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1

教師節前夕,收到了在煙台工作的一名學生送給我的禮物——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了這本書,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發現,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敍了許多,作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敍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説:“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説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説“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在懷孕期間買來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擱淺了,只是偶爾翻看一下,但是它的實用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本接地氣的書。

這段時間再次細閲了這本書在看書過程中,我結合作者的觀點和教育方法,不斷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觀念,受益良多。無論是作為媽媽還是老師,這都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好書。為了讓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給家人推薦閲讀。

一天,我曬着太陽看着書,寶貝在院子裏玩耍,突然他搬着凳子跑過來坐在我旁邊説:我和媽媽一起看書。我心裏一陣驚喜,儘管他有時左手拿筆,甚至有時連書都拿反了還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感歎,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強,家庭教育先於學校教育,對孩子影響深遠。細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觸頗深。筆者尹建麗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學校教育實踐經驗,接觸過大量的心理諮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功底;當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長,女兒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幾條是我閲讀過程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

一、“人人都説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這首小詩看起來很好玩,但是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孩子們的感情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細膩,很多時候大人總是忽略了他們的感受。每個孩子眼睛裏看到的都是他的全世界,孩子的世界無小事,他的每一次經歷和體驗集合起來形成了今後的性格,甚至影響或決定了他的人生。在我們看來很小的一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説就是天大的事情。對於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外,還要能很善於處理還一些“小事”。兒童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家長要善用觀察孩子,從細節中發現問題,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説出問題,並以恰當的方式解決。每一種和兒童相處的細節,都是一場德行教育,也是一種心理輔導

二、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

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世態度會更加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三、不要追求完美。分數只反映小孩在某個時間內的學習水平,最重要地是讓小孩有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鑽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過別人,會給小孩很大的壓力,起反作用。讓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盡力而為就夠了。

三、試着用孩子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你會理解他的很多行為。

我的班裏,有一位新轉來的學生,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開學第一個月上課根本進入不了狀態,每節課都處於“神遊”狀態,從來不張嘴讀,這讓我深感苦惱,那段時間我也經常和他的媽媽溝通,發現他的媽媽也是心急火燎,“恨鐵不成鋼”,總是批評孩子,甚至吼罵孩子……我也在思考,這樣下去不行,於是我整理思路,試圖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的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更要命的是身邊的同學都可以流利的説很多英語,可是我卻什麼都不會,於是,我開始躲避,上課不敢張嘴和大家一起讀,不敢看老師的眼神,更怕老師叫我起來回答問題,害怕老師和同學們會笑話我,最傷心的是,以前最愛我的媽媽好像也不温柔了,不愛我了……想到這些,我自己彷彿變成了這個孩子,如果我是他,內心應該是很恐慌的吧!接下來,我儘量去理解他,首先要建立起自信,給他制定可行的目標,上課提問時,挑選簡單的單詞,回答正確後,與其他孩子一起表揚他的進步,讓他感到自己被接納了,同時也是在用行動告訴其他同學,我們是一個集體,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鼓勵。課下碰面了也會偶爾一兩句的鼓勵或肯定,我也會把他的進步傳達給他的媽媽,老師瞭解孩子在家裏的情況,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雙方積極的引導,孩子在前進的路上可能會輕鬆一些。現在,這個孩子仍然不是班裏最優秀的,但是我看到他的整體狀態在進步,他比以前的自己優秀了,這就是我眼裏的優秀。

這本書包含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會遇到的問題及接地氣的解決方法,非常值得借鑑。通過學習,孩子的很多看起來無厘頭的行為有了特別合理的解釋;我明白了只要是安全範圍內不要對他過多的限制,那是他在嘗試,積累經驗的過程;我體會到了孩子有時無緣由的哭鬧,實際上是因為大人不明白他的想法和苦惱;要尊重孩子們的每一個感情,我常常試圖去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並且樂在其中,因為我發現小孩的世界真的很有趣,小小的腦袋瓜會不停的給我驚喜.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值得去挖掘的內容還有很多,做一個好媽媽好老師是同一場修行,我將和寶貝們一起在學習探索中進步。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3

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尹老師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對於教育的理解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天職,很多家長也是這麼做的,家長給了孩子很多的愛和關心。很多家長為孩子做了很多,只要求孩子能考一個好成績,但是,很多孩子卻讓我們的父母失望,應試教育下的家庭有很多的無奈和無助:家長痛苦,孩子更痛苦。我也曾經看過一些有關學生學習的書,看到很多人的'研究是:學習是孩子的本能。本能怎麼會如此痛苦呢?

