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大自然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自然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自然讀後感

大自然讀後感1

我們所説的“大自然”其實是指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包括土地、植物、動物、水、空氣、陽光等基本組成部分。但是很明顯這些都是沒有思想或者自我意識的。大自然的祕密是無窮的,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我和七個旅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到達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那個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龜孵化小龜的巢穴,我們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潮進入大海的。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潮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稍不留神便可能成為海鷗等食肉鳥食物。一隻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躑躅不前時,一隻嘲鷹突兀而來。嚮導抱起了幼龜把它引向大海,那隻鷹頹喪的飛走了,接着發生的事卻使大家極為震驚。先出來那只是“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返回龜巢。現在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消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的結伴而出。成千上百的幼龜都出來了,引來了許多食肉鳥,這是十幾只幼龜已成了嘲鷹、海鷗、鰹鳥的口中食。一切都過去了,似乎在羣凡中間,一切都靜止。終於嚮導發出了悲歎:“如果不是我們人類,這些海龜根本不會受到傷害。”因為我們自作聰明地用人類的思維、人類的生存方式去做事,違背了動物的生存規律,讓他們受到傷害。

“大自然的祕密”指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的規律,躲避災難的本能。本文以太平洋綠色的幼龜由於受人為的錯誤信息,結伴而出慘遭滅亡的實例,告訴我們不能自作聰明地用人類思維、人類的生存方式去方式去違反動物的生存規律,給它們帶來傷害。

人類要遵守大自然的規律與動物們共同生存,不可人為的破壞改變自然環境,不要人為的干涉動物的行動,不要傷害動物,不能自作聰明地用人類的思維、人類的生存方式去替動物有違動物生存規律的生活,否則就只會“一切都可能走反方面”。

大自然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大自然未解之謎》一書,裏面的一個個小故事既有趣,又神祕,就好像一個個永遠都解不開的謎團,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這些謎團,令人歎為觀止,就連科學家見了,也會不知所措。

例如,有中國雲南,有一種神祕的“烙餅石”。這種石頭剛挖出來時是軟的,可以削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但只要在火上烤,就能變硬,可以烙餅,而且餅不會粘鍋,烙出的餅香脆可口。在非洲還有一種可怕的石頭,竟會放毒。有6個人意外挖出了它,它是一塊直徑50釐米、會發光的石頭,他們把它帶了回來。三天後,6個人全身發麻,視力衰退,不到一個月,6個人竟全部去世。醫生診斷,他們是中毒身亡。

這些石頭真奇怪啊!我很想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可惜書上沒有答案,連科學家都沒法給出答案,還是未解之謎啊。

還有一些奇特的噴泉,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國廣西,有一口報時的噴泉,它在8點、12點、17點準時噴水,每次噴50-60分鐘。如果泉水噴出時比較渾濁,就預示要下大雨了。而在下雨時,噴水就沒有規律了。在南美洲還有一個更奇特的噴泉,它在每天的早上7點、中午12點、下午7點,十分準時地噴水,正好是當地人一日三餐的時間,所以被稱為“三餐泉”。

這些噴泉為什麼會如此準時地噴水,書上也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看來要留給我們進行探索了。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些事只不過是我們神奇的大自然變的一些小“魔術”。神奇、美麗的大自然總是會給我們送來意外的驚喜,送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謎,等着我們去探索。現在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將來長大了,就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努力解開這些未解之謎。

大自然讀後感3

大自然演奏者

人可以發出很多聲音,大自然也是一樣,它發出來的聲音是那麼美妙。

早晨,小鳥弟弟在枝頭唱歌,"嘰嘰嘰,嘰嘰嘰",這聲音響亮又清脆。此時,我覺得他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悦耳動聽。

不一會兒,春雨姐姐來了,樹葉、雨傘、地面……都成了琴鍵,春雨姐姐是無數柔軟的手指,彈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發出"沙沙沙,沙沙沙"的聲響。小草弟弟聽到了悦耳的曲子,連忙從土地媽媽的懷抱中探出頭來,彷彿在認真觀看錶演。

著名歌唱家雷先生也前來幫忙,"轟隆隆隆,轟隆隆隆"。有了雷先生的幫忙,變得更加熱鬧了!路旁的小花扭動着身軀,也前來伴舞。

之後,春雨姐姐、雷先生都回家休息了,風兒姐姐來值班了。只見她與小樹一起舞蹈,與小花一起舞……

"滴答,滴答。"露珠映着彩虹落了下來……

大自然的聲音無處不在,只要你認真地聽它,感受它,你就會覺得大自然的聲音是美妙的!

