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1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家蕭紅阿姨在生命末期於香港完成的小説。

小説在童年會議中描寫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瑣碎小事中描繪出了沉默的民國靈魂,全書一共有七個章節加一個尾聲。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第二章——主要寫《呼蘭河傳》精神上的“盛舉”,反映出了生活在呼蘭河傳這小城裏人們的精神風貌內容大多以介紹東北小城為主。

或許,也只有這麼多瑣碎的小事才能在我們的腦海中呼蘭河的風貌——泥濘的道路、積水的坑,真不知悶死了多少家畜;瘋了的王寡婦被看為不幸者,而在呼蘭河這小城中的所有不幸者都被看做是叫花子;染缸房、豆腐坊和紙坊裏死去的一條條生命,這些新聞似乎也被呼蘭河的死氣沉沉漸漸“埋沒”;扎彩鋪裏最漂亮的陰宅和人們面對生死時冷漠、麻木的態度。這些內容,我記憶猶新,就像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樣。

尾聲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如此悽慘的結局,相信大家看了也一定會淚如雨下的。就像第四章從各方面描寫“我”家的荒涼,第五章是小團圓媳婦之死,都是會令人感到悲傷地。從前的一座熱鬧的小城,如今變成了一座陰冷的“死城”,誰會想到最後的結局會是這樣的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2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呼蘭河傳》,讀着讀着,我彷彿被蕭紅帶回了呼蘭河,彷彿看到了胡家無緣無故地打小團圓媳婦,彷彿看到了雲遊真人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騙錢,彷彿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兒瞎擺弄,又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滾燙的熱水中的掙扎……與其説小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説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比如説街中的大坑吧!人們和家畜不管在晴天還是雨天都會遭殃,這個坑淹死過豬,淹死過貓、狗、雞、鴨,甚至有人掉進裏面也很難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把坑填上不就好了麼?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什麼拆牆讓路啦,種樹攀爬啦,但就是沒有想到這個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

茅盾曾經説過:“呼蘭河傳裏的人物都像最低級的植物似的,只要極少的水分、土壤和陽光就能夠生存了,磨官馮歪嘴子是他們中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讚美他。”這本書不但形象生動,還有一定的諷刺意義,希望你有時間也去看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3

今天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説來挺丟臉的,我很少讀近現代的文章,這還是老師要求讀的。因為近現代的文章太過沉重吧,適逢戰亂,國家風雨飄搖,普通大眾也面臨着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困境,不同於古代士大夫的花團錦簇,也不同於現代的歌功頌德,那個年代的文章大多是真實的,鮮血淋漓的,作為一個生活在新時代的人,真的不想看。

本來人生就未必是陽光明媚,看一篇這樣的東西要難受好多天,更何況,人還年輕,這些太過沉重而悲哀的東西有時候還真未必感覺得到,讀起來也是相對枯燥和晦澀。

有人説,《呼蘭河傳》描寫的都是悲劇,但我覺得那都是生活,我們就這麼出生,這麼活着,也這麼死亡,我們所遭遇的不幸,卻也不是不幸,因為活着就有生死離別,就有“ 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 ”,就有生活困苦的可憐人。

這是人生常態,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用樂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些生活中的汲汲營營就是生活,用悲觀的眼光看就是在封建壓迫下的悲劇。其實,給過去的困苦生活打上階級標籤在我看來是牽強附會的,在那個時代,生產力就是如此,社會制度就是如此,真要説誰壓迫誰,自然界還有肉弱強食呢。我覺得,這些東西與其説是封建社會壓迫下導致的悲劇,還不如説是人性的悲哀。這也許是在生產力不高,沒有積極有效的社會制度來規範保障之下,長時間以來自然產生的社會結果。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4

《呼蘭河傳》主要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後呼蘭河百姓生活的日常。全文大部分內容都以“祖父的後花園”為引子,描繪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隨着作者一起回憶起童年生活,我的心也隨之跌宕起伏。

