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古詩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古詩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古詩有感

讀古詩有感1

第一章節是春風飛揚,搜索腦海中關於春天的詩歌,也有幾首,但是對於這些古詩,自己也僅僅停留在會背誦、能知曉意思的層面,對於其中的意境也是一知半解。閲讀後,知道了和時間觀念最親密的詞是春秋,而不是冬夏。小樓一夜聽春雨,第二天滿眼繁花,一夜聽風聲,第二天滿地落葉,變化多大呀,在春秋之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成長和希望,也看到了生命的頹敗和老去的感傷。知道了描寫春天的詩句有描寫早春的,如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瀝瀝小雨落在身上猶如細膩綿滑牛奶般的酥潤,這是怎樣的一種味道呀!有描寫春光再盛些時的,如賀知章的《詠柳》,二月春風似剪刀,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綠意分明,柳條飄蕩;有描寫暮春落花時的,如歐陽修的“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還知道有描寫快樂春天的,有描寫憂傷春天的,更有描寫仇恨春天的。春天的每一處風景不是一般的風景,更是寄託了詩人的心情,每一處風景都凝聚着道道意境。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很多個春天要走過,希望在來年的春天裏能隨着這些詩章,這些意境,一路走來,讓自己的心緒有所依託承載,讓精神變得豐盈飽滿。

這本書我還未讀完簡記幾句,希冀自己能繼續走進于丹老師的秋思浩蕩、斜陽晚鐘、明月千古……

慢慢品讀,細細回味。

讀古詩有感2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給我們帶來物質上的財富,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昇華!細品《古詩三百首》一書,給我帶來美妙感受。透過詩行,我們的眼光將望透千年塵埃,看盡悲歡離合;穿越詩意,我們的心靈將浸透詩情畫意,融匯愛恨情愁;走進詩境,我們徜徉在千萬年的詩路上,我們的心靈有着少有的寧靜和愜意!

華燈初上,雨過天晴,窗前三色堇花開正好。呷一口清茶,指尖滑過泛黃的書頁,古詩的悠遠詩境在心中流淌,恍若釋迦拈花一笑,笑盡天地滄桑。一代名家蘇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他本人“立志讀盡人間書”終成大家,寫出了“大江東去”的千古絕唱!走在中國古詩的路上,可謂是攬盡人間勝景,閲遍人世滄桑;詩中的故事與情感,讓我等更是回味無窮!

陽光明媚,風中的薔薇花揚起快樂的笑臉。品一口醇香的咖啡,目光穿過厚厚的書本,詩人們帶來的漫漫紅塵在心底拂過,恍若穿過浩瀚大洋,穿越飄渺時空。讀曹公的《短歌行》,不禁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邁擊節叫好;細品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更為詩中描述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田園風光所陶醉;品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情結油然而生,每個遊子都會為遠在千里萬里的故鄉祈福安康:詩經中的《關雎》一詩,那“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把人間的愛情述説得更加明淨而美好。當一首首詩歌讀完,詩中的世界讓我們更加嚮往,詩人們用手中的筆為我們撐起了一片精神的澄明天空!

很難想象,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詩歌,人類將會怎樣?我們將沒有激情飛揚的樂觀,我們將沒有慷慨激昂的豁達,我們將沒有纏綿悱惻的柔情……中國古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對世界文學史也是巨大的貢獻。當我們如數家珍的把一首首詩歌吟唱,那美妙的韻律、那深厚的底藴、那豐富的情感、那柔美的詩行為我們展示了一張最美的畫卷。這幅畫卷它直通矇昧的歷史長河,更感染如今瞬息萬變的浮躁今天。

如果沒有詩歌的滋養,我們的眼光放到何處?心靈停留何處?漫長歲月的智慧積澱被一筆抹殺,我們將沒有靈魂的歸宿,世上無詩歌,奈何多寂寞!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古詩,我們精神的天空將被陰雲覆蓋,眼中無天地,心中亦無天地。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古詩,人類真的會流下淒涼的眼淚,然後立於茫茫宇宙,任身後時光倒流……

徜徉詩路上,一路是芬芳!

