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8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1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是它給了我讀書的樂趣,是它讓我懂得了深刻的道理,它就是《三國演義》,現在就讓我來講講吧!

劉備,關羽,張飛是桃園結義的兄弟,他們個自有了兵器就去征戰了,在他們的努力下找到了諸葛亮和許多大將,並建立了蜀國,在諸葛亮和大將的幫助下,他們百戰百勝,後來魏、蜀、吳三國征戰不斷,蜀國的桃園結義的兄弟和諸葛亮都因病去世了,蜀國就掌握在劉禪手上了,但是因為劉禪只顧着吃喝玩樂,所以蜀國就這樣滅了,魏國和吳國後來也滅了,就這樣,司馬炎統一天下了。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我們要學會團結,劉備開始很貧窮,可是劉備,關羽,張飛他們就是因為團結了,才建立了蜀國,收了許多大將,這才百戰百勝,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可是後來劉備去世了,敗在了劉禪身上,蜀國這才滅了,所以我們要只要團結了,有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了。”

現在讓我來跟你們講講我的經歷吧,有一次我和哥哥騎着自行車去青龍頭玩,我騎啊騎,哥哥被我甩到了後面,我往後面看了看,想看看哥哥在哪裏,可是我剛轉過頭來就有一輛車出來了,我趕緊剎車,可是剎車太快,我一下子從自行車摔下來了,腿出血了,哥哥趕緊跑過來扶起我,我左手推着自行車,右手放在哥哥肩上,哥哥用左手扶着我,右手推着自行車準備回家了,剛走一會兒我就摔了一跤,自行車也跟着摔下來了,哥哥再次扶起我,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回到家了,回到家後,我心想:“團結就是力量。”

爸爸也曾跟我講過《阿豺折箭》的故事,也是關於團結的:阿豺有十幾個兒子,他們很不團結,阿豺看了就叫他的兒子過來,又把一把箭折斷了,又遞給了大兒子一把箭,叫他折斷,大兒子為難,怎麼都折不斷,但他們知道了團結的力量有多大。

這本書、我的經歷和爸爸講的故事都告訴我要團結,所以我以後一定要團結,像劉備、關羽、張飛那樣取得成就。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我們就不禁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一代梟雄曹操出生卑微,卻能聞名諸侯,成就一番事業。其實曹操有功有過,他知人善用,採納良言,也頗具領導人的能力,從無名小卒變成一代奸雄也是極其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同時,他也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至少表裏如一。反觀,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是頂着“正人君子”的頭銜幹着不光彩的事情,這樣的人更恐怖,也更讓人難以提防。

足智多謀、舌戰羣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這些均是一個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飄飄灑灑的英雄––諸葛亮。在除了被他的才智吸引之外,他從事也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他的出師表將它深深的愛國忠心體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後來杜甫所寫的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以及對一代賢相的敬仰和懷念。在《三國演義》中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這一人物形象。

還有值得一提的便是關羽。他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還 義氣 ,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使他結交了許多兄弟!有一次在和曹操打仗時因為帶着二嫂,又怕曹操人傷到二嫂,不得不投降於曹操。我後來曹操賞賜了赤兔馬給他,他得到赤兔馬後趕緊帶上二嫂去找劉備,在找劉備時突破了曹操設下的種種難關,最終找到了。所以,也就有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這不就是為了兩個字“義氣”嗎?

從一個個《三國演義》的故事中,我得到了很多啟示。生活中我們不要為得到一點點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工作中不要為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自命不凡,也不要為一點點失意就耿耿於懷,怨天尤人。

此外法國作家雨果説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林則徐也曾經説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俗話説的好。我們在看見了他們的故事之後,也感受到了心胸寬闊這一品德,讓我們成為新時代的優秀青年。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3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周瑜覽畢,長歎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乃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言訖,昏絕。徐徐又醒,仰天長歎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後人有詩歎曰:

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

絃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

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

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為突出諸葛亮的形象而虛構的一句話"既生瑜,何生亮",使得千百年來人們對周瑜產生錯誤的看法(心胸狹窄,眼光短淺,常懷妒賢嫉能之心)。

東晉,這個偏安江左,只不過擁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為維護自身的統治,從正史中大做文章。他們巧妙地認定蜀漢為正統,而曹魏、孫劉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小人”。(可借鑑《漢晉春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代大詩人對諸葛亮的倍加推崇恰恰又與“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對周瑜的調侃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思想最為開放的兩宋,佔統治思想的是宋明理學。帝蜀寇魏、尊劉貶曹貶孫已成定局。