作者蕭紅對於呼蘭河的記憶很深,也許這就是她童年時期的記憶吧!她在那裏經歷了許多的悲歡離合。就像茅盾所説:“《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沒想到蕭紅的童年時期竟然是在這樣一個如此悲涼的小鎮裏度過了。

呼蘭河是一個既不繁華,又不富裕的城市。這裏的人們過着平淡無奇的生活,我總覺得他們只不過是為了活着而活着,就像一個木頭人一樣。這裏的人太過於迷信,以為什麼都可以通過跳大神請來神仙來解決。但這也導致了小團圓媳婦生不如死。

其實在現在,還有許多人十分迷信。我印象最深的是之前看到的一篇報道,裏面是這樣説的:有兩户人家對門所住,其中一户在門口裝了一面鏡子,另一户人家認為影響他家的風水,在一天晚上使用刀、斧等工具造成8人死亡。而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過於迷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許多多的麻煩甚至災難,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是應該用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

書中描寫的當時,遠不能和現在對比,我們為何不珍惜呢?我們應該破除迷信,相信科學。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5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呼蘭河傳》。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呼蘭河傳》主要寫了什麼。

在做着平淡如水的敍述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還有灰色的人生。

生活在呼蘭河畔的人們腦子裏充滿了迷信,他們認為人們應該順應天意,順應社會,但是天意到底是什麼呢?他們是那麼愚昧無知,那麼的封建,在無形中形成了劊子手,這是多麼可悲呀!其中最大的悲劇就莫過於小團圓媳婦的死,她才12歲,本是天真歡樂的童年,卻過早地被賣給胡家做養童媳,明明一個健康的小女孩卻因為愛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用皮鞭抽她,用燒紅的鐵烙她的腳心,小團圓的婆婆以為這樣打他是為了她好,但最終幫她治病而喪失了生命,我們到底該責備誰得狠心呢?愚昧無知的婆婆根本無法意識到是自己錯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下。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從作者筆下,我看到了作者無聲的哭泣和吶喊,似乎想喚醒那些人的麻木的心靈。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6

小説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的故事,展現了這裏的風土民俗和居民的生活狀態,思想性格,幾千年的封建思想迫害着人們,封建習俗影響着人們,給人們帶來了愚昧和落後。

在那個小城裏,人與城,少女與老人,生者與逝者者,愚昧與人性,交織在一起呼蘭河的日常生活,風俗人情,以及呼蘭河的人節日精神上的種種盛舉。因為人們無知的愚昧害了一個性格開朗的小女孩,因為他不像別的女人一樣低聲下氣,被胡家又打又罵,當被打的生了病之後,胡家又聽信了跳大神的話,在大庭廣眾之下用開水給小團圓媳婦洗澡,小團圓媳婦在花一樣的年紀被人活活折磨死了,而有苦無依的老人有二伯,他因為家世,別人的眼光是他的言行舉止性情極為古怪,而好人也不會有好報,馮嘴歪子會拉夢,會做豆腐,還會做年糕,他與王大姐有了一雙兒女,卻得到了人們的嫉妒,大家都説他們壞話,謊言層出不窮,呼蘭河就是這麼一個地方。他們被愚昧和無知弄的.一團糟。

在蕭紅筆下,他用詩一樣的語言構築了呼蘭河傳,這座精神的盛典,這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7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高爾基説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説一個人只要讀書就是在進步;也就像階梯一樣,每爬一層,代表離終點又近了一步。所以,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愛讀書。都説人活到老學到老。

呼蘭河傳作者是蕭紅,本書的主要內容也都在寫蕭紅小時候的一些事情。主要人物有:蕭紅、蕭紅的外祖父、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為什麼説主要人物有蕭紅的外祖父,而沒有她的爸爸媽媽和她的外祖母呢?主要就是因為蕭紅的爸爸媽媽和她的外祖母對蕭紅非常的壞,一點兒也不關心他,不顧及他的感受;他的外祖父就跟他們不一樣了,對蕭紅格外的好,所以文章中寫到蕭紅的爸爸媽媽和他的外祖父的內容很少,而有一大部分都是寫蕭紅小時候和她的外祖父一些事情。

