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7.62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1

起初接觸《麥田裏的守望者》,並不是衝着這本書名氣和影響力,純粹只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數學課。開始我以為這本小説講的是叛逆邪惡少年的故事。看後,才覺得和叛逆、邪惡完全扯不上邊,或許有些頹廢。但,小説中的這個男孩子——霍爾頓·考爾菲德,是我看過的最善良的小説人物。以下是我讀《麥田裏的守望者》後的一些體會和所做的讀書筆記。

表面上霍爾頓是個玩世不恭的壞孩子,但實際上他卻有顆純淨善良的心。他愛自己的妹妹,就在見她的那晚,霍爾頓説出了這段話:“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霍爾頓説,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麥田裏,幾千幾萬個小孩子在遊戲,周圍除了他沒有一個大人。他就站在麥田邊上的懸崖旁守望着,看哪個孩子朝懸崖奔過來就捉住他,不讓他掉下懸崖。這是他的一個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靈的見證,他希望那些快樂的孩子不要跌入懸崖,而是永遠快樂的奔跑,而那麥田似乎象徵着物質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滿物質主義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懸崖。

如果你瞭解他謊言後的絕望、粗口中的憤懣,如果你能瞭解他神經質舉動下純潔的心,如果你瞭解他面對世界的孤獨與苦悶,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瞭解到一些,你也不會認為他叛逆。他的心非常柔軟,卻過於冷靜,他説的話令你笑,但同時鼻子有點酸,他愛着你時,非常温柔和安靜,他鄙視你時,是在鄙視你身上的他自己,而他對一些人真正的諷刺,足可令人警醒。

只要你曾經思考過,你就會有和霍爾頓同樣的感受,看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之後,已經覺得我的餘生都無法忘記這部小説。心中永遠有個霍爾頓,從此以後,在悄悄地和我説話。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2

“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一一一個大人,我是説一一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一一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守望者。”——摘自《麥田守望者》

二戰後的美國,彷彿又經歷着一次文藝復興,太多新鮮事物忙不迭地湧現而出,傳統的主流文化與其產生劇烈碰撞。大批大批的年輕美國人悲觀空虛,他們把肉體託付給酒精和毒品,讓靈魂永遠漂泊在路上。這些垮掉的色彩鮮豔的年輕人們,渾身長滿鋭利稜角,所擁有的青春像吸食大量一樣迷幻,一次又一次,用身體撞擊命運的表層。

獨居時代特色的垮掉派中,有一個人叫J·D·塞林格,他寫下小説《麥田守望者》,書一經出版便被許多保守人士視為洪水猛獸,甚至有些學校將其當成。可不論怎樣,該書獲得的成功都是巨大而非凡的,年輕的美國人尋找到新的精神領袖,他們學着霍爾頓笑起來帶有邪氣,剃上同樣亂蓬蓬的褐色水兵髮型,戴上紅色鴨舌帽,在冬天沒有了手套。後來過去多年,塞林格賦予霍爾頓永恆的青春期,自己卻抵擋不住時光侵蝕後帶來的生老病死,老年時期靈感枯竭,二零一零年駕鶴西去,他那些充沛的生命力只在文字間長存。而那個麥田守望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青春期從未這樣宂長絢麗到堪比煙火。以至書被不停重印再版,越來越多年輕人將其奉為聖經,在文學史上有一席之地,成為有關青春期,有關少年,有關整個美國,不滅的經典。

以至於在多年以後搖滾教父約翰列儂的死亡,都同這本書有着扯不清的關係。列儂在公寓門口被一個瘋子開槍打死了,而那個精神癲狂的殺人兇手隨身帶着一本《麥田守望者》。他神志不清地訴説自己喜歡着霍爾頓,和他一樣希望世界上虛偽的人越少越好——雖然因為精神上的疾病使得列儂這顆搖滾巨星隕落,但他的內心深處那份對於純粹的嚮往,透露出了對於麥田式青春的無比熱愛。

從古至今誰都想要最純粹的回憶,謊言被驅逐得很遠,大片金黃麥田填充整個視網膜,一大羣孩子在奔跑。年齡永遠是十六七歲,連穿帆布鞋都好看得要命。一直都倔強地拒絕着長大,像蚌一樣牢牢閉緊貝殼,畏懼着鹹澀的海水,內心柔軟似鮮美蚌肉。現實卻往往違揹人們的意願,蚌終究無法抵擋兇猛的海,再也沒有靈氣去孕育珍珠。學校裏學生個個無法理解,看似道貌岸然的老師有不為人知的癖好,每天都充滿不安,在一無所有的年華里總沒有什麼太痛快的事。

