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孫子兵法》讀後感1

春節前的那幾天,我被爸爸書櫃裏的6本《孫子兵法》系列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套叢書圖文並茂,有原文、譯文和古代引用兵法的典型戰例,通俗易懂,使我們能在生動活潑的圖文之間瞭解歷史,陶冶美好情操,樹立遠大志向。

從書中我瞭解到《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軍事理論專着,從它誕生起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全書共有“計篇”、“作戰篇”、“謀攻篇”等13篇。裏面有許多精彩的戰例,像計謀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師滅殷商”,作戰篇的“商鞅立法獎軍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孫子兵法》中的謀略規律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流傳至今的真理,更説明了孫武是一個非常偉大、傑出的謀略家與軍事家。

孫武出生的年代和孔子同時,是春秋晚期齊國樂安人,孫武所出身的田氏家族是一個具有兵學淵源的軍事世家,這使孫武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軍事文化薰陶,為他日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孫武還被譽為“兵學鼻祖”呢!

《孫子兵法》中的各種戰術、策略不僅在軍事有着重要貢獻,而且深入到政治、外交、企業經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的優秀文化遺產。當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孫子兵法》,甚至把它視為兵法謀略經典。

《孫子兵法》真不愧是我國的瑰寶,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孫子兵法》讀後感2

今天晚上,我終於讀完了《孫子兵法》一書。這一本書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篇章就是《軍爭篇》了。《軍爭篇》也是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篇章。

這個篇章還講了四個故事。我最喜歡的一個古代故事就是“趙奢用計救閼與”。秦國為了擴大自己實力,準備去攻打旁邊的趙國,於是,他們率大軍攻打趙國,把趙國的大將閼與抓走了。趙國的國王派出了有勇有謀的趙奢帶兵出戰,去救閼與。趙奢走到離城三十里的敵方就停止了前進。修築工事,不準讓小卒輕言於秦作戰,違令者斬。過了50多天,秦國見趙國還沒有反攻,於是,就開始鬆懈了起來,趙奢覺得時機已到,於是就帶兵出戰,打退了敵人。我最喜歡的一個現代故事就是變形金剛引進中國的故事。變形金剛自從出了電影以後也開始銷售玩具,生產商還沒有引進中國市場。於是,生產商就調查到了中國孩子的家長喜歡讓孩子玩開發大腦的玩具。於是,生產商開始製作大量廣告,並自排了一些動畫片,結果,這個玩具在中國一上市,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軍爭篇》主要講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這麼一個概念。就是説將領一定要聽從君王的命令,孩子要聽從父親的命令的道理。戰爭一定要把敵方陷入困境,做小兵的,不能擅自行動,否則,可能會引起全隊大亂,那麼,這場戰爭肯定會輸得很慘。隊列一定要很整齊,這樣,才能使敵方陷入困境。還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把握時機,先到達戰場,佔領好的地形。當時,如果將領的軍隊是要長途跋涉,那麼就未必,可以使用一點小計,來取得勝利。

我還懂得了作戰時一定要佔領好領地,進入國際市場時一定要先進行調查,做一些有利的廣告,就可以使我方獲得了絕對的優勢,從而獲得了勝利。

《孫子兵法》讀後感3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孫武。孫武不僅是個理論家,更是偉大的實踐者。他一生未嘗敗績,皆源於他的戰略思想。

在我們眼裏,《孫子兵法》是一部奇書,有着豐富的東方智慧,它對世界各國的軍事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歐洲,當年叱吒風雲的軍事家拿破崙手不釋卷的兵書,正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書,它裏面的智慧數不勝數。讀了《孫子兵法》,我忍不住讚歎,古人是多麼地有智慧。

《孫子兵法》讓我知道了如何行軍打仗,也讓我多多少少意識到戰爭中戰略思想的重要性。還讓我懂得了行軍打仗的道理:碰到強敵時,不能強攻,只能智取。不僅如此,我還認為讀《孫子兵法》,就是在讀一部歷史與智慧兼有的曠世奇書。《孫子兵法》,時間與空間的差異都掩蓋不住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它還教會了我許多詞的意思。比如説:‘吾’就是‘我’,‘乃’就是‘是’。

《孫子兵法》不僅讓我在學習上有了改變,讓我更有耐心與積極性,還讓我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以從容的心態去對待周邊的事物。

但有人卻認為讀了這些書沒有意義。仔細想想,作者寫書的意圖,是對歷史智慧的總結與傳承,因為有了這種延續,我們才可以得到這麼多前人的經驗,從中獲益。感謝《孫子兵法》,讓我增長知識,不斷成長。

《孫子兵法》讀後感4

中國的歷史讀物很多,如《三國志》、《楊家將》、《水滸傳》、《孫子兵法》等,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孫子兵法》了。

