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精選2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6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巴金家讀後感800字(精選2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精選25篇)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

讀過巴金的《家》之後,雖然對那個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瞭解,但是可以看懂,而且書中有一個特別顯着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

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斂財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2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作家。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説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着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3

讀完巴金《家》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十分喜愛它。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都讀過這本書,故事的內容就不需要介紹了。

看完這本書後,特別是瞭解了巴金的生平後,我真的覺得書中的覺慧與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殘酷的現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死後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死了。她性情温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裏,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裏起火,她甘願燒死,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二姐熟讀這本書後,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鬱。祖父生日的三天後,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瞭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錶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後來沒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後來祖父死了,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沖,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村去生產,説離開家裏越遠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服從慣了,並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後還是拿着衣被陪着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並不像《家》裏的瑞珏那樣難產而死,但當孩子彌月以後,大嫂抱着孩子回家,巴金看着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巴金是覺慧嗎?高家的悲劇源於李公館經歷的悲劇;鳴鳳、瑞珏、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後,最後才演化成了小説《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可以説巴金的《家》是他對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記敍和諷刺。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4

“有你在,燈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説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説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户人家,在這個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着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着,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衝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5

我想這書最適合青春的人去讀,十八歲,剛入世事,見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這書最能激起這樣的人的興趣。他們或許會像覺慧一樣反抗舊的東西,去追尋理想和新生事物。

而我現在讀來確實已經對覺慧有了自己的判斷,我有時不能完全贊同覺慧。我有時很同情覺新,甚至覺得覺新的做法並沒有什麼異常。而對覺民,更是覺得他成熟、冷靜,對世事有自己的判斷,又能夠忍耐自己所厭煩的東西,有能夠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才是正確的。人或許只有積極抵抗與消極抵抗相結合,才能活得更好,最後覺民不是活得了幸福,並在家中長期生活下去?或許這樣的結局更適合普通人。

但我想作者並不是我以上一段的意思,他希望年輕人能夠奮起反抗,去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我覺得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就是一個人的三方面。每個人都是同樣的矛盾體,而對於任何事情的做法,都有着三種不同的計劃,恰是三兄弟身上所體現出的性格與行事方式。看書時,會覺得有時自己是覺慧,想要反抗,卻困難重重,又對社會抱怨多多,有時是覺新,雖名“覺新”,卻很“守舊”,逆來順受,接受着命運的安排,有時又覺得自己是覺民,可以對他人有着強烈的同情,可是試着用語言撫慰每一個人心靈的傷。

我想我或許是被書本毒害太深的一個人,終究不能如覺慧一樣。

再來説説這本書。

這本書很難説是悲劇還是喜劇。因為瑞珏、梅、鳴鳳、爺爺的死、大家庭的沒落,不得不説是悲劇。而最後覺慧去上海追尋新思想,覺民得到幸福,這又給此書留下了希望。但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説,這都是一部厚重的書。

此書的語言很簡練,卻又很深刻。作者在書中有大量評論的話,並將這些話與敍述將結合,這是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過提煉的話,將這種深刻有理的話語寓於具體事情之中,更顯出其深刻見解。正如有一段是即將睡覺,便將人的性格與世事和睡覺聯繫起來,有一段是將花園裏的湖,便説這個家就像湖一樣,表面平靜而內裏波濤洶湧。

而總體來説,語言敍述性很強,並有張有簡,很流暢,點到為止。詳略恰到好處。

我想這部書從整體上來説是值得一讀的,你會看見厭煩的有趣的上一輩人,看見積極反抗的下一輩人,還會看見在社會之中漂浮着的這一輩人。你會看見這個社會,或許還會看見你自己。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6

巴金,作為現代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傑出的作品,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為主要線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這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

小説《家》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年輕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小説覺慧,覺民,覺新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覺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覺醒,體察到封建家庭的虛偽、黑暗和腐朽。他們追求先進的思想,關注時事,積極參加反封建活動,他們渴望自由的愛情,討厭封建的家庭婚姻,討厭連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縛,討厭將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禮教中,就像覺慧與丫頭鳴鳳,明知道身份地位懸殊,卻還是不顧世俗的眼光相互愛着,甚至當馮樂山要娶鳴鳳做姨太太時,她寧願投河自盡也要捍衞自己的愛情。而覺民與琴都是典型的先進青年,在他們見證了覺新、覺慧慘痛的愛情經歷後決定奮力一搏,到最後終於贏得了他們的自由。而大哥覺新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現在的話説,他有着人格分裂症,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然而作為長子長孫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的約束,他養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他不敢大膽反抗,義無反顧,以至於不能與自己喜歡的梅芬結婚,更是將温柔賢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珏推向了死亡地帶。

小説中還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接受封建禮教安排的婚姻,最終鬱鬱寡歡,絕望而死的梅芬;頑固封建,完全淪為封建禮教奴隸的高老太爺;温柔賢淑,通情達理,因高老太爺的死而搬到野外待產,最後因難產而喪命的瑞珏……這些都是在批評無情的封建禮教所帶給社會的黑暗。

