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精選16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5.38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書筆記(精選1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着》讀書筆記(精選16篇)

《活着》讀書筆記1

也許大多數讀者在讀完《活着》這本小説後都會有一種為小説悲劇的強烈震撼,同時淡淡地思考:這本書以如此悲傷的一個主題,到底想表達怎樣一種狀態,一種態度,一種精神呢?

這本書所涉及的時代背景相當豐富,故事主人公福貴經歷了民國到共和國的轉變,熬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人名公社……然後活着。強調活着。生存活着是故事的主題,為襯托生活的主題,作者描述了大量的死亡。主人公親朋好友的相繼離去,一次又一次給主人公以感觸,一次又一次重塑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離去的第一個人是主人公的父親,之前主人公認為父親和自己一樣是個敗家子,自己便有理由去敗家,去毫無顧慮,肆無忌憚地敗家。敗家由起初一個有趣朦朧的概念,到一個沉重壓着的現實,主人公猛然驚醒並感到自責後,才猛然發現父親原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父親也才得到了尊重。其實主人公對父親生前的尊重,對父親死後的追念都是愧疚的一種形式,意識到父親的死,母親的悲傷,妻子的為難都源於自己的愧疚。主人公的人格已發生轉變,彌補了自己人性上的缺失。與此同時,主人公也成為一個只是帶有特殊歷史的普通人了,這也是書中的一個妙處,故事的發展又得以從勞苦大眾的角度凸顯那一種苦難。

我們都已經發現到,每當一個親友離去時,主人公誠然會感到悲痛和孤獨,但都不會感到絕望。每當陷入一個困境時,主人公誠然會苦惱,會迷茫,但都在努力地走出困境。作為一個小人物,他能堅持活下去,只要命運不徹底擊毀他,他就活下去;只要他還有生存的希望,還有生活的可能,他就堅持活下去;他能活下去,無論生活多麼悲傷,多麼貧苦,多麼缺少快樂享受而充滿了傷痛。這種活下去的精神是一種最平凡的精神,也可能是人性中最堅韌的一點。

當主人公由富貴跌入貧窮的時期,是他敗光家產的那段時期,生活發生轉變的那段時期,也是主人公擺脱行屍走肉這個形態的時期。期間主人公恐懼過,迷惘過,失去過生活的動力和方向,在父親的開導下,決定改變現實,通過勞動再次積累家業,人活着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某種需求,滿足自己的某些慾望,這是一種原始而強大的推動力,同時也是活着的一種精神,那就是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

在後來的變折中,主人公感受到了小角色的艱苦和幸運。艱苦在於,無論在哪一種浩劫中,他都會成為間接利用和受害的目標,只能盲目地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活下去。幸運在於,他永遠不會成為矛頭所向,矛盾所在。即使在內戰中,他只能毫無怨言的去做了壯丁,但永遠不會像那個被弟兄倒戈的連長。投降後還是能活下去的。他只能選擇被生產隊壓迫,被紅衞兵侵害,但永遠不會像可憐的春生失去生的希望。把頭低下還是能活下去的。他為生計的奔波,他對生命的熱愛,他對生活的不放棄,就是活着的一種精神————熱愛並堅持。

讀《活着》讓我想到了《駱駝祥子》,這兩本書的主人公有趣的異同引起了我的思考。兩者活着都有一個目標,隨着現實中苦難的打擊,不停地降低目標,降低要求,最後目標變得十分簡單————活着。可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活着”的含義是不同的,祥子遭受挫折後是放棄了希望,喪失了抗擊挫折的能力,安於現狀沒有追求的生活,已經成為標準的行屍走肉了。可福貴的活着是在與挫折抗爭中活着,在化解悲傷尋求樂觀中活着。雖然目標越來越小,可他是有追求,有希望的。直到最後一個親人苦根離開之前,他都存留着一種可以把日子過得幸福快樂的期待。即使所有人離他而去,他也能在老牛的陪伴下,回想親人,回想過去的一點一滴,繼續樂觀地生活下去,這是難能可貴的,這才能真正反映“活着”這個主題,這是一種平凡的精神中的可貴,不平凡的那一點。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也許,平凡地活着,這種平凡的精神,真的不失為一種成功的人生智慧。

《活着》讀書筆記2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的歌聲在空曠的傍夜像風一樣飄揚。

隨着歌聲回到了過去70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是時間創造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平靜和動盪,創造了記憶和感受。