《三國演義》的從出版到現在的傳唱度,已將周瑜的形象徹底扭曲了。

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為一己私利而制國家不顧;軍事上頗有才華卻處處被諸葛亮壓制;在人格修養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狹隘。

但事實並非如此,演義中的周瑜並不符合史實。

正史上的周郎德才兼備、文武雙全,並且完全是一副少年英雄的形象。

“曲有誤,周郎顧”可見其在音律上的造詣;“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可見其人格魅力;“江左風流美丈夫”可見其雄姿英發;“文韜武略萬人之英”可見其智勇雙全。

年僅24歲的周瑜就被孫策任命為建威中郎將,吳中呼為周郎。

34歲與赤壁大敗曹操(可能會有人説赤壁之戰功勞最大的是諸葛亮,但當時諸葛亮僅是作為劉備的使節),如不是他英年早逝,歷史的進程就會因周公瑾而變。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4

《三國演義》可以説是人性的五味湯,裏面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譎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説吧,關羽就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充滿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鬥爭,也是三國時期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他那奸雄的智慧,使他成為了一國霸主。全書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起和滅亡。在其中,忠巨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打動了我。

每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中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我喜歡這人物的原因並不是他有着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着泰山般的堅強毅力。“阿斗”,這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蜀過的后王,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説是爛泥敷不上牆的人。如果大家是“諸葛亮”,會不會為劉備託付的這個孤兒竭盡全力呢?我想,這誰也不願意,誰願意把爛泥敷上牆呢?這只不過是白費心機。而“諸葛亮”呢?

他不像我們那樣,而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儘管爛泥敷不上牆,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着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地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後住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產生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儘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也太愚蠢了,明知蜀國命不久已,卻還進行無謂的反抗,這不是自討苦吃嗎?”但我卻不這麼認為。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反抗,盡力地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

諸葛亮的這一行為讓我明白了:貴在嘗試,而不在於勝負。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5

三國演」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

二、的蘆救主。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説,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説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主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100個英雄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降漢。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呵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動靜,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若是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我認為都不如孔明,但是他們都對劉備忠心耿耿。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經由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主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若是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若是沒有了誠信,大師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7

每當耳畔響起那首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上江渚,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的片片刻刻都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

俗話説的好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演義中久證實了這一點: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起義,統一天下。但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三國演義講的就是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大大小小40多個驚心動魄的戰鬥。如:赤壁之戰,合淝之戰,定軍山之戰……三國演義不僅描寫了驚心動魄的戰鬥,還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有一心為民的劉備;有生性多疑的曹操;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給我最多的還是告訴了我一些人生道理。諸葛亮足智多謀,因被劉備三顧茅廬感動,幫助劉備完成大業。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計策都出自諸葛亮之口。諸葛亮三氣周瑜,將周瑜活活氣死。可諸葛亮也不是神仙,一定有算錯的時候: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失去的街亭,柳列城這兩個軍事重地。諸葛亮都會出錯,更何況是我們,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次考試考砸了而氣餒,也不能為了取得一些成績而高傲自滿。

再想想曾經的我:那日晴空萬里,萬里無雲,天氣如同我的心情一樣——萬分高興。因為我科學考了全班第一——97分。下課後,我拿起試卷,離開位子,向同學們炫耀成績。我笑眯眯的看着一位男同學,輕蔑地問道:“你考幾分呀?我考了97分呀,全班第一呢!”結果,第2單元的科學考試我考了85分,使我萬分難過。

以前的我是那麼高傲自滿,取得了一些小成績就到處炫耀。直到我看了這本書——三國演義,我才變得謙虛,變得低調。如果我沒看這本書,如我沒有從諸葛亮的人生中悟出道理,我可能會變成一個高傲自滿的壞學生。

總之,一句話——《三國演義》讓我受益一生。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8

讀完《三國演義》我仍然覺得意猶未盡,我覺得應該寫一篇讀書筆記來記錄一下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以便後面可以翻閲回味。《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本小説採用的是章回體的寫作的,其故事圍繞歷史,採用七分實三分虛的巧妙構思,將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寫得十分精彩。

