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白鯨》的讀後感範文15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鯨》的讀後感範文1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鯨》的讀後感範文1500字

《白鯨》的讀後感1500字1

《白鯨》作為一部經典名著,在我讀過的一些文章裏曾重複出現它的名字,而那時我對這本書的瞭解也僅限於它的名字。當偶然從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就決定借來看看,可是沒想到,這本厚厚的600多頁的書,讓我看了一個多月,包括很多個每日半小時和每週一下午。

若你要問這本小説在我腦海中留下了什麼印象,我的回憶中竟然是簡潔明快的主線故事,畢竟作者敍事緊湊不拖沓,也很直白的亮出觀點,完全不需要大開腦筋去猜,也無需對話劇般的章節加以細讀。雖然書中1/2的篇幅都是鯨魚的科普與海上平淡事的敍述,但也就如格非先生在書後點評中寫道,海洋本就是枯燥的,本就無事可寫,梅爾維爾能寫出如宏大史詩一般的鉅著很不易。

確實,回憶書中情節,主線乾淨、清晰、簡單:我以實馬利熱愛海洋捕鯨事業,雖然沒有特別出眾的能力,但積極去實現自己想要的海上生涯。與食人生番做朋友,一起登上艾哈伯船長的裴廓德(Pequod)號,開始了一段驚險的捕鯨旅程。

整個故事中後期的主線都是船長艾哈伯的轉變,從他最初閉門不出到不斷在甲板上踱步,從和船員和平相處到鎮壓異心,到用狂熱感染船員一同奮鬥,他出海的目的顯露無疑:復仇。

艾哈伯的斷腿是一頭叫做莫比迪克的白鯨造成的,這頭白鯨體型巨大、性情兇猛,是很多捕鯨人的噩夢。出海航行的過程中,他們捕獲了很多鯨魚,滿載而行,但艾哈伯船長絲毫沒有在意這些,而是不斷尋覓白鯨。用言語激勵、身體力行,追尋心中復仇的夢想。最終遇到白鯨並展開搏鬥,以同歸於盡告終,只有我活了下來並記錄了這一切。

故事的主角,很顯然是作者眼中的艾哈伯船長,雖然有點評説是艾哈伯身體殘缺造成了心靈的復仇偏執,但我覺得這種直面敵人的勇敢,為達目的不惜一些代價,令人感歎唏噓。厲害的人到處都有,但他們前行的方向都有不同。

其實對於人的發展來説,能力是一方面、態度是另一方面,方向也很重要,艾哈伯要是不關注於復仇,他絕對會成為一個傑出的捕鯨船長。然而人是多麼渺小,放到大海上就如沙漠中的一粒沙,但一羣人卻可以捕殺最大的動物鯨魚。捕鯨時多驚險,捕鯨後收穫就多巨大。作者確實是補過鯨的人吧,關於捕鯨、剝皮取肉、熬製精油的工作的描述畫面感極強。

船上的成員作者並未多着筆墨,甚至都被船長的光輝掩蓋住了,甚至連最初的食人生番好友都沒出現幾次。其中提到了一個小船員,他身材矮小、膽子不大,但還是坐上了衝鋒舟為標槍手划船,因為曳鯨索的盤桓複雜差點被勒死,是作者救了他。船長則對他毫無憐憫,因為海上生涯就是搏命的鬥爭,小艇為了追逐鯨魚不可能為了一個人放棄前進,而這一個人,若是無人來救,就很容易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都説沿海地區的人性格勇敢堅強,這與他們靠海吃飯、以命搏天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這種優良品質正是成事最寶貴的性格。安逸的生活環境是培養不出這種狠勁兒的。

作者對於的鯨魚的着迷流淌在字裏行間,而且明顯出身良好的人偏要體會海上捕鯨這樣艱險的工作,也是令人佩服。小説旁徵博引,希臘神話、古典名著、鯨魚專業書籍都有引用,也有作者杜撰的假引,都被譯者挑出來了,讀起來有種彩蛋的感覺,有趣得緊。

讀了幾個《白鯨》的介紹,很多介紹都着重講解了情節,其實最後遇到白鯨、搏鬥並同歸於盡的篇幅不超過50頁,在我看來甚至不是全書的重點,這本小説的重點,就是船長艾哈伯的努力追夢過程,建議閲讀的時候不要期待結果。因為結果不重要,所以很多人不介意告訴你結果。不看過程的結果是遺憾的。

還有一個視角,是關於白鯨,有人説白鯨是善與惡的綜合,表現了人世的基本狀況。這個視角也很有意思,但讀了書的我感覺白鯨與艾哈伯很像,好勇鬥狠,但都無所謂善惡,大海上,誰不是以命搏命呢。