尹老師的女兒圓圓在上學的時候,尹老師就告訴自己: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要保護孩子學習的激情。所以,在作業上,尹老師告訴圓圓,寫作業是為了鞏固和提高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感覺都沒有問題了,有些作業是可以不用寫的(例如抄寫公式),有時候,為了給老師檢查,她會幫助孩子寫作業。孩子的學習激情是多麼需要保護,我們的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孩子的成長是馬拉松式的,不是短跑)。現在早期教育越來越提前,有人説:如果你從孩子出生開始教育,那麼你已經晚了10個月。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漸漸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很難想象,他們的將來如何能快樂起來?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相信這一點,沒有孩子能感覺的到,自己考不好,爸爸媽媽比自己還要着急,爸爸媽媽會根據自己考試的成績來決定孩子們是否能出去玩,決定孩子們是否可以得到自己心儀已久的禮物,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是要求成績的。這樣的孩子將來如何懂得感恩,如何對父母有孝心?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圓圓不想寫作業,作業寫得很亂,尹老師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讓孩子重寫,而是把作業沒收,告訴她:“如果你不想寫作業,那麼就沒收你寫作業的權利。”我們的家長很多時候不敢這麼做,孩子作業寫不完,自己比孩子還着急,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老師讓孩子叫家長),需要我們家長冷靜的想一想!

尹老師給了孩子很多的鍛鍊機會,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但是,我們的很多家長,卻都覺得孩子太小,現在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導致很多孩子,幾乎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幹。記得一個老師跟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一羣人違法犯罪後被關進了監獄,在監獄中,依然被警察們看得緊緊的,理由是這些人不聽話,不幹人事,一位培訓老師説:“如果你不把他們當人看,他們就永遠不幹人事。”剛開始,覺得只是一個笑話,認真回味的話,感覺裏面也藴含了很多的教育哲理:不把孩子當成大人看,不放手,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跳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勇敢的放手,給孩子獨立的生存能力,給孩子保留學習的激情,是我們父母、老師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4

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説過:“玩耍和聽故事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兩塊基石。”家庭教育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老師把課外閲讀比喻為“魔杖”,哪個孩子一旦被它點中,就會變得更為聰明,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所以我在秦政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他的課外閲讀,在學前的時候,給他訂的《幼兒畫報》贈送的光碟上有很多歷史人物故事,他就特別喜歡看,像“卧薪嚐膽、田忌賽馬”等故事看了無數遍,倒背如流,這就提醒我想和他一起看中國歷史。我知道讀史使人睿智,因為歷史藴含着經驗與真知,學習歷史會幫助他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創造明天!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和秦政一起閲讀《中華上下五千年》,這個習慣從未間斷過。我拿着書用手指着字一行一行地往下讀,他坐在我的旁邊,他聽得那麼專注。有時我故意讀錯一個字,兒子就能發現我的錯誤並且指出來。通過這種親子閲讀,秦政不但學習了歷史知識,而且認識了許多漢字,真可謂“一箭雙鵰”。

希望更多的家庭關注孩子的閲讀,讓書籍成為孩子的另一夥伴,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不管我們家長平時工作有多忙,每天晚上哪怕抽出十分鐘的時間跟孩子一起讀一讀他們喜歡的故事或者科普知識,讓孩子帶着甜蜜進入夢鄉,這也是我們做家長的一份幸福和責任!

