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10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3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10篇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1

仰望星空,天外那浩瀚的銀河曾引起無數人的遐想;仰望未來,人類那未知的前途喚起許多人的猜測。而艾薩克?阿西莫夫所著的“銀河帝國”系列便是其中最明亮的結晶之一。

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本——《基地》,但已經被它那宏大的世界觀和層層推進的劇情所吸引:這本書講述的是人類開啟了星際殖民運動進而統一了銀河系,建立了銀河帝國。一萬年後,哈理?謝頓開創了能夠精準推演未來的“心理史學”,從而預言出帝國即將覆滅。為了讓覆滅後的文明儘快獲得新生,他在帝國流放自己的“端點星”上建立起基地,正式啟動了一個偉大的拯救計劃。

實際上,我一開始讀時是有點失望的,因為這本書雖美其名曰“銀河帝國”,但作者對帝國和宇宙的宏觀描寫着墨其實很少,而更多是以許多個人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作支撐來講解帝國的政治和科技。我習慣了《三體》這種通過獵奇想象震撼心靈的硬科幻,《銀河帝國》這樣主要講述人文世故的軟科幻確實有些不合胃口,但是,當我深入閲讀進去,發現了它的超凡魅力。

《基地》通篇是以基地的起源和經歷的三次危機為線索,串聯起許多中短篇小故事。每篇都是從一個人物的視角講述他的事蹟和思想,和其他小説常用的“上帝視角”相比,這種方法表達的內容很有限,也讓我初讀時倍感困難。但每當裏面的人物以個人的口吻、平淡的語氣講解那令人讚歎的計劃,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時,這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蕩氣迴腸,卻讓我領悟到一種與上帝視角截然不同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的劇情就是基地與周邊王國產生衝突,以及基地的幾位英雄力挽狂瀾。第一次危機起因是周邊四王國對基地的科技虎視眈眈,而基地軍事上的弱小而難以反抗。基地的一位英雄塞弗哈定遊説各國,使得他們相互猜忌進而相互制衡,誰都不敢將基地佔為己有。基地又將科技以一種宗教的形式教育王國國民,於是在第二次危機,其中一個王國的執政者試圖發動戰爭,結果尚未開戰就被瘋狂的教徒們瓦解。第三次危機時,一個禁止傳教、售賣技術的科瑞爾星球向基地宣戰,但此前基地一直與其進行科技貿易,貿易的中斷使得科瑞爾星球民不聊生,於是只得結束戰爭。

威懾平衡、宗教統治、經濟制約,仔細一想,這些危機的解決方案都影射着現實世界,且每一個都印證了塞弗哈定的一句話:“武力是無能者的最後手段”。確實,在聯繫了現實中兩國之間的碰撞,我明白了有時動用武力的確未必是最佳的選擇,這也讓我堅信《銀河帝國》是一本披着科幻外衣的社會作品。

雖然目前我僅僅讀了《銀河帝國:基地》,即便它的世界觀和主旨還未完全展現,但是其中幽默的語言風格和絕妙的劇情發展已經深深吸引了我,這軟中有硬的科幻小説也讓我體會到不同凡響的快感。

我期待着去看這一系列的其他十四本書。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2

劇情的推進都建立在哈里·謝頓的心理史學對未來的預測之中,總覺得這種設定有些玄學的感覺,但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理論上是也許可以做到的,但要考慮無限多的因素,它的計算量將是巨大的。

三次化解危機之法:勢力均衡、科學化宗教的統治、自由貿易的“糖衣大炮”。特別是最後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令我思考良久,結合看的上一本書——《無政府時代的到來》,經濟貿易的能力有時或許比權力更大,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強大的商貿公司,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其在政治領域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甚至堪比一個國家。

書中人物的政治角逐都讓我影響深刻。基地立身於一個小小的行星,其力量與四大王國、銀河邊緣的其他勢力以及其背後尚未滅亡的銀河帝國相比,是微弱的,甚至是不值一提的。但基地的歷代領袖憑藉自己的政治智慧,以非武力的方式解決了危機。這一系列的過程都足夠吸引我再讀一遍。

