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1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是作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裏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

《瓦爾登湖》主要講的是,梭羅在1845年開始了他著名的經濟實驗,他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間小屋,開始了他長達兩年的幽居。在書中,他勞動,寫作,與大自然為伴,正是這兩年零兩個月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思考造就了這本經典的書籍。

書中,關於生活經濟學的內容並不多,而是更多的筆墨在生活細節的描寫,以及對自然風光的描寫。梭羅想通過這本書,表達的不僅僅是他對孤單的理解,也更是他對於人與人交往意義的理解。他希望人們能夠在耕種的同時,也耕耘心田。文中除了寫樸素簡樸的生活之外,更是通過自然的交替變更來代指心靈的復甦,以春天開始,又以春天結束,筆者認為,梭羅想表達的是對人類的希望,覺得人類的精神終將會復甦的。

書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在這裏我希望與大家分析我最喜歡的幾個片段。“湖的對岸,突起了矮橡樹叢生的高原,一直向西部的大草園和韃靼式草原的延伸,給予所有的流浪人家一個廣闊的天地。當達摩達拉的牛羊需要更大的草原時,他説,唯有自由自在享受廣袤地平線的人,才是世間最幸福的人。”這段話與其他的華麗的景色描寫比起來很樸素,也沒有過多情感的抒發,但通過對於草原的描寫,從矮橡樹叢生的草原到更大的草原,像是給予流浪的人更大的天地,後來那句話更是表達了他嚮往自由的情懷。

書中有很多經典而優美的句子,我無法一一列出,但是還有一段話也打動我很深。“湖是一道風景中最美麗的,最富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湖邊,長在水中的樹木猶如纖細的睫毛,是湖岸的飾邊,而四周鬱鬱葱葱的羣山和懸崖是他垂崖的睫毛。”這是一段很美的景物描寫,沒有特別華麗的語言,通過比喻卻讓景色活靈活現。

“我深信,若是所有人生活得都像我一樣簡單,偷盜與搶劫就不會發生。發生這些事,只是因為社會裏,有的人得到的綽綽有餘,有的人得到的遠遠不足。”這句話也很打動我,不是因為説的多深刻,只是這就是我們得現狀,公平成為了人們一直討論的話題,但處處還是存在着不平等,正是因為這種不平等造成了萬惡之源。有人説貧困會導致犯罪,但你不如説不公平導致犯罪,因為你生在富足的家庭不用去犯罪也能得到很好的生活,而有人生活在貧困和罪惡裏,得到的遠遠不夠所以想去偷盜去搶劫。雖然梭羅並沒有在我們的時代裏,卻用上面那段話恰當的反應了我們現在社會的現狀。

繼續讀下去,還有更多更優秀的文段讓我思考。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2

《瓦爾登湖》是梭羅的一部描繪自己在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散文集,中間夾雜着他的許多思考,這本書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是構成美國精神的重要著作。這本書我最推崇的是關於自我的覺醒,去思考找尋人生的意義,而不要再追求物質豐足的道路中迷失了自我。

我同時也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可能我是自身的品味問題。

第一,我不認同梭羅的自然主義,我認為自然不可愛,自然不美麗。自然就是自然,美麗與可愛只是你自身的感受,你在城市裏待久了你看鄉村風清月皎;我在鄉村待久了,我覺得城市的高樓大廈壯麗雄奇。高樓大廈,人山人海何嘗不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我覺得他的生活實驗很不嚴謹。他可以説出不需要買鹽的那一刻,我就跳過了這一章。還有一個事實是,他不會寫他經常回家拿吃的,他的母親也經常去給他點心,更不提他老去愛默生家蹭飯,所以他的生活實驗不是一個封閉體系,不足為信。不過生活實驗的正確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於結論很推崇,即物質的多少不能決定人的幸福與否,這個結論我是肯定的,推論之物質的豐腴也能使人很好的思考不是麼,非要整的慘兮兮?

第三,我感覺他行文中有股子酸腐味,就是眾人獨醉我獨醒的調調。我不是這麼覺得的,我覺得勞動人民不是愚昧麻木的,是活色生香,自小我就喜歡聽家裏的女人長輩們在晚飯後家長裏短,我覺得很有意思,可能在梭羅的眼裏這些人是‘再想想這個國家的婦女吧,她們整天忙着給梳粧枱的椅子編織坐墊,對自身的命運完全沒有絲毫的興趣!彷彿她們能夠在浪費時間中永生。’她們在我眼裏都是熠熠生輝,充滿生活的氣息。人類需要梭羅思索生命的意義,也需要辛苦的芸芸眾生創造物質支持梭羅。

