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最新的圍城讀書筆記範文3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21W

讀書至少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下面是小編我為您準備的最新的圍城讀書筆記範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最新的圍城讀書筆記範文3篇

最新的圍城讀書筆記範文篇1

《圍城》是一本值得我們用心去讀,用心去思考的書。進入大學之後,每位大學生都會對自己的個人有了更多的要求,為自己制定計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或是在大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或是在大學生考得一些證書,或是在大學鍛鍊自己能力,或是在大學收穫一份愛情。如此種種,給自己找到了充實大學生活的理由。我也是在個從高考路上走來的一名懵懂的大學新手,迷茫、忙碌、壓力仍然會時刻籠罩在身邊,在這個讓自己有些慌亂的大學生活中,我遇到了《圍城》這本書,它讓我忙碌的生活有了一片閒暇的時光,幫助我緩解了疲勞,又使心靈得到解放。也讓我在這個人生的岔路口稍作停留,稍作了思考。

小説中的主人公方漸鴻的婚姻像是一座圍城,在結婚之前,他還在圍城之外觀望,亦或羨慕,亦或衝動着。想法設法地想要衝進去,似乎那裏才是自己靈魂的殿堂。可是當他邁進了婚姻的圍城之後,他才知道,似乎一切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美好了。又想法設法地想要出來。這是對人性無知的一種諷刺。作者通過寫回國、戀愛、找工作燈一系列事件,把一個人物的性格靈魂一針見血地展示在我們的面前。方漸鴻是典型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帶着玩世不恭的態度處世,又有一點良心。但是性格決定命運,他希望做“大人物”,本身就讓自己進入了這座虛榮的“圍城”。在對待愛情和婚姻方面,他同樣是玩世不恭,決定了他一生婚姻的失敗。

《圍城》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生活裏才是真實的,每個人都心裏勾勒一幅美妙的愛情藍圖,追到愛情就希望為愛情找一個温暖安定的歸宿——婚姻,可是往往曾經的海誓山盟都會成為玩笑,是真是假,連去爭辯的力氣到最後都捨不得出了。生活告訴我們: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當愛情被歲月侵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昇華為親情了,更有一份責任在其中。

雖然婚姻離我們還遠,但是對於一部分大學生來説,戀愛似乎就在眼前。但是,畢竟校園中的戀愛更多還只是在象牙塔裏面的童話故事,不管公主和王子怎樣堅信“最後能幸福生活在一起”,那都是經不起時間推敲和現實考驗的幻想。也許很快就會發現,愛情會成為了兩個人的枷鎖,只有結束才能打開,才能更好走下去。這時,昔日的那些誓言都會在在現實面前低在頭顱,一切不堪一擊!。

可是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的人還是會在這座愛情的“圍城”外久久駐足或者希望自己也能衝進去,那是因為有些東西看起來很美好,很誘人。所以在圍城之外就算擠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可是即使有了愛情又如何,面臨畢業找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愛情變成一種責任,就會讓人覺得失去它原本的美好感覺。很多人就會對此失去耐心,想要擺脱,想要從中逃離。另一方面,愛情也可能成友誼的枷鎖,曾記得一朋友跟我説過,她與一異性好朋友無話不談,平時可以天南地北地扯。可是當後來男生向她表白,之後,兩個人就再也沒能像之前一樣推心置腹的談話了。最後,她放棄了那段愛情,成就他們永遠的友誼。此類情況絕非特例,在很多時候,沒有必要要用一種很特定的關係來約束彼此,只要志同道合地做朋友,也是人生一大美事,友誼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所以,我的好友選擇明智,她勇敢逃離那座“圍城”,因此能獲得開心,收穫友誼。

書名《圍城》似乎就是想告訴我們:我們就像生活在一座座圍城當中,生活的“圍城”、工作的“圍城”、婚姻的“圍城”、甚至在當下,具體可以説有人是活在房子的“圍城”、車子的“圍城”。生活就像是在兜圈子,找一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結果發現這邊的風景不是最美的,逃出一個籠子進入另一個籠子中,繼續把自己關着,不斷的循環,樂此不疲。許多人也正是由於有了像方漸鴻那樣的一點虛榮,一點良心,為做“大人物”而處處做“小人”,讓生活將自己“圈”起來,疲憊不堪。

也許對很多大學生來説,大學生活一開始對自己來説是一個驚喜,因為衝破高考的“銅牆鐵壁”才能夠的道德美好輕鬆的大學生活,確實有些來之不易後的珍惜。所以為了急於證明自己或者説表現自己,就盲目加入很多社團,最後只能讓社團活動把自己緊緊綁住,深夜挑燈奮鬥不是為了學習而是所謂的“工作”,有時間安心學習似乎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想當初,很熱血很拼命地參加面試,一輪一輪下來,成就感欺騙了自己,最後擠進了以為自己可以大展身手的殿堂,最後發現自己也不過是始終要按照上一級領導的指示辦事的幹事。當能發出”想孤單一會都抽不出時間”的感慨時,已經無法逃離,只能在這個圈子中尋找讓自己少一些迷失的東西。