大自然的“按摩師

大自然的奇妙聲音

這幾天下了一場雨,雨落在地上、車上、鐵皮瓦上……就像一曲美妙優雅的歌。

飄飄灑灑的雨絲都有了生命。有很多馬上要掉下去的小雨點再説話,我聽到有一個小雨點説:“我想去鐵皮瓦上,彈奏一首好聽的歌”;還有一個小雨點説:“我想去地上,因為我想淨化一下人間的空氣。”;又有一個小雨點説話了:“我想去田地裏,幫農民伯伯澆地。”;小雨點們説着説着,卻一聲不吭了,原來它們去了它們想去的地方。

在下雷陣雨時,我聽到了隆隆的雷聲,雷聲是老天爺在打哈欠,或是老天爺有點煩躁,發泄自己的心情吧。

我覺得小雨點兒有不怕犧牲自己、捨己為人、知難而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大自然讀後感4

伴隨着夜晚春那濃郁的氣息,我仔細地讀完了《大自然的日曆》最後一頁。刺眼的枱燈,光輝灑落在書的封面上,好似給書鋪上了一層銀紗。望着書,我不禁又捧起書,抱在懷裏,伏在桌上細細地回憶了起來……

《大自然的日曆》,一部幾乎純原生態的作品。這本書,是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為章節,裏面所記錄了文學家米普里什文深入古老的俄羅斯北方森林的故事。他遠足大地,出入森林,將豐富的生物學知識以及美輪美奐的自然描寫,將人與自然的愛與善化為詩意和哲理融入書中,作者更用這本20世紀世界文壇不可多得的自然佳作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一往情深和對待大自然的真誠。回憶着回憶着,一陣風吹來,窗簾左右搖擺,普里什文筆下的文字,一列列彷彿又展現在我眼前。大自然優美的風景,生物學非同尋常的洞察力,一切的一切,還有我們以為的“害蟲”,它們居然也有常人不知的“優點”。

回味完書中的感人內容,我又細細享受、感悟,想到我們身邊的世界,本來蔚藍的天空現在濃煙瀰漫,本來清澈的水流現在變成一潭死水,本來蓬勃的樹木現在只剩下一棵棵樹根……《大自然的日曆》雖然講得是生物,但也離不開這生物適宜的自然壞境。自然,是多麼重要啊!環境,是多麼重要啊!有了好的.環境,一年四季才會表現得更加充分美妙;有了好的環境,動植物才會顯現出它們活潑的本性!

回憶完之後,我感受頗深,我覺得《大自然的日曆》這本書的內容,是對青少年心靈教育的好書。它告訴了我很多關於大自然的故事和知識,而且還告訴我其實很多害蟲也有它們鮮為人知的優點,也讓我真正的領悟了這大自然的美麗與真諦!普里什文曾經説過:“兒童心靈的健康在很大程度就取決於孩子們與動物和植物的合理交往。孩子們自己去幫助動植物生長,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所以,朋友們,行動起來吧!善待生物,敬畏自然!

大自然讀後感5

古人有説過一句極深刻的話:司法自然。什麼事司法自然?大自然是老師!大自然給我們上過的課的確很多,一節比一節美妙,一堂比一堂迷人。這篇短文就講了三堂令人着迷的課。

第一堂課讓我知道了AB本事兩棵無關的樹。因為青藤緊緊地纏在一起,便不知不覺長到一塊。A樹上結的果實,外形仍是A,但味道卻跟B相似。人們就仿效着,模仿着,終於結出了新的果實。這就是園藝一種重要的技術——嫁接。

瞧!大自然多聰明,就這麼一啟發,園藝家就恍然大悟,一舉學會了嫁接! 第二堂課讓我明白要堅強,要勇敢,當困難無情地折磨你時,你要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就如青海高原一株柳,雖然長在廣袤無垠,青石嶙峋的地面上,接受着狂風,暴雨,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但是還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於造成了青海高原一方壯麗的風景!

瞧!大自然給人的啟示多深刻,雖然不聲不響,卻給人力量。

第三堂課讓我懂得了珍珠的來歷。別看它瑰麗的像一顆小星星,光滑的像一顆水珠,可來歷卻像一場可怕的噩夢。自打一粒小石子掉進珍珠貝時,這場可怕的噩夢就開始了!堅硬的小石子不分晝夜的折磨自己,刺痛自己,不聲不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把自己變成一顆璀璨的珍珠,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它成功了,它讓人們看到了它的努力!