最後,這本書的原名就叫MOBY DICK(莫比迪克),是白鯨的名字而不是船長的名字,把主人公的`終極目標起了個名,還命名為小説名,感覺高深。

《白鯨》的讀後感1500字2

赫爾曼·麥爾維爾是美國19世紀最偉大的小説家之一,被稱為“美國的莎士比亞”,至今仍被視為美國文學的巔峯人物,地位尤在馬克·吐温之上。而作為麥爾維爾代表作的《白鯨》同樣也有“美國的《哈姆雷特》”之稱,毛姆亦曾在《世界十大小説家及其代表作》中,把《白鯨》一書同《戰爭與和平》《卡拉馬佐夫兄弟》等文學名著相提並論,《白鯨》在文學領域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白鯨》中的“白鯨”,也不是現在所説的活躍在北冰洋附近海域的鯨目廢宅,而是一頭皺額鈎嘴的白頭抹香鯨,在世界各大海域有着赫赫威名的莫比·迪克。

如果要寫一部與鯨有關的小説,那麼在整個19世紀恐怕沒有比麥爾維爾更加合適的作家。麥爾維爾在21歲那年,曾因生計所困而在捕鯨船工作三年,就像《白鯨》裏説的那樣,捕鯨船曾是他的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而這三年的海洋經歷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也成為麥爾維爾最得心應手的寫作素材,《白鯨》也成為至今無可撼動的關於捕鯨業最好的小説,甚至是可以説是第一部關於鯨與捕鯨業的百科全書。

《白鯨》全書近五十萬字,其中與主線劇情——裴廓德號船長亞哈對莫比·迪克的復仇——相關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餘部分均是與鯨和捕鯨有關的科普介紹。

儘管在鯨油與龍涎香高額利潤的刺激下,捕鯨業在世界上得到飛速發展,在19世紀更是一躍成為全球產業,然而彼時仍然缺乏對鯨的瞭解,當時許多博物學家依舊把鯨描繪成半鷹半馬的怪物甚至南瓜一般的形象。因此《白鯨》當是首部對鯨的形象做出正確描述的文學小説,麥爾維爾不僅在書中對鯨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結構做出描述甚至對比,還破天荒地以體型的大小對鯨的品種做出首次分類。雖然麥爾維爾也擺脱不了時代的侷限——他認為鯨是“一種會噴水,尾部平直的魚”並把抹香鯨作為最大的鯨類。而麥爾維爾對捕鯨船作業的描述則翔實而專業,能讓讀者瞬間成為紙上捕鯨的半個內行,而這一部分也佔據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

《白鯨》以裴廓德號的航行和出艇為主體,從如何在海上尋找鯨的蹤跡到派下小艇後如何獵殺鯨魚,從把獵殺的鯨魚拖回大船到如何割脂煉油、如何收取鯨腦油,敍述可謂一應俱全。而其中最為出彩的是麥爾維爾對捕鯨作業兇險和殘忍的透骨描述。只能搭載五六人的小艇和體長十數米的大鯨之間的搏鬥,即是技巧與力量的爭鋒,更是人類對自然的征服。

在19世紀那個沒有對鯨火炮的年代,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捕鯨索限制鯨的行動,用帶有倒刺的標槍消耗鯨的體力,最後用長杆魚槍終結鯨的生命,這是場發生在小艇上的鬥爭,也是場殺人的捕鯨產業。而在第九十章,麥爾維爾通過一句“鯨頭屬於國王,鯨尾獻給王后”則更説明這個事實,畢竟鯨魚去掉頭尾什麼都剩不下。而《白鯨》主線情節的描述同樣是上乘之作,亞哈船長在過去與莫比·迪克的戰鬥中失去一條腿,而這次裴廓德號的出航則變成亞哈船長的復仇之戰。

《白鯨》刻畫的亞哈船長既是一個瘋子,也是一個悲劇英雄。亞哈把自己斷腿的全部責任都推給莫比·迪克,然後偏執地在世界尋找白鯨的身影。他不顧裴廓德號股東的利益,也不顧裴廓德號船員的生死,以威逼利誘的方式脅迫船員踏上這條九死一生的復仇路,讓整條船成為自己夢想的犧牲品。但他同時又是一個悲劇英雄,他從18歲開始就以捕鯨為業,40年來在岸上的合計時間卻不足三年,甚至五十歲新婚當晚就不得不啟航出海。然而這個殺人產業卻沒有給亞哈船長四十年出生入死相匹配的報酬,只是把亞哈視為捕鯨的工具。而對於莫比·迪克的描寫,麥爾維爾卻不吝讚美之詞。如果裴廓德號代表人類隊自然的征服,莫比·迪克就是大自然的守護者。它行蹤不定,整個海域都流傳莫比·迪克無處不在、永生不死的赫赫兇名,所有試圖捕殺它的捕鯨船都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就像麥爾維爾所説,白色既是天使的聖潔,也是荒漠的死寂,亞哈船長與莫比·迪克最後一戰的結局早已註定。

