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2021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63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2021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1

去書店走走,翻翻書架上琳琅滿目的學前教育書籍,雖然有很多優秀的書籍,但是很難有心動的感覺,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該何去何從。忽然看見了這本書,本想着這就是一本理論性很強的書,或是某個幼兒的母親寫的與幼兒在一齊的成長事例。但是翻開後,看到裏面的插畫和那些簡潔明瞭的對話、推薦,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畫上正反兩面的比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的家庭以及幼兒園老師多多少少都會有相應的不恰當的語言。也許那些語言在平日裏我們感覺很正常,但是在比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讚賞性或是接納性、共情性語言的力量。即便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也更願意聽到這樣的語言。當然書中所説的不僅僅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讀了這本書,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當我每一天讀了一點點後,我會充滿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來,我覺得我找到了恰當的和幼兒交流或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我想要儘快的用這些珍重的方法和幼兒們快樂、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園的完美時光。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總會遇見一些問題。書上看似簡單的對話,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發生的情境不一樣,書中的語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

起先,我認為這些簡單的語言很好“説”,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真的很難,正如書中提到的,我們生活中很多説話的方式已經成為定性,想要改變很難,老師或是家人需要練習。其次,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態度。生活只有一次,時刻只去不回,幼兒們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幼兒們有一個美麗的童年,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他們,去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去發現他們的開心或是難過的瞬間。我們是師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瑣事很多,有時我們難免會不耐煩。但是你的一點點疏忽,都可能讓你的幼兒留下小小的“傷痛”。如果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能夠和幼兒們説一説,他們能夠感受到你的難過,但請你不好以此為藉口推開他們。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雖然對於本書的領悟還不是很透徹。但是其中關於“學會讚賞幼兒”讓我有了一點小小的“驕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讚賞的力量。

禾禾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幼兒,又是男幼兒,相對別的幼兒而言,他各個方面潛質的發展都比較慢,加上他之前沒有上過託班(託班下學期轉來,但是由於經常生病,很少入園),對於幼兒園的生活適應性不是很強,不大參與班級的各種活動,每一次吃飯都要老師喂,即便老師喂,他也不大吃,有時候吃幾口就吐了。他的脾氣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飯不會吃,無論老師怎樣喂都不吃。由於他剛生下來就做過心臟病手術,老師也總是給予他個性的照顧。這學期開學後,他各方面潛質的發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飯仍需要老師喂。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師表揚了他,他很開心。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我發現他很願意吃飯,雖然有是仍需要老師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飯的時候都會“悄悄地”表揚他。有一天我看見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飯,我立刻走到他的身邊稱讚他,“我們禾禾吃飯越來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點了幾下頭,我伸出大拇指給了他一個“大拇哥”。我發現他不僅僅吃飯主動了,在別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老師主動笑眯眯的叫老師好,園裏的老師都稱讚我們班的“小不點”長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點進步我都很開心,我意識到了“稱讚”的力量。但是稱讚並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詞語來評價幼兒的言行的。幼兒們對於這樣的詞語並不受用,他們很可能認為你是在敷衍他。剛入園的時候,由於缺少實踐經驗,我不知道如何和幼兒交流,如何去稱讚他們,在區角遊戲的時候,我看見幼兒搭出好看的房子,我總會對他們説,“xx搭的真好!”起初幼兒們還很開心。但是兩三次後,幼兒們就對我的稱讚不給予迴應了,有時只是沒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讓我覺得很“尷尬”。對於幼兒們這樣的迴應,我開始反思,是他們不在乎老師的稱讚,還是對老師的稱讚“麻木”了?在和幼兒們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們對於老師的稱讚、表揚還是很在意,只是老師不恰當的“稱讚”會讓幼兒產生懷疑,比如在搭積木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揚幼兒們搭得好,而沒有指出好在哪裏,幼兒們對於這樣的稱讚,會產生懷疑“老師是在誇我嗎?我搭的真好嗎?沒有具體指向性的稱讚會讓他們“疲憊”。因此,我會練習如何有指向性的稱讚幼兒,我會在平時的活動中靜靜的觀察他們的表現,然後去想一想該如何去稱讚她,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能夠有效的對幼兒進行稱讚。

讚賞是完美的,是幼兒們喜愛的,並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糾結過,徘徊過:稱讚是又次數限制的麼?要有怎樣的度呢?

