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悲慘世界》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5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慘世界》讀後感(15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1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作品,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冉·阿讓是一個從小失去父母的貧窮孩子,二十多歲因為偷麪包被關進了監獄,因為中途逃跑讓他整整在監獄裏呆了19年。出獄後,他偷了留他住宿的教主大人的銀器,但是警察抓捕他的時候教主大人卻幫助了他,教主大人的寬容震撼了他。他發誓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他開始不求回報的為貧民做好事、救出在水深火熱中的芳汀女兒、救出了在戰火中的馬裏於斯、還挽救了一直陷害他的沙威,但是他的生活依然簡單、樸實甚至卑微,一直到死去。

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在我的印象裏是最深的,在我看來他並不是反面教材而是正面教材,或許大家看來他只不過是個小偷,是個壞人,但是我卻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一個道理——知錯就改。

在生活中大家難免會犯錯,當犯錯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道歉、解釋、無所謂……但是在我看來不是這些而是——改正。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説:“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他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最後兩人成了合作伙伴,一起打理趙國。

不管是小説裏的主人公冉·阿讓,還是戰國時代的廉頗都是犯了錯,他們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改正自己的錯誤,成為了我們大家的好典範。

《悲慘世界》讀後感2

當我品味完一頁,輕輕將書關上,腦子裏頓時浮現出了一個人物,他就是冉阿讓,冉阿讓因為偷了一塊麪包,導致被判刑,當他出獄時,受到人們的歧視,就這樣,他絕望了。但是,世界上總會有奇蹟發生的,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善良的心,去感化了冉阿讓。冉阿讓用自己的後半生去做善良的事,可是老天爺,為什麼那麼不公平,冉阿讓已經改過自新了,為什麼他的遭遇卻是如此悲慘,可見得當時社會黑an。

冉阿讓的善良感動了我,使我想起了書中的一個人,他是心的善良,總喜歡幫助別人。

有一天,他聽電視新聞上説一個孩子急需O型血,而他的血卻剛好是O型的,可是他身體不好,假如去捐血,也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可是他卻説:“我這輩子也沒幹過什麼大事,也沒有為誰做過什麼,這次就讓我為這個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於是,他立馬跑去醫院,捐了血,就回了一個孩子的性命,

他為了這個孩子,竟做出了這樣一件事,真令人感到驚訝。或許誰都沒有他偉大。

《悲慘世界》讀後感3

《悲慘世界》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書中不同的人物反映了當時法國各個階層人民不同的生活命運。揭示了統治階層級上流社會的醜惡現象,歌頌了人性的醜與美。

主人公冉?阿讓由於投了幾塊麪包而淪為苦侵犯,過了9年牢獄生涯,再獲自由。可是他一無所有,因為有前事處處受人排擠。這時慈祥的下福,淑女教孝那了他,並讓他明白了什麼是善良。曾次他決心洗心革面。可仍是有苦侵犯的前科,四處碰壁,不為社會所接受。他化名為馬德蘭,成了一名市長,換在那坐落後的城市飛速發展 但為救一名被誤認為是冉?啊讓的人,再次現身,背逮捕入獄,在船上為救一個人,而掉入水中,在別人都認為他死了的時候,他收養了珂賽特後來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人們看到了他的身影,的戰書,幫助傷員。

書中無處不休現雨果所呈上的人道主義雨果所希望世界是美的 是充滿希望的他認為:即使是一個苦侵犯只要他明白了善與美,就能開華,哪怕他有着過錯 心靈能獲得赦免 得到自由。

要知道善良是做人的基礎,人已德為先得以善為本失去了善,就失去了一切如果有了善良的心,變得一無所有,老天終究會森給你一切的。善帶別人你會發現世界的美好感受,善良充滿世界與人間,山就充滿美酒得香與濃;愛像玫瑰的豔與麗,愛與善的結合是人間至高無上的情與美。

《悲慘世界》讀後感4

在夜幕中,選擇跳河結束他充滿殉道意味的一生。惟有如此,他才能實現對死者的承諾和人的本能。

靜靜地思考,冉阿讓是不是有錯,馬呂斯和珂賽特是不是有錯,德納第夫婦是不是有錯,沙威又是不是有錯呢?然而,事實上他們都沒有錯,錯的是那個社會的思想和評判人功過是非的標準,錯的也是那個社會的落後。