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人們每天過着行屍走肉的生活,唯有新思潮,新思想才能帶領人們走出這個可怕的牢籠,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為了掙脱這個牢籠,到最後捨棄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追求自己想要的光明,他的這份追求新思想,新事物,敢於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和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家》之後,我不得不佩服巴金先生對現實生活的體會之透徹,更能將這種現實生活展現在他的小説中,那麼的清晰,真不愧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家》也不愧是中國文學的瑰寶。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7

讀完巴金的《家》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好比在嚴冬裏往身上澆了一盆熱水,好比在炎夏中赤腳逛街,心中一直有股勁頭在不停的上升。書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物,同時也是兄弟兩——覺新和覺慧,他們雖然出生在同一家庭,但是兩人的思想完全不同。覺新的“作輯主義”和“不反抗主義”使我義憤填膺;覺慧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追求自己的理想,使人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懦弱,因為封建禮教的傳統舊思想,斷送了覺新這個有為的、年輕的生命。覺新雖然有過嚮往“五四運動新潮”的影響,但是在封建家庭的“孝”道的感染下,在全家的封建思想的帶動中,他放棄了不敢説“不”字。當父親決定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婚姻時,他默認了,當家人要讓瑞鈺到城外生孩子時他更默認了……當他意識到家庭的腐敗,正想追求自己的理想時,卻在憂鬱中死去。不久,覺慧又離家出走,這不僅沒使他放飛夢想,卻讓他在腐敗的家庭中更加討好每一個人,更加小心翼翼。因為他在懦弱中更加懦弱。

相反,覺慧這個封建禮教叛徒,這個膽大妄為的青年卻在不平中走向光明的大上海。離開了這個關着他18年的恐怕的籠子。

正因為有了覺慧,才使這個生氣沉沉的大家庭中帶來了一絲朝氣,一股清風。“無論如何,我不跟他們一樣,我要走自己的路,甚至於踏着他們的屍首,我也要向前去。”這是覺慧對封建禮教,對舊制度發出的一聲警告;“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這句話證明了覺慧追求自己理想,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雖然他沒有和鳴鳳結合,雖然他努力的想把腐朽的家庭變朝氣,但是他失敗了,而他在失敗中選擇了離開和放棄,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許多人在譴責與猶豫中一直沒有正確的選擇。可你要知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只要堅持自己正確的理想,不要管別人是如何指責,相信自己,向勝利之門衝啊!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8

這次寒假,由於時間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説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鬱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脱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温情關係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寫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代社會發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的描寫。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辭,景物彷彿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説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尾寫覺慧如鳥脱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着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説:“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9

巴金,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方家庭。

《家》寫於1931年4月至1932年4月,是作者巴金積最初19年的生活經驗寫成的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説。正如巴金所説的:“《家》是一部寫實的小説,書中的那些人物都是我愛過或者恨過的,書中那些場面還是我親眼見過或者親身經歷過的。”這時我已經無心再欣賞這美麗的風景,走到回家的路上,仔細回想撿鑰匙的經過,心裏不由得一片温暖……長篇小説《家》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進取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終,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經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鬥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活力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着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完美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活力,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歡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0

假期裏通過網絡觀看了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看過之後,心裏不知道有一種什麼感覺,忽然對封建社會的封建家庭非常痛恨。

這個家中有三個兒子。大哥覺新是個典型的孝子,他求學中途回來給爺爺祝壽,當時,他有一個深愛着的人——梅。他們青梅竹馬,我本以為他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有另外一個女子也和覺新的生辰八字相配,所以,他爺爺做主用抽籤的方法來替他決定了婚姻大事。也許是上蒼捉弄人,抽中的偏偏是另一個女子,他為了滿足爺爺的意願,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梅,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和那個女子結了婚。與此同時,他也捨棄了自己的學業。他是老師最器重的學生,老師惋惜的告訴他,只要他繼續學下去,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但是,就因為他爺爺的一句話“你是這個家的長子,還是早點完婚,找個營生,打點這個家吧!”葬送了他的愛情、前途和幸福。

不僅如此,他還想讓別人也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在爺爺又給二弟覺民訂婚時,他竟然也去逼二弟完婚。

他很愛他的妻子,但卻保護不了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生第二個孩子時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去看她,當她因為難產而死時竟不能見她最後一面卻只是默默流淚。

我們能因為這些就憎恨他嗎?不,不能,是那個家庭造就了他的順從,他們雖然因為他受到了傷害,但他也同樣受到了傷害,而且受到的傷害更深,他才是最大的犧牲者啊!