書中基地的敵人都是篤信軍事力量強權人物,我覺得他們與基地領導人相比,都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對手略弱,讀下來感覺化解謝頓危機沒有“力挽狂瀾”之感。

但它仍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不該貶低它,也不該神話它。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3

《銀河帝國:基地》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對當時社會做出偉大貢獻之人的一段豐富且有趣的經歷,他們分別是哈里·謝頓、賽佛·哈定和侯伯·馬洛。

這次的讀後感,我不想千篇一律地概括書本內容,我主要想談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賽佛·哈定。他是基地第一任端點市市長,領導基地度過第一、二次謝頓危機。説實話,他剛出現在這本書時,我對他的感覺並不是很好,我當時覺得他是一個有些懦弱的男人,但是我繼續往後看的過程中,發現他是一位十分冷靜、有智慧、會靈活變通、有修養、有時候會開些小玩笑的人。我很欣賞他的沉着冷靜,因為這一個性上的特色幫助他再一次當上了端點市市長。他極具個人魅力,能力很強,出口成章。他有許多流芳千古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讓我記憶十分深刻——"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手段。"

我對賽佛·哈定印象非常深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在看他的故事的同時,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衝動是魔鬼;我們需要用冷靜的態度分析一件事的利與弊;一個充滿智慧的人是不會輕易動用武力去解決事情,因為他們知道這對他們沒有一點意義和價值,所以他們會更喜歡用嘴和實際行動來獲得成功……

我發現作者雖然在這本書裏運用了大量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來表達當時人物的情感,但很多人物的外貌要不是一筆帶過,要不就根本就沒有提到,我覺得作者在人物上可以增加多一點外貌描寫來加深讀者對這些人物的印象。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當我在看這本書時,一個章節的故事結束後,另一個故事緊跟着就冒出來,沒有一點銜接和過渡,使我看的時候有些茫然。

雖然這本書在有些內容的描述和編寫上有點小瑕疵,但我認為,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令人稱讚的文筆,及他嚴謹的邏輯思維值得讚歎。它不僅反映出科技與數學漸漸的發達、進步,同時還告訴我們只有敢於想象、敢於嘗試,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性。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寫出了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也是人類歷史上不容錯過的系列小説之一。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4

我對科普書籍一直很感興趣,湊巧老師讓我們閲讀一本科普讀物,讓我興奮不已。像劉慈欣、保羅·巴奇加盧皮的作品早已熟悉不過,讀了許多科幻小説,偶然發現了一部科幻小説——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立刻吊起了我的胃口,如餓虎撲食般地讀了起來。

哈里·謝頓出生於繁華的銀河帝國。他是一名數學家,預測出銀河帝國將在三個世紀後完全滅亡且準確度為98。4%!可公共安全委員卻認為哈利·謝頓在詛咒銀河帝國,便將他流放於端點星。謝頓早已以百科全書編書招來十萬名數學家,以端點星為基礎,開始了拯救銀河帝國的實驗。在基地即將破裂時,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們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馬洛幫助基地擴張並給予基地經濟資源。在他們的努力下,銀河帝國終於有所好轉。

這三位的人物形象鮮明的樹立在我的面前,他們都有擔當,敢於嘗試,為了後人造福。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最後才能成為領頭人,一直改變銀河帝國的未來。

想想我們,讓我們也擁有他們三人這麼優秀的品質,還會做不出那些讓人頭疼的奧數題嗎?還會放棄自己唯一的一次機會嗎?

前幾天,我做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答案,最後我一氣之下把筆扔了,不再理會那道題,現在想想,我沒有從其他角度去想想,並且不堅持着一直鑽研它,怎麼可能會做出來這道題呢?於是我靜下心來又仔細想了好久,最後居然做了出來並且完全正確,我高興壞了!

