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行者無疆》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1

歷時6個月,餘秋雨走過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為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但卻又不僅限於只是記錄;是旅行但又不僅是一次他鄉山水的風光領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學習與探索、風土人情的揣摩與領會,每一次歷史的背後都引發我們的無限驚歎和思索。

首先覺得大師就是大師,寫法非凡:每節開篇多以精煉的詞藻和深遠的意境開始,又收於凝重的歷史和感慨。“廢墟,大海,海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蒼涼,寂寞,執著,歷史常常在這裏凝鍊。”

更讓人驚歎的是,無論餘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上蒼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南歐的威尼斯,一個身在現代而無車馬的喧鬧水城,一個着實讓人嚮往的地方,但是,已一百多次被海水淹城讓這座古老的小城顯得風燭殘年,岌岌可危。歸納起來,覺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好心人總是幫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維,總是把出色者列入強者之列。於是威尼斯身上產生了矛盾之美。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處在一個又一個的矛盾中呢?

西歐的巴黎和我們想象的一樣高傲,氣宇軒昂而且神采奕奕。大師在描寫巴黎時用的最多一個的詞是“聚合”——財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審美氣氛的聚合……的確,柔情萬種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讓這裏的人有了不一樣的自在。

全書之厚重和紛繁豈是我等閲者倉惶之中可以理解得到的,僅讓我們藉以餘秋雨大師的評價:“歐洲文明確實優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這令我們這些足不出户的凡者打開了一扇西方歷史文明的窗口,使我們擁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行者註定是孤獨的、是淒涼的、是痛苦的,但註定又是不可戰勝的。歷經無數的遊行,每次彷徨於陌生的都市,見證一次次的生死浩劫、歷史滄桑鉅變,心靈在一次次震驚和痛苦中游離,但這倘若無法摧毀一個戰士的心志,必將使得他更為強大。我一直都對行者這個詞十分敬仰,或許源自於水滸中“行者武松”的果敢和仗義的好感,亦十分嚮往成為一個可以暫稱為“行者”的旅遊過客,雖不得真諦,但還可在路上行走幾番。人一生至少有兩件事是還需必須做做的,一件是旅遊,一件是讀書,前者可以使你身體在路上,後者則可以使心靈遊歷於世界的歷史舞台,但我覺得不純粹的去行走一番永遠都無法那麼的真切。

有那麼一天,讓我們都成為一個自詡為行者的過客,遊歷着世界上那麼多無盡的文明瑰寶,暫得那心靈的複雜,將別有一番滋味!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2

漫步在威尼斯城邊的亞得里亞海攤上,行走在布拉格卡夫卡故居前的小港中,凝望着滑鐵盧山上威武的雄獅,佇立在布倫海姆莊園的丘吉爾銅像前。追隨歷史的車轍,觸摸歲月的痕跡,見證時間的歷程。其實,我只翻開了一本餘秋雨的《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講述的其實是“兩個半島間的故事”。從歐洲最南端的亞平寧半島直到冰天雪地的納維亞半島,中間走過了龐貝古城在熔巖的吞噬下的沖天火焰,穿過西斯廷教堂中米開朗琪羅的壁畫下的廳堂,遠眺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夕陽下的輪廓,一直走到里斯本羅卡角“大地在此結束,滄海由此開始”碑門前。南歐歷史的長河之中流淌着地中海的水,閒散的生活造就了一切輝煌的文化,但卻未能抵擋住維蘇威的烈焰,未能挽救戰火中西斯廷的輝煌,未能保住摩爾人在比利牛斯山以南的江山社稷,直到人們受夠了天災與戰火,從羅卡角遠航去尋找東方的世界。

初次看《行者無疆》應該是在高中,不過那時候的心境和現在卻迥然不同了,現在看《行者無疆》比原來多了更多的對她的理解。它就好像是一個母親,將她的旅途向你娓娓道來,讓你如親身體驗在歐洲的旅途一般,好像你就身在其中,品味着羅馬的偉大建築,欣賞着意大利的藝術雕塑,觸摸着歐洲式的浪漫。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行者無疆》這本書的:“行者獨步於遙遠的狂野,素昧平生的位置,遭遇處處的難題,只因為一個執着的信念,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為後來人度步出一望無垠的疆土。”的確,能夠放下自己原來的一切,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前面是什麼,會遭遇什麼,一切都是未知,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境界。反觀現在,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暫時離開自己的地位、生活,拋開金錢、美色的干擾,以一個人的身份去探索對於自己未知的東西,在探索中尋找快樂,在探索中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昇華,這的確是一種很超脱的精神。