二弟覺民,雖然擁有較進步的思想,但意志薄弱,可是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哥和三弟的幫助下,終於和自己心愛的人——琴,一個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走到了一起,他可以算作《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人了。

三弟覺慧,思想進步,意志堅定,他最初與婢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她逼得投河自盡,這件事情成了覺慧心中永遠的痛,同時也堅定了他反抗封建禮教、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信心,他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生活,最終走向光明的前途。

《家》通過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我痛恨封建社會的殘酷現實,也同情那些被封建制度迫害的人們,同時也體會到,只有積極向上,努力奮鬥,順應時代要求的人,才有光明的前途。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1

閒暇之餘,重新閲讀了著名作家巴金的《家》,感觸頗深,一個個人物的形象再現我的腦海。順從的覺新,謙遜的覺民,激進的覺慧……他們在封建主義的黑暗中掙扎、反抗,在黑暗中尋找着那份渺小的希望……

《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述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化、潰敗的歷史,寫出了封建大家庭高家公館從最初的繁華到逐漸的沒落。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書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主人公——覺慧。他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有批判和反抗意識的典型新青年。他痛恨着自己大哥覺新順從而導致自己與所愛之人分離的做法,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報社辦報紙宣傳新思想,與自己的爺爺——高老太爺對着幹,並且愛着與自己的身份天差地別的鳴鳳。當最終理想破滅時,無法忍受而離開了這個家。

覺慧是一個典型的“人道主義者”。他平等地看待每一個人,更愛上了與自己不同階層的婢女——鳴鳳。但在封建社會下,他們兩人的愛情最後也無疾而終。當他們二人表述了各自的心意之後,高老太爺卻要將鳴鳳送給馮樂山做妾,鳴鳳卻始終心繫覺慧,不願做他人之妾。可當她來到覺慧的房中,覺慧卻因趕稿為而讓鳴鳳改日再説。最後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鳴鳳只能選擇跳湖自盡來阻止自己嫁作他人之妾。自此覺慧一直活在對鳴鳳的自責中。最後兩人的愛情還是破滅了,雖然是意料之中,但卻也讓人感到無比惋惜。

在經歷了愛人鳴鳳、表姐梅和大嫂瑞鈺的死去之後,覺慧終於忍無可忍,離開了這個令人窒息的高公館。而此時沒了高老太爺的高家,也終於成為了一具空殼,逐漸沒落。

覺慧是一個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並沒有迴避舊家庭和少爺的地位帶給他的負擔,而是令人信服地展現了他逐步擺脱這些負擔,走向新生活的過程,從而塑造出一個深受青年人喜愛的勇敢背叛舊家庭和追求新生活的新青年的典型。他是“五四”時代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和新生活的勇敢追求者。他始終是封建社會裏的反抗者們的榜樣和鼓舞的力量。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2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寫四川成都一個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館的故事,立體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國民的生存狀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篇章,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小説的主人公覺新、覺民、覺慧、鳴鳳……這些人物都包含着豐富的生活內容,寄託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其中,覺新的形象最為深刻、豐滿,耐人尋味。

覺新是封建世家的子孫,自小就是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在他的性格中,與善良分不開的就是懦弱。本來,覺新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想做一名化學家,並準備去上海、北京的大學去進修,但中學畢業以後,他被父母召回家,與一位從未謀面的女人結婚。父親死後,所有的責任又落在他的肩頭。她的青春朝氣和夢想在沉悶的家庭生活中消磨。他不惜花費時間,陪家中的女長輩買東西,他順從祖父及叔叔,阻止弟弟違抗祖父的話。他在這種自我麻痺中作者封建勢力的俘虜。當“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他也與弟弟如飢似渴地閲讀著作,覺新對封建禮教、家族制的罪惡,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出於自身的懦弱,他還是無法像覺慧或鳴鳳那樣斷絕得乾乾淨淨。當年輕時熱戀的梅表妹和因躲避“血光之災”在外難產而死的瑞珏死去,覺新才徹底明白自己的這些悲劇原來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而因為自己的懦弱他甚至連自己的愛人都保護不了。最後,他終於鼓起勇氣,瞞着家裏其他人,幫助覺慧籌借路費,送他離家。覺新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形象,從反面激勵着當時的無數青年為嶄新的生活而抗爭,可謂是巴金筆下不朽的人物形象。

讀完了《家》這本書,我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與覺慧的勝利而歡喜,還是為了琴與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與梅的遭遇而悲泣,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我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創新動力,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堅定信念,千萬不要像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3

無論是在白天或是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為着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題記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因為我對這本書的瞭解並不深,可當我真正打開的時候,它卻給我帶來了許多驚喜。

《家》主要述説了一個大家庭在封建制度、禮俗、樂教的影響下慢慢敗落、衰竭、凋亡,就像一隻蟲子慢慢蛀空一口潔白的牙齒,而封建社會制度就是這隻可惡的蟲子,葬送了無數條鮮活的生命,令我不寒而慄。

覺新是高家的長子長孫,因他特殊的身份,常常受到封建與新青年主義的兩頭壓榨,他不僅失去了自己的青春,還失去了瑞鈺和梅兩個他最愛的女人。瑞鈺臨產的時候,她在月房裏痛苦地大叫,她那時最需要的人便是覺新,她在門裏,他在門外,僅僅一門之隔卻無比的遙遠,隔着愛與恨,隔着死亡與訣別,隔着痛苦與悲傷,更是隔着封建禮俗。其實覺新就是一個活例子,他親手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未來,他也曾反抗,也曾有過新思想,可卻被現實打得面目全非。

覺新並非是單純的一個人,而是這樣腐朽的社會下造成的悲劇人物的縮影。他的矛盾、他的不幸是許許多多同齡人所經歷的,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這是由自己的懦弱帶來的不幸,由時代帶來的悲劇,這是一條血路,一條由無數青年的屍體堆砌成的血路。一些哭聲,一些話,一些眼淚,一些人,就把這些年輕的、鮮活的生命埋葬,令人痛心疾首。