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寫出我們看不到,或者説不願正視的社會現實。我們從出生就生活在了各種各樣的圍城當中,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同學之間有友誼與競爭,家人之間有親情還有壓力,社會上有着光明和黑暗。無論如何,我們始終都生活在這樣那樣的圍城中。有時候,我們無法逃離的時候,就得選擇在這裏用一種讓自己讓自己活得快樂的方式去生活,才能讓自己在那些無法逾越的“圍城”中活出自己的色彩。才讓自己擁有與別人更多的'不同,更多的快樂。

最新的圍城讀書筆記範文篇2

我是在幾年前讀的這本書,近期又拿起來讀了一次。畢淑敏説的沒錯,書就是“常讀常新”的。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閲歷下,你對一部作品、一則故事的理解、感悟和收穫總會有差異的。

第一次讀《圍城》的時候,是我受了同學的影響而瘋狂買書看書的階段。這習慣,到現在還保留着,只是沒有了當時那種幾近狂熱的地步。對圖書如飢似渴的心態,催促我四處搜索著名佳作。由此,我喜獲《圍城》,讀了《圍城》。只是受閲歷的限制和傳統語文教學的束縛,初始的印象是作者幽默的語言和字裏行間犀利的挖苦和諷刺。而最記憶深刻的便是那句幾乎讀過書的人都能夠脱口而出的名言: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如今,已在大學裏度過了一年半的時間。這期間,認識了更多的人,來自東西南北的;親身經歷了許多的事情;跟朋友或者獨自一人走過更多的地方;思考過現在,設想過未來,選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聽人家訴説過困惑、迷惘、情感傷痛,也跟人家訴説過;用心去珍惜保留內心在乎的友情,同時也眼睜睜地看着另外一些友誼漸漸淡卻乃至流失……

這種種或正面或負面地充實着我的人事簿、閲歷簿,還有漸漸走向成熟的內心。這一次重新拿起《圍城》來讀,思考的已經不同以往。人生若只如初見,生命的意義就永遠沒有前進的徵象。

書中的主人翁方鴻漸到歐洲留學,既不研究《敦煌卷子》、《永樂大典》,也不鑽研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他換過三所學校,更改過好幾門專業。在那些日子裏,他一事無成,遊手好閒,生活作風懶散,結果連個學位都沒有拿到。最後沒有辦法,他只好買了個假哲學博士文憑,謊稱自己獲得了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作為一個大學生,我不得不把眼光聚焦到自己身上。曾經我滿懷熱情地來到這所大學,認為可以在這裏譜寫我人生的新篇章。我對任何事物都帶以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對感興趣的事物都投入幾近頂點的熱情和激情。慢慢地,我發現大學生活就像一個縮小版的社會,大家都在拿自己的青春和心志為未來下**,用自己的勞累和算計給未來加碼。很多人如同機械,每天按照同一個程式進行操作,把生活過得勞心傷神,卻還不捨得停下來思考究竟意義何在,麻木地繼續周而復始。等到哪一天,迫於某種原因,真的停頓了,瞬間掉進迷茫的深淵,掙扎痛苦,惆悵也是枉然。我想,方鴻漸也是如此這般吧,找不到學習和生活的真實意義,不得要領,便渾渾噩噩地過了。從此看,就學難道不像在一座圍城裏麼?只不過有人認路,有人不認路罷了。

書中還講到方鴻漸和趙辛楣、李梅亭、孫柔嘉一行到三間大學去任教。到了學校後,他們發現,就連大學這樣純潔的聖土也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李梅亭的中文系主任的位置讓有着政治背景的汪處厚搶走了。方鴻漸的教授頭銜也給剝奪了,他只當上了一個副教授。前面我提到大學就像是縮小版的社會,在這一點上,又可見一斑。很多人都説,大學是座象牙塔,因為裏面的人不是搞學術研究就是認真研究自我,他們幾乎不與外界接觸,或者跟不上外面世界的風雲變遷。其實不然,在大學裏,你同樣可以感受到“朝秦暮楚”的轉變。很多大學的管理都是行政管理模式,一層降一層,一級遵一級。你要地位夠高、權勢夠大,你才能威震四方,“生殺大權”也才能執行有力。有時我們會知道某個有“教授”頭銜的講師,因為他/她的教學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那人們未免就會犯嘀咕,為什麼這人就能夠被冠冕了呢。於是人們旁側推敲,七嘴八舌之後,總會有個結果。哎,對了,只要你摸得着門道,你花點心思總能坐上青睞的位置。當然,這得有人願意幫你暗箱操作。至於怎麼個願意法,大家心照不宣吧。