讀古詩有感3

漸漸習慣了打開網絡獲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機上閲讀,已經很久沒有聞到書香的滋味,體會不到小時候摩挲着新書的喜悦;同樣,畢業後遠離了校園的那種馥郁的書香氛圍,日漸漂浮的心在喧囂的環境裏,也很難再感受到曾經課餘閒暇時,偶爾翻開唐詩宋詞靜靜體會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個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着詩意,都是在詩歌裏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

小的時候,誰沒有跟着李白看過“牀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麼叫思鄉,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誰沒有跟着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長大以後,開始工作,忙碌、煩惱紛至沓來。我們想安靜,想放鬆,誰沒有想起過陶淵明呢?“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夕陽下,陶淵明的詩意温暖了後世的每一叢帶霜的菊花。

我們日漸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復雜的焦慮,更深沉的憂傷,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與我們的一己之悲比起來,那樣浩蕩的悲傷、深刻的哀痛,是不是會使我們的心稍稍放下一點,使我們的胸稍稍開闊一些呢?

當年華老去的時候,我們輕輕歎一口氣,想起蔣捷吟詠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面對逝水流光,這裏面沒有撕心裂肺的悲號。那種淡淡的喟歎,既傷感青春,又欣慰收穫,不也是一種深沉的人生嗎?

在《重温最美古詩詞》一書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詩詞為線索,結合當代中國人生存現狀及精神世界,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格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鑑賞解讀。以“明月”“清風”等古詩詞常見意象為線索,導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與情懷,通往中國式人生哲學的陰陽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現代化語境中,這樣的聲音和其所抵達的深度有可能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種既高貴古典又清新現代的解法。

在現代的忙碌生活中,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一種奢侈品?可能相比於我們的房貸、醫藥費、孩子的學費,還有每個人的工作現實、生活夢想,詩歌變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們真的'願意相信詩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們也許就真的可以過得詩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現在我們的科學技術更發達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更繁盛了,我們的個人眼界更開闊了,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們的心靈、我們的詩意有所託付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還能不能夠喚醒心中的詩意呢?

林語堂先生説,中國的“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誰沒有經過春來秋往的滌盪?誰沒有經歷日月交疊的輪轉?誰不曾渴望逃離喧囂,尋訪靜謐的田園?其實,詩意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詩意隨時會醒來,但在它醒來的時候,我們要準備好一顆“詩心”來迎接它。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間迴盪着的詩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讀古詩有感4

歷史的光影旋轉散射,許多驚豔的光,轉瞬即逝,不留痕跡。而唐詩宋詞卻是那温和不變的橘紅色的燈光,我坐在燈下,與詩人們在心靈最深處相逢,而後開始學着詩意的生活。

我跟隨橘色的燈光,溯回到盛唐,那個詩情洋溢的時代,頓悟自己原來和盛唐人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兩樣。小時候,我們也揹着“牀前明月光”,卻不知何為思鄉,稚嫩的聲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長大後,自己情竇初開,回想起“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那種隱祕的情愫,通過詩中的意象,得以釋放和寄託;參加工作後,會有更多憂愁與感傷,誰不會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吟着詩句,彷彿望見寬闊的江面,自己的愁緒也沿着滾滾江水,慢慢沖淡。當終將老去的時候,我們也會吟着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輕歎一聲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們的詩句,也才最終明白,詩是每個人心靈的寄託,其實我們身邊處處有詩意,只是我們不懂如何詩意的生活。

我想,這也是于丹最想告訴我們的吧,生活中不乏詩意,只是紅塵喧囂,人們總是被時間的洪流裹挾着奔跑,漸漸忘了生活的初衷,遺失了靈魂,在國人幸福感越來越低是,詩意與恬然應該被拾起,做我們精神上的富翁。

或許我們知道的詩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看見斜陽晚鐘的時候,我們看見田園林泉的時候,我們看見千古明月和旭日長虹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有所思考,有所感觸。無論是大悲大喜,還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詩,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調,伴着熟記於心的韻腳,也定會有一種況味。一首詩中所濃縮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詩能美好定人生也會美好,從某種意義上説,詩不再是一種寄託,而是你對生活的態度。