對比之下,覺慧要比覺新勇敢得多,他目睹了太多悲劇,他想反抗這一切,他要反抗這一切。他是勇敢的,他做了先行者,他離開了家,他掙脱開束縛了他的東西去了上海,就像甩掉一個可怕的陰影,沒有一絲留戀。這也正應了他説的那句:“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要為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封建社會對人的迫害和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它是罪惡的。而《家》這部作品正是對摧殘人青春的封建禮教和制度進行了控訴,對那些重壓受苦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給予同情,對那些為自由生活而奮鬥的人進行了支持。

“寧做瀝血歌唱的鳥,不做沉默無聲的魚。”開始反抗命運的不公,尋求自我的反抗之路,哪怕前方有多少荊棘,我想苟活在淡血的活色中,會依稀看見微弱的光芒,真正的勇士,將更加奮然前行。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4

激情,熱情,是人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巴金説:“我不是用文學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動讀者,鼓舞他前進。”巴金在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和經歷,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薰陶,為他愛憎分明,感情豐富的性格特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隨着年齡的增長,巴金看清了大家庭內部的種種矛盾愈演愈烈。長輩的專橫,各種人的無恥和罪惡一幕幕的表演着。看到他所親近的一些青年,特別是女子,遭受禮教的凌遲和折磨,使他格外痛心。處於長房長孫地位,性格軟弱的大哥協助家族掌管家務,然而他卻常常屈服於長輩的壓力,忍受着非難和攻擊,由於祖父反對送子女進新學校,巴金失去了進中學的機會。只能在家中跟着表哥學英語。現實像沉重的石塊,壓制着渴望發展的巴金。他對自己所處的大家庭充滿了厭惡,乃至憎恨的情緒,他恨"上人"的虛偽與做作,恨封建家庭的專制與殘暴,恨耳聞目睹的壓迫,欺凌與不義,恨一切惡勢力和不合理的現象。因為它們摧殘着愛,阻礙着愛的實現。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巴金創作了《激流三部曲》的開篇——《家》。

巴金一再宣稱,是過去的生活“逼”他拿起筆來。巴金在談到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成功時,説:“倘使我沒有在封建大家庭生活過十幾年,不曾身受過舊社會的種種痛苦,不曾目睹過人吃人的悲劇,倘使我對剝削人,壓迫人的制度並不深惡痛絕,對真誠,純潔的青年男女並未無熱愛,那麼我決不會寫《家》,《春》,《秋》那樣的書。”

巴金曾説:“我把我大哥作為小説的一個主人公,他是《家》裏面兩個真實人物中的一個。”“覺新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愛得最多的人。”

時至今日,幾十年後,巴金仍深深懷念着他的大哥,認為“覺新不能見到今天的陽光,不能使得年輕的生命發出一點點光和熱,確是一件使我非常痛心的事。”“他三十多年的生活,那是一部多麼慘痛的歷史啊!(《家》附錄一《呈現給一個人》初版代序)”

可以説,巴金創作《家》,是因為目睹無數年輕可愛的生命橫遭摧殘,他的心因為愛憐而痛苦,“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是流着淚寫的。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5

很久沒有讀書了,很有沒有讀一本紙質書籍了,很久沒有讀一本紙質的名著書籍了。隨着生活的循規蹈矩,隨着理想的淡化,隨着奮鬥的缺失,心也逐漸蒼老了,人也已經懶散墮落了。讀一本書彷彿也不如看一會電視、上一會網感覺更愜意一些了,此心此意下,斷斷續續地看完《家》這本書。

就這本書的給我的第一感覺,思想是赤裸裸地、叛逆的,文筆是文藝氣息很濃的,總讓我有種不自覺的感覺,感覺書中充滿了青澀。後來得知是巴金老先生二十七時作品,寫作手法當然也和當時的時代特色有關。我理解書的內容大都是對舊的封建家族、封建舊思想進了批判,書中覺慧對舊勢力的抗爭與覺新的順從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人印象深度。

那曾經封建舊家族壓力就有如此的巨大,作為當代的我在讀該書前是不曾瞭解的,幸好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時代畢竟是在不斷的進步當中。然而,就現在而言,婚姻生活中來自家族的壓力也並非完全杜絕,來看家庭地、社會地壓力的依然影響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前天剛從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説是一對新人剛結婚五天,新娘便割腕自殺身亡,原因是男方在婚前已經買了車房,極不情願的情況下給了女方十五萬財禮,女方父母也承諾婚後嫁汝返還,結果婚後女方父母不想返還,想留給自己將來的兒子做結婚等費用,在此情況下,新娘面對父母的失信及男方的追討,為了區區十五萬元,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了了結此生。這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悲劇,“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就現在而言,家族、家庭的影響是有利也有弊,多少有緣人因為家庭的因由而未能牽手。

書中也多少寫到了許多對軍政府的黑暗、社會的腐朽,報社的被禁,理髮的被批,思想無法解放,人權無法獲得,時到如今我們究竟進步了多少呢?