只能用偏激行為表達對社會不滿,嬉皮裝扮下是柔軟的內核。抽煙也好,酗酒也罷,日以繼夜地舉辦着紛繁的派對,都是一種宣泄的方式。垮掉的一代形成的獨特文化,從來都有毒迷人。青春很短,哀愁很長,在短暫得幾近轉瞬即逝的青春期裏應該努力瘋狂幾把。

第一次看《麥田守望者》時我還是個小學生,為書中出格描寫而感到驚訝。等上初中後再看兩遍,不由為垮掉派而傾倒。仔細琢磨霍爾頓的每一句值得玩味的話,一些看似粗鄙的比喻,文中形形色色的出場人物,爾後對着書頁發呆,反覆看封皮上塞林格的名字。想象着當年垮掉的一代早為人父母了吧,早已將年輕時破碎成一地的故事束之高閣。不知道他們其中還有誰會説,“我只是想做一個麥田守望者”。只有書中的霍爾頓,松柏似的萬古長青,無論怎樣也不會衰老、乾癟與死亡,童顏永遠,給一代代年輕人輸送叛逆自由的能量。

不知道霍爾頓最後有沒有拋開一切成為守望者。但他守望於碼頭,目送一艘艘船駛向遙不可及的未來。

喜歡看着野鴨子的霍爾頓,不知我能不能陪你走過那片麥田。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3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明白自我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明白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明白這不象話。”——《麥田守望者》

這本書我也是一口氣突擊完的。

但是實際上讀完之後我有些失望,我本以為,書的作者同我一樣有着深深的救世情結,嘗試種種方法,但實際上,除了上方引用的一段之外,並沒有體現出太多的“救世”理念。

對於書中的“我”,有一些可取性,比如“不跟不愛的人上牀”,以及“對小朋友很有愛心”

但是很明顯,“我”並不是一個很能同周圍的人、同社會持續和諧關係的人。

他覺得很多人、很多事情“十分虛偽”於是很不屑。

其實我覺得該書的中心思想(對不起,小學語文課養成的歸納中心思想的習慣)句並不是僅僅上方那句,而是包括那句説“我”是個追求得不到東西的人,有時候估計自我得不到於是就沒去努力。

總的來説,本書瀰漫着一股悲觀情緒,讓人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光明的未來,苦悶正如毒癮一樣揮之不去。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出現過好幾位“我”的老師,但是這些老師多數乏善可陳,比較不靠普,就連“我”最信任的老師也有Gay的嫌疑。

我覺得這些老師是有所指代的,老師本應作為社會的教育者,但是他們自我的不良導致了教出來的學生是那個樣貌,作者無疑對於社會的教育制度也是帶着批判的眼光的。

《麥田守望者》是一曲歇斯底里的救世主義者的絕望悲歌。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4

説起與《麥田裏的守望者》結緣,是在高中的時候,因為《青年文摘》對塞林格的簡介,讓我有了想看《麥田裏的守望者》的想法。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大二才得以如願,看完了之後,腦海裏冒出了一個想法,守望的內涵是什麼?

傑羅姆·大衞·塞林格,美國作家,1919年1月1日生於紐約。父親是猶太進口商。他的著名小説《麥田裏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

這是《麥田裏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歲的霍爾頓説的一段話。他説他真正喜歡乾的就是做個麥田裏的守望者,他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所以上面的一段話都只是他的想象,或者説夢想。讓我們來看看他在現實中都幹了些什麼。霍爾頓出身於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的家庭。學校裏的老師和自己的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混帳凱迪拉克”,而在學校裏“一天到晚乾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

到他第四次被開除出校時,他不敢貿然回家,便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在電影院裏百無聊賴地消磨時光,糊里糊塗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地與虛榮庸俗但頗具美色的女友摟摟抱抱。與此同時,他的內心又十分苦悶彷徨,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誠的經歷和感受。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裏。看吧,這就是他的人生。他的現實和夢想之間有着多麼遠的差別啊。他想做的是捉住孩子的守望者,但他自己就是一個四處狂奔不知道自己往哪裏跑的孩子,可是又有誰來守望他捉住他不讓他跌入生活和精神的懸崖呢?