作者來到龐貝古城廢墟,那些曾是世界繁華中心的地方,龐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距現在已經將近兩千年了。這麼多年下來,即便從來沒有遇見過火山爆發的城市也都變成了廢墟,的確。然後卻有一種震撼穿過一千九百多年的時間直達我們身上,那就是人類羣體在毫無預知的情況下集體死亡,整個城市霎時毀滅。不管這個人貧窮還是富貴,地位顯赫或者低微,全部無法逃遁,如果你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到這些話,是否會有一些沉思呢,會不會有時驚醒突然發現人生就是仙窟千載,黃粱一夢。

“人體模殼”就是火山灰掩埋的人們最後留下來的硬殼,就像琥珀,不知當時的人們是否想到過,自己最終會像琥珀一樣留存於世。而我們旁觀者,是否有滄海一粟的感慨的確我們應該快樂的過自己的生活,不應該為太多的瑣事幹擾自己的心境。古時候有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千古詩句,讓人們及時享樂,有時候我在想這種思想是不是過於消極,人生應該努力的前行,不停的向下一個目標邁進,而不應該停留一處,留戀此處的美好風景。但是我現在卻有了懷疑,我們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裏只是不眨眼的一個小點,認認真真的享受好目前的生活。當我跟一個朋友説我的想法時,他跟我説,你太不上進了。這句話我想了很久,的確一個上進心,壓着多少各種各樣的人,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每天早起晚歸或者説是勾心鬥角的往上面爬,他的生活快樂嗎?“上進”這個詞難道沒有一定的其他味道,因為上進離多聚少,因為上進拋棄家庭,因為上進整天身心疲憊,這樣的生活和農民的生活有什麼自豪之處?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在地裏幹活,一家人在地裏一邊把着草一面嬉笑聊天,是我小時候一段美好的回憶,我的父母過的都很快樂,像海子那樣,也像一個孩子,整個天地都是自己的父母,都在包容自己,這樣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很多人嚮往的呢?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走了幾萬裏的路,當然不只是為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為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的瞭解他鄉文化。看完整本書,我腦中似乎留下了什麼。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為榮的資本,但有時候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例如:中國倡導“中庸之道”幾千年,但至今還經常為“非此即彼”的極端思想互損互耗,反倒是歐洲文明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創新、個人自由、社會公德融會貫通。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固然珍貴,但祖先們留給我們的應該是基礎,而非枷鎖。如果老鷹在掙得一片天空後,就在一個地方徒勞的盤旋,那麼它只能累死在過去的榮譽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為它炫耀的資本,但繼續搏擊長空才是它繼續強大的唯一選擇。

相同的道理,從高中到大學,通過高考,我贏得了一片天空。但我的旅程還遠未結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遠不止這些。大學是我的一個起點,而絕非終點。餘秋雨在自序中説:“花那麼長時間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還有哪一座有資格作終結?”我又何嘗不是呢,在人生中有哪一個終點算得上終點呢?

這部書的結語,作者這樣説:“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後,只是一聲輕輕地苦笑。他説:“一連講了那麼多地方,一定夾雜着太多的錯,但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瞭解,遠遠超於歐洲對中國。”

作者漫漫行程的遊記,彷彿像我們打開了一扇引領人類通向新奇得打千世界的窗扉。因為之前從未企及而又渴望已久,不必為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坦然的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便已在不知不覺中舒展,不倦的飛往文字裏的國度。

從書中讓我們知道了:原來,貪婪的人性對於友誼的忠貞也不過是權勢的囚徒。每每到了險惡的情勢,那些自願放棄道義的人,便一起打擊那個比較卓越出色卻又被麻煩所困惑的人。這是他們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與超於自己地位的隱患。那些見利忘義的人的生活,應該是岌岌可危了吧。原來,宗教對人類的蒙惑,早已使得沒有抵制力的民眾們喪心病狂。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譽,為了維護自己的生活,為了獲得責斥的快感。他們成了很多暴行的參閲者和歡呼者。原來,無。端限於重圍的人是那樣的粗魯和野蠻。色彩註定帶來無可避免的災難。卻不料,它會摧毀一個藝術創作者的下半生,並且積壓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舊沒有平凡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繪下的情景,將《夜巡》的藝術價值恢弘地淋漓盡致。原來不聽旁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地卻也能使人們看到了預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談往往是一種掩飾性的表演,但奧斯陸不是。

雖然旅程中的奇異景象總是最先給人以視覺的衝擊,但不難看出,作者並不追求於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圖濃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筆觸,記錄下隱現於每一處景點背後的文化底藴。

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3

跟諸多繁華的大城市相比較,位於比利時的布魯日顯得那樣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知。但它的確有別的城市所沒有的東西,那就是一份遠離塵世的寧靜與安詳。