其實,每個國人身上都有詩意,伴着生命的成長,我們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來於外界的冷漠與殘酷對抗,我們就越需要一種激情,喚醒自己疲憊的心靈,我麼就越需要一種力量,引領我們掙脱世俗的牢籠,走向真正的成熟與強大。

我們需要的這一切就是詩意。

年化有限,詩意無窮,讓我們享受着詩意,詩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讀古詩有感5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初秋的夜晚,繁星點點,葡萄藤下的微風如絲如縷,輕柔細微。我手中捏着一朵野花,口中含着一片薄荷葉,邊感受着微微的涼意,邊體味着點點的星光,如水的夜色。斜斜地倚靠着葡萄架,不覺吟誦起了杜牧的《秋夕》。我便霎時間置身於唐朝,挽着雙環髻,坐在石階上,悠閒地搖着小扇,被螢火蟲的星光所包圍,被夜空中的明亮所照耀。

那便是我的童年,在田埂中觀星,在葡萄架下吟詩。我身處一個美妙的環境中,精神也被一個古色古香的世界所包圍。温暖的春天,我會揚起小臉,望着湖邊的楊柳,淺道一句“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炎熱的夏天,我會立於梧桐樹下,傾聽那頗為聒噪的蟬鳴,附和道:“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涼爽的秋天,我會步上小山,踏一地金黃,拾起落葉直抒胸臆:“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寒冷的冬天,我會走上白雪覆蓋的小徑,道“水聲冰下嚥,沙路雪中平”。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明星稀,難得的月光披於肩上。我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身旁是稀疏的竹叢,感受着微涼的月光,我淡淡吟誦起李白的《月下獨酌》。彷彿來到了盛唐時期,繁華中偶有的一處寂靜,或許是在深山,抑或是在湖畔,在月下長嘯,在美景中孤獨。

我悄悄走進少年,在書桌前感受閲讀的快樂,在學習中發現知己的美妙。我在書籍的陪伴下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在墨香中遇見一位位與我一路的旅行者。閲讀時,我會同五柳先生一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會盡力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逢摯友,我會喜上眉梢,悠悠道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畢業時分,我會忽然豪情萬丈,忍住不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我愛她,她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她無時無刻散發着無窮的魅力,而又高潔傲岸,如蓮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她時而典雅,時而大氣,時而動人,時而冷清,時而悲哀,時而歡喜。她就如我心中的一棵古樹,深深紮根,她古樸的枝幹,古老的葉片,隨着風輕輕搖盪着,在我不安時撫平我的焦躁。她散發着幽幽的香氣,薰陶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慢慢靠近她,被她同化,能夠慢慢獨立於塵世,在洶湧的波濤中佇立,作瀰漫的塵沙中的清波。

她,便是遺世獨立的,古詩文。

讀古詩有感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以短短的二十八個字,生動地描繪了清明節在他鄉的詩人心中的苦悶。當時,天陰沉沉的,詩人在急急地趕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劇了心中的苦悶。於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詢問何處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日記

讀完這首古詩,我似乎看到了這樣的景象: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着朦朦細雨,來來往往的掃墓人,他們或三五成羣,或形單影隻,前去為故亡的親人掃墓。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青山遠望,雨洗青草,風吹柳擺。好一個傷感的行旅,好一幅悽迷彷徨的圖畫。

詩人只用了“欲斷魂”寥寥三個字,便將掃墓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亡者哀悼的心境躍然紙上了。

“斷魂”,本是形人們悲痛欲絕的心境,意同痛斷肝腸。逝者已去,當時那種哭天搶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對親人的懷念卻是永遠難於割斷,一個“欲”字,又使掃墓人此時此刻懷念逝者的那種斷魂般的傷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灑上一杯酒,寄託哀思。環顧四周,唯見一片煙雨茫茫,不見人家與炊煙,何處沽得一壺酒?忽見一牧童騎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來。上前打聽,牧童遙指着遠方的杏花村。全詩至為此,凝固成一幅靜止的圖面,給人留下無限遐思……

杜牧這首古詩已成了清明掃墓的千古絕唱,短短二十八個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襯托着人們對遠逝親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處,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意境深遠,寂寞空曠。