合上《窗邊小豆豆》這本書,小豆豆那可愛的身影就彷彿在我眼前,讓我也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童年,那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讓我們勇往直前的探索世界、發現問題,生活是那樣的快樂,成長卻又是那麼的艱辛!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每天的點滴生活,每天她那古靈精怪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舉止,不得不讓我們這些大人感到慚愧,當我們用成人的視角看孩子做的事都是淘氣,惡作劇的時候,而孩子卻在用他們單純的心與我們交往,與成人溝通。而所幸的是小豆豆的世界裏,有兩位善解孩意的大人——小林先生、小豆豆的媽媽。書中着重介紹了小林先生——巴學園的校長,他獨特的兒童教育法,使孩子們得以健康成長,開發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們成為富有愛心、同情心、自信、堅強的人。和孩子們做朋友,理解孩子們不可思議的想法,並引導他們,從而在學校的經歷使孩子們都要牢記在心底不忘。而最讓我感動的是,每到吃午飯的時候,他總在餐廳裏叫“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總是設計無數有趣的活動,來調動孩子的情緒,在玩中有學,衝破自己的思想束縛,大膽的展示自己,忘記自身的缺陷,讓身體不健全的孩子忘記自己的不幸,並能敢於拼搏,而獲得的獎品卻是各式的蔬菜,讓孩子們帶回家,由媽媽烹飪,在晚餐的餐桌上吃到自己的戰立品,讓孩子們懂得,付出就會有回報!想到這裏,我彷彿在與小林先生對話,在向他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讓自己至身於孩子的視覺看他們,就發現那些淘氣、搗蛋鬼,卻是多麼的可愛,多麼的善良、多麼的與眾不同!

説了小林先生之後,一定要講另一個角色,就是小豆豆的媽媽,每當小豆豆有事情發生的時,總是媽媽在默默的支持着她,從沒有澆小豆豆的冷水,總是耐心的聽小豆豆的解釋,從沒有責備小豆豆的無知,而是先由孩子們去嘗試,去感受真實的世界,去感受每個人的不同!

通過看這本書,我們雖然不能把《巴學園》帶回家,但我們可以在家裏營造出巴學園的氛圍,從此拋棄家長的外套,不再大聲呵斥孩子,不再總是懷疑自己的孩子,不再為了成績而讓孩子垂頭喪氣,全面的分析孩子的優缺點,客觀實事求是的指出他的缺點,並讓他們有彌補過失的機會,相信我們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相信他們能勇敢的面對每天的進步與失敗。

最後,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打開自己的心扉,真心的與孩子交朋友,給他們一個公正的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會擁有他們自己的巴學園。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5

從教十幾年,為人父母也有六年之久。看過的教育類書籍不過十幾部。説實話,收穫不多。讀的時候總覺得句句有理,放下書卻覺得什麼都不會。因為孩子們的狀況是花樣百出的,真不曉得該怎麼説、怎麼做才能既不傷着孩子的心靈,又能解決問題。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搞教育,畏畏縮縮的狀態,怎麼去指導別人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同事小梅介紹的,一開始沒太引起注意,後來孩子的老師又向我介紹它,於是就到書店買來一本試讀。

尹建莉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曾兩次跳級,20xx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作為有從教經驗的母親的教子手記,這本書的確有很多可取之處。班裏有50個孩子,作為班主任,我也確實應該具備一個母親的智慧。

書中第一章説:父母之愛都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我想,教師之愛均如江水,雖然都有奔湧之勢,卻有質量之分。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教師的學歷、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我們實在應該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我們的師愛質量。不僅要知道怎樣欣賞孩子們的優點,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們的缺點。

第二章的題目是“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我讀這一章時的感覺是“震撼“。她説,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為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閲讀。而且她強調,閲讀的動機就是有趣,這樣才會保證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

回想我們的閲讀教學和指導,盡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逼着孩子們去讀,他們對閲讀怎能不心生畏懼?而作者通常通過誘惑的方式引孩子閲讀。她説,強迫只能產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論教育者還是家長,通常把方法用反!經她這麼一點,我真覺得以前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不高明。

書中其他章節還講到了比黃金還珍貴的四個字——實事求是;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少看電視;反對多遍罰寫的暴力作業;如何看待電腦遊戲;對“兒童多動症“的堅決否認等等。

縱觀全書,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藝術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細雨,巧妙地滲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無痛苦的狀態下茁壯成長的。

讀完此書,心中感觸頗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滲透到教育實踐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話語把教育細節展示給我們,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願意説,當然也可能不會説。他們沒有讓自己的優良思想和行為產生更大範圍的影響,只能説這是一種遺憾。