主要內容: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一直到魏蜀吳三個國家合併至西晉的這一段歷史,故事開頭講述的是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參與討伐黃巾起義,經過多年經營,劉備集團與東吳聯合抗擊曹操並佔據荊州、奪取了西川,最後與東吳魏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由於劉備急於攻打東吳,造成了夷陵兵敗(夷陵,即今天的宜昌市),病死在白帝城,從此蜀國由諸葛亮執掌大權,數年後開始了北伐曹魏的戰爭,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其繼承人姜維再次領兵北伐,最終由於蜀國內部不團結,也走向了失敗。蜀國被滅後,東吳孫氏由於獨木難支,最終投降司馬氏,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繼承大統統一天下,建立了西晉王朝。

主要人物: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司馬懿、姜維、周瑜、魯肅、貂蟬、呂布、張遼、曹丕、曹植、袁紹、袁術、龐統、郭嘉等人,小説描寫了100多個栩栩如生的主要人物。

小説回目:《三國演義》小説共120回,從第一回桃園三結義到最後一回三分歸晉結束。

成語典故:桃園結義、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火燒連營、火燒博望坡、三氣周瑜、三顧茅廬、千里走單騎、温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三英戰呂布等等。

最喜歡的三國人物:郭嘉,為人豪爽不羈,智謀超羣,成為三國謀士裏的頂級人物之一!

最經典的語句: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賈詡傳)。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9

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並從中知道了許多英雄人物,但是我最敬佩的人卻不是這些英雄人物,而是美麗的的貂蟬。

許多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對裏面的《美人計》耳熟能詳,司徒王允想用計殺害董卓,歌妓貂蟬表示願意配合司徒王允的美人計,所以司徒王允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又將她送給董卓,使他們父子反目成仇,再設計使呂布殺了董卓。這位女子是熱愛國家,她願意配合司徒王允的美人計,用自己的淚水使呂布對董卓懷恨在心,在然他們互相殘殺,雖然不像其他大英雄一樣,舉起雙刀斬董卓下馬,但她依舊為民除害了。這時我想起了蘇步青故事,蘇步青家境清貧,但他父母還是供他讀書,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們班來了一位教數學的楊老師。課上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讀書,不僅為了擺脱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在那裏如飢似渴地學習着。信念着驅使蘇步青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蘇步青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雖然他們愛國的方式不同,但是他們的心卻是向着祖國。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10

在漢末年間,糧食供應是令各統治集團頭疼的問題。曹操採納部下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募民屯田,開展民屯制度,爾後又加入了軍屯,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羣逆,克定天下。”此話不假,否則司馬懿怎麼能夠屢次在祁山等地把戰術上沒有什麼錯誤的諸葛亮拖垮呢?靠的就是充足的物質保證。俗話説得好,兵民是抗戰之本,想漢中之戰曹操戰敗之時,卻順利地從漢中武都等地遷出了十三四萬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計算,這就是五十多萬,想想蜀漢投降時不過二十八萬户九十四萬口,就能明白這對劉備是什麼樣的釜底抽薪!可見曹操深諳其道。實際上曹操還是非常關心百姓的,他任命王修、司馬芝、楊沛、滿寵等人為官,專門負責壓制世家大族,嚴禁地主兼併土地,由此可見,曹操並非亂臣賊子,相反倒是一位治世能人。

誰説君王只會打仗,出自魏王之手的《蒿里行》讀來令人回味,曹操還着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除了崔瑗、崔實、張芝、張旭外,章草大家五人中的另一人就是曹操,真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面對父親的告誡,曹彰明白了作為曹操的兒子應該做什麼,他果然沒有讓父親失望。曹氏子孫在曹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可不是酒囊飯袋,為曹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反觀孫劉兩家的後代,那可真是有天壤之別,所謂的奸臣家庭教育反而成了三霸主中最成功的了。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我認為每一個安徽人都應該以徽州出了這一位大人物而感到驕傲。在那個亂世中,他能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明舉動,實在是完美的體現出他那獨到的眼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年邁的他雄心依然不減當年,不像劉備被陸遜一把火燒回白帝城後就一病不起,不像孫權奪取荊州守着父兄的基業就面南稱帝,他把堅強演義到頂峯。

“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所作所為引發了後世一位仁德之君的感歎。偉人的功績,歷史不會磨滅,小人的齷齪,歷史不會掩蓋。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11

