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關於童年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7.37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童年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童年讀書筆記

關於童年讀書筆記1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然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在高爾基的心靈上留下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結識了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兩個舅舅如魔鬼一般,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他十分兇常並且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對於文章的“我”對她有着特殊的感情,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閲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段使人傷心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的快樂時光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現在生活美好,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勾心鬥角,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為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關於童年讀書筆記2

這本書是講述了一個名為阿廖沙的兒童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這是一部以作者高爾基的自身經歷為原型的小説。

阿廖沙在三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他的母親不得不將阿廖沙託付給他外祖父家。在他外祖父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小業主,但現在因為家業不太景氣,比外祖父也因此變得暴躁蠻橫。在這個家中,總是充滿着爭吵。阿廖沙的兩個舅舅外了分家和私吞阿廖沙母親的嫁粧而每天不分日夜地爭吵,甚至大打出手。一天,阿廖沙受到自己表哥的慫恿,將家中的一塊白布染成了藍色的。沒想到外祖父卻大發雷霆,一下子將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併為此大病了一場,但後來外祖父過來安慰並向阿廖沙道歉。在這種的生活環境當中,阿廖沙的母親因為再也受不了家中這樣的氛圍,便拋下阿廖沙,過自己的生活。後來,阿廖沙遇到了淳樸的小茨岡,老實的葛利高裏,會彈吉他的雅科夫,最重要的還是外祖母,外祖母熱愛生活,傳遞善良。這些人給阿廖沙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後來,外祖父搬家到卡那忒街,並在那裏招了兩個房客以來收租維持生計。這兩個房客一個是綽號名為好事情的人,他給阿廖沙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阿廖沙的母親在一個早晨突然地出現了。回家後,阿廖沙的母親開始教阿廖沙讀書寫字。可是阿廖沙的母親與上次看到的是不相同的,現在的母親是漫不經心,時常大發脾氣,這使阿廖沙十分沉痛。後來母親再婚,時常受到了後父的打,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對阿廖沙也漸漸地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因為後父相處不來,便在一天回到了外祖父家。回到外祖父家後才得知外祖父已經破產了。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困苦,阿廖沙只好每天放學後去撿破爛賣來養家餬口。在阿廖沙讀完三年級後,他便離開學校,在這時,阿廖沙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埋葬了自己的母親後,邊到人間去生活了。

本作品通過一個孩子的生活狀況,真實地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作者也通過這樣的故事情節來反映出當時前蘇聯的社會的黑暗,痛恨地批判當時人們的冷酷無情,對為了錢財連親情都不顧的行為表示鄙夷。但也有在困境中對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民,是這樣些使生活,使社會充滿了希望。

關於童年讀書筆記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我們熟記於心的名言來自於高爾基,而我今天要説的這個故事也同樣出自於高爾基的《童年》。

《童年》這本小説是作者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童年》講述了作者一段沉痛的童年往事。主人公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他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與醜惡。小説塑造了貪婪吝嗇、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寬厚善良、聰明能幹的外祖母,還塑造了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這些使小説主人公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看完整本小説,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對正義對善良的'堅持能夠讓他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全身而退。外祖父的殘暴,舅舅們的自私市儈,無疑他都是厭惡的,還好他的善良沒有被那個冰冷的世界所改變。還好他的周圍還有一絲温暖的陽光,寬厚善良的外祖母、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等都是他對於這個世界的一種重新認知,還好善良的人總是佔多數的,也感謝心中一直不曾磨滅對正確方向的認知,對善良的堅持…

阿廖沙是讓人心疼的,就像開頭説的,他生活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母親的離開、外祖父的毒打、還有那個污濁的環境。他審視着周圍的一切,帶着恐懼與厭惡,但阿廖沙沒有被這樣痛苦且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喜歡陽光中那一絲絲的温暖,所以他衝破層層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感謝他一直在堅持。

阿廖沙亦是幸運的。外祖母的疼愛、小茨岡的淳樸、格里戈裏的正直,他直視着他們的生活,並且感謝他們的存在,或許他們正是他感受到的那一絲絲温暖,在當時那種讓人噁心到發臭的環境中,就是他們讓阿廖沙一次次撥開烏雲見到陽光,讓自己在那種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對於他們的存在阿廖沙是感恩的。