不管寫書可以帶來怎樣的經濟利益,都不應該成為我們拒絕閲讀此書的理由。當然,每個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還有,大家的閲讀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願意打開這本書,以及看後收穫有多少,真得因人而異。

我覺得在孩子們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鑄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我覺得這時一種博*的心態,中獎率不高。孩子們必然要與周圍的環境產生關聯,你若不為他們創造好的教育環境,提供高質量的信息,他們就可能受惡劣環境的影響,接受低質量的信息。當然,你若認為惡劣的環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沒辦法。

還有人覺得為人師或為人父母者足夠英雄,就會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的影響。君不見,財人子女頑劣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學歷家庭孩子,心情抑鬱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夠博學多識?

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獨特的門路。別為自己的懶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藉口了。拿起教育類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翻來閲讀幾頁,你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助孩子們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與一切都不相信,同樣不可取,我們得辯證的吸收。我們也不能奢望一本書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啟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讀。

信息對人產生作用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人們自由的吸取,或者説個人順着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選擇相應的信息。另一種是橫加干預式的,或者是領導上逼的,或者是學習、工作需要迫使的,甚至是親朋好友熱情推薦的。後一種很容易讓人產生本能的反抗。如果您認為我也是在極力向人施壓,那我尊重您的感受,只要您不怕有遺憾。人生遺憾多的是,在教育學習這一塊有缺失,對您來説又算什麼呢?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6

尹老師的好書裏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也誘發了我寫第二篇讀後感的願望。説到“管”我想不乏有多種理解,控制是一種管、指揮是一種管、打罵是一種管、説教是一種管、引導是一種管、貌似不管卻幫助孩子建立自控的意識並訓練該能力也是一種管,這是我認為最高層次的管。然而達到這種管的境界真是太難了,稍有偏頗就有可能差之千里。看了好書中尹老師對於圓圓貌似不管實則關注的例子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也讓我再次擺正了我和女兒的關係,正視了自己很多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

讓孩子聽話恐怕是每一位家長的願望,然而極少有家長會去思考孩子為什麼不聽自己的話,要如何説孩子才肯聽。也許在以大欺小的態勢下孩子屈服了,表面的聽話卻埋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那小小的心眼兒恐怕已在預謀着用何種方式擺脱這種壓迫了。嘮嘮叨叨是女性的通病,除了招致子女的`反感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通過反覆地讀好書,我感到管孩子不是難事,首先成年人對兒童就有年齡優勢;其次家長對子女又有地位上的優勢,再加上人都有對其他人的控制慾,管住孩子不難,難的是不管

閉上自己的嘴、放下自己作為成人和家長的架子、收起自己的巴掌,我想這樣的不管會比管收到更好的效果,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再過十年我們肯定會見到成效的。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7

暑假的時候有幸拜讀了尹健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知道尹健莉老師寫的書在對幼兒教育這塊有很大的見解,所以這次的寒假,趁着有時間,又再次拜讀了尹健莉老師的另外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完這本書之後,也是感觸極深,尹健莉獨特的看法,深刻的筆觸,道出了很多關於幼兒教育的看法。

就如尹建莉老師之言,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他的成長需要很多的雕琢,而雕琢這塊璞玉的人就是與他最親近的人。其實媽媽在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中起着無比重要的作用,媽媽是跟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跟他們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雖然父親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是跟媽媽相比,媽媽對於照顧孩子更為細膩,更為照顧的周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愛人的也是媽媽。

我覺得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有的時候媽媽也是給孩子信心的最好對象。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看在眼裏,孩子都在模仿着。

首先尹健莉老師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好媽媽,書中她也是用自己的案例在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做一位對孩子有幫助的好媽媽,雖然也有可能迷茫的時候,但她還是很努力,很堅強的去克服了,成功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好媽媽的力量。最為映像深刻的就是關於圓圓打針的時候,孩子們小時候最怕的事就是打針,每當孩子們聽到要去打針的時候,也是不情不願,會哭,會鬧,圓圓也跟大多數孩子一樣,害怕打針, 去醫院也會哭,也會鬧,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的力量,尹健莉老師選擇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打針,打針一點也不疼的就像蚊子叮一下那樣簡單。其實孩子會懼怕打針,有的時候是因為孩子給不了自己信心,尹健莉老師就一直在鼓勵着圓圓,你一定行,慢慢的圓圓開始接受,也不再抗拒。