書中覺慧的叛逆很容易讓我想起上初高中對學習及家長壓力的叛逆,雖然我們為的目標不一樣,我的目的也不宏大,但是有幾分象書中的那種心理—不服從。隨着年齡的增長,有了工作,融入了社會,有了孩子,激情也少了,思想也固化了,不知在將來,兒子是不是象我之前的逆反一樣對抗着我,我是不是也會象許多無奈的父母一樣,只是一味地管制呢??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6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提高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國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滅亡》,此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長篇小説和中、短篇小説。《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向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着重要的地位。

覺新是這部小説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所以,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完美的戀情,可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理解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説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理解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杯具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小説中的另一個典型主角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一樣的性格。小説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進取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終,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家》還重點描述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

個女子雖然性格不一樣——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一樣,但她們的杯具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經過對這幾位女子杯具遭際的描述,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資料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終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説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7

提到家這個字,此刻的我們心中大多就應想到的是温暖、和睦而完美。或許平日裏或多或少的糾紛不可避免,但糾紛過後,依舊温暖而和睦。

然而回眸歷史,在那黑暗的封建社會,在舊禮教觀念的毒害下,家卻並非是這樣温暖和睦。

《家》所描述的就是一個受封建禮教所束縛的封建專制家庭,在這個家庭,高老太爺化身為封建制度,統治着這個腐朽的家。而他統治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治的主要手段——專制。在這樣的統治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約束,權力收到了限制,家又怎能温暖、温馨?

在這樣的統治下,高老太爺

人們肆無忌憚的理由。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打出“這是高老太爺的意思”的口頭禪,便可通行無阻。這深刻的反映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的黑暗腐朽,讓我深刻的領會了封建制度的可怕。

有黑暗就有光明,即使是一點微弱的光明。書中描繪了覺新、覺民、覺慧這三個形象,在他們的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先進的五四思想,然而因為地位和性格的不一樣,五四的先進思想在他們身上產生了不一樣的影響。

覺新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禮,清醒的意識到了自我的杯具命運,明白是就家庭和舊禮教奪取了自我的青春和幸福,單但由於他本人處於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被灌輸了超多的封建思想,以致他養成了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性格,因而五四新思潮的洗禮反而讓他更加痛苦。

透過覺新這個形象,我感悟到了行動要與思想共同進化,否則一旦兩者矛盾構成,所要遭受的,將是原先雙倍的痛苦。

相比覺新,覺覺慧則將自我受到的五四新思潮的洗禮更加付諸實踐,他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熱情、叛逆、只求自由的五四精神在他身上彰顯的淋漓盡致。

而現如今,本來先進的五四精神卻被有些青年發揚的有些過火,他們對任何事物哪怕是不良事物都充滿着熱忱:叛逆也不是對待腐朽的事,而是對待家長和老師:過分槌球自由。他們的行為陷入誤區,發人深思。

《家》透過一系列完美的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的黑暗,描述了先進的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為新時代的青年點亮了前行的明燈。

太陽普照大地,總有黑暗的角落:社會再禮貌,總有迂腐的潛伏。倘若處在陰暗迂腐的現實之中,那麼時代的新青年就就應繼承和發展那永不退色的五四精神,用他的光芒驅散現實的黑暗。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8

那是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在巴金的《家》中,我們看到了那個動盪的年代,一個封建的紳士之家,新舊兩代人的對立與矛盾,也看到了那個家庭由盛至衰的悲哀。

這本書用一個家庭表現了那個時的社會。覺慧是進步的新青年,他甘願做一箇舊禮教的叛徒。而大哥這是新舊對立中選擇向舊勢力妥協的悲劇。高老太爺則是活生生的舊禮教的代表,這個家,註定破碎。

在這個封建的舊家庭大哥覺新是一個讀來讓我最遺憾和悲劇的角色,開始讀他我覺得他太過軟弱逆來順受,他不能夠為自己的愛情反抗一次,他不敢和爺爺説一句不可以,他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換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換了一段自己不愛的生活。可是這就只是他一個人錯嗎?

不過,讀到後來我更覺得是覺新身在那個時代的生不由己,是父親的離世,妹妹的離世,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約的落後,斷送了他和梅的愛情,也是那個錯誤的時代又一次讓他的妻子再一次離他而去。他年紀輕輕為了家庭,放棄了學業,放棄了一切的青春理想,可是他又換來了什麼呢?是他在一次次痛苦的掙扎中的麻痺自己;是弟弟眼中沒有自我的人;是在看着大家庭中的明爭暗鬥,自己默默承受着一切……可是這一切值嗎?