徐家的老祖宗不過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後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到福貴爹這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福貴這,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為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再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改革開放。

富貴輸了100畝田,爹也在糞缸邊吹走了。家珍也被老丈人接走了,一個家成了砸破了的瓦罐似的四分五裂。鳳霞便安慰他,一張桌子四個角,削掉一個角,還有五個角五口人,福貴也開始新的生活,一個落魄公子,看得見的時候福貴在田裏地裏,到了天黑,只要有月光福貴還要下田。人活着總要有事情發生,讓人措手不及。福貴被要求跟上了一隻往北去的炮隊。這時的生活他想跑,結果卻發現連裏每天都會少一兩張熟悉的面孔。

福貴回家了,娘死了,鳳霞聾了,後來,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小兒子有慶身上。有慶五年級了,但在醫院的小房間裏,卻被抽血過多而死了,福貴開始很生氣,後來卻發現縣長是曾經的朋友。他埋了他,每天都去看他,去陪他。書裏唯一的温情,恐怕也只有一點點,一絲絲。鳳霞嫁了一個好人家,福貴因為敗家而躲過了土地改革,隊長又幫助他們。

可是這一點點温情都是建立在虛偽的表面上的。

爹被氣死了。

娘也走了。

有慶死在那間小房間裏。

鳳霞死在了那間小房間裏。

家珍也走了。

偏頭女婿因工傷死在了那間小房間裏。

孫子苦根兒因吃豆兒噎死了。

他親手埋了六個親人。

他只剩下了一頭牛叫福貴。

福貴活着,命大,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傷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離自己遠去。活着,是一種堅強,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這是福貴對自己的評價。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的,但並不寂寞的他,這就是活着,這是鬥爭與生存。其實福貴苦難的經歷裏存在着自己的温情。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她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這是餘華所得經驗。

這本書中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這好像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當好運垂顧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欣然微笑。當我們遭受厄運打擊時,我們又會黯然垂淚。也許活着就是命運,等待着生活給你的一切。也想起史鐵生的母親,讓他好好活兒,好好活兒。

有人稱《活着》是中國的《約伯書》,我認為這更是中國的歷史。

在我的眼前彷彿有許多像福貴一樣的老人。他們臉上的皺紋裏積滿了陽光和泥土。時常留着渾濁的眼淚。坐在石階上,等待着黃昏,霞光褪去。聽着老人粗啞的嗓音在空曠的傍夜風一樣的飄揚。

《活着》讀書筆記3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作為一部經典之作,《活着》講述了一名叫富貴和他周圍人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富貴年輕時因為賭博從富家的紈絝子弟淪為身無分文的農民,然後在抗戰時期被抓去抗戰,經歷了非人的折磨,意識到生活的殘酷。幸運的是,迎來了紅軍,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在富貴晚年的生活中,他以及他的下一代遭遇了一系列的突發意外,使他明白了生活的艱難與不易。

富貴的一生正是當時那個年代所有社會底層人民所經歷過的一生,娶妻生子,辛苦持家,然後生老病死。然而生活並不會讓你如此平庸度過,總會給予你意料之外的東西,戰爭,階級鬥爭,突發意外等,總會在生活的某一個時間來臨讓你措手不及。讀後感·在那個年代,人們飽受飢餓,戰亂,矛盾,爭奪,尊嚴之間的選擇與抉擇,最終只是為了“活着”!

無論人們身處在哪個年代,終歸逃不了生活的洗禮。過去,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到處奔波;現在,人們為了精神愉悦日常消遣。終歸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究竟有沒有想過人到底從何而來,又要到哪裏去,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富貴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滿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能被打敗,要努力,勇敢的活着。或許,人們活着就是為了自身而活,而不是為了人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如果要説活着的意義,那就是為自己而活,並且活的精彩,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

《活着》讀書筆記4

活着,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認真生活。苦難雖多,但是人間值得。

早前就讀過餘華的《活着》,疫情期間二刷了這部作品。作者以一種平靜的口吻向讀者講述了徐福貴充滿波折的一生。福貴出生在地主家,一出生就衣食無憂,少年時期成為了一名精通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在賭博中,輸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的家產,淪落至為三餐温飽而奔波的佃農。而後,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所有的親人相繼離去。他親手埋葬了所有的家人,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伴。