相信打針也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事兒,每個月要打的預防針,生病的時候要打的退燒針,掛水的時候要打的針,每次要打針的時候孩子哭的總是那麼的讓人受不了, 很多的媽媽肯定是一開始也是非常有耐心的去哄着自己的寶寶,可是寶寶如果還是繼續哭鬧,媽媽就會失去耐心,語氣中可能就會略帶嚴厲,媽媽們常常忘記了寶寶會抗拒,是因為寶寶沒有勇氣,媽媽也忘記了要給自己的寶寶帶去鼓勵,讓他們有勇氣面對。

尹健莉老師就給我們很好的上了一課,不管是已經做了媽媽的,還是正準備做媽媽的人,這本書對於我們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映像。因為是通過自己發生的事兒,把自己當成案例寫的,特別會給人感觸,也特別容易讓人接受,看起來是真實可靠的,而不是紙上談兵,不牢靠。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需要媽媽的陪伴,很多的'媽媽也是忽略着這一點,覺得孩子的成長自己的參與無關緊要,也不注重去和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這些不關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其實孩子特別的依賴媽媽,他們需要媽媽的陪伴,他們需要媽媽的鼓勵,需要媽媽給他們信心,媽媽的這一角色真的對於孩子來講特別重要。有一些媽媽就始終沒有注重到這個問題,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去看看和本書,可以給你很大的啟發,你會收穫很多的東西,你也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我希望每個媽媽都會陪在孩子身邊,陪伴着他們成長,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就可以想到你,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你就在他們身邊,在他們遇見一些事沒有信心的時候,你依然可以在他們旁邊給他們信心,鼓勵着他們。不管他們長多大,你都可以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希望每個媽媽都會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快樂,有意思的童年。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8

家長會的最後,彭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一個任務,就是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讀完後寫篇讀後感。聽完以後,心裏不禁一樂,這本書以前聽朋友介紹説非常好、很有可讀性,就買了一本,就在我讀完最後一頁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它讓我對寶貝在成長中許多的教育方法和態度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也感謝彭老師給大家推薦這本書,讓我也再次地細細品味其中的樂趣。

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第一章如何提高愛的質量的第一篇就寫了“打針有些疼”。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了婧揚小時候打針的場景來。婧揚小時候體質較弱,上醫院打針的次數也較多,因為孩子生病時做家長的特別着急,到醫院後開好針立刻就想給打上去,也沒有過多的考慮孩子的感受,心裏總想哭就哭吧,哄一鬨就好了。自從看了書後,再去打針前,就先告訴婧揚“寶貝現在生病了,身體是不是不舒服?”“是”“那我們到醫院讓醫生看一看,聽一聽好不好”“好”“吃藥不能好的話,我們就需要打針,打針時有點疼,就像被小蟲子叮了一下,寶貝現在都長大了,我們要勇敢不哭,如果你感覺疼堅持不住想哭也沒關係”婧揚用力的點點頭。到醫院後,護士準備好後,讓婧揚把手伸出來,小傢伙下意識地往後縮,護士説“小朋友要勇敢呀”我接着説“生病會很難受,都沒有力氣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打完針就不難受了,寶貝要加油”婧揚好像受到了鼓舞,小手慢慢地伸出來,針剛一紮進去,小傢伙哇地哭了兩聲,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出來後坐在椅子上,就已經不哭了,讀後感《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等到第二天再去打針時,小傢伙自已主動地告訴護士,“阿姨,你輕輕地打”出來時也沒哭還告訴我“媽媽,我堅持住了!”雖然現在再去醫院,婧揚還是説“媽媽我不打針”,但只要給她講清楚道理,她還是願意配合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孩子是不可以哄騙的。捉弄孩子,是家長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