是的,含羞草默默地收攏葉片,那是在告訴我們莫切張揚;挺拔的青松傲立在雪中,那是在叫我們堅強;其貌不揚的烏鴉覓食反哺,那是在叫我們孝順;成熟的麥穗低着頭,那是在叫我們謙虛;一羣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在叫我們團結;温柔的水珠能滴穿石頭,那是在叫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

是的,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肯學習,天天都會有收穫。

大自然讀後感6

反覆研讀郭思樂教授的大作《向大自然尋找力量的“天縱之教”——論生本教育的本質》,深深感受到郭教授文理兼通的學問境界。

文章意在闡釋生本教育的本質,一直站在為萬千受師本本本考本教育之苦的學生謀幸福的最前沿的郭教授又一次把博大的生本教育思想化為振聾發聵的福音書傳播給中國教育界。開篇即指出教育的真諦是一定要“依託生命自然,就全局皆活”多麼深刻!讀者依稀看到一條真理的歷史長河,自東方的老子、西方的盧梭處緩緩而來,正是由於郭教授的執着與努力,才使得這個人人能讀懂,卻鮮有教育者踐行的道理終於在中國大地掀起了巨大浪潮,遍佈全國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區的生本教育實驗課堂裏孩子們神采飛揚的臉龐正是那些美麗的浪花。

記得郭老師在《教育走向生本》的序言中講到,“教育面對的是人,他承載着人類幾百萬年的基因從遠古走來,又向未來奔去。”然而,我們最不瞭解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我們可以創造大量的高科技的物質,我們卻無法獨立的創造一個人。雖然,我們無法獨立的創造一個人,但是我們有可能改變着一個人的命運,因為我們是教師

“我們的涉及生命高級活動的教育知識,卻停留在研究者的意識和被研究者的意識領域之中,我們一直忽略在意識領域之外,還有廣大的機能領域,而正是這樣的領域,決定了我們的教育的發生和形成,以及結果。”郭老師讓我們去意識我們未意識到的領域,不是忽視他的存在,而是倍加重視和呵護。面對我們未意識到的領域我們該怎麼做呢?

相信機能,相信人的本能,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激發人的生命活力,依靠生命,激揚生命,而不是模擬生命,控制生命。所以,讓我們一起向大自然尋找力量吧!

大自然讀後感7

《大自然的啟示》是一篇散文。作者由小小的嫩葉搖身變成飽滿的綠葉,聯想到大自然時時刻刻都在湧現着無窮的生命力;由靜靜地承受風和雨的磨練和洗禮的小花和小鳥,聯想到了那大自然相輔相成的和諧步調;最後,又由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白雲,聯想到了各式各樣分分秒秒都在變化莫測的人際遇與命運。

在《大自然的啟示》着篇文章中,出現了“雨要下就下吧,風要吹就吹吧。”三次。風雨最終都會停下來的,花兒仍抬着它那不屈的頭,鳥兒仍拍動着弱小的翅膀,放聲高歌,讓歌聲在天空中迴盪。 其實,花兒和鳥兒的磨練,正如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時而風吹雨打,困頓難行;但時而雨過天晴,鳥語花香。 嫩葉的茁壯成長,是它一刻都不停地活動、成長與改變,是它無窮地湧出的活力,是它自信心迸發出的生命力。 雲朵兒的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恰似我們的心,我們的命運。

我們的心,無時無刻都在變動,所以讓我們的命運會昨天不同於今日。人生如流動的天空中的雲朵兒,而流動的雲朵兒的數量與形狀就像我們人生旅途中的重重困難。 作者從嫩葉變綠葉,小花和小鳥的磨練和洗禮和雲的千變萬化得到了最後的總結:“若每一個人都能保持坦誠、謙虛的胸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的工作,必可體會出那漫長人生中的無窮樂趣。”其實,我們的總希望就是能夠振作精神,克服困難,奔向前程,我們的心中已孕育了人生的新希望。

雖然人生旅途中,會有風吹雨打,會有雨過天晴。。。。。。但是隻要我們不放棄,我們就能取得成功!