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究其原因,可能其根本是社會造成的。

現在,街上匆匆而過的人羣,在熙熙攘攘中不知是否又會了解希望和幸福,緊緊抓住呢。

讀了這本書,我心裏感到一陣寒酸。是啊!為什麼(們),為什麼我們對那些曾經犯過錯的人就那麼的刻薄呢!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心呀!他們也知道自己犯了錯,也會改正的,我們為什麼就記着他們犯錯時的樣子、個性,卻怎麼也不觀察他們到底有沒有改正。就像書中的再阿讓,他那麼認真的改正,可是有些人卻就這樣地看不起他。依我看,那些犯錯後改正了的人比那些只記得別人犯過錯的人心靈更加美好!

再説德內第夫婦吧!他們的`心腸那麼的狠毒,一心只想着錢,對別人的孩子一點也不照顧,還到處騙那些好人。這種人一點也不值得我們欣賞,這世界上這種人還是少一點好呀!

接着是沙威了,他雖然是一個佷盡職的警探,但是他也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只知道再阿讓犯過錯,卻不知道他在悔改,好的是最後他也想明白了。我們也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瞭解他。

這本書真是太棒了!很值得我們一看,我相信,當你們看了這本書後也會深有感觸的,沒準還會悟得(的)更深呢!總而言之,我們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悔改、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悲慘世界》讀後感5

在電視上看了《悲慘世界》的電影,很多感人的細節,與電影畫面交織在一起,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特別是那位善良的主教大人,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被警察押着來到他面前時,他對冉阿讓説:“您為什麼不説這是我送給您的呢?”就這一句話,改變了冉阿讓的一生。

我那時最愛看的是冉阿讓去領小女孩珂賽特的情節。和我那時差不多大小的小女孩珂賽特,本來那麼漂亮、天真、可愛的孩子,遠離母親,落入火坑,飽受欺凌,陷入那麼悲慘的境地。直到那一晚,冉阿讓出現在珂賽特的世界裏,幫她提水,送她洋娃娃,送她銀幣。他就像天神一樣,給她帶來光明和希望,帶她逃離黑暗,獲得新生。雨果的筆觸是如此生動,我彷彿親臨其境,和珂賽特同悲同喜。那一章讀來令人心酸,卻最終欣慰。

還有冉阿讓帶着珂賽特在黑夜裏逃亡,躲避警察追捕的情節。驚險緊張,讀起來為他們捏了一把汗,直到他們逃離險境。

當冉阿讓聽説無辜的商馬第伯伯被誤認為是冉阿讓而將被判罪,那一夜的內心掙扎實在扣人心絃。冉阿讓不是聖人,他也有自私的想法,但當他終於走上法庭自首的那一剎那,沒有一個讀者不為之動容吧。

因為對死去的芳汀的承諾,他再度逃亡,救出了珂賽特。從此他成為了這個孤女唯一的依靠,無論是出於慈悲還是承諾,他給了珂賽特最無私的愛。

始終對小説中這句話印象很深:“主教在冉阿讓心裏喚醒了善的

意義,而珂賽特在他心裏喚醒了愛的意義。”原來一個人需要另一個人的喚醒和拯救。那麼在我們的生命裏,又是否存在這樣的人,喚醒我們心靈中深藏的力量?

讀這部小説,很多地方几乎令人感動得落淚。雨果對人世的疾苦有如此深切的體察,然而他又如此信仰善與愛的力量,相信它們可以拯救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6

當我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是什麼讓冉阿讓從一個苦役犯變成品德高尚的人?是愛吧,偉大而無私的愛。

主人公冉阿讓幫助窮苦的姐姐撫養七個孩子。一年冬天,飢寒交迫,冉阿讓實在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們捱餓,他偷了一塊麪包,從此便開始了19年的苦役犯生涯。在冉阿讓陷入絕望的情緒時,卞福汝主教向身處黑暗的冉阿讓伸出了援助之手,用他的仁慈改變了一切。他送給冉阿讓的兩個燭台,不僅照亮了冉阿讓前方的路,更照進了冉阿讓的心裏,讓冉阿讓堅硬的心第一次感受到温暖與光明。