有一次,我們一個幼兒的奶奶來對我説;“老師,這天下午你能給我們家淇淇發一個小貼畫嗎?我們家淇淇已經唸了好幾天了。”淇淇是一個很乖巧的女幼兒,各方面表現都很好,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愛她。她經常得到老師的稱讚或是小貼畫,但是在經歷了一件事情以後,我開始思考要不好高頻率的稱讚她。一天早晨來的時候,幼兒們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齊,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沒有出現破了青了的狀況,看着淇淇有點怕怕的眼神,我只説了句,“慢點哦”。中午吃飯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濕濕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請她回來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對於這樣的狀況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時在幼兒園老師全是正面的稱讚,她不能理解老師指出的不恰當的地方,是不是要進行挫折教育呢?於是在稱讚幼兒的時候,我“故意”忽視了她。每當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師稱讚的眼神的時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糾結,她的確做的很好,我要繼續忽視她麼嗎?在一次次的糾結中,我發現自己錯了。正如大人們願意得到別人的稱讚一樣,我們渴望別人稱讚我們新買的裙子漂亮、新剪的頭髮好看一樣,幼兒們也渴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尤其是老師。每一個幼兒都就應被稱讚,他們每一點進步、每一點好都期望老師看見,而老師的稱讚正是老師對他們的“反饋”。對於淇淇的這種狀況是我做的不夠好,由於淇淇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時她有一點點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都會假裝沒看見,正是老師這樣的行為才讓淇淇“哭”了。因此,對於幼兒不恰當的行為也應當及時給與回饋,不能應為她是乖乖女,就“放縱"她,這樣對於別的幼兒不公平,對於她也不公平。老師的稱讚或是指出幼兒不恰當的地方,都只是針對幼兒當下的行為,而不是針對幼兒本身。

看到幼兒們一點點的進步後,我開始了了一個計劃:每一天一稱讚。一個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稱讚或許能讓幼兒興奮一天或是好一陣子,我們不就應吝嗇我們的稱讚,幼兒們每一天用他們甜美的微笑來温暖我的心靈,我也就應用我的眼睛去發現他們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稱讚他們,為他們的每一天都帶來一絲甜蜜。每一天對每一個幼兒進行稱讚可能對於一個新老師有一點困難,但是我想發奮的一點一點的做好,也許從此刻開始,我一天只能關注到10個幼兒,慢慢的,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仔細的發現幼兒的每一點細變化。站在幼兒們的角度,恰當的有針對性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幼兒們是能夠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稱讚的。

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2

最近,我在閲讀一本書名字叫《不會説話的幼兒想説什麼》。其中有一個章節談到培養快樂、負責、有潛質幼兒的5個訣竅。

在學習這5個訣竅之前,要先了解幼兒天生就會使用的9種情緒密碼:好奇、開心、驚奇、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

訣竅1,允許幼兒充分、合理地表達所有的情緒密碼(儘可能不讓幼兒的情緒受到壓抑)。表示開心、好奇的情緒密碼,都是正面的情緒密碼;表示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密碼。

訣竅2,儘可能鼓勵幼兒多多表達好奇和開心的情緒密碼(儘可能讓正面情緒充分發揮,及至最大)。例如,幼兒抓起一本圖書或是雜誌,開始動手撕扯。如果這本書不是那麼珍重,你不妨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幼兒對撕扯所發出的聲音、撕扯時候的感覺、撕扯本身都有什麼反應。或者你就應捫心自問,幼兒是不是在模仿父親撕報紙的動作。然後,要讓幼兒知道,你認可幼兒的興趣,也對此表示欣賞:這本雜誌很棒,對不對?上方的圖案也很漂亮,紙張也很棒喲。如果你不想讓幼兒撕雜誌,那就那另外的紙換下它,同時要跟幼兒説:這本雜誌不能夠撕,這有一張紙,你能夠隨便玩。

訣竅3,排除引起苦惱的因素(儘可能設法消除因其負面情緒的因由)。有的幼兒只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就會哭,如果我們忽視幼兒的這種表現,或者對幼兒的哭鬧不予理睬,這樣做會讓幼兒誤以為你沒有明白他發出的情緒密碼,這樣不僅僅僅對幼兒沒有幫忙,反而會讓幼兒越來越苦惱。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能夠把幼兒抱起來,讓幼兒背對那個人,也能夠請那個人把眼鏡摘下來,或者還能夠問那個人是否介意讓幼兒玩一玩他的眼鏡,以便消除幼兒的負面情緒。