讀古詩有感7

我愛讀古詩,因為它詩句優美高雅,富有哲理; 我愛讀古詩,因為它意境深邃,無處不閃耀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愛讀古詩,因為它是中國燦爛文化中的一束嬌豔的花,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麼美麗的詩句呀!每當我讀到這句感人肺腑的詩句時,就會想起小時候讀幼兒園時,老師教我們讀,背古詩的情景。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背誦了越來越多的古詩,我開始學會去領悟古詩的意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讓我聯想到農民伯伯在強烈的陽光下辛勤耕耘,揮汗如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又激勵着我們要懂得珍惜時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我聯想到瀑布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落自九天。

從此,我和古詩成了不分不離的好朋友,因為我愛古詩,更愛讀古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古詩的魅力吧!

讀古詩有感8

寒假裏,我讀了《中華經典古詩詞誦讀》分級讀本,我深受啟發,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讓我漸漸地成長起來。這本書內涵豐富,意境深遠,每一首都令人心動,每一篇都妙趣橫生,意味深長,讓我深深地感受了古代文人豐富的情感。

這本書告訴我做人要有禮儀、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於向別人學習……有時想想,我平時有很多不禮貌的地方,大人總是教育我,可我總是不聽他們的話,動不動就和他們頂嘴吵架,有時太任性了。我知道他們都是為我好,我卻不聽話,不自覺學習,讓他們操不完心,真得太不應該了。現在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爸爸媽媽之所以囉嗦,那不都是關心疼愛我嗎?現在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我一定好好學習,聽他們的話,我也要理解他們。

特別是讀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時,讓我深深地明白了學習要勤學多思,不能不懂裝懂,不會裝會。在學習生活中,有時遇到難題就繞着走,怕動腦,怕麻煩,不想問老師和同學。看了這本書我現在明白了,如果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對學習成績是有多麼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記住這句話。

這本書歷經千百年,讓人百讀不厭,今後我一定要用心讀它,讓它陪伴我長大。

讀古詩有感9

暑假裏,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拿回家後,我愛不釋手,讀得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篇是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我非常的喜歡。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首詩寫的是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古詩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對時事、對生活、對大好河山的一種深刻情感的抒發,體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

古詩韻律優美,詞句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喜歡讀古詩,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通過讀古詩,讓我瞭解到了許多人文地理知識,陶冶了情操……我以後將會更加喜歡讀古詩。

讀古詩有感10

飄飄灑灑,淅淅瀝瀝,醉人的小雨跳躍起靈動的舞蹈。我獨倚窗前,靜聽冷雨,記憶似乎開始變得縹渺,思緒最終定格在古詩中的雨上……雨天是最適合讀古詩的日子,尤其是讀古詩中的雨。

打開窗,清新的泥土芳香中夾着淅瀝的雨聲飄然而入。呵,此情此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説不出的愜意,説不出的怡人。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約,三分東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薄,一段納蘭的心緒,湊成十分的愜意再來傾聽自然的雨聲。

雨是有靈性的,在“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清明時節,雨飄飄灑灑地下了起來,似乎為逝者悲泣,替生者哀傷。她似乎還順從人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帶給人們無盡的欣喜。雨同樣是温柔的,不見“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見“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麼?

我的思緒飄過窗外的細雨,飄過時光的隧道,飄到古時的每一個牽動詩人情懷的雨天。我看見王勃曾在滕王閣上痴看“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卷暮西山雨”的美麗;我看見蘇軾曾在望湖樓醉聽“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活潑;我還看見李攀龍曾在廣陽山道中靜賞“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峯來”的壯觀……

欣賞雨的詩情畫意,感悟雨的自古多嬌,品味雨的百年滄桑。古典的雨像飄飄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時空,芳菲着閲讀的心事。

而今,我喜歡一個人在夜裏傾聽古詩中的雨的聲音,和着自然的旋律,醉心於遠離塵世的優雅從容。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便多一分優雅從容。我寧願做一個與世無爭毫無心機優雅從容之人。

