小説代表作,小説中沒有濃墨重彩浮誇的語言,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稀奇古怪的祕密,作者用質樸簡單的語言,向讀者傳達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於人生的思考和對年輕人的忠告,發人深省,令人深思。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

在這篇小説中,我感受到了幸福、美好,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與社會的黑暗,還有生活的不易。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漫長人生?面臨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又該如何把握?人生曲曲折折,時而得意,時而失意,該如何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起伏不定呢?讀完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

小説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在高家村當民辦教師,他有能力有才華,不僅關心時政,還寫得一手好文章,但命運的第一次轉折很快來臨,因為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高中畢業了,書記要將自己的兒子安排到公家幹活,所以高加林被頂替下來,(可見,那是的社會就已經很黑暗了)一時間,生活的沉重負擔壓在高加林的身上。沒有了經濟來源,他只能像父母那樣當個農民下田種地。但一個堂堂男子漢,苦苦讀書的高中生怎會甘心呢?所以,遭受打擊的高加林一蹶不振。他悶在家裏不出門,煩躁不安,但又無可奈何。最後他決定不能這樣窩在家裏窩囊,要出去掙錢,當他鼓起勇氣帶着母親蒸的一筐饃去城裏賣,本來就自尊心強的他又遇到了同學黃亞萍和張克楠,黃亞萍在縣廣播站上班,張克楠畢了業也是吃國家飯的,都是一個教室裏的同學,他卻回農村做起來農民,高加林心裏更不是滋味了,後來一個饃也沒有賣出去,垂頭喪氣地回了家。

在路上他遇到了在大馬川道橋上等他的巧珍,巧珍是村裏生意人“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她家境好,人又標緻,是村裏數一數二的姑娘,巧珍喜歡高加林很久了,她沒有上過學讀過書,卻不俗氣,打心眼裏喜歡文化人,所以一心想要找個識字的人嫁了,高加林是村裏的民辦教師,懂得多,還經常發表文章,所以村裏人對他愛慕的姑娘也不在少數。這天,巧珍熱情地幫高加林把饃拿到縣城去賣,回來還給他帶了紙煙,並向高加林一訴衷腸,處於人生低谷期的高加林,,也喜歡上了這個善良質樸大方的農村姑娘,於是兩個年輕人就幸福地開始了戀愛。但高加林的心裏卻有點矛盾,一方面是他不想一直呆在土地上,他有知識,向再翻身走出去,但現在他和巧珍在一起,就意味着要永遠在土地上不能翻身了。

這樣糾結矛盾一段時間之後,他決定適應新生活,拿起鋤頭,賣命鋤地,這個血氣方剛的男兒漢想要證明自己並不比別人差,便賣力幹活掙工分,手全部都磨爛了,愛情給了他巨大的力量,雖然高加林還是不得不承受變身農民給他帶來的痛苦,但他和巧珍每天都沉醉於愛情的甜蜜和幸福之中,也不再顯得那麼憂愁了。

命運的第二次轉折又悄悄來臨,高加林的叔父當兵退伍,對國家貢獻突出,安排為地區勞動局局長,高加林一下又看到了一線曙光。但高加林的叔父堅持正義立場,説不能把高加林調走。之前把高加林從民辦教師位置撤下的高明樓和劉佔勝害怕得罪勞動局局長,又讓高加林去縣委做起了通訊幹事,高加林能寫,懂得又多,是塊材料。

高加林到了縣城,春風得意,工作幹得又出色,各方面都很優秀,引人矚目,成了城裏的一顆啟明星。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在縣廣播站,經常讀高加林的文章,他們二人在學校就談天説地,聊國家大事,聊文學,很聊得來,當時就互有好感。但高加林畢了業回了農村,黃亞萍不能跟着他一起回農村,便和一直追求她的張克楠一起了。此時,高加林已經來到縣城,她對他的感情又重燃了,向高加林表達了愛意。高加林猶豫了,善良美麗的巧珍怎麼辦呢?他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拋下巧珍不管;但經過內心的一番掙扎,他要為自己的前途考慮,他想去更大的城市發展,黃亞萍是幹部子弟,又有文化,這時候,黃亞萍在高加林心裏比沒文化的巧珍有意思多了。於是黃亞萍離開了張克楠,高加林拋棄了温柔賢惠的巧珍,兩人開始了新的戀愛和生活。但這件事對張克楠和巧珍造成了巨大痛苦,巧珍每天以淚洗面,瘦了很多,但她並沒有意志消沉,反而很快堅強起來,之前一直上她家提親的馬栓還是願意娶她,她就一狠心決定開始新生活,嫁給了馬栓。

