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變形記讀後感6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8W

變形記讀後感600字1

讀《變形記》,很大程度是受到課文中節選那一節影響,沒想到居然有這樣的作品,雖然以前也聽過,卡夫卡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但真正讀了他的作品,感受深刻了許多許多。

閲讀《變形記》的過程,壓抑得厲害,就像巨石壓在身上一樣。那種生活的拘束,那種情感的壓抑,那種人性的扭曲,困住了我,動彈不得,感覺到我就是哥里高爾,我變成了甲蟲。

作品中的主人公夢醒之後,發現自己成了大甲蟲,全家驚恐,絕望至極。在我看來,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事情了,不過,還沒有結束呢?孤獨接踵而至。怎麼辦呢,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一家人終於接受了它。妹妹很細心,媽媽也好言好語,哥里高爾感到温暖,温順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緩解,不過,經濟上的不堪重負把這個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負擔也逼瘋了他。哥里高爾想剋制,卻又剋制不了。理智已經失控,回憶佔據了所有,雖然是甲蟲的軀殼,但人類的心無法讓他逃避。他要作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當他是噁心的爬蟲,他渴望回到過去!但對過去又十分恐懼,以致於有些喜歡現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織讓他心力交瘁,最終死在自己房間地板上。

哥里高爾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説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寫照。卡夫卡在寫自己,寫自己壓抑的生活。

《變形記》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們會去關心別人,愛別人,但別人一旦破壞了自己的生活時,愛就不復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作品中哥里高爾的妹妹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到最後,哥里高爾在痛苦的掙扎中,悲慘的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或許還比原來好了一點。他的妹妹是跳躍着走的,似乎忘記了剛剛死去的哥哥,或許,根本就沒這個人。

變形記讀後感600字2

如果你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變成了金龜,有了笨重的的外殼和細小的腿,你會考慮什麼呢?難以想象,但是《變形記》的主人公格力高爾面臨了這種情形。格力高爾是一個勤勞、善良、正直、有責任心的優秀青年,當父親的公司破產、全家處於困頓的境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旅行推銷員,是一個“多麼累人的差事”,每天4點鐘就得起牀趕火車,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飲食很差又不定時,由於工作關係,連個知己的朋友也沒有。格力高爾在發現自己身體的異常後,首先考慮的仍然是家人:如果自己由於不能工作,妹妹和父母該如何。但是可憐的格力高爾並沒有想到,在這之後家人並沒能給他安慰和鼓勵,反而最終仍然拋棄了他。“金龜”格力高爾被公司辭退,被妹妹和父母嫌棄,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格力高爾在受盡了家人的無視後死在了自己家裏。最令人難過的是得知他的死訊後,家人都感到了卸去重擔般的解脱,儘管他們心裏十分清楚這隻甲蟲就是格力高爾,這個不幸的家庭中終於又再次充滿了陽光,老兩口看着美麗的女兒,心滿意足地想該給女兒找個好女婿啦……

當格力高爾是家裏經濟的主要來源時,在家裏受到尊重和愛戴的,而當他變成了一隻金龜後,促使了父母的逃離,嫌棄,妹妹的恐懼,躲避,同事的驚恐。最後,在沒有食物,無法走動,沒有交談的情況下,主人翁終於倒下了。帶着心酸以及無邊的孤寂,留下的.,只有不易清掃的“屍體”。

看完這個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都説親情是很偉大的,它可以包容你的一切。但是,顯然,它在故事裏面,令人失望,卡夫卡用冷漠的筆調,描寫了一幅冷漠的人間圖畫。雖然這個故事看似荒唐,但畢竟不是沒有可能,雖然人不會變成金龜,命運難以捉摸,誰知道哪天災難就降臨到自己頭上來!人一旦遭遇不幸(喪失工作能力的疾病、傷殘等),他就不再被社會承認,從而失去作為人的價值的“自我”,成為無異於低等動物的“非人”。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沒有生活在卡夫卡那個社會,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的幸福,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幫助弱勢羣體,即使你喪失了生活的能力,也會得到社會和許許多多熱心人的幫助。

變形記讀後感600字3

晚上,看完《變形記》我問兜兜有什麼想法。兜兜居然説:“媽媽,你再生個小弟弟,然後你和爸爸上班去,我在家當艾瑪,小弟弟是利奧。”兜兜一直都渴望當哥哥,雖然平時我們下班後陪他的時間也挺多的,每天晚上吃晚飯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晚上睡覺前陪他聊天,講故事,週末也經常陪他出去運動、旅遊,給他體驗各種新鮮事物…….有時候我們會問兜兜:“你感覺幸福嗎?”兜兜總是點點頭。可隨着他的長大,我們發現他也很渴望和同齡大小的小朋友一起玩。晚上散步到市民廣場的時候,他總會去尋找其他的小朋友,平時的言語中會很羨慕班裏的大寶和小寶,也常會和媽媽説再生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哪怕最好玩的玩具給小弟弟或小妹妹玩也沒問題。

看完變形記後,我也反思了很久。平時我們也花了時間陪兜兜,為什麼他還是想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也許,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平時總是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和孩子交流,或者按自己的想法去引導孩子,卻忽略了孩子需要什麼。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故事:一個爸爸帶着5歲的孩子去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展覽,參觀的人很多,然而在爸爸看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孩子卻哭了起來。當爸爸蹲下來正準備問孩子怎麼了的時候,突然發現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全是人腿在周圍走來走去。看來,我們做的還是不夠,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想法,習慣於高高在上,看着孩子説話和做事。為人父母不容易,把一個孩子培養得自信、獨立、開朗活潑更不輕鬆。以後我們一定注意“蹲下去和孩子説話”,多考慮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真正開心健康的成長。

變形記讀後感600字4

這是寓言,還是夢魘?卡夫卡的《變形記》究竟是預示了一個未來,還只是偶然的一場噩夢?