噢,雨天讀古詩,讀古詩中的雨,讀得清清爽爽,讀得恍恍惚惚,讀得輕輕鬆鬆,讀得沉沉重重,讀得歡歡欣欣,讀得悲悲慼慼,讀得分不清哪是現實中的雨,哪是古時的雨。

雨天讀古詩,讀古詩中的雨,把自己也讀成一首雨中的詩,飄逸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天街上,只聽見“淅淅瀝瀝,淅淅瀝瀝”……

讀古詩有感11

我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即便讀過再少的書,擁有再少的文化,談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古詞佳句來,也會覺得如生活中的尋常話語,更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時最易湧上心頭的感慨。

就像一輪明月,映在中國人眼底的會是生命的陰晴圓缺,會是嫦娥的嫵媚相思,會是長久別離的深情遙望,但很難是一個只會反射陽光的黑暗球體;

再如那抹夕陽,映在中國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悵,渲染了邊疆戰事的壯懷慘烈,描繪了漁樵晚歸的靜謐温馨,但絕不會是地球自轉的日日交替;還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鳥魚蟲,一切的一切在中國人的世界裏從來多是豐富多情的,人心總與自然交融,總與萬物輝映。

現代生活的忙碌、嘈雜、無序快要將我們吞沒的時候,感謝于丹老師的《重温最美古詩詞》為我們適時奉上了一方清心靜氣的良藥,那些曾經在我們課本里沒被好好感悟的詩歌,那些每天出現在生活中卻被我們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隨着于丹老師的循循善誘,欣賞着書中意境深遠的古代畫作,細細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隨想或是感念,每個人的內心都像多了一雙温柔的手在撫平心頭的哀愁,每個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個知己能體諒所有的心事。

我想這本書,除了能幫助孩子、學生們更生動地理解古代詩詞外,更有幫助的應該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心理學上説,人的生命在14歲之後,就進行了一半。因為14歲之前的兒時記憶,佔去了大腦的大半,此後餘生,都是光陰似箭。我想,這不外乎人越長大,對生活中的意象越發熟悉,從而變得寡淡索然,沒有了那麼多的發現和驚喜,也沒有了能夠和值得被記憶的事、物。所以,我們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細膩喚醒我們對生活景象的珍視,就像于丹老師在書的最後説的那樣:人的年歲越是增長,就越需要一種温暖,需要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在現實的糾葛之外找到一種掙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華有限,但詩意無窮”,生活的黯淡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心靈不再有發現美麗和驚喜的能力,我們期待生活能夠永遠熠熠生光,其實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過亙古不變的月光鋪灑在我們心頭,不信,就請你捧起這書,定會真切觸摸到生活中那滿滿的詩意。

讀古詩有感12

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化淵源流傳,特別是中國的古詩詞。我喜愛中國的古詩詞,但特別喜歡古詩。

在諸多的古詩中,我十分喜歡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一首“遊子吟”。每當我吟讀這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時,心中總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暢。從這首詩中,我感到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滿懷着慈愛替兒子縫衣,那一針一線中融入了母親多少的愛和惦念、牽掛呀。

雖然短短的幾句話,卻把一位母親的愛表現的那麼完美。這就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我太愛我國的古文化了。

我現在還是一名小學生,但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仁愛精神卻永遠紮根在我心中。今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學好知識,長大了為國家、民族多做貢獻,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對我的愛。

讀古詩有感13

古詩,包涵了古代詩人的智慧,包涵了古代詩人的感情。社會中的風氣,思念家鄉的哀傷,美麗景色的舒寫等,都可以成為古詩的內容,簡潔的語言,結合內心的思想,爆發出一種強烈的情感,這就成為一首詩。

陸游是我最尊敬的愛國詩人。一首《示兒》令我難忘,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知乃翁。這首詩是陸游臨終前給兒子的遺言,表達了詩人因為沒有收復失土,連去世也不安穩。第一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詩人説的是死去後本是萬事皆空的。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的是詩人悲哀有生之年沒有看見祖國統一。第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各乃翁,寫出了作者的遺言,希望等到失土收復的那天,後人祭祖時別忘了告訴他。整首詩反映了一個愛國詩人強烈的愛國之心。陸游另一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同樣強烈反映出詩人盼望儘快收復大好河山,統一祖國的願望,流露出了對南宋統治者長期未能收復失地的悲憤的心情。