很快,命運的第三次轉折又降臨這個年輕人頭上,黃亞萍要和張克楠分手,張克楠媽媽將高加林的來路調查的一清二楚,隨即將劉佔勝走後門讓高加林在縣委工作這件事告發,紀檢委嚴格重視,認真調查,結果是,高加林重新被打回農村。他的叔父此時也支持將他調往農村。高加林又一次受到打擊,他第一個想到巧珍,痛苦不已,此時巧珍已經嫁給了別人,他把寶貴的“金子”丟了,也把自己的良心丟了。以前和黃亞萍嚮往的美好生活也隨即向泡沫一樣破碎了,他和黃亞萍撇清了關係,獨自踏往回鄉的路……

最後,德順老漢開導高加林,不要意志消沉,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還是要努力生活,熱愛自己的土地、家鄉,他還從德順老漢嘴裏得知,是巧珍求高明樓讓他還去當民辦教師,聽到這些高加林一下子撲到德順老爺爺的腳下,兩隻手緊緊抓着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小説到這裏戛然而止,作者留下想象空間,高加林有沒有當上老師,他和巧珍再見面該如何打破沉默,他們是否都幸福,這些只能留給讀者去想象。

讀完這篇小説我的內心是唏噓不已的,為巧珍被拋棄而心痛,為高加林的昧良心而氣憤,為人這一生的起起伏伏大起大落而感慨。

同時我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在以前以血統論英雄的時代,走後門更加普遍,一個高加林,村書記兒子要當民辦教師,就把他撤了下來,變身為農民。後來又因為他叔父當了勞動局局長,莫名其妙又被安排到縣委工作,最後因被告發又被譴回農村,對於這種社會的黑暗,普通老百姓是無力改變的,僅僅因為關係,就輕而易舉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既然我們對於社會的陰暗面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努力做好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這篇小説還啟發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不能因利益的誘惑就隨意改變自己的志向。如果高加林抵制住了黃亞萍帶他一起去南京大城市條件的誘惑,堅持自己的本心,不做昧良心的事,那麼他將會和巧珍很幸福地生活,即時沒有很光鮮的生活,不能像和黃亞萍那樣談論國家大事,但是有巧珍的善良質樸也足夠了!高加林自己不知道珍惜擁有美好品格的巧珍,最後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生活偶爾會和我們開玩笑,無論失意得意,都應該保持一顆謙遜低調的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高加林在縣城順風順水地工作生活時,他有點過分驕傲膨脹,他明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卻把虹當做橋,橋根本不存在,彩虹是出現了,而且色彩斑斕,但也很快消失了。如果他能認清自己的真實情況,堅守本心,或許小説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這點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説的“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吧!

有追求是對的,但是要以現實為基礎,更要走正道,不能通過歪門邪道去實現,一旦摔了跤,反過來會給人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能毀掉人的一生,所以我們應該昂首挺胸走正道,傳遞正能量。

德順老漢在小説中是一位老者智者的形象,他雖然是沒文化的莊稼人,但淳樸的語言中透着生活的哲理與真知,閃爍着智慧的火花,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陳道明飾演的老卓角色也有這一特點,他們作為長者智者過來人,能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語道破夢中人,指引我們走上歸途,走上正道。

以前父母經常教育我:“人生很短暫,不要走彎路,要走正道”,讀完這篇小説,我更加明白了,人生是走不起彎路的,尤其是在關鍵的岔路口上,人生的每一刻都是現場直播,要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又想起以前讀的現代女作家李筱懿的一篇文章《你真的打算湊乎過完這一生?》裏面的一段話和《人生》所表述的道理差不多:“當女人還是女孩的時候,不太明白自己的一生其實只是由幾個關鍵環節組成——親情、學業、職業、愛情、婚姻、子女、朋友、夥伴,那些貌似漫長的時光,都在為這些要素積聚能量,在不該湊乎的事情上湊乎了,未來也就只能湊乎了;在核心環節認慫了,人生也就真的認慫了。”