初讀《活着》覺得故事很壓抑,整本書裏沒有希望,每當福貴一家燃起希望之時,生活便給他們沉重的當頭一擊,把他們再度拉入痛苦的深淵。有時候我會想結局會不會有什麼反轉。然而作者就是無情地揭露了一個事實:活着註定是要與苦難和挫折相伴的,人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活着實屬不易。福貴的一生與苦難為伴,仍活着。不禁感慨到“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相較於福貴來説。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卻仍時常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於是我便時常告訴自己知足常樂,懂得感恩。

疫情期間再讀《活着》,又是一番新的感悟。“活着”這個詞在打擊和困境下,是充滿着力量的。它不單是與命運的抗爭和吶喊,更是一種接受,接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接受現實給予我們的無聊,跌宕,苦難和幸福。接受命運給予的種種,感激他,仇恨他,擁抱他,但是不拋棄他。正如作者所説“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就像作者説的:“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輸掉了家業,家還在;經歷了生死,命還在;福貴更是在苦難中品嚐了生活的滋味。所以除去苦難和不幸,他的生活裏是有幸福快樂的。

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那都是屬於自己的`經歷。不斷的提高思維的寬度和內心的包容度。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以一種姿態去抒寫自己的人生。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後一天,認真生活。苦樂參半的人生裏,愛自己,便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活着》讀書筆記5

《人為什麼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經營哲學的書,卻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其實也是在後來才明白,或許這本書,它本來應該取名為《人應該怎樣活着》。

人為什麼活着?應該怎樣活着?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着。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説: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保持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拿我們的工作來説,總有人抱怨廣告佔用了太多版面,也聽人説誰踩了誰的線,是誰在本該截稿的時候還沒拿出稿子來,或者是誰不管稿件內容如何就只管把自己的稿子放在頭條位置……這樣的情況我們幾乎天天碰見,摩擦也不少見。但如果在摩擦發生之前,我們可以嘗試着將心比心,或是設身處地,有些摩擦和爭議説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説,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説,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所以,還不如一笑而過。

《活着》讀書筆記6

《活着》餘華著,雙十一的時候半價買的,我足足等了五天。

此書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第一次如此入神的去看一本小説,是從作者的自序開始的。“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的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的突出。內心讓他真實的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寫現實,可是他們筆下的現實説穿了只是一個環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現實。他們看不到人是怎樣走過來的,也看不到怎麼走去。當他們在描寫斤斤計較的人物時,我們會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計較。這樣的作家是在寫實在的作品,而不是現實的作品。”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突然間就讓我頓悟了,好像在説一直書寫的自己。

作者的妙語橫生,總讓人要不斷的思考寫作手法的絕處所在,讀書的人很多,一些人注重故事情節,而近幾年我常常注重的是別人如何在寫,同樣的一件事兒,如何寫的生動而不乏味,如何寫的有趣而有靈魂。托爾斯泰的藝術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淚寫成的!

一口氣,讀了這本是的三分之一,如此的全神貫注,我總因為作者是在寫自己的經歷,原來是在聽別人的講述。富貴從一個富家少爺,從不務正業賭光家產,再到落敗到一家人住進茅屋,父親病逝,老丈人接走懷孕的妻子,從不會做農活點滴做起。七個月之後妻子攜子歸來一家團聚的歡喜中,母親病倒,進城請郎中的時候被抓去做了壯丁,又經歷了烈火硝煙的戰爭,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他又次的回到自己的村莊,兒子有慶已經三歲了,女兒鳳霞因一次高燒從此失聲。人生的苦難莫過於如此了吧!

文中一直環繞的主題,人只要活的開心,窮點不怕。富貴在講述的過程中總是嘿嘿笑着,一個對自己的過去能夠記憶如此深刻的人,能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樣子,也許過錯、苦難、遺憾對他來説已經不算什麼了吧!