覺新有太多的生不由己,可是為什麼?他不能在為自己的青春再反抗一把呢?他是沒有堅持的心,然而他的弟弟覺慧有,他受新思想的影響,他年輕有熱血有衝勁!他選擇用自己來對着家庭和社會反抗,他學着自我。

可是,覺新的青春似乎被埋藏起來了,可是他支持着覺慧,他讓覺慧去追尋新的人生,離開那個破碎的家。或許那也是他心中所想吧,他送別覺慧時一直朝着他走的方向長久地站立招手。我想那一刻即便有不捨,更多的是一種祝福吧。終於有人不必像他那樣活着,可以去追求新的自我,覺慧或許會是他內心的寄託,代表他去實現夢想,掙脱着封建的束縛。

在青春時的覺新應該和覺慧擁有一樣的想法吧,可是他沒法實現了。青春多好啊,可以去追求,可以熱血,可以充滿對新生活和人生的熱愛。如今的我們有多好啊,沒有封建的枷鎖,我們可以自己書寫明媚青春,用青春的熱火去為人生轟轟轟烈烈的過一次,可以去追求自己想過的人生,我們享受着青春。然而,覺新的青春之火,早已熄滅了嗎?我想答案否定。

雖然他的環境使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他的心裏終究燃燒着青春之火。

多年之後,我們會褪去青春,但是要讓自己的青春之火燃燒在內心的原野上。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19

《家》作為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中國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説之一,標誌着巴金思想、藝術的最高成就。

《家》主要講述了擁護新思想的青年人與封建大家長的鬥爭和以高覺新為代表的`既接受新思想又逆來順受,奉行“作揖主義”的矛盾羣體在社會轉型期中的艱苦掙扎,以及封建家長制的不斷沒落。

《家》裏的感情激流之所以特別能扣動人們的心扉,那是因為作品裏許多悲慘的情節,大都來自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其中浸染着作者強烈的愛和恨。看過《家》的人以及瞭解巴金先生生平的人都隱約感覺到《家》是巴金老先生根據自己青年時期的背景經歷寫成的,高覺慧的身上有巴金先生的影子,而高覺新則是巴金先生因破產自殺的大哥的縮影。

其次,在情節結構方面,小説擅於把眾多的人物、自相的矛盾和紛繁的事件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幅富有時代特點的生活畫面。

再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説裏的青年大都有見月傷懷、感花流淚的時代憂鬱症,但作者卻從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中,寫出了他們絕不相同的風情神采,從而表現了鮮明的性格特徵。

一部成功的長篇小説免不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個性鮮明,充實飽滿的典型形象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故事情節的不斷髮展使典型形象不斷豐滿起來,《家》——不是以跌宕起伏取勝,而是從各個細節,各個側面去塑造人物的典型性,讓每個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從紙上走出來,歸位於真實環境中的各階層人羣。

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是《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作品通過不同性格的反比,相近性格的類比,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中的自比,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和複雜性,以及人物性格之間的對立和差別。這種對比,常常通過在同一事件或場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現得到展現,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的不同側面在映襯中更加鮮明。比如,寫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但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還有所期待;覺慧態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三人的不同性格,表現的多麼明晰。又如,寫士娼出生的連長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維護家庭的和自己的尊嚴,大膽衞道護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卻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刻畫同是衞道者的不同面目和心態,入木三分。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20

我從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説《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説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爺爺跟你説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説,等他話説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有很多人因為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與矛盾中潛行着的人卻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動着。這股激流因為矛盾而真實,因為矛盾而珍貴,因為矛盾而深沉,因為矛盾而被賦於真正的內涵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因為就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有一個不小的羣體在這股激流中尋找着新的自我,彌補着情感與思維方式的不足。在黑暗與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護着自己青春的稜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卻又最終找回;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確是這股激流在本質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與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價值的一種嶄新的體現。因為追求,因為崇高,這股激流才永恆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21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家。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在那裏你可以毫不掩飾地表現自己,因為那時的你不需面對嚴厲的老闆、嚴肅的老師等等,那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家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定義。自古以來,數百句經典詩句都是思家頌家的。貧窮時,家是一個窩,是尋找慰藉和温暖的地方;富裕時,家更是你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家不是財富堆砌起來的空間,它一定要包含着情,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是巴金筆下的家,卻給了我不同的定義和感受。

我瞭解到了《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着重要的地位。閲讀後,我覺得高家就是個小社會。裏頭性格迥異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他們的所愛卻是命運極其的相似。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壓迫的丫環鳴鳳,這三個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學識各異可是面臨的痛苦還不是一樣,一樣不能自主婚姻,一樣被封建的舊勢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無法反抗的只能自我瞭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樣,我真希望她可以和覺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着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滿無法逆轉的壓抑情緒,我想,他們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頭了。

其中有一段話:

“在高家,在這個大公館裏,鳴鳳的死和婉兒的嫁很快地就被人忘記了,這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給高家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大家只知道少了兩個婢女,主人們馬上又買了新的來代替,綺霞代替了鳴鳳,翠環代替了婉兒,在人的數目上來説,並沒有什麼變動。在很短的時期中鳴鳳的名字就沒有人提起了。只有在喜兒、倩兒、黃媽和別的幾個人的心中,這個名字還常常喚起一段痛苦的回憶。是吧,即使少了一個人,也不會讓世界因此改變,更何況少的是兩個微不足道的丫頭。”

“家”在書中僅是一條線索,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鬥爭才是靈魂的所在。在當時的封建時代裏,追求民主自由就猶如沙漠裏的徒行者尋找綠洲。通過對這本書的閲讀和研究,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學知識,而且讓我認識到社會的進步,民主的發展。看了《家》以後,我們是否應該為享受到民主自由帶來的幸福而感到快樂呢?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22

