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5.84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

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1

《紅與黑》是司湯達的長篇小説中最優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既是一部刻畫官場黑暗的政治小説,也是一部細述真情錯愛的愛情小説。主人公於連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

男主人公於連是農民木匠的兒子,出生卑微但不卑賤。他骨子深處對上流社會充滿了憎恨與厭惡。他希望通過戰爭飛黃騰達,可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又不得不屈服於教會以換得微薄的報酬。他不敢面對真實的內心,以至於親手為自己帶上偽善的面具。

於連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都是殘酷,兄弟的欺凌,父親的勢力,哪怕在他死前父親去看他也只是為了他的錢。血淡於水,不過如此。不過於連命中有貴人,神父、神學院院長都是他官場中的貴人,他倆自始至終都在扶持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出身卑微的於連之所以能涉足於貴族圈,歸根到底是因為他自身的聰慧。有人説:他的第一步也只不過是精通拉丁文的聖經。那麼,試問:有幾個木匠的兒子懂得拉丁文呢?這告訴我把簡單事做到不簡單我們的人生也會不簡單。

那麼,於連失敗在哪裏?不是他的出生低微,不是他的自負,而是錯愛。,他的瑞納夫人的愛是出於嘲諷雷納爾市長、減輕她對他木匠兒子的輕蔑、將來為從事家庭教師這卑賤的職業找一個“愛情”的高尚藉口。瑞那夫人愛上於連註定是錯愛,不管她的愛是多麼的真,終究是不為世俗所容的,她內心無比的煎熬……或許,這樣愛也算是一種無悔吧,所以於連走後的第三天他也就死了。較之瑞那夫人更為悲哀的是瑪特兒小姐,花容月貌出生高貴的她為了於連不惜一切,在於連鋃鐺入獄時求人就他,怎料他卻抱着另一個女人靜待死亡。他對她的“愛”,只是想證明平民子弟的他比貴族的公子哥們兒更有被愛的價值。

讀完整本書,內心無疑是壓抑的。於連,這個野心勃勃的男人,若沒有利用這些女人,是否就不會英年早逝?是否會是一代偉人,銘記於史冊?當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我的一些看法會受到反對,但這是我心中實實在在的感受。

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2

我讀完《紅與黑》對於連的一大感受就是他十分虛偽。他崇拜拿破崙,可在市長家裏,為了不被別人發現,他不惜燒掉拿破崙的肖像。他蔑視特權貴族階級,但是在侯爵家裏當祕書時,他卻時刻留意謹慎,提醒自我絕對不能表現出對特權貴族階級的不滿與蔑視。在貝藏鬆神學院時,他更是虛偽。明明明白那些所要學習的東西是錯誤的,還是將自我的思想藏了起來,繼續學習。

然而,他也有真誠善良的一面。在看到貧民所所長哇列諾一家的鋪張浪費、肆意享樂的生活狀況,他同情貧民的貧苦生活,同情他們連唱歌的權利都被剝奪。這樣的他,是善良的。最終,在審判庭上,他痛斥了貴族階級對平民的殘害,他敢於直面他的真心,説出了他對貴族階級的不滿與輕蔑。即使在有機會免於死罪的狀況下,他依舊沒有動搖;在最愛的女人瑞那夫人和最真誠的朋友傅凱的勸導下,他堅定了自我心中的信念。這樣的他,是真誠的。

正是這樣矛盾的性格,使得他的杯具讓人心疼。

小説除了對男主人公的塑造令人印象深刻外。兩位女主人也一樣。瑞那夫人的軟弱、善良與真誠同樣讓人心疼。兒子生病,她不惜把一切錯誤歸結於自我出格的感情上。對於於連,她深愛着,但是處於社會道德、社會輿論以及對丈夫的那絲同情,她最終只能選取軟弱,選取放下。直到最後於連的槍殺,她依舊原諒,甚至還埋怨自我不該寫那封信。

而瑪娣兒特,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傲慢。她在理智與感情中掙扎,她和於連一樣有着強烈的自尊心。對於於連,她的內心也無數次掙扎過、糾結過。她一方面忘不了於連的平民身份,一方面又把於連的前程想象成完美的無與倫比。她總自我安慰的告訴自我,只要時機恰當,於連必是有用之才。但最後她在感情裏無法自拔。

杯具總是把美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紅與黑》是這部杯具,它撕破了下層人民的努力奮鬥,撕破了純真感情,讓人讀完回味無窮。

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3

“在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把這句話中的哈姆雷特的名字換上於連·索雷爾,恰如其分。

《紅與黑》當中寫到了,十九歲的於連出身於木匠之家。他從小就崇拜英雄拿破崙,渴望像他一樣,憑着自己的聰明與才幹建功立業,進入上流社會,過人的機敏和驚人的記憶,讓他能把拉丁文《舊約》到背如流。他因此而被家鄉小城維吉爾市市長德·雷納爾先生聘為家庭教師。出於考驗自己意志和維護自尊的目地,在鄉村之夜中他不顧一切握住了德·雷納爾夫人的手,並輕易獲得了市長夫人的愛情。