希望我們都能認真踏實走好人生每一步,積極陽光,熱愛生活,永葆正能量。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2

看完路遙的《人生》,有些小感慨。也許人生真如戲劇一般,五湊六合的,有時眼看要成功的事,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有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現了奇蹟。時代背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但選擇也可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高加林可以説是一個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負。然而,在時代背景下,由於家庭出身他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時,又被人擠下台,從半個知識分子又回到了農民的生活。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導致了他個人情感糾葛多變。雖喜歡巧珍但在最後他們的愛情還是被現實的一系列不協調、不適合、不般配所扼殺。巧珍很愛他,但這種愛在現實文化差距、思想差距等的衝擊下不堪一擊。現實啊,我們可以看到,不管幹什麼事情都要從現實出發,儘管有再大的理想、再高的志向,一旦脱離了現實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在命運的捉弄下,高加林再次失去了工作回到農村時,面對全村人的輿論,一種失落與絕望從心底油然而生。而此時,村裏順德爺爺的一番話點醒了他,"你啊,剛剛二十四歲,怎麼能有這麼混賬的想法。如多按你這麼説我早該死了!而我百歲的孤老頭子,無兒無女一輩子光棍一條。但我還是心裏熱騰騰的,想多活他幾年!別説你這懶娃娃嘍!我雖然沒有妻室兒女,但覺得活着還是有意義的。我愛過,也痛苦過;我用雙手勞動過,種過五穀,栽過樹,鋪過路,修過橋難道不是活着的意義嗎?拿你們年輕人的説法這叫幸福。"看到這裏,我突然有種説不出的感覺。我們每次抱怨自己所面臨的壓力時,這一切和真正的痛苦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一切的壓力和不幸僅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有時我們卻會為小小的一件事情、一次挫折、一次失戀而絕望,想一想生活其實挺好的,不要因為某一次而否定終生。

人生,本來就是彎彎曲曲的,但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在這不平坦的路上發現生活的美並找到人生的意義。雖説人生的道路很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能影響你的一個時期,也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生活有時能把現實變成夢想,有時也可能把夢想變成現實,有時會把社會中的各個角色調換,有時會把好事弄巧成拙,關鍵看我們怎麼去走這條人生之路,路上會有很多岔道口,我們選擇之前也會迷茫失措,也許也會和主人公犯同樣的錯誤,説白了這就是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在選擇之前看到了人生這本書,它讓我們學會了在選擇之時三思而後行。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3

荒廢了個半月的寒假,閒來無事便看了人生這本書,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相信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的身邊也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高加林,空有才華抱負卻怎麼也逃脱不了農村的落後與封建。為愛執着,善良如金子般的巧珍,為她的不幸同情的時候也在佩服着她的勇氣。她愛高加林,愛到骨子裏卻還是沒能和高加林在一起。或許有人會説高加林沒有良心忘恩負義,但我想可能是因為高加林對巧珍的愛還是抵不住外面的誘惑,還是沒有他的飛黃騰達重要。

德順老人是我最敬佩的,他有相愛的人卻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在一起終生未娶卻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平凡的話語中藴含着大大的哲理。有人會説一個農村老人能説出什麼有見識的話,但我會説子非魚安知魚之見解。

當時的那個年代人們對於走後門的非常反感,而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的風氣。是啊,有關係好辦事,沒關係只能空有才華無處實施。有的沒有關係的人想要出人頭地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或者是代價,還有的會把自己的婚姻當成了平步青雲發家致富的工具。在這個社會上,我不知道長久下去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起碼現在看來,還是挺平衡的。但是城市對農村的偏見只是有一小部分得到了改觀,骨子裏還是有很大的偏見。我不知道他們的優越感是從哪裏來的,還是那句話,不瞭解就不要對任何人和事做出有失偏頗的見解。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在這個世故的社會,知世故而不世故,便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人生的路還是要自己走的,苦痛歡樂都要自己經歷。一生之中不管成就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家人,待人真誠就好。既然人生怎麼都要好好過,那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要相信,總會有人能理解你陪伴你,給你信心和勇氣。所有的詞到了最後都變成了家人。是家人不是親人,親人太多家人只有那幾個,不管在哪,有家人的地方,才有家。