受到感化的冉阿讓踏上了救贖的路。他隱姓埋名,開設工廠,幫助一個個人找到工作,擺脱貧困;他奮不顧身,抬起馬車,將被壓在馬車下的割風救出;他接待重病的芳汀入院治療,將珂賽特救出魔爪;他悉心照料珂賽特,孤身撫養她長大成人;他釋放一直敵視自己的沙威,用寬容、仁慈感化他冷硬的心……儘管行善的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儘管遭受種種的誤解與惡意的揣測,但他仍用最真摯的心對待每一個人,用愛温暖每個人的心。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冉阿讓通過自己無私的愛以及崇高的靈魂,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裏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這展現了作者以及當時的勞動人民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對美好的嚮往,傳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這個世界,但可以讓自己的心中充滿陽光。用心對待每一個人,用愛温暖他們的生命。用愛與寬容帶給世界最美好的祝福。

《悲慘世界》讀後感7

人生如戲是我讀完這本書的唯一感覺。

書的開始講了一個十分狼狽的男人到了法國的南部的一個小鎮裏,那裏的人因為他的身份都不接待當在他準備在公園的長椅上過夜時,因一個老婦人的話他決定區一個主教卞福汝家問一問可以在那裏過夜嗎。故事總是充滿希望的,那位充滿善心的主教接待了他並給予了他一頓晚飯,在午夜時他動了貪念偷了主教的銀燭台。

後來一個叫芳汀的母親把她的女兒寄存在了一對心腸歹毒的夫婦家裏,然後就去了一個城市打工後來因為那裏的人們歧視她就讓她丟了工作,可是他還有他的女兒。為了讓女兒好好生活他受盡苦楚,在那時她碰到了市長就是當年的逃犯冉阿讓可是在這時一名警察發現了冉阿讓的真實身份把他抓住了,可這時奄奄一息的芳汀死了。冉阿讓費盡力氣逃了出來,去那對貪心夫婦家把芳汀的女兒接了出來,之後的好幾年他們過着幸福的生活。

雨果寫的這本書實在是不錯,讀完這本書我不禁為冉阿讓這個逃犯的一生歎了一口氣,當他悲慘的人生結束時我不禁為他開心。遭遇了人們的歧視他知道了人生,他看清了一切,在書的末尾作者讓兩個彼此敵視的人看清了對方並和解,在書的末尾作者也讓壞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曾經我覺得可憐的人一定一生可憐,但我在讀《悲慘世界》時自己彷彿也身在其中為他們每個人之後的命運擔憂着,最後合上書時,我感覺世界豁然開朗並從心底為他們開心,只要心存對未來的希望和善心,就會有一個好的結局,即使自己的出身並不好但也可以製造出輝煌的一生。

悲慘永不悲慘。

《悲慘世界》讀後感8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

冉阿讓為了家裏的生計,偷了一小塊麪包,卻因此坐了19年牢。之後,過着連狗都不如的生活。當時的他,已經洗心革面了,好不容易當上市長,卻又因為特殊原因去法庭自首了,在後來的日子裏,他為了完成芳汀的心願越獄了,併成功找

到了芳汀的女兒。在這些年,他幫助過無數的人,到頭來卻遭到親人的誤解。

一個偷了一塊麪包的人,在牢裏待了19年,重新改過之後卻還是有人來抓他。他為了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用去多少錢都願意,像這樣的一個好人在世界上能有多少?而他卻還要躲避警察的追捕,甚至要辛苦地找旅館,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當時的人們真是有眼無珠。

從冉阿讓的經歷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封建與黑暗和人們的殘忍。

看完這本書後,我們應該為我們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而滿足,更應該感謝先輩們為我們創造了安定和諧的生活。

《悲慘世界》讀後感9

米里哀是人間神的化身,他給了冉阿讓自由,精神的自由;也給了他財富,思想的財富。

但是他以馬德蘭的身份行善,成為受人尊敬的市長,但是他再一次遇到了他醫生的對手——沙威。在他救下割風爺爺時,就已經被懷疑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其他人的委屈,於是來到法庭,承認自己的身份——苦役犯24601。

但他又不能讓自己去承擔這一切的罪責,因為他要實現承諾,去保護珂賽特。如果説這老人的悲慘世界中還帶一點温欣的話,那就是與養女一起度過的。

純真的珂賽特有了自己的愛情,冉阿讓再一次為了她救了她心愛的馬呂斯,當他決定告訴這個青年他的過往的時候,他被誤解了,他離開了他們孤獨地生活,因為他沒有了支持他活着的動力,於是突然之間就倒下了。當馬呂斯和珂賽特明白一切時,老人已經只有那個燭台為伴,臨終時説:“死算不了什麼,可怕的是不能活着。”

