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新教育讀後感四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1W

讀朱永新的《新教育》,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受頗深,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新教育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新教育讀後感四篇

新教育讀後感

我從上班至今已有七八年,從當初畢業時的心懷夢想與激情到如今的平平淡淡,在這過程中時常在想: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我們應該怎樣才能永保內心的激情?假期中我有幸讀了朱永新《新教育》一書,心裏豁然開朗起來。

朱永新教授在書中説道:新教育的目標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認識態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所有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在成長着,成長並快樂着,這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朱永新教授還談道:“不管教育怎麼變,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閲讀都始終沒有變過。”而新教育將“營造書香校園”列為首要行動,通過建設濃郁的閲讀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閲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這無疑是對傳統教學的一次提升。

讀到這裏,我的心也隨之凝重起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我們給了孩子一個怎樣的教育環境?怎樣的童年?是自信的?是快樂的?是難以忘懷的?是憂鬱的?我不敢想象。

書中還講到了“潛力論”。即人們通常所説:你想激勵一個學生,就不斷對他説‘你行你行你真行’,這樣再差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行。只有自信,才能使學生的潛能充分開發,才華得到充分展示,從而獲取成功。所以,教師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啟動學生的心理自信系統,讓學生在自信中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撞擊成功。一個停止撞擊成功的學生,就意味着對自己失去自信。”

古人説過這樣的話:世界上許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們的事情不能等待,因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而在今天我們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同學都需要成長,成長是我們生命中永恆的主題。我認為,成長的動力之源就是學習。所以,學生要讀書,教師更要讀書。讓反思成為習慣,在工作中反思,一個學生、一個教案、一堂課、處理一件事情、開展一次活動的體驗與思考等等。而我會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滲透和深化《新教育》的理念,實施《新教育》的方法,因為我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穫!真正的行動,本身就是收穫!

新教育讀後感

我讀了新教育之後,深深地被裏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動,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尋理想的執着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並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説,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

有一句話説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誇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後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説,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後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讀後感

很久沒有乘公交車了,今天,摩托車壞了,我又爬上了久違的5路(中醫院——農工商)。由於早上起來的早,睡意還沒有散去,於是,一路打起瞌睡起來。

“奶奶,坐這兒!”一陣稚嫩的聲音讓我清醒了過來。汽車已經開到了獅山路口。上來了一老一少,小的八九歲,扎一條馬尾,雖然瘦瘦的,但兩隻眼睛亮亮的。老的五十來歲,揹着書包,粉紅的書包被有點駝的背揹着,顯得有點扎眼。

透過車窗的陽光格外的.燦爛,小女孩自顧自地玩起了手影遊戲,一會兒是展翅高飛的小鳥,一會兒是晃動腦袋的小狗,笑臉和陽光一樣燦爛。手臂上彆着三條槓,白襯衫格子裙,一看就知道,那是我們海師附小的。奶奶一直揹着書包,坐在旁邊的凳子上看着孩子樂呵呵的,也是一臉的燦爛。

汽車到站了,奶奶依舊揹着書包,小女孩牽着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小辮兒一搖一晃,地上的那個影子也快樂地一搖一晃。“小姑娘,你幾年級了?”看到自己學校的孩子,總有幾分親切感。“二年級。”“哦,奶奶每天送的呀!”“是啊,路遠,又不放心一個人走。”奶奶接過話説。奶奶依舊揹着書包,一直牽着孩子的手,送到了不能再送的地方。

路途遠,奶奶跟着車送孩子,也許讓人無話可説,因為現在的路上,汽車摩托車實在太多,交通安全的確很重要,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有個人接送,也許還能説得過去。但是每到星期二導護時,我留心了一下,三年級,四年級,甚至五、六年級的學生,由爺爺、奶奶背書包的大有人在,説實話,我很想跟那些爺爺、奶奶説:讓孩子自己背書包吧!

讓孩子從小學會承擔,小時候能承擔自己書包的重量,長大後,才能肩挑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他們不應該是温室裏的花朵,而應該是陽光下展翅的小鷹。讓孩子在成長中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東西,那是一種鍛鍊,大人又怎能替代這種鍛鍊?

背起書包,在陽光下快樂奔跑,這才是屬於我們孩子的風景。

新教育讀後感

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現在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對閲讀的重視。《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動之一是“營造書香校園”,倡導閲讀生活。朱永新老師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閲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閲讀開始。新教育要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閲讀史。新教育就是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閲讀等互動閲讀發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個性。

朱老師説,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着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閲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探尋的重要成果之一。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開啟美好的人生。

這又和我們學校安排的閲讀、經典誦讀不謀而合!我們學校每天堅持的晨誦、午讀、暮省,學校的校本讀物《語文主題叢書》等,已成功舉辦了兩屆跳蚤書市,校園時時洋溢着濃郁的書香氣息!學生和教師都在平時的閲讀中共同成長。讀着這本書,我有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興奮。

新教育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通過閲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