人生下來,就要過着屬於自己的人生,中途可能會遇到一個人然後生人,看着孩子過好自己的一生。酸甜苦辣鹹,百種滋味萬般姿態,低姿態過好生活。這,才是人生。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4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路遙出生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陝北的一個農村家庭,和《平凡的世界》一樣,《人生》也是以農村生活為背景展開的,不同的是《人生》只對主人翁年輕時期的人生經歷進行描述。

高加林,故事的主人翁,高中畢業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看完感觸最深的有兩點,一點是遇事永遠要有自己的道德原則。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在公社小學當民辦教師並夢想着熬成公辦教師時,被別人背後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長的兒子三星所取代;就在自己回到農村失魂落魄之時,同村漂亮又深愛他的劉巧珍終於鼓足勇氣向他坦白心扉,他們深深的陷入愛河,在他最落魄時這個善良又摯熱的女子温暖了他,他也打算和劉巧珍生活一輩子。

這時高加林在部隊工作的二叔回來地方當了勞動局局長,副局長馬佔勝為了討好他二叔,走後門安排高加林進了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就在他在縣委宣傳部裏幹得紅紅火火,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

這時她想起來她最親愛的人——劉巧珍,但為時已晚,被他拋棄的巧珍已經在絕望中嫁給別人。愛情是純白無暇的,不能夾雜任何雜質,你可以考慮現實,但愛對方的心必須是真誠的,負責的。不然翻船後,倒黴的是你自己。

另一點,人的命運瞬息萬變,要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年輕時期關鍵的幾步。高加林在現實面前顯得弱小無力,但他是一個有能力、有熱血、有思想的人,在現實面前他有些順水推舟。如果當時他和劉巧珍結婚,好好的過一輩子後面的悲劇和懊悔也就不會發生。但,可憐的人啊,他有自己未滿足的夢想,有一顆不甘一輩子當農民的雄心,他希望自己是可以展翅高飛的雄鷹,但劉巧珍跟他沒有共同語言,於是他選擇了黃亞萍,一個城市高幹女兒,他也更希望黃亞萍可以幫他實現自己的理想——去大城市發展。

這時他工作被揭發,一切又回到原點。如果對於工作,多聽聽周圍長輩的意見,對於工作也許會更慎重。如果他工作後依然能夠堅守自己對劉巧珍的愛情和責任,也不會被揭發。可人的慾望總是無窮的,他考慮了自己的慾望和夢想,但並沒有考慮到現實。引用文中的一段話: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他對社會並沒有深刻的認識,也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僅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不管現實是怎樣的,已經晚了,他的人生就像電影上映一樣,很快把他年輕時期最重要的幾步一掃而過,最終他又回到了原點。

説到這裏不禁想起來大家老生長談的話題,想起筷子兄弟那首《老男孩》,在現實面前,你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或者説,你還記得當初的願望嗎?我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不是因為你不願意堅持,而更多的原因是現實。就比如我,中學時期,那時自己的夢想就是以後當大老闆,成為有錢人,但後來慢慢的就演變成現在在學校上學,與以前的夢想相去甚遠。不同時期人們都會我自己的夢想,或者通俗的説,不同時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未來的期望,你希望是怎樣的。

青年時候,我們也有自己的夢想,但那時候的夢想更多的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因為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不成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深刻,所以後來有變化也很正常。如果再有人問你,當初的願望你實現了嗎?你可以很坦然的回答他,不管結果是怎樣的,我們不需要揹負違背初心的愧疚感。當初的夢想我沒有實現,但至少我努力嘗試過。我感謝生活,在我回頭的時候,一切還在原地等我,感謝男朋友對我的不離不棄。

但作者文中的高加林就沒有那麼幸運,等他回到現實時,他親愛的巧珍已經嫁給別人,這也許是上天對他對愛情褻瀆的懲罰,而我永遠不會拿愛情開玩笑。

但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渴望像馬雲一樣通過努力富甲一方,我佩服這樣的人,不管你的起點是怎樣的,你總有一腔熱血,為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直至成功。考慮夢想之前先要認識你自己,你認識自己嗎?認識現實嗎?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我真心的祝福你早日成功!社會需要這些人!

