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1

這本書我看他的目錄時,嚇我一跳,每個都是《論……》為題的,但是內容並非單調,還十分富含真理。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的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枴杖,扶助我們站起來,並告訴我們:“從哪裏跌倒就從那裏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且時刻告戒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的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的朋友,他們不僅是一種角色,他們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這五十八篇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出各有各藴涵的深遠意義,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説:“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一個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並茂,文采飛揚的人。而培根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隨筆展現了他的文采,展現了他的人格,也展現了他的論點。我們可以將這本書讀多幾遍,必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2

《培根隨筆》給我很多的感觸。簡潔優美的語言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此書分為《論求知》,《論真理》等許多隨筆。很多都聯繫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實現你的願望。然而,人活着並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使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是必不可免的。只有挑戰自我才能讓你更上一層樓。其實,生命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鬥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3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總認為培根是一個貪慕榮華富貴的虛浮小人,他為了名利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但通過讀《培根隨筆》一書,我才瞭解到了真正的他。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培根的隨筆集,對我來説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導師,每當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時,總能為我點破玄機,柳暗花明,又見一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霧,引領着人們向真理進發。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4

培根所想的,與聖人的話相似,倡議讀書人要“交遊”。培根那個時代,上流社會的子女一般都有家庭教師,有他們來教育孩子。培根話中“懂該國的語言,並且到過那個國家”的人就像現在的導遊一樣,只是更穩重、可靠。

就像他説的一樣,旅遊是一個開闊眼界的過程,是一個學習與娛樂相結合的過程。我認為,即使不能出國“學習”,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內,將各個名勝古蹟研玩一下,也是很有用的。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5

一個人不可能完全認同另一個人,不管他的成就有多麼突出;更何況,有時候讓一個人完全認同自己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若是要我只是説培根的好話,那簡直是在逼迫我學着虛偽。

我也不想一開篇就説這個了不起的人怎樣怎樣的不是,那顯得我無知又狂妄。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6

弗蘭西斯·培根作為英國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想改變社會現狀。青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用寫作拯救人類的思想,一生從未放棄。《培根隨筆》融入了他一生經驗的五十八篇文章,播撒向國家,走進了世界。

《培根隨筆》在政治、人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辯證的討論,面對身邊的社會問題,他尖鋭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字裏行間表現出他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急於改變黑暗的夢想。一個愛國、平等、正義、熱愛生活的形象在我們眼前逐漸高大着,我們的內心也強大起來。

其中有幾篇文章對我有較大感觸。在《論帝王》中,面對這個崇高而不可觸犯的人,他並沒有畏懼,也沒有花言巧語。他用客觀公正的態度談論了帝王的原則與做法。他主張約束君王權力,限制帝王慾望,同時對帝王的下屬進行了分析闡述。他的侃侃而談無時不讓人為他的智慧所屈服。

在《論美》中,培根的看法更是獨特。不管是當時還是現代,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消退,不少人對外貌不滿,甚至為此失去信心,但培根説:“天生容貌勝過粉黛胭脂,而優雅之舉又勝過天生容貌。”培根喜歡一切自然的事物,認為做善事使人更美。這對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有很大啟發。

厄運是人類最恐懼最厭惡的東西,但培根在《談厄運》中卻提到厄運的好處。“厄運中也不乏種種慰藉和希望”,經歷了一生大起大落的培根,被挫折磨練得更加成熟勇敢,厄運會給一個人帶來好的一面,與厄運鬥爭過的人,善的德行更顯著,被打磨後的人生才會露出生命最璀璨的光芒。

培根在洶湧的時代潮流中顯得渺小,然而他的思想成為永不褪色的章節,他睿智的大腦和慈悲的心時刻激勵着我們,鼓舞着世界人民去進行正義鬥爭。培根對善的詮釋感化了億萬人民心中的良知。這就是他語言的力量。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7

這兩天開始讀女兒買來的《培根隨筆全集》,越讀越為培根先生的智慧所折服。 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他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奏。