守望顯然帶有挽救人生挽救靈魂的意義,也就是看護心靈的.迷途者,避免其掉入精神的懸崖。這也就是霍爾頓夢想中的“守望”。只要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守望這個動詞在書中的施者(霍爾頓)和受者(四處狂奔的孩子),就會明白它近似於一種利他主義,也就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這種助人為樂的利他主義也就是佛陀和基督仁慈倫理中的“善”。但是守望究竟算不算一種美德呢?斯賓諾沙給美德下了這麼一個定義:美德就是某種行動的力量,一個人越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存在並獲得對他有益的東西,他美德的力量就越大。

這麼説來,守望這種行動的力量似乎很小,守望便該排除在美德之外。但是實際上,霍爾頓的守望讓他得到精神上的寬慰和自豪,這種精神的滿足更能讓他認識到自身人格的存在,因而也更能維護他肉體和精神雙方面的生存。所以,守望可算是最大的美德之一,即使他的現實是混帳的,是非守望的;但是,他的夢想是美好的,是守望。因此,不管怎樣,守望,它都象徵着一種理性,一種追求幸福的願望。而這,正是守望的內涵和核心所在。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5

看完《麥田裏的守望者》,感慨頗深,雖然主人公張口混帳,不好好讀書,但這正是年輕一代在青春期反叛的寫照。主人公不求上進,是個不良少年,對於成人們是堅決抵制這樣的書來誘導他們的孩子的。父母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只是一味抵制或是胡亂安排,就如主人公的父母頻繁給他換學校,忽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加深了兩代人的不理解甚至互相傷害。

這本書在語言上新穎,是以一種對社會反叛的口吻揭露成人世界的虛假,這樣的寫法可能對於年輕一代造成了共眠,但卻會遭來成人們的反感。

主人公拋出問題讓人們去思考,人們談論酒,性,女人等一切無聊的事情,可即便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若是與他們理解的反方向,他們就會覺得你不成熟,其結果只是讓自己更覺寂寞。主人公不願同流合污,表面上又頹廢墮落,談一切被人為捏造過但又脆弱無比的東西,同不喜歡的女人摟摟抱抱,在影院聽一大堆愛顯擺的人對片子胡扯一通,在歌手唱的很爛人們卻樂在其中的酒巴里與老女人調情,與連琴的名字都搞混的傢伙打架,而打完後那人依然不明所以,不是他沒有企圖同他們深入探究,只是他們膜拜於那些被廣泛認可的世俗價值,而只有他一個人被嘲笑了,處於被冷落的境地,最後他瘋了。

主人公走在十字路口的那段描述着實讓人難過,不斷説着“艾裏,別讓我失蹤”,可見主人公當時的無助。我們永遠無法找到一個舒服的,寧靜的地方,這個世界已經混亂不堪。擁有美好人性的主人公,最後也進了精神病院,我們是不是就此同他們一塊淪落,人的出路在哪?套句海明威的話,世界不美好,我們才要為之奮鬥。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6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裏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霍爾頓

讀完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此刻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厭惡周圍骯髒的世界——他厭惡偽君子,厭惡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光……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裏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我的心事也只能被自我扛着。

霍爾頓一向都期望自我能夠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向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能夠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必須要躲避着父母。他一向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我,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好處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裏能夠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期望他像哥哥一樣能夠成為出人頭地的人,但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我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着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完美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藉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我的想法,用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於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7

看了《麥田裏的守望者》,我覺得他和叛逆、邪惡完全扯不上邊,或許有些頹廢,但相信我,小説中的這個男孩子,霍爾頓·考爾菲德,是我看過的最善良的小説人物——嘿,真的,我不開玩笑。

他是徹徹底底的善良,以至於徹徹底底的脆弱,以至於不能融入這個邪惡的社會,他的善良簡直讓我感動,又壓抑得讓人想哭。

怎樣能夠那麼善良?他恨人不用真皮箱子,因為他恨自我的真皮箱子讓別人自卑,甚至藏起來。他尖酸地嘲諷見到的一切,所有東西都看不慣,但又由衷地為所看到的一切感到害怕和難受,為他衰老的歷史老師沉悶的生活,為旅館裏為他抬行李的老頭潦倒的職業,為他死去的弟弟(這段令我心碎,是真的心碎,我不開玩笑),為他媽媽向店員問了“百萬個愚蠢的問題”後為他買了冰鞋而他卻被開除,為那個萍水相逢卻勒索他的妓女如何像一個普通姑娘一樣去商店買東西,甚至為受人寵愛的鋼琴手歐尼永遠無法明白自我的鋼琴其實有時候彈得很糟,這一切,他感到害怕和難受。