也許是個人性格原因,自己認定的事就必須去做,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更多是因為對自己的盲目自信,所以很多時候不願意聽別人的勸。但生活很多時候是不容得自己兒戲的,就像文中光棍德順老漢説的:我知道年輕時候自己走錯了,所以才不希望你再錯,畢竟人生不能重來。是呀,人生不能重來,但生活依然需要折騰,需要夢想,需要信念,不然該多沒意思。你的人生可以有N種打開模式,但不管哪一種打開模式,只要你有這樣不安於現狀的決心,你的生活永遠不會差,這個決心就是對更美好的生活的信念。

但折騰的同時,也要聽聽周圍人的意見。文章最後在高加林無限的懊悔和痛苦中結束,其實他的人生依然可以有美好的打開模式:他成為了農民,但憑藉他個人的能力和學識,可以很快成為村子中數一數二的領頭人,他也可以走出農村,向大城市的發展,再慢慢實現自己的夢想,唯一的缺憾就是巧珍沒能陪在他身邊。

面對過往不管你是欣慰的還是懊悔的,那都是過去了,我們總結自己的過去,總結身邊人的過去,使自己從中受益,這就是"過去"的最大意義。

在過去的一年裏,自己成長了很多,不再詳述。感謝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的613,感謝陪伴我的朋友。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完全把過去拋下,空着自己,迎接生活中更多的精彩。人生的精彩只是屬於人心中的一個念想,落實起來就是腳踏實地的去努力。新的一年,

我希望自己能夠學有所成,實現目標。

我希望自己在感情的世界裏更加成熟,對愛人,對家人,對朋友能夠包容仁愛。

我希望自己注意飲食,注意身體。

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加穩重、豁達。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5

午飯前,搶着時間看完了路遙的《人生》。故事情節屬於那個年代,也符合那個年代,但故事中的糾葛和波瀾卻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生中充滿抉擇,但可能影響一生的也就那麼幾個。像柳青説的那樣:“在岔道口上,走錯了一步可能影響一個時期,甚至一個人生。”

巧珍很好,符合中國曆來的道德觀念。“土氣”中卻隱藏着思想上的開明與先進,像一粒金子,吸引着我。在讀到“二叔”的部分,我就已經料想到故事的大概結局。接着看無非是想看看路遙是怎麼寫的。即使這樣,還是在讀到“大馬河橋頭的分手”那段時心裏起了躁動,湧出了一絲難過。情節的發展也符合這位農村走出來的作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路遙的語言,就好像村中智者德順老人的大智慧一樣樸實。誰都懂的大道理,但有過經歷的人和沒有經歷的人感受起來就是不一樣。

理想是好,但終歸要落在現實上。可以憧憬,但不可強求。生活要歸於它的本質—活着。繼而追求幸福。就是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和理解不同,才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行為。有些行為有目的性,有些則無。目的性過強或者過弱都會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偏離原本的既定路線,使得行為變得難以被他人理解,有時甚至難以被自己理解。最後即使獲得了計劃內的幸福,也會感覺不值得或者得不償失。

要不你就狠下心,要不你就儘早放棄。否則理想和幸福就會在你的猶猶豫豫中變得雞肋,甚至轉為折磨。因為追求的路上,很多人都會慢慢地發現自己當初的抱負,雄心,優勢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流失,直至最後回到原點,真正的自己,也是最初的自己。

人生中存在着好多循環和因果輪迴,有時也讓我相信人生本省就是一個大圈。兒時以不尿牀為榮,老時以可控制屎尿為樂。出生時,你在產房裏哭,周圍人在笑;過滅時,你在病牀上笑,周圍人在哭。除去人生中開始和結束那兩塊,即使是在你可以恣意翱翔,如日中天之時,也會在一些循環往復中掙扎不出——拼命追求自己想要卻無法得到的東西,卻不顧那些“東西”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適合你的。

生活本應該淡如雲,靜如水。所得之幸福也應如是之清爽。可以回味,可以傷悲,只是不應後悔。當生命中的意外走進人生之時,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道一聲:“你好,來了啊!”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6