艾薩克·阿西莫夫寫出的《銀河帝國1:基地》僅僅只是講述了一件銀河帝國由富到衰的故事嗎?它不僅反映出科技與數學漸漸的發達、進步,同時還告訴我只有你敢於嘗試,堅持不懈地努力做、爭取,就會有反轉,甚至是成功!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5

《銀河帝國:基地》講了一個敲冰求火的問題:如何通過銀河系百千億顆星球中的一顆位於銀河邊緣荒涼地帶的微不足道的小星球,來改變整個銀河未來的走勢?

人類在小小行星上(他們稱"地球")生活了十多萬年久,建立兩百多個行政區域(他們稱"國家")。在地球上第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的幫助下,掌握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啟星際殖民運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帶着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將銀河系捲入星際戰國時代。直至銀河統一為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帝國——銀河帝國。在銀河帝國建國後12020年,哈里·謝頓32歲的數學家,開創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用數學公式推演人類的未來。在帝國走向衰亡期間,謝頓預見銀河將經歷三萬年黑暗。他集合最優秀的科學家建立"基地",期望它成為人類的希望。然而帝國衰微,基地被強鄰包圍。人類面臨抉擇:受控制?還是奮戰?

前三次謝頓危機都是由某位領導而解決。我不禁產生疑問,如果當時獲得端點星控制權的不是哈定,而是百科全書委員會。如果馬洛的行商沒有出現,而是繼續哈定政策的接班人上位。那歷史是否改變?歷史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歷史上那些充滿偶然性的小事件,如果偏差,是否會將歷史導向截然不同的結果?

當然,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對此是有解釋的。心理史學預測的是宏觀歷史的發展,而不是微觀個體的動作。因此,阿西莫夫的假設是,即使哈定、馬洛由於種種不確定的原因而沒有掌握端點星的權力,也會有其他"英雄"出現,讓基地度過危機。用書中的話來説:"我們盲目信仰謝頓的心理史學——它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個人行為絕對不算數,絕不足以創造歷史。因為複雜的社會和經濟巨流會將他淹沒,使他成為歷史的傀儡。""這些嘗試,就像是你在水面上拍擊出的漣漪,而謝頓的巨浪則繼續向前推進,雖悄無聲息,卻勢不可擋。"

人類的'自由意志,在歷史中竟如此一文不值?千萬人的努力奮鬥,只是一場被歷史操控的戲劇?那我們人類的個體,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6

整個故事以銀河為背景,人類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整個銀河,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銀河帝國。為了減短這段戰亂,哈里?謝頓建立了兩個基地,預言千年之後後,這兩個基地會建立一個更好的第二帝國。首先讓我們從科學入手,銀河帝國裏面提出了一個很有啟發性的説法,關於科技的倒退。《基地》也是這樣,根據《基地》的設定,銀河帝國間各星球間的聯繫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星球間的聯繫就非常依賴一個統一的政權來維持。

最近讀完了銀河帝國-基地篇。這本書雖然以科幻小説出名,但是你真正讀完,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本在人文方面思考極深的一本書。由於書真的很長,這裏先簡單的來描述一下整個故事,然後再聊下里面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整個故事以銀河為背景,人類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整個銀河,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銀河帝國。然後帝國盛極一時之後,開始衰落。一小羣有前瞻的人看到了這個趨勢,其中最為出名的是一位數學家,哈里?謝頓,他開創了一門新的科學,名為“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預言”從此成為一門可以信任的科學,人類由此可以看見未來。

謝頓的第一個預言是:雖然毫無徵兆,但已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帝國滅亡之後會帶來一段無止盡的戰亂,一直到新的帝國建立。為了減短這段戰亂,哈里?謝頓建立了兩個基地,預言千年之後後,這兩個基地會建立一個更好的第二帝國。

從許多方面來看,“基地系列”在科幻小説中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小説的焦點在於討論文明力量的興衰起落,引為借鏡。雖然不少科幻小説都有相似的意圖,像《一九八四》或《華氏451度》,都很典型的講述流行趨勢如何在社會上結實累果,再把自己打扮成摩登世界的道德寓言。