合上書本,我望向窗外,不禁打了個寒顫。

關於童年讀書筆記4

有時我觀望着深藍的夜空和天幕上偶爾出現的冷清煙火,覺得自己長大了那麼多,覺得自己離開童年已經走了那麼遠。看高爾基的《童年》時,我讀的是他的故事,震撼的是自己的心。

在高爾基那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那些吝嗇、貪婪的人們利慾薰心勾心鬥角。那些最黑暗的東西,他小小年紀卻經歷了那麼多。低沉,痛苦,無窮盡。可就算是這樣,這個世界上還有掩飾不過的光明和温暖。再黑的屋子裏點上一盞燈,也能照亮一切,人的心裏也一樣。就像他的外祖母哪樣博大的胸懷和真誠的笑容,帶給一個懵懂的孩子的不是力量,而是勇氣、這樣的一部小説,能使人們從冷酷無情中看到善良的體現,能從粗暴專橫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在苦難中長大,苦難磨去他的稜角,卻意外地給了他勇敢和堅強的翅膀,給了他愛和陽光。

高爾基的童年,怎樣一段單純可是卻近乎殘酷的時光裏,怎樣一種抬頭和低頭的姿勢裏,轟轟烈烈又平平淡淡,他就以這樣頑強不屈的姿態或者,像一株素面朝天不拘一格的向日葵,不曾被束縛過的向日葵。

我看見高爾基幼小時候的時光在我的掌心中翻湧、升騰,最後歸於平靜,留下無法抹去的痕跡和似水一般温潤平和的年華。

那些明亮的眼神和温和的笑容都留在了他不斷向後奔跑的記憶中,一切都成了他難以撫平的傷痕和無法忘卻的幾年。他的童年如這般的坎坷悲苦,課高爾基卻在這樣的環境中煉就了自己頑強的性格,在逆境中成長,我想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學習的東西。

那段回不去的時間裏有他的那些笑那些年少時光,那些痛那些偽裝瀟灑。那麼小的年紀裏他懂了那麼多,那些悲苦的歲月中,那些善良向上的人們就是高爾基生命中不滅的燈光,他們源源不斷髮出的光芒照耀着高爾基義無反顧地向成長奔去,不會恐懼不曾恐懼。

這個世界給了我們太多東西當然註定會同時也奪走我們太多東西。我記得曾經有人説過,如果你為錯過夕陽而哭泣,那麼接下來你就要繼續錯過星星了。高爾基沒有錯過星星,他以如此向上積極的姿態奮鬥不息,他最終創造出了自己的輝煌成就。

我驚異於高爾基竟然可以用那麼淡然的語氣講述自己幼時的如此悲慘的遭遇,那筆調幾乎是可以説是有些樂觀的,帶着一種讓人向上的張力,帶着一種讓人不想放棄的希望。他寫出的文字抽象為一幅色彩明麗的油畫,直至人心底最純粹的快樂和哀傷。

最是夢迴在童年。

關於童年讀書筆記5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聽着這首歌,讓我知道了童年使我們一生中珍貴的寶藏,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高爾基的童年卻與我們與眾不同,他的《童年》讓我受益匪淺。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人家裏,他幼年喪父,又受到了外祖父的虐待,是他吃盡了苦頭,就這樣度過了艱難的童年。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個“小公主”了。整天,父母呵護我們,老師鼓勵我們,有了困難同學幫助我們。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中蜜罐裏,我們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啊!雖然我們過着公主般的生活,但有的同學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彷彿是温室裏的花朵,不能在外面獨立生存,好比是一隻要破蛹而出的蝴蝶,一隻破殼而出的蟬,嬌生慣養,不能經歷一點磨難。恐怕我們以後的身影就是那隻瘸蟬。所以,只有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到別人享不到的福。也就是説:想要幸福,首先要吃苦。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七歲的孩子從小吃苦耐勞,而且經常用一句名言鼓勵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我認為:一塊石子,不經風沙的百般沖洗不會變成一顆晶瑩的鑽石;一棵小樹苗,不經常年的風吹雨打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礪,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字。

是的,當時生活的困苦,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擁有的一切,努力奮鬥,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同學們,還等什麼?讓我們去追求吧!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