這使再阿讓深有感觸,所以他在一個叫海濱蒙特勒伊的地方用假名——馬德蘭到處幫助別人,後來竟然當上了市長。一次,他發現有一個老人被馬車壓在了下面,即將死去,但是沒有一個人肯去救他。於是,馬德蘭就自己捨命去救,也正因為這樣,他暴露了自己,沙威懷疑他就是以前他管過的再阿讓,但是又不敢確定。後來,馬德蘭發現警探沙威捉捕了一個婦人。馬德蘭傾聽了婦人——芳汀的故事後,決定幫助芳汀找回她的孩子——珂賽特。但是在去前,他發現有一個男人被別人誤認為是再阿讓,就被判了無期的罪行。再阿讓不想連累別人,就承認自己是再阿讓。在坐牢前,他讓沙威帶他去見芳汀,沙威對芳汀説馬德蘭是苦役犯後,芳汀承受不了,就這樣死了。可是他為了能完成芳汀的願望,就在船上救下一個苦役犯後掉下了海里。

《悲慘世界》讀後感10

欣賞了雨果的著作《悲慘世界》,不禁感慨萬分,這世間還有於嗎?

可憐冉阿讓,偷了一小塊麪包,結果坐了十九年的牢。出獄後,原想報復人類,可被善良的主教感化,決定重新做一個善良的人。於是,逃出指定的地點,來到一個貧窮的小鎮,從此開始了他的神聖事業。由於他的出現,小鎮繁榮了,他成為人人尊重的市長。

好景不長,偵察員沙威發現了他苦役犯的身份,從此可憐的冉阿讓又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為什麼曾經犯過錯的冉阿讓改斜歸正,人們卻不能接受呢?如此善良的人得到的回報是什麼?

拿破崙期間,人們之間充滿着欺騙,巴黎是淹沒一切的漩渦,走進巴黎,就像進了一個無底洞,到處是貧窮的人,有錢人可以欺壓窮人。整個巴黎是那麼骯髒、污穢……

在《悲慘世界》這本書裏,貼現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也體現了對黑暗社會的不甘抗議。但願我們身邊多一些像主教般的慈善之人,傳承無私善良的精神,讓更多人蔘加到這個隊伍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人嗎,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我們能創造出和諧的社會。

《悲慘世界》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法國大作家雨果所寫的一篇小説《悲慘世界》,他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法國現代社會和生活的長篇史詩,生動刻畫了法國各個階級的生活,堅定的捍衞人民幸福自由的生活。

中心人物冉阿讓和流落街頭的女人芳汀的悲慘遭遇,體現了窮人的悲劇,作家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

我有一次在街上也看到了一個這樣的事,那還是一年冬天的下午,我正走在大街上,看到有羣人正在周圍圍觀,我擠進去一看,原來有一個老闆叫一個夥計去買油,夥計的錢被偷了,老闆卻堅持認為是夥計偷了這錢,正在那裏打他,周圍的人都在勸,卻怎麼也勸不開,我默默地走開了。如果人可以寬容對朋友、對夥計,這個世界可以更美好,更和諧。

讀了雨果的《悲慘世界》使我感觸很多,是一部藝術珍品,我覺得,人在這個社會裏生活,一定要具有像冉阿讓的仁慈、寬容,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同時我們更要學習沙威的辦事認真負責,雖然他有一點點高傲,但他的光輝形象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

輕輕合上書,書中每一個人物依然活躍在我的腦海中,他們每個人的精神都促使我向更高的地方進發。

《悲慘世界》讀後感12

《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的殘酷現實。雨果的這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反映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全書個人命運與歷史題材的結合,氣勢磅礴,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敍事方面的過人才華。在內容上的豐富、深廣與複雜而言,它無疑在雨果數量眾多的作品中居於首位。

1802年,因偷取一塊麪包而被判處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讓結束了法國南部土倫苦役場的苦難生活。獲釋後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憊困頓的冉·阿讓推開了當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米里哀的大門。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讓過夜,卻不想被冉·阿讓偷走銀器潛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謊言讓冉·阿讓倖免再次被捕。感於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來到蒙特勒小城,從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後,憑藉一手辦起的玻璃首飾生產工廠,冉·阿讓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