“基地系列”則擴大觀察範圍,不再把重點放在社會變成什麼樣子,更關心的是社會怎麼改變,要如何適應。此外“心理史學”賦予劇情一個合理化的宿命觀,用以道德教化,在劇情裏的突發事件皆避無可避,是建構堂皇大道的必然要素,而非失誤偏差。比方説,在“騾”現身前的基地已經緩緩步入寡頭政治與獨裁統治的境地,但是小説把這些都當作“謝頓計劃”必不可缺的一環,沒有在對錯之間大作文章。小説也斟酌討論到個人主義,“謝頓計劃”代表的是一股無可憾動的社會作用,由遍佈銀河的人類,數以兆億的心智所帶動,任何力量都莫與之爭,然而計劃本身卻仰賴深謀遠慮的個體(像是塞佛·哈定和侯伯·馬洛)因時制宜,領導大局。“騾”也是單一個體,具有超凡能力,預料之外的顛覆了基地,差點毀了“謝頓計劃”,第二基地設局佈陣,彌補“騾亂”,倚靠的還是個體。哈里·謝頓希望自己的計劃能“將三萬年的黑暗洪荒時期,縮短為一千年”,奠基於羣體趨勢的心理史學,無法準確預測個體的影響力,所以第二基地的真正作用其實是修補這道瑕疵。

整個銀河帝國,從我自己看來,在很多方面其實非常有啟發作用,從關於科技發展的探討,到人文社會的思想,再到宗教於貿易,國家統治,每個方面都有很多有具有啟發性的想法。

首先讓我們從科學入手,銀河帝國裏面提出了一個很有啟發性的説法,關於科技的倒退。科技發展到了一個極點,所有東西都開始自動化,龐大的科技系統,造成了人們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首先縱觀整套書籍,我嘗試的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所謂這個科技倒退的出發點。首先從科技發展的本身。我們都知道任何科技的出發點,都是基礎科學。物理,化學,數學,等等。然後任何一個我們現在看到的高科技,都是從最開始的理論發展而來的,但是到了今天,這些基礎的知識,其實都很難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幾代人不停的開發,不斷的改進,所有的新時代事物,都是從最初最簡單的基礎技術一步步的累積而來的。

看看大家手上的手機,每個人都會用,會打電話,會用程序。厲害一點的,會自己寫手機程序,會修理手機。但是真正知道電話是如何互相溝通的,無線電是如何交流的缺寥寥無幾了。修理手機,也變成了如何更換其中的零件。突然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動化運行了,真正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懂得怎麼設計這些自動化生產線的人越來越少了。東西壞了,大家只是換一個零件,至於為什麼換,再也沒有人明白了。接着,可能突然有一天,人們發現某個零件停產了,再沒有人生產了,接着從最基本的零件,到整個產業線,你突然發現某個產品就再也生產不了了。

雖然這個聽起來很誇張,但是這些事情,其實真的是在發生的。從小的方面説,很多銀行的系統現今基本都還在用幾十年前的IBM系統,核心系統基本沒有更新。很多問題就在於,幾乎所有的現在的`程序都是在最初的基礎上建立的,基本沒有人能夠在從新從底層再設計一套系統。然後這套幾十年的系統,也沒有會非常大的更新和更替。因為新的技術已經取代舊的技術。然而可以説,等時間越來越舊之後,你可能就會發現,已經沒有人理解和明白底層系統的設計,雖然底層才是所有上層系統的根本。

我們的科技是一代代人慢慢的積累的,科技積累到今天其實已經有幾百年歷史。從另外一方面來説,我們可以反方向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一羣現代人赤手空拳來到一個原始生態星球,製造出一台計算機需要多長時間?會經歷怎樣的技術路線?