以上所有論點都加上了‘我覺得’,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拙見。一個人或者一種思想受追捧或者需要被美化,很多時候是因為這個時代需要他,我只想説梭羅鼓舞我們找尋自我,肯定不希望我們盲信某種思想,望都要在批判中找到自己的思想與生活,因此我覺得人的幸福就是在思考中找到自己路並不斷前行,擁抱世界,擁抱文明。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3

因為平時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繁雜,最重要的是因為自己心思散亂,不能抓住一切時間讀書,所以時至今日是一半都未讀完這本《瓦爾登湖》,但也有許多感想,所以特此記下。

《瓦爾登湖》的作者是美國的作家梭羅,書中有很多他對生活的觀點,人生的觀點,當然,有一部分我是不認同的,但也有一部分在細細想來後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就做一個自己做一個彙總,梳理一遍自己所讀的內容。

梭羅在一開始費了很大的筆墨用來寫自己的`思想,而在後面寫自己的具體的措施,將自己實踐的各種數據紀錄下來,他在一開始就指出一個觀點:“我們被農莊、房舍、牛羣以及農具給束縛了”。

我們為什麼會因為我們這些不動產或者動產給束縛住了?這不應該是我們的財富麼?

在一定意義上來説,這些東西確實是我們的財富,現代的我們有了房子,首先也就意味着有了鄰居,博學而多才的鴻儒鄰居自然是讓人歡喜的,可倘若是一個惡鄰呢?在我讀過的一份期刊了就有這麼一份案例(假使是真的話):因為鄰居的吵鬧,主人買了一個“噪音神器”以暴制暴,最後被憤怒的鄰居用刀捅多處。這固然是一個個例,但也未嘗不顯現出我們被自己房子給束縛的道理,現在有一部分人買了房車,或許就是因為房車可以不如莫摩斯所嘲諷的房子那樣不能移動罷?我們用大半生的積蓄,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租買房子上,而卻沒有想過實際上房子本身就是很簡單的一樣東西,我們花大量的錢購買城市中心區的房子,可能是因為離工作地點近,但是,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早點休息早點起來了,而不是將花的那大量的金錢換來的每日幾十分鐘或者一二個小時用在娛樂上呢?或者説倘若是因為那一二小時也是在工作中的,那這房屋除了回來休息以外,它還有任何價值麼?你甚至可能連早餐都是急急忙忙的在路途中吃的。

梭羅還提過年輕人不應該聽老人的話語,甚至説年長者對他話語對他來説沒有一條有用,在這一點上我是不理解甚至反對的,但是他在這之後提出的人的衣物、房屋的裝飾的理論,我卻是十分贊同,甚至可以説是推崇萬分的。

衣服僅僅就只是衣服罷了,而房子中的裝飾品在外表上也就僅僅顯示出它是裝飾品罷了,它們本身真正的價值也就是那些生產他們的材料費用罷了。

是什麼讓衣服,裝飾品有了價值,有了靈魂?是人。

最後,當我們在見到一些看起來似乎是愚蠢的、食古不化的一些人的時候,在見到一些還用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要求要求自己的人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那些儘自己的全力在實行善行的時候,請不要嘲笑他們,他們其實並不傻,並不愚蠢,並不是不知道自己脱離時代了,他們只是在用自己那內心的標杆,內心的道德要求着自己,為社會做着貢獻。我們可以不像他們一樣做,但也請不要嘲笑這些行為,也請不要嘲笑他們。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4

當我合上《瓦爾登湖》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將心境洗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它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卻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寫下來的。

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這本書中用很大的篇幅談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片段。靜靜的拋去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看完這本書的我,心是震撼的,他教會我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瓦爾登湖般乾淨。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是那樣的,他的一生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雖然短暫卻又意藴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精妙絕倫。

書中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去深入生命,品味人生。梭羅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簡樸的生活,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遠不會來臨。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來説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了,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洗滌。

時至今日,在物慾橫流的大千社會中,人們開始迷失和彷徨,梭羅精神變得更加珍貴和重要。一部《瓦爾登湖》中凝結的感悟與體會,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參悟和實踐。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5

“人們讚揚並認為是成功的生活只不過是生活的一種,我們為什麼要在損害別的生活的情況下誇大某一種生活呢?”

世間亦有語:

“所謂生活的減法,是已有加法者方可嘗試的。身無長物、地位卑微者憑何以此遮掩羞澀的現實?”

我猜想梭羅聞此語,也要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減法是做給自己的生命看的,何來“遮掩”一説?

