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1到40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9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1到40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1到40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1到40讀書筆記 篇1

傅雷夫婦不愧被稱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了兩個孩子長大,成人,成才。但究竟是哪一股力量推動着傅雷親筆寫下這萬字家書呢?我想這大概是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吧。不錯,如果沒有父親的苦心指點,對兒子的因材施教,那也不會造就如今令中國引以為傲的鋼琴巨星了。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子承父業這一説法和規矩,傅雷明明可以使自己的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翻譯,然而他不僅沒有逼迫傅聰學習翻譯,反而對兒子的音樂前途極為重視。即使在自己身體衰竭時,也同樣廢寢忘食的給遠在波蘭,英國留學的兒子指點,讓他去拜訪一些音樂名家,參觀博物館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

傅聰所欣賞的每一場音樂會,他都會大到鋼琴家,小到一個音符進行一番詳細的評論,就連演奏的一個手指的起落細節都會細細的引出一張書信般篇幅的討論。傅雷不僅做好了一個令人嘖嘖讚歎的父親的本職角色,更是以一個良師益友的形象陪伴着兒子。

在傅聰出國留學的十二年裏,他親手寫下總計兩百二十五封信件,平均每十八日就要寫一封,頻率極高。更令人敬佩的是,《傅雷家書》中精挑細選的一百三十二封信中,每一封都是對自己和家中瑣事草草了之,對傅聰的關懷卻是無微不至,特別是在健康問題上。而且在幾十封中都提出讓傅聰接觸大自然,簡直不厭取煩,這大概也是父愛的表達方式吧。

我們在傅雷身上能看到的不只是偉大而深沉的父愛。在1957到1958年間,傅雷曾被打上了右翼份子的旗號,被捕入獄。為了不影響到在國外研讀的兒子,傅雷夫婦始終也沒有告知傅聰半點實情。從這件事中,我看到了傅雷身上的隱忍和堅韌,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民族精神。

假如當年他告訴了傅聰實情,擔憂父親安危的兒子定是會無法專心鑽研學業,而不斷分心,也不會造就今日如此巨大的成就了。

在傅聰看來,父親的教導是否嚴厲苛刻,自己的空餘自由時間是否足夠,也許有時會感到煩躁,但他明白,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為了他的未來,他堅持着,今天也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榮耀和輝煌的成就吧。

傅雷家書1到40讀書筆記 篇2

感恩有你——《傅雷家書》。在你那無聲的悄然訴説裏,我茁壯成長。

封封家書,傳達的不只是技巧與禮節,更是深沉的父愛。“但若你缺少勇氣的時候,儘管來信告訴我,我可以替你打氣。倘若你心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我萬分感動於傅雷先生對子女的關愛。讀着《傅雷家書》,我想到了你——我的父親。

窗外,如濃墨般黑漆;窗內,如白晝般明亮。我正為數學題而煩惱,筆尖在紙上渲染着墨跡,然後再草草劃掉,反覆幾次依舊如此。我懊惱地搖了搖頭。“吱呀—”門悄然而開,父親來到我的身旁,默默坐下靜觀,然後對我説:“要靜下心來,細心、耐心!”此時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對傅聰説:“你在考慮這許多細節的時候,必須心平氣和,精神上很鎮靜,切勿煩躁,也切勿焦急。”我冷靜,再冷靜,執起筆開始再一次地驗算,終於,柳暗花明!我欣喜地望向父親,帶着些許自豪。父親的嘴角微微上翹:“凡事都要細心、靜心、耐心,就一定能成功的!”白熾燈靜立於桌上,散發着温暖柔和的光。