訣竅4,用話語幫忙幼兒表達情緒密碼。例如,小幼兒正因飢餓哭泣時,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時刻同他説話:我聽到了,幼兒,你此刻餓了對吧,我們找點東西來吃吧!若幼兒被汽車喇叭聲嚇到了,你能夠跟他説:那種聲音真可怕,把你嚇壞了。幼兒開心地蕩着鞦韆,你能夠用話語增強這種經歷給幼兒帶來的正面感受,能夠發出誇張的聲音,比如哇的一聲,或者説:你玩的很開心,對不對?這些語言描述不僅僅僅對幼兒的感覺予以認可,同時也能把幼兒身體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

訣竅5,明白幼兒的願望,他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1歲大的索尼婭走到電視機後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電線和插頭,這時父親平靜地説:索尼婭,若果插頭在插座裏,電線就會有電,你碰它會受傷,到我這來,我給你看看這段沒有電的電線,看看到底是怎樣回事。要不來玩這個好玩的球吧!然後索尼婭走到父親面前,聽父親簡單描述了一下電線和電流的用途,就開心地玩球去了。這時父親不妨説一句:索尼婭,謝謝你不去玩那些電線,我愛你。在這件事情上,首先,父親以平靜的語氣和幼兒説話,並干預了她的危險舉動,儘管幼兒不能完全聽懂父親的意思,但她明白説話的含義和語調。其次,他還給索尼婭帶給了一種十分好玩的東西球。最後,謝謝你,我愛你!他用這樣正面的語言對幼兒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導索尼婭在行為上做出改變並給予獎勵。這位父親所有的舉動和反應,都是在給索尼婭師範一些寶貴的經驗,還會有助於她將來長成一個心地仁慈、態度冷靜以及情感和諧的大人。

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3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幼兒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向在探索讓幼兒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用心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向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忙吧?也許書裏無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幼兒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着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閲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僅正因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説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僅適用於家長與幼兒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忙幼兒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着不肯來園的狀況。一般狀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説服他。幼兒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説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

也許明白、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幼兒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應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幼兒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説出來你的明白,不好急着給幼兒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幼兒自己説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主角幫忙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應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推薦: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幼兒的感受。3、把幼兒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幼兒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幼兒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裏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着用詞單一、資料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忙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幼兒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幼兒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能夠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説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幼兒來説説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愛。B:為什麼啊?A:正因很漂亮。B:……A:正因你的畫上方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愛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能夠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幼兒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向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幼兒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幼兒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幼兒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幼兒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幼兒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罪行”,能夠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幼兒就應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樣樣才能讓幼兒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裏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

1、轉移注意力:把幼兒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忙老師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確表達強烈不一樣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幼兒的人格),讓幼兒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3、證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但是分追究,並證明對幼兒下次行為的期望。

4、帶給選取:帶給給幼兒合理的、且我們能理解的選取,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5、告訴幼兒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幼兒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能夠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忙他彌補失誤。

6、當幼兒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能夠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應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薦、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忙。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一樣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刻,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閲,我堅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4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明白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一樣於舊式教育裏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幼兒。當幼兒們説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幼兒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幼兒們想説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正因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幼兒們是服從者。因此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因此幼兒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閲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幼兒的方法,想讓幼兒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正因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幼兒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因此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幼兒去動,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幼兒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幼兒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因此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幼兒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教師

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幼兒心智、交往等方面潛質的提高。在幼兒園裏,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應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為,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主角,其實教師這時就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正因對於幼兒來説,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好處。教師就應透過幼兒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幼兒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忙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質。

爭吵或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潛質有可能得到鍛鍊,一次户外活動,我將幼兒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幼兒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幼兒空着手跑過來找我説: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着説: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幼兒聽我這麼一説,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着,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着: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

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説:他玩好了,都流汗了。琨琨不服氣地説:我沒玩好,還要玩!雨桐説: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幼兒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説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裏,聽在耳裏,只是為了鍛鍊幼兒們的交往潛質,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為什麼搶琨琨的玩具?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説: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之後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説:雨桐,琨琨和你一齊玩好不?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幼兒咯咯笑着追輪胎去了。

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筆記5

我認真讀過《捕捉幼兒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幼兒,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幼兒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幼兒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幼兒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幼兒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着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質,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務必的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幼兒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幼兒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幼兒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羣眾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幼兒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幼兒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幼兒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

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務必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裏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幼兒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幼兒的重要性。為幼兒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幼兒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象,原來這正是幼兒處在人際關聯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的重要性。人際關聯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幼兒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幼兒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着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幼兒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幼兒的第二個家,是幼兒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幼兒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幼兒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幼兒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