就算全都是各個方面的專家,沒有全自動化的工具,沒有各個領域的人才儲備。就從基本的步驟來説,你要做的有這些:

從最基礎的原件説起:單晶硅生長需要的環境和設備,單晶薄片的切割,研磨,光刻版的製作,氧化層生長,多次曝光,離子摻雜,氣象化學澱積,退火,金屬連線,切割封裝,測試…沒有一個不是自動化完成的,其中設計到了自動控制原理,軟件相關科學,量子物理,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熱力學,光學,材料科學,還有其他一大批頂尖的以及基礎的科學……設計方面,集成電路設計eda軟件,最後綜合,仿真,畫版圖…難道用手畫筆算麼…這種穿越想做什麼不好非想做半導體……穿越的工程師需要帶多少呀……從理論到設計,從設計到仿真,從製造到測試…都是完整的尖端科技的組合…並不是幾個工程師就能完成的事情……幾個人能做的也最多就是個耳機放大器收音機啥的…還沒地方找音源…做半導體產品從零做起…把中國所有的院士都帶過去…估計有一百年能做出mos管就不錯了…

僅僅是一個最基本的數字電路比如説計數器就需要如此多的東西,實際做起來更需要幾乎地球上所有科學知識的共同協作共同依託。。這個離計算機之間的距離和時間跨度,大概是從地球到冥王星步行那麼遠吧

從另外一個方面,製造業精細分工和工業大規模製造分配,也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一個另外的原因:

《基地》這段歷史,模仿的是羅馬帝國崩潰的過程。如果樓主對這段歷史還是不夠熟悉,那麼還可以類比蘇聯崩潰後的歷史進程。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其實還包括東歐)在經濟上本來是一個整體,俄羅斯發展什麼,白俄羅斯發展什麼,哈薩克斯坦發展什麼,這都是有一個整體的計劃的。但是因為蘇聯解體,這些經濟單元被分割到了一個個小系統裏,結果這每一個單元都不能完成真正有價值的產品,結果就是一個個逐漸消亡,他們掌握的技術也就逐漸失傳了。所以很多蘇聯能做的東西,現在俄羅斯反而造不了了。《基地》也是這樣,根據《基地》的設定,銀河帝國間各星球間的聯繫還是比較困難的(星際旅行還沒到招手打車那種方便程度),所以星球間的聯繫就非常依賴一個統一的政權來維持。否則各個星球就會陷入這種孤立性的衰退,然後各個星球掌握的部分技術逐漸喪失實用性,然後就沒人學,然後就沒人教,然後就失傳了。

其實關於科技的衰退,在另一方面表現了大工業生產的一個弊端,成熟的工業生產線讓大部分人都只能着眼於眼前的一個樹子,而忽略了整片森林。科技的複雜,讓知識系統的越來越精細化,很少在有所謂的全才,任何一個產品和物品,看似簡單,卻需要無數的分工合作。最上層的技術,往往是最容易做出產品而獲得利益的,使得無數的人着眼於上層技術的改造,和開發,以至於出現很多所謂的“微創新”。忽略了其實真正的基礎知識,才是重中之重,所有的知識都是從底層一步步發展的,基礎知識才無數科技的地基。

借用一句不是很負責的比較,看看這幾十年大家對於高科技的人才的比喻。從最早的“火箭工程師”,到了“硅谷工程師”。從飛向外太空,到了做手機程序。

説不定,幾百年後。書中的科技衰退,就真的出現了…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7

躺在菲律賓的海邊,仰望着故鄉所沒有的星空,我不禁又想到剛剛讀完的基地七部曲,心中又充滿了對羣星的敬畏和無限的遐想。

誕生於1947年的基地系列,作為一部科幻作品,在其科技感方面必然對於當今的讀者來説是有所欠缺的,但作者阿西莫夫給我們所描繪的“未來”卻也不得不説是別具一格的。

不同於很多主流科幻小説,基地系列的背景雖然也在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但其主要的故事線卻不在地球展開——直到第七部,所有的線索才最終引向這個共同的起源——而是在一個紛繁複雜的,以超級鋼鐵行星“川坨”為核心的銀河大舞台上展開。另外一點不同,則是在千千萬萬行星上的生物沒有什麼奇形怪狀的所謂外星生物,而都是我們熟悉的面孔(這一點在後面還會提到)。