冉·阿讓的相貌和救助平民的舉動引起了警長沙威的注意。沙威是苦役場看守的兒子,曾經看見過冉·阿讓。在處理芳汀的問題上,冉·阿讓和沙威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在市長辦公室裏,聽沙威説有一個名叫商馬第的人正在替自己受審,冉·阿讓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還是選擇了投案自首。

僅僅一塊麪包,帶給冉阿讓的是不問緣由的十九年苦刑與終身的束縛。儘管他受到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棄惡向善,並且通過努力洗心革面,獲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因為數年前迫不得已偷得一塊麪包而被再次否定,入獄。他多舛的命運與高尚的品格更反襯出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的殘酷現實。

這個世界不缺少善,不缺少愛,但缺少一個公平明確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觀。

《悲慘世界》讀後感13

大家都知道世界著名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的之一便是這一本《悲慘世界》。週末,我開始閲讀起這本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為四次越獄增加到十九年。當他一無所有的走上社會卻發現自己衣食無着時,一位主教感化了他,讓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於當上了市長,一名大富翁,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善事。還曾為了不嫁禍於人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他舍已救人,在槍林彈雨中救助了他的“女婿”,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這些人比起來,算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曾因為想得到卻得不到而哭泣,也曾會因為想做什麼卻不能做而難過,但看看這本書中的冉阿讓、芳汀、“百靈鳥”珂賽特……

我們曾受過的所謂的“傷”都算得上什麼?現在有許多人,包括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總是會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不應該受到委屈,所有人都應該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都不曾站在別人的立場想過,但這樣的我們長大後,改怎樣去融入社會呢?所以,請大家從小做起,試着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地面對一切挫折,不要畏懼。

同時,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懂得感恩,感恩這個世界、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愛我們的人……

我只想説,人是不分貴賤的,要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14

《悲慘世界》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叫冉阿讓的苦役犯被一個善良的主教寬恕後改邪歸正,一生幫助他人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被冉阿讓巨大的改變震撼了,寬恕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可以讓一個十惡不赦的重刑犯懸崖勒馬,變成終生幫助別人的好人。這讓我想到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發生的一件事。因為長年的戰爭,士兵十分缺乏。一個幾乎沒有經歷過任何訓練的少年就被送上了戰場,但因為他懼怕死亡從而他當了逃兵,被抓後將軍要求嚴懲他,對他處以極刑。當林肯瞭解情況後,寬恕了他,並給了他第二次生命。這個少年為了報答林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最終戰死沙場上。

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寬恕,還有幫助他人。

“馬德蘭先生”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因為他把錢全部給了窮人,救了無數與他毫不相干的人。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幫助他人的例子。

軍訓的時候,大家都站在烈日下鍛鍊站姿,休息的時候,許多人的水杯都空了,而我的也只剩下淺淺的一層了。我環顧了四周,向我旁邊的人招了招手。

“你渴嗎?”

“當然了。”

我把水杯中一半的水遞給了他。“給你。”

他疑惑的看着我。“你不渴嗎?”

“我還有。”我淡淡的一笑。

他立刻把水喝完了。“謝謝你。”

看着他遠去的輕快的背影,我也高興了起來。

寬恕的力量可以讓惡人改頭換面,讓膽小的人變得勇敢,而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獲得無比的快樂。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只有用寬容和無私化解掉貪婪的面罩,人性的光輝才能真正顯露出來。

《悲慘世界》讀後感15

這個假期,我看了《悲慘世界》這本書,讓我深受感動。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冉阿讓,他幼不識字。成人以後,在法維絡勒做修樹枝的工人。他父親也是修樹枝的,結果在一次修剪樹枝時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摔死了,他母親也因重病診治失當死亡。

失去親人的冉阿讓無依無靠,孤苦伶仃。有一次他實在太餓了,走過一家麪包店,就伸手偷了一塊麪包,結果被店鋪老闆抓住了,五年的牢獄就降臨在頭上。沒有過幾年,他又開始越獄,但還是一無所獲,越獄加刑,這樣一來,他一共坐了19年牢。釋放後,他被主教請到天主教堂,讓他恢復自我,走向正義光明世界。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冉阿讓變成了一個百萬富翁,並花巨大的資額,買下了一個名叫珂塞特的女孩。

人生總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和困難,應該儘量抵抗這些。這本書讓我知道了陷入泥濘,心卻堅貞,而且我們應該盡力幫助需要我們的人。人,應要走正確的路,讓我們一起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