他像是一條榆樹的枝子,生與死、盛與枯,完全由自己定奪。“超驗主義”的概念即使在今天也難以被人真正接受,也許我們的物質水平越高,就越是難以自拔於社會聯繫,也因此越來越難以崇尚自己的直覺與感受。

梭羅並不是喜歡隱居生活,而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人。真正的自由人,當不該因為世界中人的手都朝着同一方向乞討,也就跟風的伸出自己的手;也不該因為有人欣賞,就固守一個方向不變。

自由者該尊崇己心。我的心思你不知曉、世界不知曉無所謂,也不必非得將高尚昭告天下,這顆真心天地可鑑,自己可見,足矣。

梭羅這樣的人難出現,難尋找。

他希望世界上的人不注重生活而注重靈魂的寧靜,殊不知對於有些人來説,

生活便是靈魂唯一可做的事。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6

習慣了當前鋼鐵叢林中的生活之後,在接觸了更貼近自然的生活後,人的心境在這樣的情況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有時候會思考人在世界中是什麼樣的存在,自然又是怎樣的存在。

在閲讀了《瓦爾登湖》後,不禁讓我思考了曾經在意卻又逐漸忽略的問題。書的開頭講述了作者在經歷了大學在城市的繁華生活中選擇回到了鄉村,重要的是他選擇的不是從城市這個集體而歸屬到鄉村的這個集體,不單單是從一個歸屬轉移到另一個歸屬,他選擇的是在遠離鄉村的兩英里外的瓦爾登湖自己建造的木屋中生活,而他的生活也更多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強調故事的環境的原因也正是表達作者並不是轉換生活方式從繁到簡的過程,更多的是作者歸屬自然,感受自然的生活方式,只有身處在自然中,才能感受到之前被遮蔽的眼睛變得明亮了。

在書中,人並不是生活在城市就是被束縛的,在鄉村就是自由的。梭羅以他明亮的眼睛看着各個環境生活的人們,人並不是由環境界定他們的思想的,很多人總是被束縛着,束縛在他們的生活,束縛在他們的土地以及他們擁有的,活着的人們變成了生活的奴隸,他用南北奴隸監工的方式比喻了這樣的現象,所以他在探索者生活的意義。

人的生活,人的一生不是命運,不要抱怨造化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慢慢累積下來的亂起八遭的事,所以人要會使用它們,而不是給自己打造一副鐐銬,鎖住自己。

1847年梭羅離開了他獨居的小木屋,結束了他離羣索居的生活,回到了鄉村,他不是背離了自然,梭羅就像是一個研究生活的科學家,在不同的環境中研究着,當他從小木屋搬到了鄉村後他對人與自然有了更多的感觸。

湖邊的生活中,他遇到了一個獵人,獵人追捕着他的獵物,帶着他的獵犬。雖然獵人不總是能抓到獵物,但是他彷彿在享受這個追捕的過程。就像書中所説,雖然狐狸很狡猾,躲過了多次追捕,但是狐狸不總是幸運的,最後它也死在了獵人的槍下獵犬的牙下。在這部分的文中有着很多描寫了自然生物與人類的語言,這些動物和獵人就像是自然與人一般,而人與自然只是單純的使用與被使用的關係嗎?在書中有着隱隱的思考與啟示。

我想梭羅之所以會對自然這麼情有獨鍾,也是因為他是從城市搬遷到了鄉村的偏僻之處,冬天的湖面結了冰,雖然在旁人眼中是那麼平常,他覺得這是一種美麗。在夢中他聽見有人在詢問他一些問題,他想回答卻不能回答,在早晨來臨的時候,他看見了自然,這早晨的景象就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展現在他的面前,夢中的人並沒有提問,他也並沒有回答,而在太陽升起的那瞬間,他知道了答案。

從這本書中我收穫了許多,雖然這本書都只是在討論着作者生活中的一些事,但是思考中能得到很多的思想。作者一直在思考着人與生活,人與自然的問題,我們以前也有在思考只是逐漸的忘卻了這些問題,只有到壞的結果發生的時候才會去反思為什麼當時並沒有去思考如何去解決。

人總算被束縛着,被有形的或無形得鐐銬束縛着,我們得到的真的僅僅是生活給的獎勵嗎?還有這無形的責任,所以我們的生活並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並不是不顧一切的去考慮自己,所説的不顧一切不是指你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去配合他人,只是你在獲得的同時會失去,就像書中所説的,繼承了農場則意味着你被農村束縛着,所以你在享受這生活的一切的同時也要去思考什麼是你該做的什麼是你不該做的。我説這些的意義在於我想説,人不能以所謂的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去放縱自己,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遠離那些讓你墮落的東西,新聞中出現的吸毒者開始越來越多的呈現了年輕化,人們不明白他們在追逐着什麼,所以他們放逐自己放縱自己,用那虛假的快樂麻痺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要做到基本的東西,至少要明白毒品根本不能給我們任何東西卻能毀掉一切。

