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童年》讀書筆記4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39W

《童年》的作者是前蘇聯的高爾基,它講述了高爾基不幸的童年,他的童年充滿了恐懼和苦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讀書筆記,歡迎大家的閲讀。

《童年》讀書筆記4篇

《童年》讀書筆記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本書是是寫了高爾基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樂的,想要什麼有就會有,但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的,而是悲慘,悽苦的。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的父親在他的童年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慘,這給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的與母親和外祖母相依為命,後來跟隨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家裏。但在這裏,阿廖沙並沒有過上好日子,他在這裏看到許多醜是,舅父們為爭財產而互相反目為仇,愚弄弱者,毒打兒童。但他卻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經常給阿廖沙講許多好聽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的薰陶,健康的成長,不像他的舅父們一樣。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精神使人感動,但他也為這吃了不少的苦頭,經常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讀書。與貧窮的勞動人民接觸,深入社會,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吸取知識養料使他真正成長起來,並最終成為一位文學大師。從這本書中我覺得高爾基小時侯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才會使他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和高爾基簡直是天差地別,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我覺得我們擁有一個比高爾基幸福的童年,我們一定也會有比高爾基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

《童年》讀書筆記

讀了《童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比童年,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5歲時,父親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艱苦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裏。由於家境貧困,他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補丁褲子。高爾基這樣一身不協調的裝束,都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慚愧。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時間長了就不願意再穿。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去撿垃圾換錢。每到不上學的日子,他就早早起來,揹着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運氣好才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了着落。

現在的我們什麼也不用操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撿垃圾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學校裏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為,反而去嘲笑他,説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並不是高爾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很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學習,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優異的成績,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我和書沉思,不僅思緒萬千。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奢侈呀。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朝着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童年》讀書筆記

曾讀過一些文學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童年的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説是自傳體小説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小説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折磨: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温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説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説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還在繼續。

我要説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童年》讀書筆記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