在世界動物史詩中,《白鯨》單以主線故事,就毫不遜色於《老人與海》,而其中摻雜的關於鯨與捕鯨業的翔實介紹,又使《白鯨》成為一部出色的科普小説。麥爾維爾和《白鯨》能在文學領域有此地位也算實至名歸。

《白鯨》的讀後感1500字3

有那麼一羣偉大的人:他們白天駕着小木船在兇險的大海上與風浪,搏鬥;晚上舉着酒杯和生死相交的夥伴們痛飲歡暢。他們,就是“裴廓德”號捕鯨船上的水手們。故事的主人公以實瑪利是個嚮往大海的小夥子,他和熱情的魚叉手魁魁格一起,在一個陰冷的傍晚加入到“裴廓德”號,開始了曲折的海上生活。

“裴廓德”號上的船員們都是聰明勇猛,身懷絕技的捕鯨能手,他們的任務是專門追殺一頭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鯨。這頭抹香鯨渾身雪白,沒有一絲污點,體積龐大得驚人,性情也比一般的鯨魚兇猛得多。它整日在大海里橫行霸道,興風作浪,是海中惡魔。許多捕鯨船都曾追殺過它,卻都慘敗而歸。

“裴廓德”號上的勇士們不畏艱辛,歷盡艱險,終於找到了莫比迪克,和它來了一場生死較量。可就在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時,悲劇發生了。雖然白鯨被拼命戰鬥的水手們刺地傷痕累累,但它在掙扎時撞翻了“裴廓德”號。如此龐大而設備完密的捕鯨船,竟在一瞬間沉溺海底,和白鯨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最後,只剩下以實瑪利一個倖存者,被另一艘捕鯨船救起。

以實瑪利經歷了這樣的磨難之後,自然要回到家鄉;而那些勇士們,則永遠長眠在了海底,對於這樣眷戀海上生活的人來説,大海才是他們真正的故鄉。

我幾乎喜愛這本叫《白鯨》的書裏的每個角色。我欽佩亞哈船長的毅力和無時無刻不沉着冷靜的精神。有很多人勸他放棄這樣危險的行動,他卻執意要做,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險,他都不停地勇往直前;遇到困難時,別的水手都驚慌失措,他卻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慰別人。我欽佩魁魁格的忠誠老實,樂於助人。他非常努力地工作,卻因此病倒;在所有船員落水而沒人敢營救時,他義無返顧地跳入海中,救起同伴。我同樣欽佩其他的水手們,欽佩他們機敏的頭腦,矯健的身手……

那些與困難做鬥爭的情節深深地吸引着我。他們在困境中團結互助,在危難中敢於犧牲;他們滿懷信心,英勇無畏地與險惡的自然環境搏鬥,無數次絕處逢生。不管他們面對什麼危險困難,他們都在重複一件事——超越自我,挑戰自我。這不正體現了奧運精神嗎?他們在困難中互幫互助,也不正是奧運道德所推崇的嗎?

十年前,美國某座體育館內的體操場地,一個女孩邁着穩穩的步伐自信地走向鞍馬。握鞍,起身,一個漂亮的翻身跳躍。就當女孩快要落到地上時,卻不慎受傷,從此,她的下半身完全癱瘓,只能靠輪椅來生活。她,就是桑蘭。命運的多舛並沒有讓桑蘭低頭,面對新的人生境遇,桑蘭艱難而又堅毅地開闢了新的人生道路。02年9月,桑蘭加盟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新聞集團下屬的“星空衞視”,擔任一檔全新體育特別節目《桑蘭2008》的主持人,她用這樣的方式繼續着自己的奧運之路,也以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當你的生活面臨悲慘時,一定不要喪失意志,而是用微笑面對人生。中國體育界的“陽光女孩”,正用她自己的行動和事蹟感染着這個世界,譜寫了一首身殘志不殘的英雄之曲。

04年,雅典。萬眾矚目下,一個小夥子沉着地彎下腰,做好起跑動作。隨着一聲槍響,他閃電般地衝了出去 。很快,其他選手被他甩在了身後。跨越了重重障礙後,他第一個衝過了終點線,以打破世界紀錄的12秒88的成績奪得了第28屆雅典奧運會110米跨欄的冠軍!一時間,全世界都沸騰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在奧運會田徑項目上奪得冠軍的亞洲人,黃種人,中國人!他讓世界認同了中國,讓世界記住了他的名字——劉翔。一直以來,歐美人認為“黃種人不可能在田徑項目上奪冠”。而今天,劉翔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劉翔跨越了障欄,同時也跨越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