在書香氛圍的.薰陶下,本學期我閲讀了我國古典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讓我愛不釋手,書中描寫的眾多人物中,最使我敬佩的就是諸葛亮。

他,是忠君愛國的典範。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效忠國家和扶持劉氏父子,他一心幫助劉備完成統一蜀漢大業,劉備逝世後擔負起輔助劉禪治理蜀國的重任,臨出征前給劉禪寫了千古名篇《出師表》,分析當時的形勢,表明北伐的決心,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化作戾氣以死效忠,報效國家。作為小學生的我,深受感觸,如果我們每一個小孩從小立志愛國、愛家,有愛國主義情懷,那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就指日可待了,夥伴們加油,我們都向諸葛先生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向中國夢奮力邁進吧!

他,是會學習、會處事的明燈。“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教育兒子時寫的《誡子書》,他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勤儉節約,靜心學習。小時候的諸葛亮就是這樣做的,為了能靜心學習,偷偷的給公雞喂米粒,不讓它啼叫,老師就不用下課休息,我們就可以多學到一些知識。小小諸葛亮為了,多學習能想盡辦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呢?夥伴們努力讓吧,從現在起就用美好的品德滋潤心田。愛學習、多學習,提升品德修養,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長河裏閃着耀眼的光芒。他一出山就顯示了他的非凡才能,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劉備提出聯吳抗魏的主張,開創了“三國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這説明他是一個很有學問,很有遠見,胸懷大志的人。否則他高卧隆中,怎能知道天下大局呢?真不愧是我們的卧龍先生呀。夥伴們,我們要向他學習成為智慧的小孩、成為有能力的人,將來才能有好的前途、好的命運,興旺家族,為國家、為人民獻計、獻策,發光發熱。

《三國演義》真是經典中的經典,它讓我認識了忠君愛國的諸葛亮,它讓我認識了會學習會處世的諸葛亮,它讓我認識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我敬佩您,諸葛亮,我愛閲讀——《三國演義》!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12

狼煙紛起,戰鼓擂響。箭在弦上,男兒為何不拔?

塞北秋風,江南杏雨。江山如畫,英雄為何不爭?

佳人亂世,笑靨如花。傾城傾國,你卻為何不得?

書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劉關張這三兄弟。從桃園結義到赤壁破曹,從千里單騎到敗走麥城,從長坡一吼到夜戰馬超。雲長説:“即使大哥什麼都沒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論做什麼都以他大哥為準,他可以對誰都不好可唯獨要對大哥好。只因為他有義。他桀驁不馴卻只對大哥忠誠,當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殺,就算打也好罵也好,這個仇我也要報。結果被手下所殺。這三人從書之頭卻沒有走到書之尾。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塞北風,吹散了他們的呼吸;古箏曲,歎不完他們的一生。他們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縷英魂。依舊是那麼的有情有義,生死不分。忠誠之魂,永久不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諸葛孔明,人稱卧龍先生,被劉備所感動,拜為軍師。為表忠心,獻出隆中對;為得赤壁之贏,孤身犯險,舌戰羣儒;為對抗司馬懿,冒險一搏,演唱空城。統一全國是他畢生之夢,當劉備臨終託孤時,他發誓定會輔助劉禪,完成統一大業。這個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最終油盡燈枯,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即使身已死,可他對蜀漢之忠,對劉備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膽去刺殺董卓;他有志向,只為一統天下。雄心之魂,傳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曹操,一位傳奇之人,在三國之中,個個有雄心,可唯獨他的雄心是那麼雄厚,直抒撲面而來殺陳宮,滅呂布,就連袁紹,漢獻帝之妃都成為了他的踏腳石。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志卻未酬,可時間是公平的,最後他的壯志化成一縷英魂,永久不滅。

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彈指一揮間。羅貫中以情為墨,以義為紙,拾起“人生壯志”這支筆寫出了人物百歎。關羽的忠,為後人歎;諸葛的智,為後人敬;孟德的雄,為後人佩。他們有壯志,有情義,只最終逃不脱命運。羅貫中不禁寫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縷英魂,或忠或義,或智或才,不過是這其中無數人的結合體罷了。

愛無痕,情無邊。歡笑淚眼共牀眠。

人已去,情卻在。一寸離腸千萬結。

時已逝,間無隙。一縷英魂到永久。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13

《三國演義》風雲人物排行榜──讀《三國演義》有感

我讀過降妖伏魔的《西遊記》,讀過充滿俠義精神的《水滸傳》,還讀過關係盤根錯節的《紅樓夢》。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充滿軍事謀略的《三國演義》。