在沒有讀過巴金的作品之前,我無法想象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説我根本就沒有想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自從我讀了他的作品《家》之後,對巴金我有了全新的認識。《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家》是現代版本的《紅樓夢》,因為兩都都是記錄封建階級沒落史的傑作。

《家》描寫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爺一輩、克字輩和覺字輩。這三代人和鳴鳳等一批下人大多性格鮮明,面目清晰。這三代人的活動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醉生夢死,坐吃山空,腐爛透頂的,他們為了繼續腐化享樂的生活就拼命維護封建宗法制度,這些封建階級的孝子賢孫象蛀蟲一樣蛀空了這個階級的機體,再也不能有什麼別的作為了。第二類人接受些資本主義的影響,頭腦略為清醒,看到了家庭的危機。但他們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只希望有些改良,使家適應新的環境,苟延殘喘下去。第三類是受“五四”運動影響的覺慧覺民一類人,他們強烈要求個性解放,要求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有較徹底的反封建思想。覺慧敢於與女僕鳴鳳戀愛,最後離家出走,覺民也違背家庭意旨,實行抗婚。此外,《家》中還寫了眾多受污辱受損害者,主要是些女性。家族內部的有瑞玉、梅表姐等,女僕中有鳴鳳,婉兒等,她們被封建階級吞噬了。一樁樁血淋淋的吃人慘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野蠻兇殘,是《家》最有批判力量也最動人的部分。一些優秀分子拋棄了黑暗的家,走掉了。於是剩下克明、覺新當然無力迴天。倒了一個高家也就是倒了封建統治的一根支柱。《家》把高家的沒落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前來表現,大大加強了它的現實主義的深刻性,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表現,高家的敗落不僅因為道德的淪喪,而更重要的是時代之使然。

《家》寫了覺非戰爭性的出走,而至於他走到哪裏,那不一定是一部小説所要回答的。不過巴金的一系列青年題材的小説,大概已經回答了覺慧走上社會以後的情況。巴金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他從小就愛和下人在一起,這讓他有可能從受欺壓者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一旦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便可能比較堅決地背叛家庭,開始追求新的光明之路。

巴金的作品多是對不合理社會現實的控訴、討伐,於是便有了這篇引發我諸多感想的《家》。《家》這篇文章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鉅著,我想我真是愛上它了。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23

坐在回家的車上,隨手翻閲巴金的《家》,不禁感慨萬千。原來那個曾經被母親牽着走的小姑娘如今已成遊子,偶爾回家,偶爾才能去看望爸媽。家——温馨、幸福的代名詞,是多麼令人心動、令人神往。

巴金先生的《家》裏,覺新、覺民、覺慧、琴、梅……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湧上腦際。那個大家庭中,悲悽無奈的人生,以及人們堅強不息地為理想、為自由奮鬥的歷程,都會令我深長思索。

在那個時代,家——那個偌大的公館,不僅僅是一個家。也許,在一些讀者的眼中,家,只是束縛,只是枷鎖,只是限制自由的牢籠。家,所代表的、所捍衞的也僅僅是死板、固執、陳舊的封建體制。因為這個家、這個體制,鳴鳳剛烈地投湖自盡;因為這個家所發生的一切,覺新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失去了他美好的追求。覺民、覺慧雖然不斷努力,也僅僅是逃離了那個黑暗的深淵,逃離了那個家。那種逃亡,包含了多少人的絕望,掩埋了多少人的幸福啊。

每次想到《家》這本書,我都會有無限的感慨與哀慼。為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痛苦,他們是那麼的脆弱與無奈,他們的人生那麼令人心酸,令人悲憫。怒由當時的黑暗社會而起,哀因為他們的悲切生活而生。

所幸,在那樣的時代,仍有那麼一羣青春洋溢的熱血青年,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去反抗、去奮鬥。他們的勇敢,他們的激情,總會鼓舞着我。每一個時代,總有希望,他們才是那個家、那個時代的希望,他們才是那個呆滯的社會中活力的源泉。我時常會這樣想,如果沒有那個令人窒息的“家”,如果沒有那個“家”裏的青年們的精彩的人生奮鬥,自然也就沒有巴金的《家》,自然也就沒有偉大的作家——巴金。

隆隆的車聲,把我從遙遠的“家”拉回現實。我不禁感到慶幸,慶幸我有一個幸福的小家,慶幸自己生存在一個和諧愉快的社會之“大家”。在這樣的“小家”和“大家”之間徜徉,我們沒有太多的負擔,沒有太大的壓力,喊累叫苦只是無病呻吟。家裏有愛、有自由、有希望,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強有力的支持。家是我們的精神寄託,家包涵了我們的生命重心。

無論身處何方,我都可以始終執着,因為我心中有一個温暖、明亮的家;無論如何迷惘、如何彷徨,我都不會迷失方向,因為我心中有一個温暖、明亮的家;無論如何艱苦、如何失望,我都不會放棄希望,因為我心中有一個令人充滿信心的和諧之家。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24

看到《家》這本書的時候,單看書名,以為巴金先生描寫的家是温馨和諧的,但仔細閲讀後,才發現巴金先生描寫的家根本就不是這副模樣。在黑暗的封建社會中,在舊觀念的毒害下,家如同一個“狹的籠”。

《家》描寫的是一個受封建禮教所約束的封建專制家庭。在這個家庭裏,有一個人,在本書中提到的次數少之又少,但他又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那就是高老太爺。高老太爺則是這個封建家庭的封建家長,管理這個根基已經腐朽的家,而管理的方法就是“專制”。在這樣的管理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那麼,生活在這個家庭裏的人怎麼會感到家的温暖和幸福呢?