《活着》讀書筆記7

第一次接觸到餘華的這本書是在我的高中時期。

那年,我在念高一,出於完成任務為目的的我,選擇買了這本書。本想着買完之後就擺在書櫥裏,再也不動了的。可誰知,語文老師讓全班買書的原因竟是為了上他那在語文課開設的一週一節的“閲讀課”。

沒轍,縱使再沒有興致,我也得鐵着臉打開這本名為《活着》的書。或許是因為這本書的書名太過沉重,一時間,書中的主旨基本被我猜的差不多了,而當我發現這點時,我已經讀完了。

“真沒想到啊,我竟然花了兩個周的時間斷斷續續地把它讀完了”,我合上了書,內心這樣想着。對於一個不愛讀書的人,餘華的這部作品可謂是十分對我的胃口。利用細膩的文字將主角富貴的內心價值觀的轉變靈活的奉獻給了讀者,並憑藉強勁的敍事手法將一個個連續的事件串聯起來,一來能使讀者感受到身臨其境的體驗;二來能更直觀的從中看出富貴的成長。一個出身富裕家庭的少爺,從小就不知疾苦,因為衣食無憂而感到無聊的他,想到去去找找樂子,起初開銷並不多,直到他接觸了,沒出幾個月,他就把家產給全部敗光了。他也因此失去了地主的身份,轉而變成了一個貧苦的農民。

貧苦的農民生活使得他第一次領悟到了“活着”這個概念,可生活並沒有就這麼放過他。隨着國民黨軍隊的強制徵兵,富貴被迫去往了戰場,在那裏,他結識了一些過命的兄弟,戰場的惡劣環境,連食物都成問題的困境,讓他不由自主的想到家人,他想“活着”,他想活着見到他的家人,他想念在農村耕作的“苦日子”。就這樣,不知怎得,應該説是上天愛愚弄人麼。因為意外被拉去戰場的他,竟然活着迎來了解放,在黨領導軍隊的迎接幫助下,終於回到了家鄉。

望着妻子的笑容,聾啞的長女,陌生的次子和母親的墳墓,富貴又一次悟出人生道理,他摟着全家老小,説着:“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然而他的不幸還沒有結束,兒子的意外死亡,女兒的難產致死,女婿的事故死亡,妻子的安然病逝,外甥的意外去世……身邊的人就這麼一個個從富貴的身邊消失。

他的身邊誰都不剩了,他沒有親人了。

他就這樣一個人活到了耕不動地的年紀,買了一頭跟他一樣要壽終正寢的老牛,名字也叫“富貴”。就這樣,一人一牛,兩個富貴就這樣走在夕陽下,走在鄉間的小的路上,每當人們看到他們時,都會自嘲一句:“喝!這兩個的。”

不過即使每天在富貴耳邊嘟囔個上百次又有什麼用呢,因為經歷了這麼多的富貴,心裏比誰都清楚,他最擅長的事呀,就是“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8

一個時代的兵荒馬亂總是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富貴是不信的,大部分的中國人在那個時代的眼影。他本身就有一種泥糊不上牆的混沌,都要他經歷層出不窮的逃亡和失去,一次次為了活着而失去了自己的底線。

他好像在一路奔跑中另有一個慾望,那就是活着!看着他過着豬狗般的逃難生活,不顧一切的要跑,要回家,他的形象讓人看起來可笑又可悲。最後他經歷了一切終於活了下來,回來家,親人們卻一個個離他而去了,最後還是他自己一個人,苟延殘喘的過,活的沒有人樣,但那又如何?

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續萬年,就是因為有人咬着牙也能挺過來,再活個幾十年的生命的強大。生命的不息在於生命就算如此脆弱,如此飽經滄桑,也要承受着!

即使到最後,無親無故,生命回到最初的個體,也要在田野裏含着麥秸,帶着打不倒的意志,活下來。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另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餘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着。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9

利用了一週睡前的時間又重讀了一遍餘華老師的《活着》,餘華老師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着的意義。

年輕時的福貴是紈絝、不羈公子哥兒,從家財萬貫到輸光所有的家產,到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艱難的選擇着“活着”,做一個繼續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的人。

文章最後,寫到了福貴老人與老耕牛“福貴”相依生活。從此,兩個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全書的境界也在這微妙的刻畫中得到進一步昇華,在給了人們更多思考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暴風在洶湧過後終會變平靜而祥和。

初次讀完福貴的故事時感覺他是平庸的更許是悲慘的,待重讀之時細細體味,其實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是擁有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着,就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其實,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它們就是鞭笞我們的動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需要在最低谷的時候去抓住每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堅強,變成一個有經歷、有故事的人。

一本好書像是擁有魔法的仙女,她輕輕揮動仙棒,就能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迴盪,而後留下一種深深的感動,或喜或悲。一本好書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着》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幾天我讀了餘華的《活着》,真是受益匪淺啊。