大自然讀後感8

大自然的文字?看到題目《大自然的文字》,大家一定會想,大自然會有文字嗎?這你就不懂了吧,其實,在大自然中,天上地下到處都是字。

説實話,剛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自己也不明白什麼叫作大自然的文字。後來通過課文中介紹的幾個例子,我才知道其中的奧祕。星星在平常的人看起來,極為普通。可是,它如同指南針一樣,能使我們不迷失方向。雲朵呢?它是天氣預報的使者,只要出現了砧狀雲,就會説明了會有雷雨降臨。石灰石和在林中的花崗石,也是一個文字。它們能告訴我們,這片土地原先的情況,讓我們瞭解到這兒的地質變化……

這些從不被我注意過的自然界的景物,原來有這麼大的作用啊!通過後來的學習,老師和同學們互相補充,我又瞭解到了很多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飛,秋天就在眼前;螞蟻忙着搬家,出門就一定要帶雨傘。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就會低飛,蟲子們在下雨時會離地面較近,而燕子為了捕捉它們,所以飛得也會低。將要地震時,青蛙會像搬家一樣大型遷移,甚至馬路上都會爬滿青蛙。海嘯的前幾十分鐘,海水會泛起一個又一個小泡泡,隨即會有小浪頭打來……這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例子,也同樣拯救了不少條生命。

由此看來,大自然的文字是多麼重要,又多麼有趣啊!當然,這些文字是不會每個人都認識的,只有那些勤學好學、善於觀察和請教的人們,才會懂得它們。

所以,從現在開始,大家都要多去野外看看,有不懂的及時問別人或者找書,這麼日積月累,你的“文字”量就會越來越多,知識量也會越來越大。到那時,你將會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大自然讀後感9

讀了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啟示》,心中感慨萬千。人生的起落如同暴風雨一般,過程驚天動地而結果卻是緩和平靜。

《大自然的啟示》主要描寫了暴風雨的前兆,過程和暴風雨過後。也是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態度。

暴風雨前兆,壓抑得讓人窒息。我雖然沒有經歷過幾次暴風雨,但大雨前的悶熱,卻讓我感到窒息,莫名的煩躁湧上心中,卻又不敢釋放,壓抑無比。就好像作者筆下的天空,像一口大鍋,兀自地扣住整個大地,讓人悶熱,壓抑和窒息。

暴風雨的過程,可謂驚天動地,一道閃電,一聲蓋頂的霹靂,暴風雨就來了。在我的記憶裏,我好像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暴風雨。但下雨時,拿着雨傘,手伸出傘外,感受雨滴打在手上清涼的感覺,就會有種不顧一切放下雨傘衝進雨中的衝動。作者説過:我曾在風雨來到之初抱着頭往家中狂奔,我也曾在暴風雨最大的時候從家中衝出。前一種感覺我當然有過,不想躲雨就拿書包或是抱着腦袋就往家中狂奔。後一種感覺卻沒有,即使淋雨,也是在鄉下,在迫不得已之際才會接受雨的洗禮。兩種感覺確實讓我難以忘卻。

暴風雨過後,和緩平靜。空氣中帶着泥土的香味。作者寫下“最好的暴風雨都有最好的尾聲。”確實,當你靜下心來感受,經歷了暴風雨前兆和暴風雨的洗禮,結果卻和緩平靜,這種美不可言喻,只可意會。這種美,無可比擬。

人生的起落就如同一場命運的暴風雨,來的快,去的也快。既來之,則安之,就如蘇軾筆下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再大的困難,再大的挫折,即使感覺天都要塌下了,可回頭來看,仍然是平和結束。這就是暴風雨的啟示,也是大自然的啟示。

大自然讀後感10

我們可能生存在一個這個宇宙的任何物體都無法理解的意識當中,就像你在你腦海中想象出來的事物,它存在在你腦海中的意識當中,它跟你的意識是一體的,它沒有這種能力,也沒有這個可能知道誰創造了它,我們跟宇宙是一體的,我們可能是某個更高層次我們無法理解的元素所創造的虛幻的產物,但對於同一層次的我們來説,我們是現實的,更高層次可能還有它無法理解的比它更高層次的元素存在,這就成了一個無限循環,我們的身體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微小的生命體組成,同樣整個宇宙也可能是由我們這些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生命體組成,我們之間是相互聯繫。

共存一體的,這些聯繫產生了一系列的反應,就行成所謂的規律,不管我們多麼渺小,都是跟世間萬物緊密聯繫着的,我們能夠在腦海中想象事物,是因為外在事物影響着我們,使我們產生聯想,如果你什麼都不懂,你會問出這個問題嗎?所以我們所想象的事物也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因為我們的很多思想和行為都是無意識的,它是長期受外界刺激影響所形成的一種習慣或思維方式,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存在,並不是某個更高層次的元素創造的,它也是無意識受影響的,所有事物都是一體的,相互影響着,不停地運動,產生不同的變化,形成各種各樣的物體,所以,在這個世界裏是沒有創造和毀滅的,人死後也會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元素,在這裏,對於我們而言,只有存在與聯繫,否則,關於宇宙有多大,宇宙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問題,是我們永遠都難以解釋的。

自然規律如此,然而,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自作聰明反而一切都會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