現在來談談戀愛和婚姻這座圍城吧。書中有提到中文系主任汪處厚由於原配湊趣地死了,冠冕堂皇地娶了個比他小20歲的第二房。而這第二房後來與趙辛楣雙雙墜入情網,還在眾人面前大膽地承認了。當然,這只是個小的插曲。方鴻漸和孫柔嘉的戀愛和婚姻才是敍述的重點。他們從開始到結束,也無不充滿着“圍城”般的思考。

我不禁把人擬作一座城堡。你初次看到這座城堡時,由於它外表的光鮮亮麗而被吸引,你想方設法地想要闖進這個領域。幸運的是你如願以償了。你成為這座城堡的第二個主人,與它原來的主人一同控制和管理城內的一切。然而,漸漸地,你摸清了城堡裏的一切路數,對城堡裏任何東西都瞭如指掌,它再也沒辦法讓你感到新鮮有趣。它對你的引力消失殆盡。於是你想着有另外一座城堡的出現,想着逃出這座城堡去探索美麗新世界。人的慾望總是不斷的,它使人難以知足。

舊的慾望消弭,便會有新的慾望代替。“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是很多人慾念不盡的寫照。從另一角度看,人也是沒有恆心的,他/她在充滿誘惑、變化諸多的大千世界中很容易迷失,很容易對舊事物厭倦、疲憊,從而把心思轉到新的看似更有魅力的事物上。有時,你也是被城堡的外表所迷惑。等你進去之後,你會發現怎麼裏面跟外面如此不同。是你當時太急於把自己陷入一座圍城呢,還是你真的為這座圍城所動?只是當時已惘然啊。

有一點,我也想要發表一下意見。婚後的方鴻漸覺得孫柔嘉原來是一個愛爭風吃醋的女人,心眼太小,小肚雞腸,動不動就愛發火,是一個愛使小性子的人。我認為他這樣想不免偏頗。如果他站在他女人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興許他會覺得這是孫柔嘉極度愛他的表現,他倒寧願把它視為一種可以沾沾自喜的幸福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做得很大方,對許多事情都採取慷慨寬容的態度。但一旦涉及原則、本分、還有自己最重視的東西時,我們卻無法聽之任之了。我們難免變得狹隘,難免變得佔有慾很強,難免會因為別人碰觸自己的所屬而不適甚至生氣。任何一點威脅的跡象都會讓我們嗅到危險的味道。因此,我們會不自覺地發起保護,縱使周圍的人甚至是受保護的人或物都不理解。有人會反駁我説:那如果孫柔嘉真是小肚雞腸的人呢?是的,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是,可以把事情往好裏的想,讓情節往正面發展,為什麼還要想負面的來折磨自己以及親近的人呢?

讀書,讀人,讀故事,總是見仁見智的。就好像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讀者也會有一千座“圍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心理年齡的人,心中對“圍城”的看法也就莫衷一是。

最新的圍城讀書筆記範文篇3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似在一個圍城之中”。相信許多人都聽這句話,我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決定去閲讀《圍城》,去了解這裏面的故事。

書中的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時過境遷,當今社會的我們仍然有很多人不能逃出這座“圍城”。如同方鴻漸,從國外留學歸來,雖然在學歷上有“些許”的水分,但是在那個時代也算是吃了幾天的洋墨水了,他也有他的理想和抱負,但無論是在家鄉的學校講課還是在銀行任職,方鴻漸都好像與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格格不入,他有着一腔熱血,卻無法適應那個時代的規則和約束。這點在他的愛情上也是如此,我曾不止一次的為方鴻漸感到惋惜,因為蘇小姐好像就是我們心中的“白富美”,她也留過學,長的白淨漂亮,知書達理,對方鴻漸也是一往情深,但是就是這麼個“教科書”式的美人放在他的面前,他卻喜歡上了唐曉芙,可能在方鴻漸的眼中,蘇小姐就像是那個時代對於愛情和婚姻的枷鎖,她很完美卻不適合,而唐曉芙則是他內心對於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是他想衝出這片圍城的動力,但是這座圍城真的存在麼,還是他根本就不瞭解內心深處需要的是什麼。

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時常會和同學聊起工作的問題,其中也不乏進入移動大家庭的同事,他們中有的人很快的適應了現有的工作環境,但有些已經出現了迷茫甚至開始抱怨,出現了很多年輕人不該有的精神狀態。而我想説的是,我們內心需要的到底是什麼,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出現了挫折和阻礙時,我們就要去否認和逃避麼,這種所謂的“灑脱”甚至“佛系”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應該出現在我們的身上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方鴻漸是悲劇的人物,而這種悲劇卻不應該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我認為在工作上我們唯有腳踏實地的認真做好本職工作,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需要從實際出發,想辦法克服和解決問題,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不應該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份閒情逸致,而需要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寬廣胸懷。

我作為一名移動員工,更應該肩負起公司賦予我的使命,盡職盡責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將自己的汗水揮灑在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中,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青春無悔,也只有這種不忘初心的精神,我們才無愧於新時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