《活着》讀書筆記10

這本書太悲了。看到十幾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久之前就看過餘華這本小説了,還看了電影,現在又看了一遍,很悲慘。

男主人公身邊所有的親人個個都死去,父母,兒女,妻子,女婿,外孫,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恐怕很難再有比福貴更命苦的人吧。富二代出身,吃喝嫖賭輸光家產,氣死父親,隨後母親也病逝。命運總是捉弄福貴,兒子被無情地抽血至死,妻子任勞任怨,得軟骨病病逝。女兒聾啞,雖找了個好丈夫,卻生孩子死了。工地一夥人工作,偏偏死亡還是選擇了徐家人,女婿又死。留下外孫苦根,吃太多豆子死了。上帝一次次無情地奪走了徐家人的生命,就只留下福貴一人,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多悲慘……

然而福貴卻享受着濃濃的温暖的親情。母親對兒子哪怕犯下天大錯誤也包容他;妻子對丈夫包容,體貼,忠貞不渝;兒女對父親舐犢情深;女婿心地善良,待人真誠…

現在的社會中,每個人經歷的坎坷太多,抱怨也太多。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衝它笑,它不會衝你哭。當我們承受着太多的辛勞時,揹負着太多的責任時,享受着太少的成功時,想想福貴,想想活着的意義。

不要問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活着本身就是意義。

《活着》讀書筆記11

説來也是奇怪,依着向來信佛的姥姥所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人會有好運的”。但我一直所相信的,卻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並不是説不相信好人終有好報,而是覺着,無論是做什麼,順着自己的心意,不欺騙違背自己的良心,那麼是福是禍便要看天意了。

從《活着》裏,彷佛看到自己的觀點被證實。好人不一定好報,似家珍,似鳳霞,似有慶,一切都是命運使然。遭遇了災難不一定是壞事,正如失去了土地和身份,卻免去了“鬥地主”一事的殘害。日子稍微開始温馨了,然誰也不知那是否為暴風雨前的寧靜。

在開頭看到福貴“花花公子”時期的形象時,對這個男人厭惡至極。特別當他因賭博而打罵懷着孩子的家珍,頓時覺得未來無論是什麼樣的報應大概都不為過。然真當報應來臨,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離世時,卻又覺得這樣的一生,未免太過於殘酷。所遭受苦難的並不是福貴一人,還有陪着他愛着他的家人。

若説從這300多頁中悟出了些什麼,如果是閲歷再豐富些的我可能會説:很多。然而對現在的我來説,最貼近生活,也最為我關注的,是珍惜。珍惜眼前平靜温馨的生活,珍惜身邊愛着我們的家人朋友,珍惜校園裏的點點滴滴,珍惜我們還有機會追逐的夢想。

生活不易,在我們還能享受與家人相守之時,請不要吝嗇我們的關懷和支持;在我們還有條件追夢時,請不要輕言放棄。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活着》讀書筆記12

整本書的情節並不恢宏,講述的僅僅是一個富家子弟從紈絝浪蕩到迷途知返卻又失去一切、一無所有的過程。

這世界最動聽的一個成語大概就是“虛驚一場”。可是當你以為這是一個虛驚一場的故事時卻發現,更大的厄運還等着你去對抗。

當福貴敍述自己的一生,他的語氣是冰冷的。冰冷的異常平白和簡單,冰冷的好像他早已忘記了那些離他而去讓他痛及一生的親人。

可是就是這種冰冷的聲音,讓每一場悲劇都更加真實的敲擊着讀者的內心,讀起來異常沉重。

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樣——“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從敗壞的地主少爺到九死一生的士兵到後來一個普普通通的貧苦百姓的角色轉變,他的經歷使他變得逐漸有當擔,也更加珍惜“活着”這件事。

