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悲慘世界讀後感-初三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9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初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悲慘世界讀後感-初三

也許很少有人會把一塊麪包和19年的牢獄之災畫上等號。而在《悲慘世界》中,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真實的發生了,25歲的年輕人冉阿讓因為飢餓打破商店的玻璃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19年的苦役。

25歲,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華,我不禁想到王小波《黃金時代》中關於這個年齡的精彩描寫“那一年,我二十一歲,正處於一生中黃金時代,我想吃,想愛,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彩。”可是,主人公冉阿讓因為一塊麪包而喪失了愛與自由,從一個充滿希望和幻想的青年變成了一個關押在黑暗陰冷的監獄中的苦役犯。

一切的一切,來的那樣急促,讓他難以承受。等他認清他的現狀後,他只是覺得不公,覺得絕望,覺得仇恨。他不過是出於飢餓,偷了一塊價值低廉的麪包卻慘遭這樣的命運,而那些貪污的官員呢?他們坐擁那麼多來歷不明的錢財,花天酒地,一擲千金,受着官員的包庇而心安理得。這和古代一位有識之士提出的“竊鈎者誅,竊國者諸侯”的不平之論意思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不公平的社會,在這樣的不公平之下,處於被壓迫的人註定過着悲慘的生活。冉阿讓從此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並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他的委屈沒有人懂得,他的恨,只他一人獨自咀嚼。他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只要一有機會變決心給這個社會以報復,哪怕傷及無辜。無辜?他自己不無辜嗎?既然這個世界時如此的醜惡,那就讓報復的風暴來的更加猛烈些吧。

但是冉阿讓仇恨的火焰還是被一個人熄滅了,他開始自省,開始懺悔,認識並恢復了自己善良的本性。那個人就是善良而虔誠的'老人“卞福汝主教”,這個基督的使者,他用仁愛之心,寬大的胸懷,點醒了暴怒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台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化名為馬德蘭,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改名換姓的他,經營工業,促進小城的繁榮,贏得當地人的推崇,當上市長。為了解救被誤認的無辜者,毅然自首,再度入獄。為了實踐自己對被遺棄而死於貧困的女工芳汀的諾言,逃離監獄,收養她的女兒珂賽特,隱居巴黎。珂賽特長大後,與馬利尤斯相愛。馬利尤斯參加1832年起義,起義失敗時身負重傷,被冉阿讓冒着生命危險救出。最終長期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面對多年捨己為人的人格力量,精神發生崩潰。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着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裏。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鋭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