事情敗露後,他跨進省城見藏鬆神學院的門檻。於連出眾的才華和堅強的性格深得彼拉爾院長的賞識。但在宗教教派內部之間的紛爭中,彼拉爾失利,於連被迫離開神學院,於連被彼拉爾推薦給德·拉莫爾候爵當祕書。不久,於連以非比尋常的才能,自尊和高傲贏得了候爵女兒的芳心正當於連青雲之上時,光明無限的前途被德·雷納爾夫人的一封揭發信毀與一旦與是憤怒的他在教學槍擊了雷納爾夫人,並因此被捕。在法庭審判之後,於連走上了斷頭台。

一系列重大變故,把於連從昔日的狂熱幻想中喚醒,他拒絕侯爵女兒的幫助選擇以生命為代價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真誠和自尊最終戰勝了偽善與自卑。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於連想起自己與雷納爾夫人之間純潔的愛情。於連終於明白了;本可以生活的非常幸福,是自己狂熱的野心毀了這一切。面對陰險的教士,於連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拒絕充當教會的工具。他了解“皈依宗教”的陰謀,“如果我蔑視我自己,那我還剩什麼呢?”——被囚禁住身體的於連保留了自己的獨立的思想和人格。選擇了高傲的死去。

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4

《紅與黑》的男主人公叫於連,她的第一個情人是德萊納夫人,第二個情人是馬蒂爾德小姐。論身份地位來説,兩任情人的身份都遠遠高於他。所以,我一個朋友是這樣對我描述《紅與黑》的,這就是一個男人靠着女人往上爬的故事

我不認為於連有過愛情,至少直到結尾,也不曾見到過,愛情是一種高貴的存在,有人説,愛情是去守護一個人,用這個標準來説,顯然,那兩段情史都不能算作愛情。德萊納夫人愛上了於連原本的樣子,可是於連從德萊納夫人身上想得到的只是一種身份,地位提高的滿足感和征服一個比自己強的對象的征服欲,而且這是一段婚外情,所以哪怕勉強地説,最後那一刻他沉入了對德萊納夫人的愛情,但是因為錯誤的開始,所以最後很難善終。況且,他竟然因為認為德萊納夫人破壞了他和馬蒂爾德小姐美好的未來,就想要殺了德萊納夫人,可想而知,他從頭到尾只想着自己的野心,並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愛情中去。對於馬蒂爾德小姐,他之所以想和馬蒂爾德小姐在一起完全是被馬蒂爾德的外在迷住了,初始來源於一種慾望,後來一種越是得不到越想要的心情,狠狠地折磨了他。馬蒂爾德只是把於連當作了一種幻想,馬蒂爾德希望重複她崇拜的一段浪漫史,那也不是愛情,最後她親吻了於連的死人頭,也算是實現了她的願望吧。

我不喜歡紅與黑的故事,這個故事裏唯一看到真情的就是,德萊納夫人對於連的`那份感情,可是由於德萊納夫人的身份,還有從來沒有陷入過愛情中,所以在她還沒有真正的學會分析人的時候,就愛上了於連。當然,不得不説,如果分析了之後再愛上,能夠被那麼理智的對待的也許就不是純真的愛情了。

於連這種對於野心的堅持,也許是不少還奮鬥在基層,沒有有錢人家的“關係”的我們,值得學習的一部分。但是他這種過度的自私,還有失去了“真心”這一點,絕對是我們應該摒棄的部分。我們應該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

初二《紅與黑》讀書筆記5

在這個寒假裏,我響應了我們行知老師佈置的作業,在習圖書館的眾多書籍中,被這本《紅與黑》所吸引,便進行了認真地閲讀。

通過閲讀這本書後,讓我感受頗深。書裏寫了一個孱弱靦腆的平民青年——於連,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為了實現自己巨大的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裏辛苦奮鬥着,期間不乏種種不光彩的手段。正當他自以為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階級的愛情之時,社會卻無情地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目標是指引我們前進的動力,是走向成功之路上的鋪路石。在我們生活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把目標定的太高的話,那麼和使用雙刃劍就沒什麼兩樣了。

首先,先來談點對我們有利的,巨大的目標有時會變成動力的源泉,讓我們更加奮發向上,朝着目標去努力。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前途從此一片光明。那麼這時目標對你來説就是一把得心應手的寶劍了。

其次,再來講講對我們不利的。如果你一但把目標定的太高太大,甚至都有些離譜,那麼,這時的目標就會像一粒粒雞蛋大的冰雹,只要你稍有閃失它就會劈頭蓋臉地向你砸來,頃刻間讓你粉身碎骨。

最後,我奉勸大家不要像於連那樣一味地不切合實際地制定自己的目標,而應該制定一個適合自己,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目標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