他憎惡沒腦子的姑娘,但卻比誰都尊敬她們,他愛那些真正聰明的姑娘,用心去愛,愛到讓我無法相信一個青春期的男生會有這麼細膩和温柔的情緒。

他長得漂亮,小説不止一次強調。家境富裕。敏感而聰明,熱愛閲讀,作文寫得好極了。是擊劍隊的隊長,高爾夫打得能夠拍體育短片,但被他拒絕了,因為他厭惡“混賬電影”,為他厭惡的東西拍短片,會讓他覺得自我是偽君子。而這一切,居然都不能令他快樂,居然都不能令他好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那些他眼中的笨蛋、白痴、變態,卻能自得其樂,這實在有點詭異。

如果你聽我的意見,我説他是有道德潔癖的人。他不像我們,我們有時自我就不道德,有時自我道德但也能理解別人的不道德,我們是自私的凡人,快樂的大多數,因此我們還喜歡這個世界。

還是那句話,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就往往無法幸福。霍爾頓承認,你務必想這一切“想得恰到好處”,才不會為這個世界難受。塞林格絕對是把自我融入霍爾頓裏面了,要是我寫這麼個完美的人物,我就絕對是把他當成一種理想寫的,我要是塞林格,我寫這麼一個男孩的野心,絕對是讓每個女孩子都愛他,每個男孩子都渴望成為他。

如果你瞭解他謊言後的絕望、粗口中的憤懣,如果你能瞭解他神經質舉動下純潔的心,如果你瞭解他應對世界的孤獨與苦悶,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瞭解到一些,你也不會認為他叛逆。他的心十分柔軟,卻過於冷靜,他説的話令你笑,但同時鼻子有點酸,他愛着你時,十分温柔和安靜,他鄙視你時,是在鄙視你身上的他自我,而他對一些人真正的諷刺,足可令人警醒。

而這樣一個人,似乎註定不能享受凡人之樂,活在自我的世界裏,砸碎窗户或是突然跳踢踏舞的人,我多麼理解和愛這種人,但卻似乎註定不能得到快樂,更可怕的是,當他們真的被人理解和寵愛時,他們又會本能的抗拒,抗拒一切能讓他們活下去的糊塗樂觀,堅持能讓人發瘋的清醒苦悶。

還沒有看完,不想那麼快看完,很留意翼翼地在看,像吃到了最好吃的甜點,不忍心一口吃完,怕吃完了,餘生空虛,怕吃完了,忘了剛入口那種沁入心扉的觸動,沒有撕心裂肺的愛與恨,但我撕心裂肺的為他而痛。

我也覺得,這是一部更基本的作品,超越階級、超越年齡、超越國界,只要你以前思考過,你就會有和霍爾頓同樣的感受,我看了之後,已經覺得我的餘生都無法忘記這部小説,這不是感動、不是會心、不是領悟,不是這些情緒,這是唯一一部直擊心靈的小説。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我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向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好處上説,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我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就應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就應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但是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此刻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期望,期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完美!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8

《麥田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名著。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有着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發泄、易衝動的個性。這與我身邊的人都很相似,他是我們心情的真實寫照,他做的事情都是我們想做而又不敢做的。

作者用第一人稱敍述了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卻發人深省的故事,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敍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虛偽面目和欺騙行徑。作者緊緊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來表現主人公的善良純真和荒誕放縱。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書也獨創一格。運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鋪直敍,不諱隱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語,生動活潑,平易近人,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讀者共鳴。

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能做個像霍爾頓式的麥田裏的守望者,用心去守護身邊的人,可是我也只能是想想罷了,我們都在忍受着這個社會,我們要為了事業而放棄自己的理想;我們要接受這個社會根本沒有如宣揚的那麼光明,這個社會的真實與黑暗一面是那麼真切的存在着,那是怎樣的謊言與欺騙都難以遮掩的。即使我們儘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個世界,也是需要經歷多年的時光,因此我們只能盡力而為。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別人的守望者來拯救別人,而實際上,我們更希望當我們衝向那混帳懸崖的那一剎那,會有那麼一位守望者從不知名的地方衝出來,截住我們。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霍爾頓”,都有過敏感、怯懦、脆弱而易激動的青春歲月,即使走向社會多年,也會有人在虛偽與骯髒的社會泥濘中無力地掙扎;然而,人總是要社會化的,總是要被推入社會的,需要我們儘快學會在頹廢、虛偽與庸俗中隨波逐流,就像霍爾頓的老師開導他所説:“一個男人不成熟的標誌在於他甘願為某件事業悲壯地獻身,一個男人成熟的標誌在於他甘願為某件事業卑賤地活着。”在美好和醜陋、嚮往和厭惡之間掙扎,這樣的過程充滿了苦惱,就像我們一方面教育子女誠實,另一方面又要精心傳授選擇性撒謊的技巧,前者是做人的本質,後者是生存的需要。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守望,像守望者一樣呵護他們的成長,及時的給予疏導和關懷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讓那些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們,那些早已習慣了困惑和孤獨的孩子們,不要走向懸崖。