舞台上,所有燈光匯聚一處,台下是密密麻麻的人羣,嘈雜喧嚷。我緊握竹笛的手愈發冰涼,緊張地不停顫抖。驀然,一隻温熱的手掌輕撫我背,雄厚的男音在耳邊響起:“不必緊張!練習了那麼多次了,就當再來一遍吧!你是在享受它,並不是演奏它。”抬頭,我對上父親深沉的目光。“看譜的時候不妨多哼,彈的時候儘量少哼,尤其在後來,一個曲子相當熟的時候只宜於‘默唱’,暗中在腦筋裏哼。”傅雷對即將上台演奏的傅聰也是這麼説的。我想,聽傅雷先生的,聽父親的,我肯定可以的!心中的緊張如冰融化。走上台,舉起竹笛,深呼吸,我開始用不一樣的方式,訴説着故事。人羣裏安靜無擾,唯有音符在大廳上方環繞飛旋,深沉而美妙。

《傅雷家書》,感恩有你,謝謝你教會我待人處事的道理,更明白父愛竟如此深沉温暖!父親啊,感恩有你,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踏出每一步,因為那每一步中,都填滿着你深沉温暖的愛!

傅雷家書1到40讀書筆記 篇3

對於如何教育孩子從古至今一直是個經久不變的話題,也永遠是個不朽的話題。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必定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父母或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傅雷與兒子傅聰13年的通信。就每封信都記錄編號,且字跡乾淨、大小得體這一點而言就表現了傅雷作為父親自身嚴於律己的精神。

我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或裝做不知道,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也是在對自己提要求。有時父母都做不到,怎麼會得到孩子從口到心的信服呢。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常常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電腦,而自己卻在電視和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傅雷與兒子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這很難得。這也正是許多父母苦惱的問題。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和自己沒話説,卻從不反省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把孩子當作朋友,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會得到真誠的交流。

現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兒子的那代人,相比管教是否更難些。應該承認:要難很多。現在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大。網絡是時代的進步,也會使人誤入歧途。西方一些開放的思想,像空氣一樣到處在改變孩子的呼吸方式。暴力、色情無處不在。真不知如何對應。要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陰暗面,同時更多的是充滿陽光的清新世界是何等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遠做一個裝在套子裏的人。怎樣教孩子用過濾的方式呼吸呢。

管教,這兩個字但從字面理解,管理和教育要同時進行,缺一不可。然而當父母的如何能恰到好處的掌握分寸哪。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

傅雷家書1到40讀書筆記 篇4

其實,當我一開始看《傅雷家書》時,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大男人的文筆,特別是第一篇中傅聰的離別時的情景,看上去竟像是生離死別。但在這其中,我也發現,傅雷是一個讓我震驚的父親:他愛孩子,但不慣;他疼孩子,但不過。

他曾在書信中批評兒子太沖動,做出要去蘇聯進修鋼琴的決定。他忍着腰痛,寫下長信,理性而清晰地寫下了波蘭和蘇聯老師的比較,他説:“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個盤裏很精密地稱過。”細細讀來,讓人感覺,這好像是一位長者在細心而仔細地教導後輩為人處世的經驗,告訴他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個謙虛而恭敬的父親,他為兒子進行教導後,並沒有直接命令兒子:你必須聽我的!而是幽默地説:“假如你還不以為我頑固落伍,而願意把我的意見加以考慮的話,那對我真是莫大的‘榮幸’了。”嚴肅而不失幽默,理性而不失温情。

也正是如此,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也許是世間總是巧合不斷,我與傅聰一樣,常年與父親相隔兩地的。但每當相見時,他總會用他那雙飽含深情的眼睛看向我,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僅緊緊地握着我的手,用他的大拇指輕輕摩挲着……我似乎在他心裏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父親有一個惱人的“毛病”:老是給我打電話,沒事也打,有事也打。常常是週五時,還沒有到家,電話已經“叮鈴鈴”地響了好幾次了。有時電話鈴一響,奶奶看到那串137開頭的熟悉號碼,就會條件反射的叫我接電話。我老會想:是不是每個父親都會像我父親一樣,在看到子女時,即使上一秒有再大的火氣,下一秒也會立即調整好情緒,眼神温柔的看着孩子,親切地説:“怎麼了?”

在傅雷的書信中,我看見了我父親的身影,想起那一記記的“温柔殺”那種父愛的偉大就油然而生了。

也許,父親就是如此,總在孩子不注意時流露出那種偉大而深沉的愛。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那雙在背後默默注視着你的温柔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