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教學機智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W

教學機智讀書筆記1

書到用時方恨少,為給自己充電,不斷提升理論素養,閒暇時間我走進了《教學機智》一書。慢慢地我發覺它並不是像其他教育類書籍那樣純理論的枯燥,而是通過很多的事例和作者自己的很多深刻體會,把枯燥乏味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又形象。書裏所講一些教育現象與我們生活中的所見何其相似,讓我們讀起來倍感親切,容易使人產生共鳴。

教學機智讀書筆記

教學機智並非“遙不可及”。此前,我對教學機智的理解是:一位聰明的教師面對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能隨機應變,採用恰當的方式加以解決,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學效果。學是學不來的,那是天生的。對大多數的人來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讀完書才發現那只是我對教學機智一種狹隘的理解。書中寫到:“教學機智表現為剋制,表現為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表現為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表現為‘潤物細無聲’,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表現為臨場的天賦”。“教育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防止傷害,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使好的品質得到鞏固和加強,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我很羨慕那些教學很有水平的老師,總覺得他們身上有很多是我所學不來的。現在看來,他們身上那些突出之處,就是因為他們有十分睿智的教學機智,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處理很多隨時出現的教學突發事件,化險為夷,化腐朽為神奇。

教學機智是教學藝術的一部分,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形成的一種教學修養,是教師的人生閲歷、文化修養、個人學識長期積累後自然形成的。因此,追求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的閃現已成為廣大有理想、有個性的教師們的一種自覺追求。做到教學機智就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及時總結、記錄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

任何一堂課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為教師,不論是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或手段的獨到之處、創新之處、精彩之處及時記錄下來,作為以後從事教學的寶貴素材或案例,不斷加以充實和改進,就可使以後的教學更輕鬆,更趨於完善。“已有的知識、經驗 + 實踐 + 反思 = 教師的成長”,同時,它也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參與價值的第一手材料。

2、從瞬間的靈感中給人以感悟

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瞬間迸發出的教學靈感,抑或是學生思維方式的獨到的見解、想法、做法,都是難能可貴的。身為教師,在及時給予學生以正面鼓勵的同時,將其記錄下來,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新意。

3、從教與學的錯誤或敗筆中汲取教訓

從教師的角度看,不論一堂課有多麼精彩,多麼成功,疏漏與缺憾在所難免,在教學中通過同科教師以及學生的評議、自身的總結中反思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於當時自己緊張所致,語言表達失誤還是實驗操作失誤?是自己這方面知識欠缺或操作技能不過關?是由於自己在教學設計中本身出了問題,而自己當初並未曾意識到?是自己的教學理念滯後,未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還是教學方法、手段落後?從學生的學習方面看,更是對教學狀況的很好折射,及時與學生對話、溝通、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調整和改進教學十分必要。在課堂上,從學生茫然、無助的表情中反思自己教學方式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控教學行為。從學生的作業或試卷上書寫不規範或有誤,有的可能是根本不會,有的可能是一時疏忽,那麼就有必要進一步追問: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失誤”?是對這些要點的含義理解不深?還是這些同學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動作行為實時監控能力差?認真剖析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不論從知識掌握方面或是思維方式的優化方面進行認真細緻的反思,都是對自己教學工作的一種很好地促進。

4、及時對教學行為進行記錄與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

作為教師,每上完一堂課都應反問自己:今天的這節課上得如何?哪些較為成功,哪些方面處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不成功又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對自己教學行為及時寫課後記、教學隨筆,進行課後備課,通過對自己教學中的案例分析,為自己進一步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線索,從而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實現自我提高與自我超越。

5、通過“説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與別的教師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發現自己或別人在教學設計中的優缺點,取長補短。“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別人的缺點對自己也許有很重要的啟發作用,它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

6、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創造性的開展教學。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專業引領,用全新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厚積薄發,教學機智才會隨時出現。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機智藏身於書頁裏、教學中、沉思時……我渴望擁有那份美麗的智慧。

教學機智讀書筆記2

這就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就是從教育的意義上投入到兒童的工作,賦予孩子們權力,使他們積極塑造和改變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偶然性。