布魯日是比利時保存最完好的中古世紀小鎮,裏面大部分的街道、建築保留了幾個世紀前的原貌,整個城市顯得古樸而端莊,頗有歷史遺留的古風。在這裏人們感覺到的除了平靜還是平靜。

走進布魯日就像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街道,哥特式的教堂,平緩的運河與河面上成羣的白色天鵝,令徜徉的旅客感到閒適而又愜意。在滾滾前進的歷史長河中,唯有布魯日像是被時間遺忘在了某個角落,在千百年的時光中保持着它完好無損的容貌,供無數人前仆後繼地前來瞻仰。但它始終保持着一顆寧靜的心,無為外來的浮華和喧囂所動,千年如此。

歐洲是一個奇特的地方,有人説這裏就像是移步異景的風景畫。在歐洲,即使是兩個互相比鄰的城市彼此之間也有着迥異的不同風格,在這裏走不了幾步,抬起頭來便又是另一番天地。而布魯日這個小城,它在歐洲並不佔據着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被時尚與繁華摒棄在眉眼之外,也正因如此它保留了歷史的古風,成為了一個最原始、最自然的整個歐洲追本溯源的核心。它不僅是比利時文化的縮影,同樣也是整個歐洲歷史進程的一個寫照。

布魯日,如同一張年代久遠的明信片,靜靜地躺在某個褪色的角落,見證着歷史的流逝。

説起英國,人們和容易聯想到的是紳士和英倫式的風格,彬彬有禮是它一貫對外的名片。

英國的風格,與領居的法國與德國不同,介於浪漫與嚴謹之間,使得它得以兼有兩家的氣質,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一貫與英國皇家的貴族氣質緊密相連,它造就了英國紳士般的體面,而這種體面的風格也同時深深的浸透到了英國皇室的血脈中去,使得兩者相得益彰。

與法國的'浪漫氣質所造就的騎士風格不同,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着專屬於自己的氣質,這種特有的氣質使得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在想到一個國家時同樣聯想到它的這種氣質。

比如想到英國就會想到文質彬彬、知書達理的紳士,想到法國就會想到英勇善戰、忠心耿耿的騎士,想到德國就會想到沉默寡言、深思高論的思想家、哲學家……等等諸如此類。一個國家的文化造成了它整體的素養,成為它對內的教育和對外的招牌,這是一個民族的尊嚴與驕傲,它彰顯出了一個國家非凡的氣度。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把一個國家單獨的從歐洲眾多的國家中提取出來,作為一個特例。因為一個國家即使再獨特,也無法與周圍的一切完全分割開來,不能把它單獨的劃分為一體,因為所有的國家都是構成了歐洲這個整體的一個個體,它們有着同樣的文化根源,都是從同一個基調中衍化而來。歐洲本應一體,無法以鄰為壑。

英國,作為歐洲眾多國家中的一個,作為璀璨明星中的一顆,以其獨特的姿態屹立在歐洲大陸上。曾幾何時,英國的女王曾説過:“在我的國土上,太陽永不落下。”多麼輝煌而又莊嚴的宣告,而英國也確有過那樣一個盛極一時的時代。儘管如今往日的輝煌不再,但它畢竟曾經以這樣一個輝煌的形象站立在歷史的最高點,如同曾經的希臘與羅馬,帝國的輝煌為歷史所銘記。儘管如今的我們總是回看歷史唏噓不已,但逝去的畢竟已經逝去,一個國家的未來總還是要繼續。

日不落帝國,曾經的輝煌,造就了今日的寧靜。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4

餘秋雨先生遊歷歐洲後寫了這本書。歐洲是很多中國人嚮往的地域,我讀完這本書,歐洲已盡在我的掌握之中。

大家如要到歐洲,恐怕都要去一個地方————世界水城威尼斯。在那裏,半數以上的遊客都是中國人。人們看到這裏,定然會覺得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然提高了,可經濟水平提高了,文明呢?保護環境的意識呢?

其實威尼斯早已不是水流環繞,遍處古樓,而變成河水污濁,河道乾涸,建築被嚴重破壞的“問題”城市。近三十年來,海潮淹城已一百餘次,河水早已變的污濁不堪。各種古建築到處都刻着“到此一遊”的字樣。大街小巷中中國遊客亂扔垃圾的場景。

看到這裏,很多中國人都會為之心寒。在歐洲人眼中,中國人的形象就是這樣。

在德國洪堡大學的圖書館前,立着一塊石碑,上面用德語寫着:一九三八年,一羣被納粹思想迷惑的學生在這裏燃燒了圖書館中大部分藏書。在石碑前,有一塊與地面嵌起來的玻璃磚,透過玻璃磚,可以看到地下存放着幾個已經被燒燬的舊書架。

這是洪堡大學永久的恥辱,而洪堡大學卻將它毫無保留地展露出來,時時刻刻警示學生。再回到中國,我們經歷的戰亂比歐洲要多得多,可留下來的遺址卻少之又少。就算有像圓明園這樣大型的遺址,裏面真正從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卻是次要的,而主體是很多現在的娛樂設施,處處充滿了虛假與掩飾。我麼們真的不如歐洲嗎?

