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三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1W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分析了倫理學的主要問題,並向正在成長的一代提出了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會意義的目的、需要、興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三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三篇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這本《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是他晚年創作的,本書論述了關於善與惡、義務、奉獻、尊嚴、榮譽、良心、自由、責任心、公民的覺悟、愛情等方面的倫理學問題。可以作為家長及學生的一本很好的培養孩子的一本有指導和具體操作意義的教科書。

這本書,同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許多著作特點一樣,是用獨特的藝術政治形式、道德教誨的形式寫成的。而本書教誨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針對孩子、少年和男女青年講的道德教誨,其道德思想,包括在揭示某一道德範疇內容、概念、行為準則、個性、性格特徵等等訓導之中;第二部分是思考。他用一生的心血宣傳自己的主張,倡導個性和諧發展,他既是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理論家又是這一理論的實踐家。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這些思想與我國現代教育工作者倡導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的新的詮釋。這裏請讓我把自己在書中寫下的部分感受記錄下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要自己學會教育自己,讓自己的生命豐滿起來,所以教育理論應是每一個力求使生命煥發光彩的生命必讀的文字。生命力、領導力、影響力、親和力、學習力……都與對生命的理解相關,並且生命力是決定性因素。過分的關注自己的利益,會使人變得冷漠和敏感,喪失對同類命運的同情心。“凡是心中沒有過去的人,那他的心中就不會有未來”。過去就是歷史,不瞭解歷史就不會有歷史的眼光。“人的死不僅僅是生的過程的熄滅和終結,應當把它看作是一代傳一代的生命不息。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大寫的一生,他在書中曾寫道“人生下來並不是為了像無人問津的塵埃那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人生下來是為了在自己身後留下痕跡——永久的痕跡。一個人首先要使自己留在人的心中。”這本書是自己做好自己的老師的好教材,是自己培養自己成為真正的人的好教材!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二

最近學校開展了閲讀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讀書活動,我也積極閲讀了他的著作,特別是讀完《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後會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認知。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愛的教育才是豐滿的真正的教育。”教師不光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人。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講課、聽課、輔導、考試,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那麼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可怕的.、機械的,孩子們將成為冷冰冰的機器。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個性迥異的孩子,因此我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我們每天要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恰恰就需要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愛是教育的永恆的主題”這一理論。“愛的教育”要點點滴滴、時時刻刻融合在每一天與孩子的相處中去,教師要思考利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學到這些道理。比如用孩子喜歡的故事、兒歌、動畫等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學會關愛他人。讓他們明白關愛他人是現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真心的關心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周圍人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雖然他們不會明白這些大道理,但是小小的他們還是會在與老師、同伴的交往中學會“有愛”。

讀了這本書後我對怎樣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回想以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有的處理就不是很好,看到作者寫的各種例子,真是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個很偉大的人,他把“愛”時刻揉碎在教育中。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孩子都沒有離開過“愛”這個字。我們班劉逸航同學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以前我總是批評他,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隔三差五還是不完成家庭作業。我想僅僅批評他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要像蘇霍姆林斯基説的那樣,用滿滿的愛心和足夠的耐心對其曉以利害,推心置腹的説明了不完成家庭作業、不認真學習的危害,而不是簡單的訓斥,這樣他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老師不是要批評他,而是真心想要幫助他,並表示對以往的問題不再追究。我相信,如果孩子真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懷和愛護,他一定會有所改變,藉此機會再全班表揚他,讓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慢慢地他就會有進步了。蘇霍姆林斯基給予我的教育啟示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教育者很多的建議,每一條都啟示着我怎樣作為一位合格的教育者,並要將它們銘記在心。他説:育人先育心。要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份信任就像一朵朵嬌嫩的花兒,需要用心呵護。我們做教育的人,不管他是個多麼“沒有希望”和“不可救藥”的困難學生,只要你用心觀察,他也總有點滴的優點值得你去讚賞。而老師就是把點滴的優點發掘出來並放大孩子們就會因此受到鼓舞、增強自信。關心兒童的健康,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用愛來關心孩子,他們就會像花兒一樣美麗綻放。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三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是前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晚年所寫,逝世後由其女兒修改補充而完成的一本著作。這本書的中心問題是着重闡述教育倫理學的對象和任務,並將倫理學範疇,關於善與惡、義務、奉獻、尊嚴、榮譽、良心、自由、責任心、公民的覺悟、愛情、公共行為準則等有機納入教育理論結構之中。

本書的內容專注於闡述培養真正的人的思想,我曾經也思考過同樣一個問題,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人要在精神上豐富、思想上充滿信念、有崇高道德、善於忠實地熱愛國家、把智力上的豐富同熱愛勞動及對世界的認識完美融為一體。作者也説,這是一種理想的追求,皆源於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而對於現如今的社會來説,更吸引我的,是他對教養和善心的闡述。

我們學校門口貼有這樣一句話“先生不能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這句話我每天進校門都會看到,這是陶行知説的,也正是我想説的。

打我上學那會兒,就響起了素質教育的口號。然而過去了這麼多年,成績依然是第一位,教育的現狀似乎沒有多大的改觀。我想,如果可以,我寧願把成績放下,先和我的孩子談談做人的道理。比如,如何做一個有教養、又富有善心的好人。而這卻着實比提高成績要困難得多。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他在善淡薄的地方生長出來,使一個人變壞,無需付出特殊的力量,但要使一個人成為好人,那可得要付出艱苦的勞動。惡是從道德無知,從缺乏道德修養等基礎上開始的,所以才掉進道德無知的泥沼中去。那我想,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道德修養,不讓他們掉進去或者説將他們從泥沼之中拉拽出來。而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這得付出艱苦的勞動。特別是現在,在網絡的衝擊下,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管理起來也越來越困難。這也給我這個新手班主任帶來了諸多挑戰。但我相信,憑着我對工作的熱忱之心和今後不斷的學習與思考,自己一定有能力把班上的孩子培養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