除了陸游,我還喜歡李白。他的詩又別苟一格。他寫的《古朗月行》,充滿着童趣。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這四句話寫出作者小時候的幼稚可愛,看見了月亮,好奇心十足,把它比作天宮裏的明鏡。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這兩句又寫出了作者小時候美好的猜想,月中的仙人是垂着雙腳的嗎?月中的桂樹是長得圓圓的嗎?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描寫了作者年幼時的心情,真想問問小白兔,做完了藥給誰吃呢?這首詩把李白小時候寫得天真爛漫,充分表現了兒童的單純可愛。

陸游,我最敬佩的人,我最喜歡這種愛國詩,真沒有想到,幾個字就能使人感動。李白,偉大的詩人,富有激情,充滿着無窮的想像力。古詩詞只有中國有,可想而知,我們的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多高,詩——就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偉大瑰寶。

讀古詩有感14

古有鑿壁偷光、螢囊映雪,近則有宋濂求學之苦,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藴意深刻的古文,開啟學習的另一扇成功之門。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對前來拜訪的馬君則所寫的贈序。文中提到了宋濂自己的求學歷程。他自幼因家境貧寒而無書可讀,但這並不是他放棄他最大的愛好——讀書的理由。在嚴寒的冬天,筆墨都已經結冰,他為抄向別人借的書一刻也沒有怠慢,並從未違約。直到成年,他對學説更加仰慕,不遠百里去求師,遇師叱咄未曾灰心,堅持不懈地詢問疑難。最後,求學之路的艱辛和同捨生的華麗衣飾也沒能動搖他對學習的熱愛。作者通過這段曲折的求學經歷來勉勵馬生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勤奮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觸動的當然不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在當時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孩子註定沒有出息,可宋濂憑着似乎天生就具備的熱愛讀書的精神,和後天的勤奮與不畏艱辛,獲得了應有的成就,也成為一名“先達”。他所擁有的這些可貴的精神,是我們現在缺乏也是最應該學習的。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幸福的年代,書籍對於我們來説不是奢望,可我們有好好珍惜嗎?沒有磨難的生活反而造就了我們的慵懶,我們的學習勁兒是遠遠比不上宋濂的,除了學習他,還是否有些慚愧呢?學習還應有技巧,例如宋濂的多問才能多學,謙虛地向他人請教,與老師和睦相處,也是學習之路關鍵的一步。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古詩有感15

在很多人的眼中看來,最簡單的東西,往往包含最複雜的內容或複雜的道理。在次我就來舉例子説説。

在數學寶庫中,“0”是一個奇妙的數字;在現實生活中,“0”又給我們許多啟迪。

記得小學時,老師講分數時曾以分蘋果為例:“兩個人分一個蘋果,一人半個。那麼兩個人分0個蘋果?0個人分兩個蘋果呢?”我想那怎麼分呢?因為兩個人分0個蘋果什麼也沒有呀?而0個人分兩個蘋果,蘋果又還有呀!是的,0就是這樣奇妙,它既可使一切都變得沒有,又可使一切都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0猶如一個小生命。在這生命中,藴藏着無限生機,它能運動,會唱歌,還會跳舞。0有着自己的運動曲線,那是世界上最美的曲線——旋轉上升的螺旋線。人可以從0開始,創造美麗的生活,美的社會,美的自然。

在現實生活中,0又猶如一個“老朋友”,它無時無刻不在跟我們打交道。有的人若一帆風順躊躇滿志的時候,使冷落0,輕視0,説它無足輕重,微不足道,然而又回到了0。例如中國足球隊曾同卡塔爾隊交鋒,中國隊一開始進了一球從而盲目輕敵、樂觀,結果從1又回到了0,失去了出戰權;而有的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碰到一個毫無表情的0時,卻並不氣餒,認準0這個朋友,以它為新的起點,馬不停蹄,趕緊向前。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踏踏實實活在0點線上,時時刻刻以它為新的起跑線,時時刻刻都要擺脱不時而止的重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鼓起勇氣,深深感到任重道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偉大的事業上奮發圖強,永遠攀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執着如一,契而不捨。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從簡單做起,由易到難,不可好高務遠,否則永遠只是徒勞。

Tags:有感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