他擁有高度的閲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我所讀的版本是蒲隆先生翻譯的。 蒲隆先生是比較早的在咱們山東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的,是著名翻譯家。我比較了一下網上的其他翻譯版本,感覺蒲隆先生的譯本語言更加精煉和充滿哲理。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8

前些日子,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讀書筆記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警句迭出,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這本書很不錯,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9

前些日子,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讀書筆記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警句迭出,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10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説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説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説“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其實,筆者認為,要剋制再一次發怒,就應該反省每一次發怒的原因,從而改變。到哪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時間慢慢的改變。不可急於一時。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而《聖經》裏説人要有耐心。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要保持冷靜,耐心等待”這樣,你一定可以打敗憤怒的。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11

一談到與科學有關的書籍,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法布爾先生所著的《昆蟲記》,這可是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呢!雖然昆蟲只是一種小生物,但充滿了我們的生活,不經意間就會從我們眼前一閃而過,而且種類多、數量龐大,不知是人類數量的多少倍呢!在法布爾先生的筆下,一切生物都充滿着生機,一些造型怪異,行為古怪的昆蟲也個個成了滑稽的小丑,河中小小的水母在陽光下也會被當成水中的細沙,遊手好閒的蜣螂也會被當成強盜……不同的動物會被賦予新的形容而個性十足。在法布爾先生的眼中,一切生物都被標上了名,未知的問號、小梨形的球、好似“蚌珠”的水甲蟲、掛着燈籠的螢……不同的昆蟲因其獨特的形狀而被探索。在法布爾先生的心裏,一切生物都足以使它產生好奇心,蝸牛殼中藏着什麼,圓洞裏是否居住着一隻小蟬,石蠶的幼蟲是如何逃避着敵人……不同的昆蟲在自然的舞台上展示其動人的魅力。法布爾先生擁有着敏鋭的目光,觀察着身邊的一草一木,注視其中的細微之處。

他不懈地探索着昆蟲的奧祕,並將之用最生動的易於理解的言語形象地表達出來,讓我們這些對昆蟲少有了解的人在讀過之後,能準確的根據描述,尋找到身邊的昆蟲朋友們,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全都被一步步地揭開了,未知的世界定會令人無比嚮往,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法布爾先生才能產生以研究昆蟲作為終生奮鬥的事業吧!法布爾先生的執着令人敬佩,一生都以這些小小的,或許還很不起眼的小傢伙們打交道,這件事雖然表面上十分有趣,但在多少個反覆的觀察中,也會感到些許的無味吧!不光是要觀察這種昆蟲的外貌、動作,還要觀察到它們的習性,甚至還要大膽的揣摩一下昆蟲的內心,這絕非易事,當然這對法布爾先生來説也絕非難事。蜣螂中那些預備偷走同伴食物的強盜,是否也會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被人發現而感到一絲不安呢?

這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只有執着的法布爾先生才能回答得出吧!科學的範疇也許太過於廣闊,以至於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也只是探索了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而又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來説,就更不可能瞭解更多了。但是科學並不只是那些被冠以“家”的稱號的人所獨享的一種特殊學問,而是屬於我們全人類的文明。在這個科學與文字並存的時代,科普類的書籍雖然沒有文學類的書籍那麼多,但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卻有無數種,也許你並無探索科學之心,但是科學卻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識來源,它是和文學一樣無可替代的存在。科學就相當於是常識,連那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沒有的人,又怎麼能生存下來呢?我並不是希望每個人都熱愛科學,但是如果能對科普知識多些瞭解的話,應該會很有用的。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12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緻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這本談話錄,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着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説並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的智慧與學理之中有三種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藝術的眼光、世界的眼光。這三束眼光交相輝映,構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淨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展。就在1827年,他發下了三大誓願: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説:“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願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後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這位大藝術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預見性,這預見性又正是他那宏大、開闊的世界眼光的表現。

歌德臨終時對身邊的人説:“打開窗户,讓更多的光進來!”我們正處在一個“打開窗户”的時代。我想,認真讀過《歌德談話錄》的朋友,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了腦海裏。

優秀學生讀書筆記13

也許,看過《紅樓夢》的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無需別人理解,因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會了解她內心深處的嚮往的。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温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後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