在經歷了城市與鄉村的生活對比後,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在城市中開始逐漸感覺不到了,人類在進步的同時在使用着自然給予的恩惠,卻有恃無恐的使用着,彷彿這是理所當然的。我想我們需要反思一些我們對於自然所做的事,就像之前提到的獵人與獵物,我們作為獵人只是在享受着追捕的過程,我們只是在享受着使用自然方便生活的過程,卻從沒根本的想過自然與我們的關係,我們的發展不應該以自然的破話作為資本,我們更不該以破壞自然為炫耀的資本,雖然自然無形,卻與我們息息相關。我不認為地球會被人類毀滅,人類最多隻能做到破壞自然,卻毀不了地球,而這樣下去毀滅的最終也是我們自己,我們保護自然的同時也是保護自己。我們也該停下手頭的事,只是偶爾也好,去感受下自然的美麗,感受最初作為地球一份子的感受,不是被眼前的煙霧所遮蔽,擦亮雙眼你就能看到更多。

所以我們要有健康的生活,要避開那些讓人沉迷的毒品,它不能給你真正的生活,只能給你一時的放縱和被破壞的生活。我們要有着與自然共存的意識,不是單方面的去破壞它們,人與自然本來就應該是平衡共存的,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的生活和世界。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7

《瓦爾登湖》裏有一句話:“假如可以證明生活的卑微,那麼就要把生活中所有卑微的地方弄明白,昭示一切人;假如生活是崇高的,那麼去體驗、瞭解它,這樣在下一次遠遊時,把它如實記錄下來。”

我覺得生活是矛盾的,它的確很卑微,但我卻不知道哪些地方卑微。小時侯,生活的卑微就是困苦的家庭還有父母勞累的雙肩,但這種日復一日的卑微卻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兒女長成、又添了新房,這是一種崇高吧!

體驗、瞭解崇高的生活,就必須以卑微的方式去進行,也就是説,沒有卑微就沒有崇高。

《瓦爾登湖》裏有一句話:“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或者説,指明瞭他最終的歸宿。”

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可悲的是對自己沒有什麼看法,就象一片樹葉,任憑風將它吹向哪裏,一度的我也是這樣的一片樹葉,孤零零隨風飄落,有時我想回到温暖堅實的大地,但風卻不止。越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走,越被傷害的嚴重。我想做一棵樹,這就是我對自己的看法,寧可做樹而不願做樹葉。

做為女人我如此悲傷,生活對於我是卑微的。做為妻子我是卑微的,做為母親我也是卑微的。在家庭裏、在工作單位,我就如一隻卑微的螞蟻,忙忙碌碌毫不引人注意,這就是我的生活,但螞蟻的崇高在於,它在不停地思想、不停地做事。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8

我的一位書友讀《瓦爾登湖》已經20年有餘。或許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在瓦爾登湖的故事裏,讀出不同的味道吧。

算上最近這次,我是第四次閲讀它。前兩次讀來“艱難”,一知半解遂而放下它。雖然其自然之理,哲學之思,有獨到之處,但頗有難懂晦澀的地方,一如那失去了的獵犬、栗色馬和斑鳩的寓言。

後來在我深愛的島城,在靜謐的鄉間,我倒是真正意義上讀完了它。那是黃昏之時,鄉村被黑夜籠罩,周遭悄無聲息,心也漸漸安靜,覽讀此書,頓覺有滋有味,在那個夜深人靜的時候,竟也生出清澄見底,為之神往之感。有時想,是否白天的繁忙浮躁讓我沉不下心投入這本寂寞卻也讓人平靜的書。凡用心者,皆能動心,梭羅用他的沉靜,在文字裏盡現清新與愜意。他的《瓦爾登湖》物我相觀,到達了述景文字的至高境界。

1845年3月,梭羅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畔的森林裏,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雲而還年幼的白松……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溶,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擋雨的小木屋。與湖為伴的日子裏,清晨與朝露為伴,白天與勞動相融,晚上與清澈的湖水交流。湖給了他水源,樹木給了他冬日生火的材料,土地給了他勞作的田園,魚蟲鳥獸賜予了他天下最原始的視聽體驗,他早已與這片湖泊這片天地融為一體,自然給了他最美的饋贈。“我生活在瓦爾登湖,再沒有比這裏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它的石岸,是他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在我的手心裏,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隱的泉眼,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他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近身傾聽,安靜思考。透過瓦爾登澄澈的湖面,如鏡子般照見到內心深處的情愫,那片滋潤了他的湖水,也成就了他的精神高處。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