如果要問我在《三國演義》裏最崇拜誰,當然就是那好謀善斷的卧龍先生─諸葛亮啦!別看他拿把扇子很悠閒,其實滿腦子都是計謀哩!他的神機妙算事例數不勝數,你看,他七擒七縱孟獲,不費一兵一卒就把孟獲歸於自己的部下;還有一次,他使用了一個小小的“連環計”就讓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一直想超越諸葛亮的周瑜臨死前還心有不甘地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就憑這幾點,足以讓我對他佩服地五體投地。

排行第二的,當然是那知人善任、重情重義的劉備啦!他心懷天下蒼生,為了請卧龍先生出山輔佐,他三顧茅廬,真是令人感動。還有一次,劉備在渡襄江時,因為捨不得城中的百姓們,還讓他們跟着自己一起渡江,他這樣做,大大減慢了他和官兵們渡江的速度,但他為了百姓,不顧自己安危。

這排行第三的該給關羽還是張飛呢?關羽,他曾經過五關斬六將,令人刮目相看。張飛也不甘落後,他在大板橋上吼退了曹操的百萬大軍。你們説,這老三我該給誰好呢?

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學到了很多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大至改朝換代,小至工作生活,都必須遵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則,堅持“真、善、美”的本質,如忘恩負義的呂布,最終沒有好下場。而劉備人品好,吸引了眾多英雄豪傑為他效命,最終成就一番大事業;我還體會到如果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佼佼者,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掌握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本領,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話説回來,其實排行第一的,是否應該屬於作者羅貫中先生,是他,寫出了不朽名著,讓我們回到了英雄輩出、驚心動魄的三國爭霸時代……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14

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中,誰病死於“昨夜三更”,那是一陣大風吹折了松樹的預告?

他是劉備的貼身護衞,一生救了三次劉備、兩次阿斗。分別是在漢水便殺死高覽、戰退張郃救出劉備;與劉備去東吳,把劉備從酒色中救還荊州;三是夷陵之戰時,劉備等只帶百餘騎敗走,前有朱然軍,後有陸遜等眾將帶着十餘萬兵追趕,他殺入陣中,刺死朱然,殺敗朱然所率水軍,更殺退陸遜軍。救阿斗第一次是在當陽長阪坡七進七出,於五十萬大軍中救出阿斗,殺死曹軍名將五十餘員;第二則是於吳軍戰船中殺死周善極其所帶水軍,奪回阿斗太子。

他除了以上事以外,還有許多著名戰役------如在磐河救了公孫瓚等,最著名的莫過以下三場大戰。

第一戰,汗水之戰。黃忠及副將張著帶三千軍被張郃、徐晃等三枝軍馬共五萬餘人圍住多時。這時趙雲點起三千軍殺入陣中----“那槍渾身上下,如舞梨花,如飄瑞雪,昔時在長阪坡知其勇者,互相傳説,趙雲所到之處,曹兵紛紛逃竄,張郃、徐晃二人心驚膽顫,不敢迎敵,只得退後”,後單槍匹馬立於寨門前,把槍一招:萬箭齊發,伏兵齊出——糧草被燒,南鄭縣被奪,曹軍大敗,被殺者不計其數,落水、自相殘殺而死則不計其數——漢水之戰結束後,趙雲威名大振,劉備讚賞他説:“子龍一身是膽也”!

第二戰,第九十二回中,年登七十的趙雲與鄧芝帶五千軍為先鋒,與西涼大將韓德大戰,不移時之間,韓德四子已喪於趙雲之手,他殺得西涼軍一敗塗地,傷降者不計其數。第二日趙雲更殺敗魏都督夏侯懋大軍,刺死韓德。

第三戰,在街亭敗後,趙雲負責殿後,單槍匹馬突出陣中,嚇得魏將萬政跌落馬下,後大喝一聲,驚得魏軍數百馬軍翻身跌落澗中,使鄧芝與趙雲所帶五千人馬一人不差,安全退回漢中。

他死時,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後主劉禪亦放聲大哭!他作為一個傳奇人物,橫貫三國演義九十回,綜合能力應是五虎上將之首!

五虎上將_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00字15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

二、「的蘆救主」。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

(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説,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説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