《孫子兵法》分為幾章,有作戰篇、謀攻篇、火攻篇、軍形篇、地形篇······。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謀攻篇,裏面有一個故事講了南宋有名的名將韓世忠大戰金兵的事,當時韓世忠只有八千人,而金兵卻有十萬人,韓世忠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了勝利,使強大的金兵全軍覆沒。

我很敬佩韓世忠的聰明才華,從他身上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面對強敵時,要認真分析敵我兩方的具體情況,比較兩軍的優劣懸殊,彌補自己的不足,準備充分後,主動攻擊敵人的弱點,保證百戰百勝。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也回到了過去,看到了整個戰場的全過程;讀完這本書,讓我瞭解古代將軍的英勇,聰明才智;讀完這本書,使我變得更聰明瞭,學會遇到困難要使用策略來解決。

總之,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一定要把聰明用到學習上,生活上,一步一步的向着人生目標前進!

《孫子兵法》讀後感5

讀到最後一段“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對於我有很大的啟發。

首先,我們一起先來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對於學生來説,“知己”意味着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麼、已經獲得什麼技能和知識、自己的長項和優勢有哪些;也明白自己的弱項/不足/短板是什麼、自己的缺點或者缺少什麼。“知彼”則是説,知道自己想要獲得的目標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獲得目標,自己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需要克服的障礙有哪些等。如果這兩方面已經瞭然於胸,你想得到的一定能夠得到。

接着來説“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雖説清楚自己有什麼,已獲得什麼技能和知識,瞭解自己的長項和優勢有哪些;知道自己的弱項/不足/短板、缺點。但是由於不瞭解自己的目標、實現目標需要什麼條件、自己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需要克服的障礙等,所以難免會遭遇挫折和失敗,所以勝負的概率各佔一半。

然後來説“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如果兩方面都不清楚,做事就像沒頭的蒼蠅,到處亂撞,失敗就是百分百的事情。

這句話其實對於教師來説也是一樣的。“知彼”意味着瞭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熟悉他們課前的準備情況,比如是否預習?是否完成了作業?是否帶着問題來聽課?清楚他們上這次課時的情緒,瞭解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他們是否喜歡今天的座位或者是鄰居等等。“知己”則是教師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熟悉講授內容,這是最基礎、最簡單的。還有就是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發音?語調?語言有魅力?有手段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多彩的課堂設計能夠讓學生感覺充實、輕鬆而收穫滿滿?所以你若是既瞭解自己又理解學生,你的教學就一定會是成功的,學生收穫多,體驗好,你的感覺也很棒還不累。如果你只瞭解你自己而不瞭解學生,有時候難免你和學生的配合就不會默契,甚至就會發生衝突,有種出力不討好之感。自己累的要死,學生卻不領情,不好好學習,自己感覺好失落。有時候,你們配合很默契,對上調了,效率高,效果好。如果既不瞭解自己也不理解學生,那你的就學就總是失敗,沒成功的時候,自己總是感覺心累,因為你沒有體會過成功的甜蜜,僅是苦澀的失敗。這樣的教學結果是你願意要的嗎?你願意面對這樣的結果嗎?反正我不願意。

所以這句話“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要時刻牢記在心。

《孫子兵法》讀後感6

假日的午時,暖風微醺,我坐在窗邊,手捧中國古代著名兵法書《孫子兵法》,靜心閲讀。它是春秋末年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它既是一本軍事著作,又是一本哲學著作,圍繞怎樣用兵,怎樣陪練,怎樣百戰不殆而寫。其中“始計第一”作為整書的開篇,是全書的精華所在。而後面的作戰、軍形、用間等十二篇則分塊描述必勝的法則。

看着看着,我就被書中人物非凡的智慧、謹密的思緒所深深吸引住了,思緒隨着它悠然飄到了古代。在書中,我認識了諳熟兵法的韓信,傑出的軍事家李牧,愛兵如子的吳起等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智慧和優良品質。

經過這本書,我還了解到了許多的著名戰役,由著名的截擊戰——肥下之戰,有經典中的經典——淝水之戰,還有大規模的戰役——城濮之戰等,書上都描述的十分仔細,大將使用計謀的具體方法更是側重描述,令我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兩支隊伍發起衝鋒,激烈戰鬥的場景。此外我還了解到了地形對打仗的好壞,多樣的攻法,還有使用間諜獲取情報的重要性等。這些在現代生活中仍然十分重要。

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大規模戰役——城濮之戰。它是晉文公躍升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成名之戰。城濮之戰的勝利能夠説是軍事謀略的勝利,居於劣勢的晉國,正確分析了當時的客觀形勢,恰當地選擇了戰場,採取政治外交聯盟,造成了對己方有利的形勢,掌握主動權,處於有理、有利的戰略地位,最終取得了勝利。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習。在學習上,我要變被動為主動,上課時認真聽講,掌握正確地學習方法,下課後主動完成作業,而不用大人監督,讓自我紮實掌握基礎知識,並且要靈活運用,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這樣才能提高自我的學習成績,取得更大的提高。

我喜歡閲讀《孫子兵法》,它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是中華文化史上的寶貴遺產,五千年來的謀略奇書!經過這本書,我也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引我不斷努力,不斷提高!