蕭紅出生的時候囑咐都已經60多歲了,蕭紅三、四歲時,祖父快70了,70歲的祖父非常愛蕭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蕭紅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切都是自由的。在蕭紅的描述中,他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他從小在後園裏長大,蕭紅和祖父在後園裏一起玩,一起幹活,蕭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起,童年充滿快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8

在暑假裏,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裏面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無時無刻地吸引着我。我跳大神、唱身歌、放河燈、小團圓媳婦,有二伯……

首先,作者以動人的筆調描寫了呼蘭河周邊的景色,由其是不斷給人帶來災難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然後,描寫了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其中野台子戲描寫的最為詳細,讓人印象深刻。

隨後,就寫了蕭紅小的時候與祖父生活在一起的景象。作者小的時候和祖父發生的搞笑的事有很多,有一次,作者摘了一大堆玫瑰花給正在蹲在地上拔草的祖父戴花,作者把祖父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還聽到祖父説,今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開的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這可讓作者笑的夠嗆,也讓我感到非常地搞笑,看來作者小時候也很淘氣。

但小團圓媳婦的慘死,讓人心碎,感到無比的可惜,就是因為封建思想,才使小團圓媳婦死去,這也讓作者感到無比的惋惜,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舊中國封建思想、封建習俗的社會現實的否定。

作者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囤面,生動刻畫了許多人物。雖然有點悲傷,可是仍然有美,讓人讀起來感到十分地開心、愉快。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9

自從學了《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後,我便開始對作者蕭紅的童年產生了無限的遐想與好奇。這個寒假我仔細地品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那裏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社會……在那裏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她的童年裏最快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起,因為在這花園裏,她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她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因此在我眼裏,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她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當童養媳,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

《呼蘭河傳》從多個方面給我們描述了作者蕭紅童年時代的人間冷暖。讀完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之中。這本書讓我們瞭解了過去,瞭解歷史,建議大家有時間也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10

這天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裏講了好多“我”和祖父搞笑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個性搞笑,講了“我”在後園裏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説:“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十分幽默,十分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十分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樣,就怎樣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書裏講到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個大坑裏淹死過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有的人説拆牆,有的人説種樹,就是沒有説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愉悦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裏長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後園裏一齊玩,一齊幹活,作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齊,童年充滿了愉悦。

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早早的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是多麼的可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咱們的新社會,人們用知識變得智慧,用自我的雙手去創造自我完美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沒有可怕的戰爭。

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但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完美的時光吧!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停在那灰色的境界裏。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11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説,以蕭紅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線索,形象地寫出了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

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小城人的物質生活極其簡單;小城人的生活空間簡陋、侷促;小城人對生命的態度亦是麻木不仁,漠然到令人難以置信。

單説12歲的小團圓媳婦,曾經也是一位活潑快樂的小女孩:頭髮又黑又長,梳着很大的辮子,一點也不害羞,做得筆直,走得風快。婆家卻因其這些表現將她視為怪物,對她進行“毒打”“跳大神”,洗三次“熱水澡”,結果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讀到這裏,我和蕭紅一樣氣憤。這些舉動是封建落後思想對他們靈魂的扭曲,而看客們也滿足了自己的眼福和茶餘飯後的口福。

這些人又讓我聯想到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於是他背後的人們須竭力伸長脖子,有一個瘦子竟至於連嘴都張的很大,像一條死鱸魚。

蕭紅筆鋒直指封建主義思想,將批判深入到人們的心理和人格深層,值得深思。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12

蕭紅的《呼蘭河傳》,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引線,為我們描繪了20世紀20女作家年代xx小城呼蘭的種種人和事。

呼蘭鎮是平凡、卑瑣、落後的;也是封建、愚昧、冷漠的。作者筆下的小鎮好似暗灰色的一張紗布,淒涼的暗灰色不知不覺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它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 ” 稀稀拉拉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色彩,平淡的敍述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但那就是當時扭曲的社會。

作者更通過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把扭曲的小鎮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通過追憶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刻畫出長久以來被封建思想、封建習俗所控制的愚昧、悲慘的國人。這種迷信封建的舊社會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同時表達出作者對舊中國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

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感覺特別壓抑,特別的鬱悶,為什麼那時的人那麼愚昧無知 ? 為什麼因為無知而導致的一場場悲劇會一再上演?