走在厚實的和陝北高原上,在溝塬起伏的黃土地貌裏,我想起了一個人——路遙。他是一位真正用生命在創作的作家,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家鄉的黃土地。對無數的後人來説,他留下了一個長久的永遠的標記:一個屬於陝北的文化情結,一個不息地祈禱着創作的記憶。路遙,於是化為血液,流動在文化的全身;於是成為烙印,鐫刻着中華的文壇;於是折射着一種永恆的文化流轉。

又一次温讀《人生》,又一次熱淚滿眶,又一次領悟到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這是我情有獨鍾的地方,人生,確是人生。

讀《人生》,讓我對未來的未知充滿了恐懼,同時又是一種希翼,所以對於現在,我有一種淡然,就像我知道每一次選擇我都會堅定的走下去,每一次的選擇都是一條人生路。

人生的一個特點在於它充滿了無數的選擇。每次選擇之前我們不知道結果是什麼,然而選擇了就是選擇了,再想完全回到從前是不可能。我一直在心裏想着高加林和劉巧珍在一起,我估摸着作者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不是他們兩人在一起了就是最好的結局,好像也未必,在選與不選之間總是是有着各種的可能,作者沒想告訴我們怎麼去做,只是讓你我們每個人去思考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甚至影響一生。

《人生》中,在面對愛情時,高加林背信棄義,他拋棄了深愛他的劉巧珍,而選擇黃亞萍。雖然黃亞萍也瘋狂的愛上了高加林,但總覺得他們的愛情中或多或少的慘雜了世俗的東西。高加林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選擇了黃亞萍這個鋪自己的路石。但他不知道愛情是美好的、純潔的,容不得一點瑕疵。當你想利用愛情達到自己的目的時,愛情往往會拒你千里之外,所以對待愛情,我們千萬別因抱什麼非分之想而去破壞了它的純潔和美好。人生也讓我們認清了現實和理想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

高加林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年少輕狂的那份激情。並且只有有了理想我們的人生才會充滿激情和挑戰,我們才會打拼出一片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夢想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不斷地遇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挫折。這些壓力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因為這就是生活。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也別千萬不能拋開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對於我們,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認識。

回過頭來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極致的。那不僅僅是因為小説中的她是農村遠近聞名的俊女子,更是因為她的純粹。她的無私,她的純粹,沒有半點虛假,也不慘雜半點個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加林仍然在內心愛着她,為了讓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嫁掉了自己。她雖不識字,但她勇於追求,一直堅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則,從未改變。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馮小剛的一句經典台詞所説: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所以我們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擇,懷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揣一顆事事平常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本《人生》,走進路遙,他是中國文學文以載道傳統的自覺繼承者,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體現出了他的價值標準。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因為你痛苦,就説明你對生活還抱有希望。我們先得飽受苦難的能能力,然後才會有享受快樂的。沒有哭泣過的人,也就不知道喜悦。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7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為何要把《人生》作為小説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説的內容,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説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

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説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小學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係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

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着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捨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

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過關係在縣城工作的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複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説中所説:“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為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嚐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麼走就是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現在對於我們來説選擇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説結尾德順爺爺所説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説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

一是時間。

二是死亡。

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更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説:“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這裏想説的是,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湧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8

《人生》這部小説中,擺在高加林面前有過無數個選擇,而他也就是在這些選擇中最後走向了悲劇的收場。不只是高加林,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着人生的無數次選擇,也正是對問題不同的選擇塑造了我們一個個鮮活而各異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極力刻畫了激烈的矛盾與衝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黃亞萍中的掙扎刻畫的不夠,這也許是為了讓讀者對高加林最後的決定不那麼的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學問、有抱負,這在當時的少女們心中應該是典型的白馬王子形象,這樣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愛慕這並不奇怪。然而對於高加林巧珍對他的感情他卻是在一無所有時才真真醒悟過來,他總是為巧珍與他之間的感情塗抹上名利與階層的色彩,如果不是因為教師職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對劉立本和高明樓的報復,他是否會正眼瞧巧珍,是否會心甘情願的與鄉下沒讀過書的巧珍在一起,這些都是未知數;即使在熱戀的時候,他也不忘劃清學問的自己和沒讀過書的巧珍之間的界限,他對鄉里人的鄙夷使得在黃亞萍出現時,他對巧珍徹底感到無話可談。他總是把讀書人和沒讀過書的人劃分的一乾二淨,標榜着所謂的讀書人的清高,實際上卻是他愛慕虛榮、自負浮躁的藉口。