作為一篇被人公認為非常優異的文學作品,基地系列顯然也沒有隻描繪令人炫目的新穎設定和元素,而是以科幻為表,實際上則探討的還是人性的真諦與社會的構成。基地1—2部曲描繪了在銀河系中統一的政權——銀河帝國——崩潰後,保存了文明種子的第一基地利用其先進的科技,在心理史學(預測未來的數學學科)的指引下逐漸繁榮昌盛,突出了在一個政體中“科技”,“宗教”,“經濟”等軟實力的重要性,描繪了一個個傳奇人物。第3部中,似乎絕對正確的未來預測卻出現了偏差,一個在數學統計學上無法計算到的變數,有強大心靈控制能力的敵人,征服了第一基地,最終被第二基地的精神力量征服。

這部在情節上,讓讀者脱離了原有的“雖然形式很艱難,但這都是計劃的一部分”的思維框架,讓書中人物——也包括讀者——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恰好證明了沒有什麼是決對恆定的,同時又在隱隱之中傳遞出了精神意志的重要性,將科幻作品昇華了一個層次。第四,第五部則主要描述了在銀河帝國末期,心理史學創造出的“謝頓計劃”的來龍去脈,把在理論上不可能實現的預言通過一個科幻的設定予以實現,同時又引出了背後的一切——神祕的機器人,被稱為人類起源的地球等等。這兩章則承上啟下,又拋下無數個線索,讓讀者去自行思索。最後兩部則描繪了整個宏大的銀河系史詩的起源,同時又探究了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解釋了為何銀河系有某種單一性——我們都起源於地球。七部曲總體來説環環相扣,每兩三部後又大有昇華,這也有部分源於作者寫作的時間有些斷層,將科幻上升到了探究人類及人類社會本質的高度上,也對未來各種人類社會極端的情況作了可能的猜想,描繪了一幅簡約卻不簡單的銀河系史詩,的確值得一讀。

不過本書在我看來也有一些缺憾,作者可能陷入了某種慣性思維,或者我們所謂的“套路”,每種極端下面必然影藏着另一種極端,熱情招待背後總有冷槍暗箭,單一純樸背後必有複雜動機,雖然可能想傳達出一種物極必反或者人類虛偽表象的意圖,但是卻導致了某些情節可以超前地揣測出結果,讓本書的魅力有所下降。

總而言之,本書十分值得一讀,可以給人以深思。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8

阿西莫夫一生著作等身,但每本書質量也都頗高,寫那麼多書,還保持想當高的質量,實在不是易事。

這套《銀河帝國:基地三部曲》,就揭示了阿西莫夫的高產高質的祕訣:寫好提綱,重視設定,至於其中穿針引線的情節和文學描寫,就儘量寫的直白和樸實無華。這樣寫,當然是犧牲了一些文學性。但科幻小説最重要的是設定。所以有些讀者對科幻小説嗤之以鼻,認為科幻不是正統的文學著作。但對於阿西莫夫來説,這樣寫的確是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提高了寫作速度。

單看這三部書,第一部基地提出了很多新鮮有趣的設定:心理史學,基地,百科全書派等等,可謂誠意滿滿。因此我給了五星。

第二部基地與帝國就有點驚喜不足,可以説全是套路,基本上就是説謝頓的心理史學的套路,一切都是謝頓的設計。到最後出現了螺,其實也還是説的是反心理史學的設定,並沒有提出新的設定。而且這部的文學性簡直是跌落谷底,到了讓人不能忍受的地步。所以我給了三分。

第三部第二基地則是這三部當中最精彩的一部。除了增加了一些新的設定,如第二基地的意念交流和意念控制,以及第一基地為了對付第二基地發明的意念干擾,可謂驚喜多多。而且第三部情節上也有想當多的亮點。第一個亮點情節是第二基地位置之謎,可謂懸念叢生,各種反轉。第二個亮點是騾和第一發言人的對決,有種決戰紫禁之巔的感覺,是個情節的高潮。第三個亮點是五人屋中對話,可謂是反轉反轉再反轉!高潮迭起!有種十二怒漢的感覺!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9