我想,“守望”應該是一種習慣、一種智慧,同時也更應該是一種境界,一種態度。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社會還需要更多的“麥田守望者”。這個麥田當二胺可以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所學校甚至是一個社會。每個人,都應該為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守望並在守望中成就單純而又美好的生活。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9

最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麥田裏的守望者》。書中講述的主人公和他的故事讓我很有感觸,讓我有了不同尋常的心靈上的收穫。

書中描寫的是主人公霍爾頓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一個十六歲的男孩,在被開除後不敢回家,獨自在紐約城閒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甚至,還叫了妓女。就是這麼個故事,情節司空見慣,既無色情描寫,也沒有渲染暴力。可每一個曾經從青春期的真誠、純情,走向混沌、虛偽、世故、圓滑,而又不甘如此的人,都會覺得這書很親切。它不僅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一個不安現狀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仿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也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今天的當代美國文學界的評判和歷史的淘洗,《麥田裏的守望者》已毫無爭議的成為了現代美國文學的乃至世界文學的經典,被成為是“現代經典”。雖説,作家塞林格作品不算頗豐,他除了寫過一些短篇小説之外,這一部小説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其實這本小説總計也就十六萬字;然而,小説一出版,就受到國內青少年的熱烈歡迎,認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一時大、中學校的校園裏到處都模仿小説主人公霍爾頓——他們在大冬天身穿風衣,倒戴着紅色鴨舌帽,學着霍爾頓的言語動作。甚至在六十年代初期,外國學者只要跟美國學生一談到文學,他們就馬上提出了《麥田裏的守望者》。

從《麥田裏的守望者》出版至今三十年來,美國曆年的一批批中學生、大學生沒有一個不讀它的。美國知名華人書評家董鼎山説,當《麥田裏的守望者》初出版時,雖然書評極佳,我對這類少年自述生活小説根本沒有興趣。經過朋友慫恿之後,我好奇地向朋友借閲,翻了第一頁,就不能釋手,聚精會神地把它一口氣讀完。這是一種很難得的讀書經驗。

《麥田的守望者》讀書筆記10

雨點打在淺灰的水泥地上,染出一個黑色的小斑。雨聲幾乎沒過了木馬轉枱放着的爵士音樂。為了避開這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所有的父母都躲在了轉枱的屋檐下。而你,霍爾頓,卻仍然坐在旋轉木馬前的長椅上。這就是孤獨、叛逆的你——霍爾頓,美國作家J。D。塞林格的著作《麥田裏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

《麥田裏的守望者》講述了主人公霍爾頓的叛逆生活。他因為五門功課只及格了一門,所以被潘西開除,卻又不敢回家,在街頭過了兩個星期遊手好閒的生活。但卻在這兩個星期中,他認識了自己,也更瞭解身邊的真實生活。

合上這本書,一個個問號從我腦子裏跳了出來:為什麼這本書裏那麼多髒話?這樣的書為什麼成為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

我和媽媽討論了一下,其實這只是以主人公霍爾頓的視角去看:他發現人與人關係、社會現象的腐朽之處,強烈表達其不滿,加些髒字是有利於情感表達從而昇華主題的。

看到第17章,我都沒有看見一片麥田,更別説有守望者的影子了。那這本書為什麼叫《麥田裏的守望者》?直到我看見霍爾頓對他親愛的妹妹説的一段話:“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羣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玩。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原來“麥田裏的守望者”是霍爾頓的一個夢想。當然,夢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着反差,你的夢想,往往就是你在現實中無法得到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現實越糟糕,夢想就更美好。而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實現。霍爾頓看似叛逆,但是他有一個純真的夢想:他要守護孩子們,“懸崖”只是一個比喻,他真正守護的是孩子們一顆顆純潔而天真的心。不要跌入腐朽現實的懸崖。小説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對於他來説,依然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最後霍爾頓還是回到了家。

如果我有機會能鑽到書中去,我一定會變成霍爾頓,嘗試追夢,嘗試堅持夢想,嘗試雖然在現實中碰壁依然堅持自我!

所以,霍爾頓,無論你是在麥田裏還是在風雨中,請你繼續守望。守望那沒有被虛假溺死的真摯,守望那沒有被虛榮刺傷的質樸,守望那沒有被金錢名利包裹的夢想,守望所有純潔而天真的孩子們,守護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