在這本書中,有三個兄弟不得不提一下,他們是覺新、覺民、覺慧。

覺新,他是一個樣貌清秀,品學兼優的人。本擁有錦繡前程,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前,他順從了。他的懦弱導致了他後邊的悲劇,自己深愛的梅被他一向維繫的家所扼殺了。是他的懦弱害了他。是他的順從斷了他的前途和愛情。而我認為覺新他不算是個男人,面對家庭的選擇,他應該去反抗,去維護自己的愛情,然而,他卻選擇守舊這條路。以至於後面兩個女人的性命都死在了他手上。而他卻眼睜睜地看着她們死去,卻無能為力。真是可悲呀。

覺民,是一個進步青年,有着卓越進步思想,但他的進步思想卻不堅定,儘管如此,在高老太爺決定他的婚事時,他和覺新的選擇卻是截然不同的,他毅然選擇反抗,去維護自己的愛情。讓他來做主這門婚事。最終他的反抗,得到了勝利。得到了屬於他的光明和事業,還有愛情。他和琴走到了一起。琴是一個有進步思想的女性。而覺民是幸運的。

覺慧,他不僅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還擁有堅定的信念,這個青年,唯一的不完美的就是愛情,他並沒有挽留他深愛的鳴鳳。在見鳴鳳的最後一面時,他並沒有對他説任何告別的話。以至於鳴鳳,這個烈性的女子,投河自盡。而我認為,如果沒有鳴鳳的死,覺慧的結局估計十之有九會跟覺新一樣,正是因為鳴鳳的死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對這個封建家庭更加的厭惡。讓他脱離這個家的意念更強了,是鳴鳳讓他逐步走出了瀕臨瓦解的封建家庭。

舊時候“吃人”的封建社會,毒害了多少像覺新一樣的人,而現在,我們已經無從得知。

現在,舊社會已經不復在。吃人的封建觀念與也已經被消除的一乾二淨。生活在美好環境的我們,要發憤學習,趁着這個黃金時期,去除封建思想,崇尚科學,學習多的知識,來裝備自己,做一個有現代思想並熱愛生活的人。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 篇25

“家”,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幾個人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但是,我卻從巴金爺爺的筆下讀出了不一樣的情感,因為這裏充滿了對封建統治的鬥爭精神。

這部小説主要描寫了1920年冬至1921年夏末四川成都一個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官內部的故事。小説圍繞高家第三代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戀愛婚姻展開情節,着重描寫了覺慧、覺民、琴等青年一代封建道者之間的不幸遭遇和命運。從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社會的矛盾,感受到鮮明的愛與恨。

這部書中使人印象很深的人有很多,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覺民,覺慧兩兄弟。他們兩人同時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的薰陶,但是他倆在美好理想鼓舞下,去迸發出青春的力量,他們富有反抗精神,敢於與舊勢力作不妥協鬥爭,覺民與姑媽的女兒琴相愛,可高老太爺卻讓他與封建遺老馮樂山的侄女許配給他,他堅決不答應,高老太爺一意孤行,強令覺民答應,覺民就決定逃婚,他可不像覺新一樣順從。後來,高老太爺因克安、克定目無家規,敗壞家風,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提出要見見覺民,這也就是原諒了覺民,覺民的抗婚行動得到勝利。

而覺慧呢,則是他們家族中反封建態度最為堅決的一個,他敢於公開反抗祖父,把高老太爺氣得上氣不接下氣。強要囚禁他,他也蔑視禁令,仍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他在外面瞞着家人蔘加某週報的工作,撰寫介紹新文化活動,抨擊制度舊思想,他能夠不顧家人的反對,同丫頭鳴鳳相愛,要她做高家三少奶奶,鳴鳳最終的慘苦使得他痛苦萬分,同時也使他的反封建禮教的意志更加堅定,他支持二哥覺民反抗舊家庭的精神,批判大哥覺新的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希望覺新能夠早日醒悟,認清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我之所以特別欣賞這兩個人,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從他們的所做所為中所顯現出來的精神,當今社會上有哪些人能夠具有他們身上的這種精神呢?我看恐怕不多吧!我們中小學生,家長讓幹什麼就必須幹什麼,所有的生活都是由家長來安排的,沒有一絲一毫的主觀,哪怕家長説錯了,也全盤接受,這樣怎麼能行?家長説錯了或是任務太重讓我們不能接受時,我們就要敢於向家長提出意見,敢於向覺民,覺慧兩兄弟學習,不能畏縮,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我就是我,我要做一個有個性的我,與眾不同的我,青春就要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