當然,歐洲也有缺憾。

法國巴黎,是很著名的文化之都。盧浮宮,收藏着世界上千千萬萬的頂尖畫作與雕塑,讓盧浮宮大放異彩。

而絕大部分遊客的目的是欣賞《蒙娜麗莎》與斷臂維納斯。而其它的作品雖也出自名家之手,可與這兩個“名作中的名作”排列在一起,就只能屈居配角了。正是由於精美作品的堆砌,好象盧浮宮可看的作品只有這兩件。而其它作品看不看都無所謂。可要將這些作品挪到其它博物館,都可成為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看着這些名作雖身處名地卻不得其位,深感惋惜。

在歐洲的文化領域少不了明爭暗鬥,可説來説去只不過是嫉妒,彼此依然是好友。米開朗基羅與達芬奇是歐洲最著名的兩位藝術家。一次,米開朗基羅得知達芬奇為教堂畫壁畫的酬勞是一萬個金幣,而自己雕刻塑像《大衞》只得到五百個金幣,憤怒的他與達芬奇打賭,誰先畫完同樣的壁畫,另一個就給對方一萬個金幣。可沒過多久,達芬奇因病去世。按常理來説,米開朗基羅應該高興少了這個強勁的對手,可米開朗基羅從此之後鬱鬱寡歡,在失去達芬奇的悲痛中度過了三十年,在這段時間內,他再沒有創作一幅作品,米開朗基羅對好友的情感可見一斑。

歐洲的精髓我們都看在眼裏。我們不禁發問:為什麼歐洲經歷瞭如此多的變故,仍能保持這樣,不會敗落?答案是肯定的:歐洲人的心沒有被污染。在歐洲內戰時,交戰雙方都會以不破壞文化古蹟為前提。這正體現了歐洲人民對歷史的景仰,對文化的熱愛,對每個人的尊敬。他們的純樸,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消磨,他們堅信:歷史、文化,是民族的靈魂!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5

《行者無疆》我已經讀過三遍,每讀一次,它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新意,這本記載着歐洲史詩的遊記,如同一幅面卷平展在我的眼前;又如一曲樂章輕奏於我耳邊……

這本書,記敍了歐洲獨具特色的各個國家和城市,濕漉漉的精雅街道上漂散着慵懶的咖啡香味,從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現代的咖啡館,從百年曆史的大學到北歐海盜的轉型地,在無數年代之間,從荒蕪到繁榮,從毀滅到重現,這一切都是如今歐洲不停歌誦的哀歌與樂章。

龐貝的毀滅,來源於一次火山的噴發,滾燙的火山灰瞬間淹沒了繁榮的小鎮。多年以後的發掘,龐貝已經是一座化石城,整個灰白的小城裏,一切彷彿都在等待着主人的迴歸。麪包房裏的鍋碗勺盆都還整整齊齊地掛放着,道路上的車轍水溝,私宅裏的密室暗道都表明了曾經生的氣息。人類也有無法戰勝大自然的時候,龐貝無論曾經多麼輝煌,也在火山巖灰的怒火之下,毀於一旦。

冰島,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島國,被一片皚皚白雪所覆蓋,由於海盜的侵犯以及挪威人的移民,這個潔淨的小島,處於長期與世隔絕之中,人們甚至認為,有無它的存在並不會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有絲毫影響。

羅馬,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古老建築的城市,它的存在就是一種偉大。街道兩旁象牙白的斑斑駁駁透露着它驚人的輩份,久遠的歷史讓它如同一位步伐蹣跚、彎腰駝背的老人。如果説世界上的古老成就了這個世界的完美,那麼這一切的完美也成就了我們生活的多彩。敗亡者必定敗亡悄悄退出,勝利者必將成為最終的審判者。

《行者無疆》都是歐洲真實的寫照,一個個小國肩負着讚頌、辱罵、忍受和蜕變,“其實,世間多數的出色者都因眾人的分享、爭搶、排泄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書裏每篇文章裏都會有一處或幾處令人捉摩不透的地方,讓人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因為它,我喜歡上了旅行,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是一種最珍貴的記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