高加林有遠大的`抱負,不甘滿足現狀,一心進取,憧憬着繁華都市的美好生活,這一切都無可非議。然而在閉塞的鄉村,沒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一次次接受命運的擺弄,而他倔強的性格卻又絕不甘於接受命運,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他痛恨自己的貧窮,但他卻極度貧窮;他希望在他人面前極盡風光,但卻總在人前丟盡顏面。這些都給高加林造成了無限痛苦。

然而事實上,這些痛苦的締造者正是他自己,因為他自命清高,他愛慕虛榮,他躁動不安,他對生活百般挑剔,他過於倔強而少了對於未來未知的應變能力,他只願過一種生活而無法接受和適應其他的生活,他不懂得如何在現有生活中處理得當、安心生活,而是不安現狀,任憑慾望無限度的膨脹,但卻又少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勇於承擔後果的決心。他智商雖高,可惜情商不足,一個不會應變、不負責任的人,他能有什麼大本事呢?

而與高加林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對他滿心歡喜、對他無限依戀的巧珍,巧珍專一、勇敢、堅定,她善良、寬容、堅強、豁達,她從不曾用金錢和地位衡量過愛情,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特別是在高加林提出分手後,她承受着內心巨大的創傷卻依舊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既沒有因為高加林的拋棄而尋死覓活,也沒有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對當初的選擇有過任何遲疑,她甚至在高加林被撤職查辦後依舊不改我心,為他做着利於他而又不逾規矩的事情,她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決定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負責,即便在高加林撤職後重回故土,她也不願舍馬拴而重回高加林懷抱,因為她知道既已作出決定,便覆水難收。

其實,人生的確是矛盾的,試想如果我們處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們敢保證我們會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確的選擇嗎?當我們作為鄉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視時,我們就能保證自己仍能保持內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熱的舉動來嗎?恐怕到時候我們也會感歎悔之晚矣吧。

人生的選擇本就無關對錯,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但是難的是我們對每個決定負責的勇氣。有些道理總要跌過跟頭才會真正記在心裏,人生總要面對挫折、失敗、無奈等種種不如意,可貴的是面對這些仍能保持內心的清亮,儘快調整心態,學會自省和思過,最重要的是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的勇氣。

《人生》不過是在紛繁複雜的人生遊戲中某個人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的縮影,該作何種選擇,該負責還是該逃避,我們就用我們的人生來回答吧。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9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猶如深邃的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濤駭浪。而我們只要堅守一顆真摯而積極的心,乘風破浪會有時!

《人生》以新中國成立不久後大生產的農村為背景,很具有歷史價值。以高加林的愛情和事業為主線,描述了當時社會現實狀況。通過對高加林、巧珍、黃亞萍,順德老漢等人物形象的刻畫,而揭示了生命無常的悲涼道理。而且本書的壞境描寫非常細膩、真實。最喜歡的就是《人生》敍事中,將每個人的想法都分別地用相應的篇幅深沉細膩地描述出來。這樣使全文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也許,以後的寫作過程中可以嘗試用此種方法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可是懂得珍惜也沒有用了。因為已經失去了!高加林因為貪戀大城市的繁華與更多的發展機會,而拋棄愛他如命的巧珍。但是在縣城被遣送回生產隊時,才懂得巧珍的好。但為時已晚,巧珍卻早已嫁作他婦,與他今生是徹底無緣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悲哀。高加林空懷一身才華卻因沒有考上大學而入民辦小學教書,卻因沒有家庭背景而被迫下崗。最後,它回到自己的村,回到自己的生產隊做農活。不久,他因叔父的調職,而被暗中調到縣城當記者。人生狀況,沉沉浮浮。加林只是因為沒有實權,更因為社會的現實,而只能隨波逐流,無法自己掌握人生。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若加林沒有真才實學又怎麼可能在縣城大放異彩?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唯有不斷加強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辦事能力,才有可能抓緊每個試圖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機會。時代的悲哀更是個人的悲哀。而今,九零後的我們,更因九二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讓如今社會金錢至上的理念浮出水面。對金錢、實權的追求,造成當今社會價值觀的混亂與個人人生的蒼涼與無奈。