《孫子兵法》讀後感7

書櫃裏面的書不下上百本,而我最喜歡的莫過於那本博大精深的恢宏著作《孫子兵法》,可謂:“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首先,喜歡《孫子兵法》這本書是為作者的意志力所折服。其作者孫武,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裔。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谷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後,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因有孫臏之稱。後經齊國使者祕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作為一個雙腿殘疾,行動不能自如的人,他忍辱負重的堅強意志力、對待自我的人生夢想永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理念對我個人有着超強的震撼力。工作的艱辛、繁瑣經常會讓我失去耐心,業主們的不理解,也會讓我在事業的追求中迷失方向感……這一切和作者的經歷相比,又是多麼的微乎其微啊,作者的經歷更讓我堅定了自我的人生夢想,以及在這條夢想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其次,《孫子兵法》是我們中國人自我的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禮貌的結晶。美國人稱《孫子兵法》為歷史上最傑出的智慧,併成為美國高級軍校的必修書目;日本人將《孫子兵法》列為商界領袖的必讀書。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古人的成就而自豪,更被這部經典的哲學著作、軍事著作而深深的着迷。

當然,《孫子兵法》中最吸引我的還是書中的資料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卓越,邏輯緊密嚴、韻味無窮。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不僅僅受軍事學家所推崇,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係等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聯繫。對我個人來説更是:“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懂得變通的理解,很多理論、原則都是能夠借鑑運用到工作中的。

《孫子兵法》讀後感8

如果將對《孫子兵法》的推崇,歸之於需要,而不是戰爭實踐的檢驗,這個貌似很不合理。

再比如,他説“《孫子兵法》在中國有如此高的地位並不奇怪,因為據傳,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

――姑且認為傳説是真,雖然文中含意明顯。此文邏輯:”因為拿破崙喜歡孫子兵法,所以中國人把孫子兵法地位放得很高。“對嗎?正確的邏輯難道不是”因為孫子兵法很有價值,所以在中國地位很高,甚至連外國的拿破崙也喜歡。“?

這如果不是暗諷,那就是典型的倒因為果。

”大象公會“的文章讀過不少,並給朋友推薦,鼓勵其將來寫出類似的文章。”大象公會“該篇文章深夜推送,一頓飯的功夫有近2萬點擊、一百多個點贊。雖然也知大象公會文章重在知識、見識、見聞,而非立論説理。但該文與親身經歷和認知實在相悖,乃至不吐不快。

有讀者會質疑:以所謂個人經歷和認知作為辯論基礎是否嚴謹。我也認為他人無法查證的個人經歷,遠不足以支撐一場嚴謹的辯論,但我仍想就孫子及《孫子兵法》的地位作用提供如下的思路:

——《孫子兵法》與西方經典軍事著作《戰爭論》有多少相似之處?

——有多少支外隊將《孫子兵法》作為其軍官培訓課程?

這兩個問題如能搞清楚,孰是孰非一目瞭然。在互聯網的時代,有太多的”神話“被大眾討論、檢驗,然後破產、倒掉。《孫子兵法》是不是又一個虛假的神話?如果真的是,就讓它倒掉好了,我們不需要用虛假的神話來提升自信心,那恰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現。