反觀如今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更應該學會生活,懂得感恩。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13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裏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花園裏面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這自由自在的語言讓人感覺她生長在一個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卻十分不幸。她是個女孩,在上世紀時,重男輕女還很嚴重,父親的毆打,母親的冷言冷語,祖母甚至拿針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壓地她喘不過氣,而祖父卻給她晦暗的生活照進了一絲光亮,祖父讓蕭紅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這是她後來創作靈感的源泉。

前四章蕭紅寫了自家園子裏的故事,後三章寫了三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小團圓媳婦是個童養媳,她受盡了苦難,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鐵烙、用針扎,有時還不停地打她,有時被折磨暈了就被水潑醒繼續折磨,這一切正因為婆婆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最後她因為人們的迷信被活活燙死,那時,她才十三歲。但是周圍的人只是看熱鬧,直到她被燙死後就把她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在路邊有一個大水塘,時常有孩子掉進去淹死,卻無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後他們在茶餘飯後時討論葬禮時吃什麼下酒菜,他們冷漠、麻木不仁、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快感、他們毫無同情和温暖、他們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後的扎彩,又感歎起了人死後有多麼風光。

現在雖然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舊;屢見不鮮: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扶,路邊有人乞討卻沒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園暴力的人卻被人辱罵……

朋友啊,請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的關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14

近日,我讀了蕭紅的長篇小説《呼蘭河傳》。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章。

文中主要講了“我”和祖父在花園裏的快樂生活。“我”在園子裏每天跟着祖父,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面把那下了種的土窩溜平,其實,哪裏會溜得準,只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有時不但沒有把菜種蓋上反而把它踢飛了。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所以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拿着鋤頭的“頭”來鏟。“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作穀穗留着。

讀着讀着,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和奶奶在院子裏種菜的情景:記得在我8歲那年,那天是個星期天,我在奶奶家裏看電視,奶奶怕我把眼睛看壞了,就説讓我和她一起去種菜。我和奶奶來到院子裏,奶奶拿出菜種和工具,和我説:“奶奶給你一個任務,就是把奶奶下了種的土窩,你給溜平,好嗎?”我高興地答應了,奶奶下種,我給溜土,配合的非常默契,種完種後,奶奶又讓我給地澆水,而我卻拿着水管到處亂晃,邊晃邊喊:下雨囉!下雨囉!簡直開心極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僅領悟到了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的許多童年趣事,更讓我體會到了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我以後也一定要少接觸電子產品,多走出家門,去體驗生活之美。

《呼蘭河傳》讀後感賞析400字15

在這個暑假,我閲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説。當時,蕭紅雖然還不到30歲,可是身體十分虛弱,戰爭的摧殘和感情的衝擊令她長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種疾病。與此同時,她的文學水平、創作觀念和技巧已經達到了頂峯。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裏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不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呼蘭河小城裏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寫,使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時,我的心和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而她卻早被賣給了老胡家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幹活,還是會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到一個説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教誨”。《呼蘭河傳》裏既沒有批判,也沒有譴責,反而流露出一絲幽默和頑皮。

《呼蘭河傳》還是一部東北民間文化的説明書。蕭紅為人們毫不知曉的故鄉作傳,為一羣卑微的凡夫俗子作傳,這體現了蕭紅獨特的寫作視角。《呼蘭河傳》用孩童講述的方式,看似鬆散跳躍,但並沒有脱離整體的結構。也正是因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説顯得純淨樸素。蕭紅用她動人的筆調,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