我們無法精確地掌握生活的每次沉沉浮浮,但是我們能以一顆真摯而積極的平常心去面對每次的挑戰。

路遙《人生》讀書筆記10

近日借的書都還不錯,每天做點兒開卷有益的事。不知怎的,有本書自從書名印入我腦海就一直接忘不了了。路遙的《人生》幾次都想借來看,但在圖書館都沒找到。算了,在網上百來了一本電子的。感動着加林和巧英的愛情也感動着感情與理智之間的抉擇。結局雖然不那麼完美,但是總覺得人生或許就該是這樣的。人活着,就要對自己的選擇有所擔當。

書中有幾段風景的描寫,很傳神,看着彷彿身臨其境。

外面的陽光多刺眼啊!他好像一下子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天藍得像水洗過一般。雪白的雲朵靜靜地飄浮在空中。大川道里,連片的玉米綠氈似的一直鋪到西面的老牛山下。川道兩過的大山擋住了視線,更遠的天邊瀰漫着一層淡藍色的霧靄。向陽的山坡大高分是麥田,有的已經翻過,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沒有翻過,被太陽曬得白花花的,像剛熟過的羊皮。所有麥田裏複種的糜子和蕎麥都已經出齊,泛出一層淡淡淺綠。川道上下的幾個村莊,全都罩在棗樹的綠蔭中,很少看得見房屋;只看見每上村前的打麥場上,都立着密集的麥秸垛,遠遠望去像黃色的蘑菇一般。

太陽剛剛落山,西邊的天上飛起了一大片紅色的霞朵。除過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黃色的光芒,川兩邊大山濃重的陰影已經籠罩了川道,空氣也顯得涼森森的了。大馬河兩岸所有的高稈作物現在都在出穗吐纓。玉米、高粱、穀子,長得齊楚楚的。都已冒過了人頭。各種豆類作物都在開花,空氣裏瀰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耒。遠處的山坡上,羊羣正在下溝,綠草叢中滾動着點點白色。富麗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顯得格外寧靜而莊嚴。

他們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牽牛花繞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閃閃的珍珠一般撒滿了暗藍色的天空。西邊老牛山起伏不平的曲線,像誰用碳筆勾出來似的柔美;大馬河在遠處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來的旋律一般好聽。一陣輕風吹過來,遍地的谷葉響起了沙沙沙的響聲。風停了,身邊一切便又寂靜下來。頭頂上,婆娑的、墨綠色的葉叢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朧的月下泛着點點青光。

雖然這書寫的是改革開放初期,並且還是農村的故事,但是對現在依然很有教育意義。有多少人不被物質迷惑,有多少人不是活在別人的眼神裏。加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對自己想要的是否是正確的缺乏判斷。在別人的眼裏,他找到了自己。這個被認為是“自己”的人,是否是真正的自己他是迷失了。準確的説,他迷失在別人的眼神裏。人生的價值體系到現在也沒有建立起來。我為什麼而活,這個命題沒有被深刻的思考。甚至連榜樣的力量也沒有。我們看到的是紛繁無非是“名”、“利”二字,雖然誰都明白這個道理,卻沒有人脱的開。我們比從前更羨慕別人的權、錢、勢、優越,我們比從前活的更自卑。甚至自卑到猥瑣。

我們不能正視生活帶給我們的苦難,不能正視貧窮帶給我們的無奈。我們的哀怨蓋過了坦然。熱情沒了,勇氣都沒了,甚至連心都沒了。我們選擇了盲從,選擇了隨波逐流。我們忘了自己還有熱忱,忘了去改變,忘了躍出雲層我們就都看到曙光。位置決定我們的眼界,前面的主語被忽略了,那是我們心的位置決定了我們的眼界。可是沒了心又怎能看遠?

《人生》結尾處有幾句話,讓我格外感動:

對待社會,我們常説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説,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相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

本來想多寫些的,但是,撩撥人的感動處處都有而人的心越來越麻木。我們越來越不能感動,所以不在寫的多少,有時間再看一遍原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