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06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1

《三國演義》是記述中國古代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征戰的故事。書中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故事是經過作者羅貫中加工美化的。

從前,我一直認為曹操是個壞蛋,因為許多影視作品都把他刻畫成奸臣。爸爸告訴我,按照正統思想,漢朝的皇帝姓劉,而曹操佔領北方大片地域,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當於篡位奪權。他有悖於正統,所以在書中作者要貶低他,而抬高同樣姓劉的漢室宗親劉備。

其實曹操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他率領軍隊,征戰殺伐。在官渡,曹操以少抵多,以弱勝強,一舉擊敗了強敵袁紹,奠定了功業。連年戰爭,他終於統一了北方。歷史就是這樣,誰造成了統一,誰就推動了歷史進程,誰就是英雄;誰想分裂,誰就倒退了歷史車輪,誰就是千古罪人。

曹操的文才也是一流。爸爸説,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尤其是曹操的四言詩,可以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樣的人能算是奸臣反賊嗎?

《三國演義》裏曹操的表現就沒那麼高大了,多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徵。他因為懷疑華佗想要謀殺他,一氣之下,將華佗下獄處死。一代名醫就此身死,如果不死,不知道他又能救活多少蒼生百姓,他的醫術也能傳世後人,造福後代。他因為多疑殘殺了呂伯奢一家,逃亡路上將錯就錯,連呂伯奢也一起除掉,留下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句子

其實,這種亂世,對一個大人物來講,多長几個心眼也沒有錯。不然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人家幹掉了。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曹操,一個功績遠遠蓋過缺點的'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2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説,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生動地記錄了那時蜀、魏、吳三個大國之間的鬥爭。

這本書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更是膾炙人口。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裏行間,真是很妙。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歷史演義小説大多是批古判今。《三國演義》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又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給予我們一些啟發,讓我們增長見識。它不但真實地反映了三國曆史的真實面貌,還反映了許多明朝社會內容。讓我們大開眼界,更好的瞭解歷史。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軍事鬥爭以及社會矛盾。書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着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魯迅在《中國小説的歷史變遷》稱:“因為三國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説。而且三國時代的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説底材料。”

書中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死於寶雞岐山五丈原。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機智,勇敢,忠誠。他幫助劉備解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諸葛亮也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而當中的戰爭,手法多樣,往往使人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也是波瀾起伏,使人讀來驚心動魄,將史書上所沒有的情節描寫得十分細緻。不過,前33回寫了從桃園結義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的27年,而以後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場。可見作者多麼“偏心”於諸葛亮。

讀完《三國演義》,讓人感覺驚心動魄、熱血沸騰。它讓我瞭解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也讓我觀摩了各種大戰。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3

因為多次看過《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所以讀起來比較通暢,儘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攔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記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處了。

這本文學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説,很有意思的再現了從東漢未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的歷史進程。

全書共四百多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是那麼的性格鮮明,一人一個樣。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周瑜給我的印象最深。

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單刀赴會,空城計,借東鳳等章節,我基本是記熟了。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則更是令我浮想聯篇,受益匪淺。

年輕有為的神勇名將周瑜,可惜的卻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人。他惱怒諸葛亮比他有智有謀,就總想置人家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來,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完不成任務,諸葛亮的命就難保了。誰能想到,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務的軍令狀。到這時,顧不上吃飯喝水也得看下去了。

精於天文地理,瞭解敵方心理的諸葛亮,趁着漫天大霧,利用曹操個性多疑的弱點,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還多了出來的'好箭,使周瑜陰謀又一次破產,不得不傷心苦歎:“吾不如諸葛孔明也!”

本來世界這麼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決不要自認為自己強而傲視別人,更不應該有妒忌之心。尊重人才這方面周瑜好像比不上曹操。

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着:“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離世,一顆耀眼的星星隕落。

風物長易放眼量,這是對我最好的啟迪。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範文4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在暑假裏我看了很多書:《西遊記》、《我要做個還孩子》、《小兵張嘎》、《三國演義》等。在這些書中讓我最喜歡的就數《三國演義》了,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一篇又一篇耐人尋味的故事在我心中迴盪,讓我回味無窮。

第一篇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篇“桃園結義”。我很好奇以前怎會有如此的兄弟情義,非親兄弟卻更勝親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想只有在當時那種戰亂紛飛的年代才會有這種情同手足的兄弟情義吧!

劉備、張飛、關羽不同的行業,他們三人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張飛是個賣豬肉的,他身長八尺、面貌兇悍、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英雄,可是他卻不懂各種道理。我想他小時候肯定是沒怎麼讀書吧。關羽原來是個賣綠豆的,我們還叫他“關公”、“關夫子”等各種好聽的名字。他一身正氣、神勇無敵,現在在很多人家的門牆上都會看到貼着關羽的畫像,以借關公之威驅邪納吉,保一方平安。

劉備本是個賣鞋的,他是仁義寬厚、心胸廣闊、還善於收買人心。平時雖然寡言少語,但是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就像張飛、關羽都要叫他大哥。我想就是因為劉備的這種性格才能使他最終成為了“漢昭烈帝”。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請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真是一幅幅宏偉的戰爭場面。

我愛看《三國演義》,我愛那書中栩栩如生、形形色色的人物,我更愛那一個個趣事連連,是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