如果不是,則應該正本清源。因為這是先人的智慧結晶,這是我們的驕傲所在。

《孫子兵法》讀後感9

我匆匆讀完《孫子兵法》,似懂非懂,自歎本人愚拙,只道有些晦澀,雲裏霧裏,不知其精妙之處何在,經老師的分析和書後的註解才略知一二。短短十三篇,卻是孫武嘔心瀝血,花十年創作而成,可謂字字斟酌有力,兵家之道至今為世人所傳唱與研究,而我也被孫子的才幹所深深折服!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作戰基本上是人與人的搏殺,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抵得過擁有一座易守難攻的大中城池,一位明君會降低身段,尋一名良將並對他深信不疑。而孫武應該説是幸運的,他有好友伍子胥的竭力推薦,使圖有霸業的闔閭拜他為上將軍,使他能在軍事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作戰講究的是戰術,《孫子兵法》開篇第一章為計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正是出於此篇。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真是不變的真理。戰場,要分勝負,考場,要分輸贏;官場,要論升降;職場,要論得失。當今的商場不正是一個不見硝煙的戰場?如果拼的只是老本,只是舊定式,那麼很快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所以説很多企業便在創新及高科技領域展開了新一輪的爭奪。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這方面有些遙遠,但如果就學習而言,難道不需要多變的.計策嗎?自學的時間多了,老師也不會像高中那樣壓着你,看着你,於是乎有人開始遨遊在遊戲之中,有人卻在暗自奮鬥;有人很快就能掌握好新的知識,有人卻絞破腦汁還是一知半解。沉迷遊戲者忘記了虛實,自己的能力和目標,只圖一時的快意,孫子的作戰篇和形篇,不正是告誡我們要運籌帷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道理嗎?第八、九篇講的是隨機應變,出神入化的觀點。孫子曾得出這樣的結論,通於九變之利者,只用兵矣;講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在孫子看來“通變”的重要性不言可知。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用計,又要變通,好的學習方法勝過埋頭苦幹,在用知識全副武裝自己的同時又要學會尋找通往成功彼岸的捷徑。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寥寥數字,就勾勒出了一個戰無不勝的軍隊形象。風、林、火、山四個字可謂是孫子兵法中的精髓。孫子很崇尚“兵貴神速”。商場之道也亦如此。如今在手機產業,諾基亞可算是巨頭,三星等等緊追其後,競爭相當激烈。於是乎時間成了關鍵,新產品,新功能一直在更新,不單單是硬件方面,外觀上各品牌也下足了功夫,價格戰也是必不可少,而今各大廠商又在環保領域搶佔商機。如去年LG推出的太陽能充電手機GD510便取得了開門紅,短短几個月便在歐洲地區已突破百萬銷量,配置一般,也使其價格也較低,也因此贏得低端用户的喜愛。中國企業在這些巨頭的夾擊下,生存有些艱難,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在這方面我其實為中國感到悲哀與痛惜,很多產品都是中國製造,貼着國際品牌的標籤便自覺高檔,許是品牌效應吧,好像買國產貨會低人一等,其實不以為然,就像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在這狹縫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獨特的氣質,為了突圍在做工和價格方面做了不錯的榜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商場中的勇士靠的是信譽、自己產品的與眾不同和最優化。國貨想要站立起來,首先自身的產品要有創新,抓住天機,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則需端正態度,不能太過崇洋。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形象完美得近似妖化,但其中的計謀在施耐庵老先生的佈局下,堪稱一絕。有許多計策其實在《孫子兵法》中已經有所描述。很喜歡走中國象棋,可總是以敗局告終。開局衝鋒殺敵,卻並非愈戰愈勇,常常落得顧此失彼,有時因貪吃一子而瞬間敗北。如今細細想來大概是自己過於莽撞,犯了軍中大忌。讀《孫子兵法》真使我受益匪淺,一遍已不足矣!

《孫子兵法》讀後感10

《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出自孫武。但後人因《漢書·藝文志》着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宂,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着錄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後世流傳的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70餘枚竹簡後,學者們已多傾向於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后學所着,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篇的。

作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髓之一,《孫子兵法》對我們的影響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學生,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是《孫子兵法》對我們學習的影響以及啟示。下面,我淺談一下我的所得。

我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脱口而出或在作文中舞文弄墨時,出現一兩句這樣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置之死地而後生”——孫子兵法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的學習生活。

《孫子兵法》為戰爭而作,也就是為了打敗敵人而作,學習中何嘗不會有“敵人”,一道難題,一個對手,甚至於自己。“五事七計”告訴我們要有正確方略與思想,要擁有有條理的計劃方案,正確地、客觀地認識我們所面對的人事物。

例如在《作戰篇》中,孫子指出:“兵貴速,不貴久”。學習上,對於要考試的人在考試一定的情況下,你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則考試題將作不完,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平時訓練有素。同時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我們接納知識的速度一定要快,以留下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再如“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上述的“八之”戰法的實質就是變被動為主動。對於現在的學生學習,大部分的實際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不過問,不主動,上課不聽講、玩遊戲、睡覺,到考前才猛背考試題綱,“強扭的瓜不甜”,可想而知,知識的保質期也是大幅度縮減,而且強度過大的瞬時記憶會對腦部造成負擔,影響腦部健康。這麼得不償失的事,還是少做的好。

學習“孫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與精髓,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我們的老祖宗原來在數千年前就已認知和分析得如此確切與深透,使我們不得不深深感歎前人的偉大和華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孫子兵法,只要認真領會其神髓並不斷實踐,必將對我們的各方面的提高有着指導性的作用。

中國文化道同行、而不悖、君子和、而不同,傳承五千年,源遠流長,作為炎黃後人當虛心上學,以史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