《基地與帝國》是基地系列的第二本,饒有興趣地讀完《基地》之後,我發現《基地與帝國》的結構跟前一本有很大的不同,《基地》都是中篇小説,一篇講述一個故事,彼此之間既獨立又有關聯,而且以情節為主,人物本身的性格特點並不鮮明,兩任市長之間實際上還有不少相似性。而《基地與帝國》中,除了匆匆了結貝爾·里歐思之後,就把大量的筆墨用在騾身上,從此開始了長篇的寫作。説到這裏,里歐思這個炮灰真可憐,本來是帝國難得一見的將才,年輕強悍、富有魅力且忠心耿耿,就因為“以活生生的意志對抗幽靈之手”,結果看似轟轟烈烈的攻勢就如同風中蠟燭一樣,無聲無息地熄滅了。

當然《將軍》篇章還是有着很多內容的,拉珊·迪伐斯在孤立無援之下采取的種種英雄行為,基地本身走向腐化與專制,獨立行商的興起和反抗,以迪伐斯死於礦區所代表的矛盾加劇等等,但是因為騾的強大光環,和作者對他的大篇着墨,這些人物和情節的光彩都輕易被湮滅了。騾是迄今為止謝頓計劃中的一個最大的變數,也是作者迄今為止最花心力描寫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阿西莫夫對其如此偏愛,除了哈里·謝頓,這是佔了基地系列篇幅最長的一個人物。也許是騾有着奇異的精神力量,而這跟神祕的第二基地,甚至其後的大謎團蓋婭有着本質的聯繫。)騾是個相貌醜陋怪異的突變種,從小就是孤兒,當他備受欺凌和歧視地長大,並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他人情感的獨特力量,他自然而然地想要報復社會——通過稱霸整個銀河,讓所有人在他腳下匍匐。

但是,他仍然是一個善良的人,還擁有行吟詩人般多愁善感的心靈、濃重的自卑感和與此相對的要將一切袒露出來的高傲,也因此他用“騾”這個暗示自己殘缺又帶着侮辱性的名字命名自己(也許就是他小時候被人取的綽號),總之,他要這個難聽的名字響徹銀河的上空,要人人或熱愛或懼怕這個名字。當他用計假扮小丑結識杜倫夫婦,從而施展自己混入基地,並影響基地的計劃時,他意外地遇到了一個不歧視他,並對他充滿同情和好感的女人——貝泰,也因此淪陷,而導致他消滅兩個基地的計劃破產。我相信,騾在貝泰面前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接近他自己的內心。他描繪的騾,是個理想中的高頭大馬巨搫——身材魁梧、勇武過人、毫無畏懼,唯一一樣的,是他們一樣擁有異能。而這個在貝泰面前時時瑟瑟發抖、有着不切實際浪漫想法和誇張言語的騾,也許正是小時候,一個時時被人欺負、渴望母親無私關愛的馬巨搫。兩者都是他,只是後一者,他成年以後,就不會再在人前表露,或者是僅僅在把面前這些趾高氣揚的人當成失敗者和臣僕時表現出來,以滿足心裏的高傲和諷刺。他自己説過:“這是我的弱點,我希望別人瞭解我。” 貝泰察覺了他的身份,並設法殺死了查處第二基地真相的艾布林·米斯。使得騾無法進擊第二基地。這是他遭遇的一個重大失敗,另一個重大失敗也隨之而來,他發現貝泰並不愛他,實際上,她厭惡他,騾費勁心力創建的輝煌帝國,對她而言是“迅速而卑賤的”,而且“我們已經擊敗了你,我死也瞑目”。

So,事業和情感的雙重打擊,但是騾並沒有報復她,也沒有迴轉她使之成為自己的禁臠,只是因為他的善良和驕傲。事實上,我對騾和騾所建立的帝國自始至終沒有惡感,他很少傷害人命,他所建立的帝國,結束了銀河間長期的戰亂,使平民百姓得以安寧的生活。但,騾有一個,或者説兩個致命的弱點,一、他無法生育,也就無法確定帝國的下任統治者,特別是有着他這樣能控制人類的人;二、他很荏弱,壽命連常人一半都不到。所以他建立的帝國只是沙堆上的宮殿,註定面臨失敗的命運。一個傷感的故事!