這是作者為這 “一門新型教育學的可能性” 一節內容第一段總結的一段話。顯然這來自存在主義哲學中關於“無確定性”的觀點(雖然作者在P5註釋中否定了持存在主義哲學觀)。至少我認為作者借鑑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不確定性”與“可能性”的論述。無疑這是被我們多數教育者忽略的事實,我在多年以前也未能領悟到這一點。也即,沒有任何一門教育學或者教育學規律可以精確地告訴我們,當我們對一個學生實施教育行為時,結果會如我們預設般準確的發生了。“意外”總在教育領域不斷髮生。為什麼會這樣?有的老師在想當然地做事情;有的老師學了一點技術,就開始依賴技術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有的老師迴避困惑,採用“拖拉”的方式混日子······歷經歲月的洗禮,成為一個個“固化”的教師。其中還不乏名師專家。唯一的區別在於招數多一點,或者練就的功夫深一些。但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不確定性。推動我們前行的恰恰是抵抗“不確定性”的“天性”。教育者研究教育學規律為了什麼?為了抵抗教育行為的“不確定性”。教師為何要修煉自我,是為了增強教育實踐的確定性,實質也是在抵抗內心的“不確定性”。學生呢?學生自出生開始,已然成為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人,同樣在努力地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確定性”,抵抗“不確定性”。嬰兒呱呱落地的第一聲啼哭,就是抵抗不確定命運的開始。這幾乎可以成為孩子成長的內在動力。所不同的.是,在尋求確定性的路上,孩子的不同境遇緩慢而複雜地“精雕細琢”出不同的個體。總在成功中發展的,確定性更強,自信心、好勝心、穩定感都是抵抗“不確定性”的戰利品。總在挫折中發展的,不確定感更強,退縮、封閉自我、呆滯、麻木、自卑、缺乏必要的自信與挑戰精神成為抵抗“不確定性”失敗的惡果。事實上,孩子成長的背景與內部景觀的形成遠比以上敍述複雜。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教育的實質之一是增強學生抵抗“不確定性”的能力呢?但是,這樣的能力是否可以通過外在的幫助得到加強?我是非常疑惑的,因為抵抗的能力,來自主體。教育者、教育行為、教育預設都是客體。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遠非我們想想的那麼簡單。我們首要克服的便是修補或者替代家長們在過去那麼多年與學生在互動中形成的那份抵抗“不確定性”的能力。想到這裏,我仍然回到了心理諮詢的技術層面,我們是否首要做的是評估學生已經發展或者形成的抵抗“不確定性”的能力呢?然後評估我們自身的能力呢?在實施具體的教育行為前,是否可以進一步評估呢?······但是,這些所有的評估,是否都是為了抵抗我們教師自身內在的“不確定性”呢?那麼,我們的內心景觀是怎樣的呢?我們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還是通過學生的發展證明自己?或是自身本身就想通過這樣的實踐抵抗自我的那份“不確定性”呢?或者,這本身就是相互作用,相互發展的結果。這句話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我強調的是,我們是否應該隨時反觀自我,探尋自己的內在世界,適時回到教育的原點,回到我們的初衷呢?

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的內在努力地探尋着“確定性”,然後,在兩端之間不斷徘徊以找到自己的“平衡點”。那麼,我的這個“點”在哪裏呢?還是先從與敬愛的師兄師姐共讀一本書開始吧。

教學機智讀書筆記3

做了老師並不是很長的時間,但是,我似乎開始學會向其他人索求。在我的教育教學生活中,似乎一直在向他人索要着什麼。向書本索要教學內容,向教參索要教學活動,向網絡索要教學點子,向學生索要教學成績。很多情況下,覺得自己似乎開始模糊對教育教學的理解,覺得成功的教育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成功灌輸到孩子們的頭腦中,覺得一名成功的教師就是學生考試獲得好成績。直到我遇到了《教學機智》,我才開始反思,我一直在向外界索取我成為一名好教師的因素,我是不是應該回過頭問一問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做一名好教師所應該擁有的特質?如果沒有,我該如何去自我培養?如果有,我又該如和正確去運用呢?

在本書中,Max提出了一個良好的教師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即“職業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自我批評的開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果斷性,探求世界奧祕的激情,堅定的道德觀,對世界的某種觀察力,面對危機時刻樂觀向上,最後,幽默和朝氣蓬勃也很重要。”這洋洋灑灑一百五十多個字,僅僅只是一個良好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説實話,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幾乎都有點泄氣的感覺了。怎麼做一名好教師是這麼難的一件事情啊!那還不如做一名教書匠呢!但細細的再讀一遍這些要求,忽然又發現,這寫因素似乎確實是一個也剔除不得的。要做一名好教師確實需要我們去挖掘我們身上的這些特質,然後讓它們更好的幫助我們成為一名良好的教師。

我把上述的基本素質分成三類。及道德層面的素質,能力層面的素質和性格層面的素質。

道德層面

在上述提到的因素中,“職業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堅定的道德觀”這些都是與我們本身的職業道德相關。試問,一個沒有職業使命感,不能把學生的健康成長當成使命的教師,一個不喜歡孩子,對耗子沒有責任感,在學生的道德感養成階段不能給予學生正確引導的教師,如何能成為一名好教師?正如杜威曾經説過:教育者從長遠來看發展一種指向於兒童的價值取向,這種取向伴隨着對兒童生活經驗的重要性及其教育學意義的不斷反思,遠比去獲得一套外在的行為技能要重要得多,因為這些行為技能只能短期地“改善學校的管理機制······但(僅此而已),不能使人成為一名靈魂生命的教師,鼓舞者和領路人。”所以,相對於一直追求的各種教學技能,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道德層面上對於我們這份職業的正確理解和把握。

能力層面

在能力層面,我覺得也是分兩方面而講,一方面當然就是技能方面。這包括“智慧的成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對世界的某種觀察力”在這一方面的能力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磨練,方能自如運用。只有上課時給孩子們正確闡述的文章、觀點方能擁有闡釋的智力,只有真正研究的學生的特點和教育學的理論,方能擁有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而能力的另個方面,例如“自我批評的開放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果斷性”,則更多的是對於我們心理方面的要求。而如果本省缺乏這種心理素質,則更多地要求我們自己不斷的自我要求,已達到這些“開放性,敏感性和果斷性”。

性格層面

上面所提到的“探求世界奧祕的激情,面對危機時刻樂觀向上”以及“幽默和朝氣蓬勃”則都是屬於性格層面的要求了。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我們對探求世界奧祕有了激情,我們的學生才會有激情去探求世界的奧祕,只有我們樂觀向上,我們的學生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才能樂觀積極,只有我們朝氣蓬勃,我們的學生才會充滿活力,只有我們擁有幽默,我們的學生才能愉快學習。

讀了Max對教師的要求,我才真正開始審視我自己,我想,我是不是現在已經擁有了“自我批評的開放性”了呢?不管如何,知錯能改,為時未晚。我想,我也能向着一名好教師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