家長的目的`暫時達到了,但給孩子的心裏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給孩子真實的説明情況。不要輕描淡寫,也不要誇大其詞。信任孩子,並給孩子一段接納事物的時間。特別是家長,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講道理的孩子。像婧揚那樣,雖然知道應該看病,但內心的擔心和害怕讓她不敢向前。

這個道理對於我們家長同樣適用。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家長在首次教育孩子時也是一張白紙。那麼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和孩子一起成長。

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

婧揚從出生到現在,除去上班的時間,我都儘可能的抽出所有的時間和她在一起,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能和她們在一起時間真的是非常有限,特別是0-3歲不論是從身體、大腦的開發方面更是需要父母細心照顧的階段。從婧揚出生開始就給她放音樂聽,只要一聽到音樂聲響起,小傢伙的眼睛就去尋找聲音的方向,非常專注的去聽,遇到歡快的節奏時,她的小手小腳也跟着歡快的揮動,小嘴也咧開,啊啊啊地叫着。大一點時自已就會和着音樂翩翩起舞,婧揚的模仿能力特別強,看智慧樹的開場歌曲時,每次都跟着一起跳舞,跳得可是有模有樣的噢!

除去在音樂方面,我認為中國的傳統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婧揚還在呀呀學語時,經常拿着書給她讀《三字經》,讀書時,她總是盯着我的嘴在看,雖然有人覺得給她讀這些能聽懂嗎?能記住嗎?可事實證明,當婧揚兩歲時,一次看智慧樹裏的節目正放《三字經》,看了一遍後,她就能自已誦讀出來。包括後來的《弟子規》,通過動畫的形式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看了三遍後,婧揚就能跟着誦讀出來。嬰兒正是在這種無意識、不經意的狀態下吸收知識,儲存能量,一但開啟,就會無限的爆發。也正是這樣的積累,婧揚在語言發展方面,一直都沒有讓我擔心,在一歲半時已經能夠成句成句的説出來,並會使用“因為。。。所以、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再大一些給她買了繪本書,告訴她已經長大了可以擁有自已的書了。由於小時候經常看到外婆在讀書,她也會拿來裝模作樣的翻來翻去的看,現在知道自已也有書了,興奮的不得了,也溝起了她的閲讀慾望,培養了閲讀興趣。

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大量地讓孩子閲讀,讓她自己挑選喜歡的書來閲讀。才是讓孩子認真學習的最好途徑。在這當中,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必不可少。父母也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着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結合婧揚事例自已的一點看法,非常有幸能讀到這本好書,給予了我很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啟發,少走了許多彎路。希望有時間再讀第三遍、第四遍,不斷地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教育方式,也希望我和婧揚在她的成長道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9

利用放假的時間,我讀了尹建莉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只感到相見恨晚。看了這本書,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使我在今後的日子裏,無論是做家長還是做老師都有了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心態。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要想有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條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讓大人們認為不好的行為,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是歸結為錯誤的話,也應該先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先從大人們身上去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説好媽媽是個關鍵。那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呢?這是一個很難很重大的課題。每個媽媽都想當好媽媽的。可是往往到最後總是會抱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説:“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説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書中説“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再實踐,願我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

好媽媽好老師讀後感10

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早有耳聞,看到這個月的共讀書目以後趕緊去書店買了一本,細細品來。尹建莉老師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識字

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她教孩子識字的方法,值得學習:

一是用“讀故事”代替“講故事”。成人會擔心書面語言孩子聽不懂,會把故事用自己的口語“講”給孩子聽,而不是“讀”。

二是由“我指我讀”變為“他指我讀”。他指到哪,媽媽讀到哪。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理解自己所指文字的作用,把故事與文字聯繫到一起。

三是“隨機認字”。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識字”的素材。火車站“禁止吸煙”的提示,動物園的指路牌,……這些,無不成了孩子的“識字教材”。

二、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師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肯定都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行的培養。

四、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級的旅館

“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級的旅館”讀了好幾遍,我接觸過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孩子,知道這樣的孩子問題很多,實際上,家只要充滿愛和關懷就是最好的旅館了,無所謂多大的電視,多好的傢俱給孩子一個和諧温暖幸福的家,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育的人,這才是父母所能給孩子最豐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財富。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