《銀河帝國基地》讀書筆記10

終於在奔波中看完了這一系列的7本書,回味無窮。在看書的時候就在考慮怎麼樣來書寫自己的感受,卻發現猶如陷入銀河的浩瀚中,四處都在閃亮,卻難以理出頭緒。今天回看了自己在看完《銀河帝國基地》時候的讀後感,重温了初讀書時的感受,也解答了之前自己的一些困惑,不如就着上一篇提到的問題,一併談談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哈里謝頓創立心理史學和建立基地的動機。這部分內容在第4、5部(即《基地前奏》《邁向基地》)中有詳細的過程,講述哈里謝頓是如何從一篇論文開始,一步步走向創立心理史學以及建立基的過程。據説這兩本書是阿西莫夫在生命中最後五年完成的,通過這兩本書為他最愛的主角哈里謝頓立傳。我在閲讀的時候,也採用了作者書寫的順序:1—2—3—6—7—4—5,最後閲讀的這兩本書,讓整個系列的情感得到了極大的昇華。當你從端點星的第一次危機開始,在經歷了基地—騾—第二基地—蓋亞星系—回到地球的整個歷程之後,回看恍若神明般的哈里謝頓是如何創立出他那驚世駭俗的心理史學,頗有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説,小説對人物的塑造太成功了,讀者不僅僅跟着人物經歷了歷險般的奇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從32歲到82歲這期間人物的成長,相比之下《三體》中的人物經歷乏味的可憐。

哈里謝頓在夫銘的期望下,在鐸絲的保護下不斷逃亡,不斷思考,終於找到了建立心理史學的可行方式,也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祕密,自稱是記者的夫銘,不僅僅是帝國的首相丹莫刺爾,而且是傳説中的機僕丹尼爾,而一直保護他的鐸絲竟然也是機器人。然而他已經深深的愛上了她,並願意攜手相伴,即使她是個機器人,無法生育。為了保護謝頓,鐸絲遭人暗算而停擺,在臨終前,她對謝頓説:謝謝你,謝謝你對我的愛,讓我成為了真正的人類。鐸絲的離去成為了謝頓心中難以癒合的傷口,而對鐸絲的愛正是是他研究創立心理史學的動機之一。並不是為了拯救什麼,得到什麼,只是因為能夠和她在一起。

其次是關於女性角色偏少。讀到後來才發現,書中的女性角色是如此的出彩,各個都是拯救銀河系的好手。阻止了騾的貝妲、鬼靈精怪的艾嘉蒂婭、強權執政的布拉諾市長、全能少女寶綺絲、以及謝頓的愛人鐸絲等等。與《三體》中女性角色純為擺設截然不同,每一個女性角色不僅僅活靈活現,而且都在關鍵時刻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對性別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優劣勢都有着相當精妙的把握。在基地初期,開拓疆域是發展的首要任務,因此男性角色偏多,性格也都是英雄式的聰慧與勇敢。而隨着基地的發展,象徵精神力量的第二基地的登場,女性的戲份越來越多,甚至最後的男主崔維茲的直覺式思考,都讓我覺得非常的女性化。而最終出現的雙性人,更讓我覺得作者的格局確實很大,不僅沒有歧視任何性別,甚至在思考超越性別的人類會如何發展。

最後想説説我的收穫。又要忍不住説,讀經典的好處就是每一次閲讀都能夠有所收穫。這一遍下來,最大的啟發是心靈控制,它拓寬了我的溝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