當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來發展的時候,命運卻又給出了新的當頭一擊。

兒子、女兒、妻子、女婿接連的死去,到最後外孫因自己而死,他所有的親人們,都在這個叫《活着》的故事中一一死去。

在整個故事中,福貴和他的命運之間互相仇恨,但是卻始終沒有相互拋棄。

如果有一天,你的活着也僅僅是為了活着,那麼生活所帶給你蒼涼和苦澀與你而言也不過是毫髮無傷。

無論現在的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

那個結果對現實的我們毫髮無傷。

《活着》讀書筆記13

半天時間一口氣看完了餘華的《活着》,心情壓抑萬分,胸口沉悶,張大了嘴卻還是覺得出氣困難,久久不能恢復如常。文中有三處感觸頗深。第一處,當看到有慶被抽血抽死的時候,心中憤恨難平,不敢相信這世間竟有那等為巴結領導而草菅人命、藐視生命的無良醫生?生命同價,本無貴賤之分,但往往在有些人眼裏,縣長夫人的生命卻重於一個普通人家少年的生命,此刻天使成了魔鬼,救死扶傷的醫院成了人間地獄,活着就是忍受!第二處,萬喜被吊起的兩塊水泥板活活夾死,萬喜只悶吼了一聲“苦根”,那一聲吼,震驚了很多人,萬喜是有多少不捨,多少憤恨,多少痛苦……彷彿夾住的不是萬喜,是自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聽不到外面的聲音,即使大張着嘴,也喘不出氣來。第三處,苦根吃豆子被撐死,生命真的太過脆弱,沒有經歷過飢餓的人不會懂,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也不會懂,富貴抱着苦根的屍體,欲哭無淚,怪那一地棉花,怪那沒有下的傾盆大雨,最後也只能怪自己,他太愧疚了,最後的一個親人走了,走的悄無聲息。富貴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開,只剩下了孤獨的富貴和老黃牛相依為伴,老黃牛也叫富貴,富貴即是黃牛,黃牛即是富貴,黃牛至死都在犁那片田地,富貴至死也在犁他那苦難的生活。記得叔本華説過,奮鬥無法消除苦難本身。其實,活着,就是忍受的過程。

《活着》讀書筆記14

福貴的一生,歷經家道中落,幾經親人別離,可謂品盡世間苦痛。或許這些事也可能發生在現實中某個普通人身上,因此事情本身固然令人感到同情、悲傷,但真正使我內心震顫的是主人公福貴面對人生種種變故時的態度。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家道中落,並沒有真正擊垮他,反而卻讓他有機會走出曾經渾渾噩噩的狀態,真正體驗什麼是活着。生老病死,人生之必然。但白髮人送黑髮人,又更為感傷。即便如此,主人仍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生命中剩餘的每一分每一秒,這正是令人內心震顫之處。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覺得對這句話最大的誤解便是那種將此理解為及時行樂的觀點了。人的活着和動物的活着本就有質的區別。“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那麼首先我們應該認清,什麼是活着。而活着於不同的人也一定有不同的內涵。於我而言便是我人生中的3件大事,也即我給自己的活着賦予的真正含義。

於福貴而言,生活雖苦雖痛,但也讓他活的清晰澄澈。他的生活軌跡,更為深刻,絲毫不模糊。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我也真實覺得,陽光和陰雨都是都是生命的饋贈,讓你的生命軌跡清晰深刻,不單調。你的經歷,你的活着,只屬於你,屬於你的生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

《活着》讀書筆記15

看這本書是我剛開始接整個年段第二週5月9日監考的時候,從1班的班級圖書角借的。一旦開始看,便一發不可收拾,那幾天隨身帶,一有空閒時間就看一點。同事看到了,我便自嘲,我已經到看《活着》的階段了。

前陣子跟朋友聊起這本書,她説她看這本書的時候很想去死,感覺生活太壓抑,太悲催了。我有點驚訝。因為我看的時候,也為富貴的一生感到悲傷。少年春風得意時因賭博家道中落,承受喪父喪母痛,中年從戰亂中回來與家人團聚卻陸續喪子,喪女,喪妻,老年孤獨感最重的時候喪女婿,喪孫子。。這要是換了我,該怎麼活下去?

悲哀的同時又伴隨着一種佩服,雖一生坎坷,命途多舛,可他依然活着,有種樂天知命的感覺。讓我感覺,好像有時候人並不需要為了什麼高大的目標或偉大的意義活着,好像活着本身就是為了活着,活着本身就挺偉大挺值得感恩的。

説實話,挺感謝這本書的。剛好在我身體心理都感覺很辛苦的時候,接觸了它。我們人似乎有這樣一種心理,看到比自己不幸別人,就會覺得自己還是幸福的。

所以,我想,這本書目前對於我的意義是,讓我更瞭解一點別人的生活,也更感恩自己的生活。

看《一本好書》的時候,記得蔣方舟説過一句話:“書的意義在於重讀。”我希望,在日後重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活着》讀書筆記16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顯示給與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後相繼死去,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着。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