《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之作。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歸入“表現主義文學”中。

格里高爾在父親的公司破產、全家處於困頓的境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在家裏是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當一個人被人依賴時,他與別人的關係自然會處於正常狀態。但格里高爾一朝成了大、冷漠、殘酷、無法溝通的可怕圖景,親情、倫理之情蕩然無存。格里高爾雖然成了甲甲蟲,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兄妹關係突然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顯示出一幅極端自私蟲,但作為人的思想感情還在。他為不能按時上班而着急,他為老闆要炒他的“魷魚”而焦慮,他為父親暗暗地存了一筆錢而欣慰,他為妹妹明年上音樂學院的事而籌劃,他為今後一家人的生計而憂心……專橫暴躁的父親卻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醜”外揚,要把他趕回房間,關起來。他甚至懷疑兒子會對家人採取暴力行為,而恫嚇他、用蘋果砸他,想要致他於死地。慈父之愛在他身上已消失殆盡,暴露出來的是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母親對兒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點,她同情兒子遭受的厄運,她不能接受兒子變成甲蟲的事實,因此悲痛欲絕,但她內心已把兒子當作一個沉重的累贅了。更可恨的是妹妹葛蕾特。當哥哥最初變形後,她尚能做一點照料工作,如打掃房間、送飯等。但時間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着向父親請求:“我們必須設法擺脱他”,“他必須離開這兒”。並狡猾地辯解説:這隻大甲蟲並不是格里高爾,如果是的話,他就應該“自願跑掉”。這實際是在暗示格里高爾。她還無中生有地説:格里高爾會“要了你們倆(指父母親)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佔領整幢寓所”。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訴,把她內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盡致。格里高爾對一家人的言語行動,並沒有驚詫,也沒有憤怒,而是用一種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態,接受了這種事實。他一邊“懷着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一邊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使薩姆沙一家如釋重負,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風,一身輕鬆出外郊遊去了。格里高爾的死並沒有影響了別人的生活。

人為什麼我們自私、狡黠、冷酷?因為懼怕我們的無能為力。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虛、固執的懷疑,向前追求一種無信仰的安全感,這種焦慮,正是人類文明千百年發展中不曾除去的隱痛。這種痛楚並沒有因為文明的日趨完善,人類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強而減弱,反而愈加凝重。

變形記讀後感600字5

《變形記》,以一種絕望的筆調開頭。主人公在一夜好夢結束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全家都因此惶恐。還不夠絕望嗎?我以為這就是最絕望的事。不單單如此,絕望之中還有孤獨:一個人的孤獨,一家人的惶恐,全人類的絕望。惶恐之後,餘下的辦法只有一個--------接受。習慣了就好。到這裏,在絕望的大山中似乎看到了一塊希望的石頭。淡淡的愛意出現了,妹妹細心的照顧,母親温暖的語言,都讓主人公看到了一陣陣的温暖。主人公也很知自己的情況,默契的陪和着。開篇緊張的節奏漸漸慢了下來,事情又得到了緩解,讓人開始浮想聯翩:也許,哥里高爾還會再變回來的,生活還會恢復原狀。可卡夫卡不這麼認為。我看到的只是光明,而卡夫卡看到的卻是全貌。熟悉,不過是厭倦的第一步,稍稍熟悉之後,無限的厭倦就在前面。終於,經濟上的重負讓這個家疲憊不堪也狼狽不堪,心理上的重負讓哥里高爾越來越多的做出他不該做的事-------絕望終於把他逼瘋了。他想剋制,又無法剋制。理智已經無法戰勝本能。對過去的回憶已經佔據了一切。他雖然擁有甲蟲的外殼,但他還有一顆人類的心,只要他在世界上還存在一刻,他就仍然是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把他當作噁心的爬蟲,他渴望自己像原來一樣!但是,他又對曾經的生活充滿恐懼。對生活的恐懼又使他有些愛上了現在的狀況。矛盾,是矛盾讓他心力交瘁,是矛盾讓他死在自己房間的地板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説人物,哥里高爾,他就是卡夫卡的真實寫照。卡夫卡不僅僅在寫小説,他在寫自己,在寫自己的生活。

除了主人公,他的妹妹也是卡夫卡着力表現的人物。不像劣等小説那樣,把他妹妹塑造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物。在《變形記》裏,每個人都是普通的,社會基層的小人物。他們都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小市民。他們的愛是建立在生存和金錢的基礎上的。當自己的生活美滿時,他們會去愛別人,關心別人,照顧別人。但是,一但別人破壞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夢想時,愛就不副存在了。餘下的,只是血淋淋的冷酷。從主人公妹妹上的變化上,這一點表現的入木三分。這個形象的成功塑造,也看出來卡夫卡不可估量的天賦。

小説的結尾是耐人尋味的。從結尾中,可以看到不止一種感情。哥里高爾在掙扎中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也許,比原來還要美好,在哥里高爾妹妹的跳躍中,哥里高爾被忘記了。不,這個人就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過是幻覺。在一場鬧劇過後,生活又滑回了原來的軌道。而他,哥里高爾,不過是薩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劃過的一道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