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影響力》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7K

導語:讀了《影響力》這一部作品,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所感所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影響力》讀後感,供各位閲讀和參考。

《影響力》讀後感

《影響力》讀後感1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只是很詫異為什麼要把“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為《影響力》的封面,“微笑—影響力”、“影響力—微笑”它們二者之間難道有更深邃的聯繫,書中每個元素的運用,最後都應該跟“影響力”三個字相互契合才對?……帶着滿腦子的疑問,去讀這本書。

影響是一種行為,而“影響力”則是一種去影響他人行為方式的能力。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為模式”,而過往的經驗,也早已在腦中形成屬於自己思維構架的“圖示”,這些經驗都會不自覺的去抵禦外來影響,想要改變,談何容易?也許,《影響力》的魅力恰恰在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透析宏偉哲理,反向推之,驗證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許你正經歷着,也許剛剛經歷過,每每看到《影響力》書中得出的結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哦,我説怎麼會這樣呢?”,等閲盡所有文字,最後,才信了。

而對於我來説,從書中受益的不僅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會認同、權威、承諾和一致、短缺”這六條原則是怎樣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們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樣運用這六種“武器”更好的服務於工作,既能“皆大歡喜”也能提高效率。作為市場營銷人員,我們時刻在“影響”和“被影響”中輪流角色,怎樣做能將“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樣做能讓權威的嘴幫我們説話,怎樣做能讓我們的產品獲得最多的“社會認同”,怎樣做能讓我們在“互惠”的同時成為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贏家?巧妙的開啟“火雞媽媽”身體裏的磁帶,能給我們帶來額外的關懷;“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互惠原則”告訴我:給予以後的索取更能幫助我們順利的拿到想要的資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備的競爭能力,為客户的維護和資源的互換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子甚多,舉不甚舉,只怕是説多了,簡單的事情就變得細碎而煩瑣。只要稍加留心,你就會發現心理遊戲的樂趣。

現在,我似乎明白這本書為什麼要用“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為封面,也許它意味心理學的神祕源自於人豐富的內心;也許,它預示着當“心理學”與“經濟學”相遇就變得微妙迷離卻又兩者相宜。而這二者的結合,恰恰成就了《影響力》,只要是看過,以後在生活中就難以避免的要給某某事情對號入座。難怪,這本書要以“社會心理學著作”示人而非“銷售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懂得了,學會了,才能在關鍵時刻幫助抵禦那些看似光鮮卻暗藏玄機的心理陷阱,不要太大的實惠,僅此一點,足矣!

《影響力》讀後感2

該書主要是講述了六個強大的影響力武器,即互惠、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它們從本質來説是人類思維捷徑的另一面。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大量信息的時代,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為了適應生存,人類進化出了許多的固定行為模式,在潛意識層面下活動,不佔用意識層面的資源,這樣就可以簡化生活環境,節省精力。而有的人就發現了這些人類固定的行為模式,並且學習如何去應用,這武器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主要取決於使用者的動機。我們有必要主動去學習、去了解,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影響別人,然後達到目標。

第一個是互惠原理

其實就是鼓勵人們要懂得一個道理:如果想要從別人那裏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某種價值,你需要先付出,商業社會的本質是交換。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一種長期的關係,肯定是基於禮尚往來,雙方都能夠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定是這樣的。因此懂得先付出,懂得交換,這樣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譬如給予學校保安大叔一聲問候,這些我們平常把他們的服務視作理所應當的人,這聲問候對我們來説並不算什麼,但是對他們來説可能是一個驚喜,我們提供了額外的價值,他們也會給予我們關注,更多的照顧,有時候意外的回饋。

所以,互惠原理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超過喜好原理,對即使是討厭我們的人也有效,而且付出和收穫可能看起來不對等,你的付出給你帶來了遠沒有想到的收穫。我們給予的東西,那種恩惠,可以不只是物質層面的東西,還可以是像微笑、禮讓這些非物質層面的,我記憶深刻的是它還可以是主動的讓步,拒絕—退讓原理應運而生,可以顯示我們的誠意,讓對方因為我們的退讓而有更多的滿意感和履行承諾的責任感,運用恰到好處,就可以讓我們既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又讓對方很滿意,各取所需,實現雙贏。

第二個是承諾與一致原理

保持一致也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因此試圖改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思維定勢是很困難。我們平常沒有發現,過去的行為對將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可能第一次草率的決定,就那麼延續下去了,由於認知惰性、行為慣性。對於自身來説,保持一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不用去思考,這樣可以不用承受思考的痛苦,以及逃避可能得到的可怕的結果;另一方面,言行一致,前後一致也是社會所提倡的,是有道德高度的,因此也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壓力。

接下來是影響這個武器效度的幾個指標:

1、主動性

2、公開性

3、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內心的選擇。

當我們因為許下了某個承諾,導致了自我形象的改變,那麼只要將來繼續提出的要求符合這個新的形象角色,那麼就可以有效影響將來的行為。人的認知、情感、行為有保持一致的傾向,如果出現矛盾,就會使人渾身不舒服,產生去調整的驅力,這個ABC模型也是人們完成改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模型。當我們在認知、情感層面接受了這個承諾,那麼我們更有可能去行動;當我們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那麼我們的認知、情感也會給予反饋,認可這個承諾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給別人一個台階下,就是給別人一個好的理由去改變原先的堅持。

第三個是社會認同原理

該原理髮揮最大效果的條件是相似性和不確定性。我是在校大學生,因此以大學生為例,很多人都會有迷茫的情況出現,大家對於未來充滿了困惑,國內教育方法加劇了這種狀況的出現。由於未來誰都沒有辦法提前得知,這就創造了最好的`不確定性條件,另一方面,同樣是大學生,我們會更加容易去參照往屆學長學姐走過的路,當看到考研人數的數字、考公人數的數字的時候,從眾的行為模式就啟動了,於是這種熱可以延續這麼久,一屆又一屆。我們會想,這麼多人都走這條路,那麼這條路怎麼會是錯的呢?還有,即使是錯的,那麼這麼多人走,好像還可以求得個安慰,你看這麼多人都錯了。

雖然説如今盲目從眾的弊端已經在被不斷的提起,但是我們還是會時常不自覺其中這種行為模式。不過畢竟它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用的或者並不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損失,因此被一直保留着,而這也是其他影響力武器的共性。還有一點就是口碑,企業如果可以製造一種潮流,像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一樣颳起一陣旋風,大家都覺得如果沒有看過就沒有談資,沒看過就落伍了,那麼這種社會認同原理的運用真是太牛了。

第四個是喜好原理

我們都喜歡和我們喜歡的人在一起,我們也都希望可以成為別人喜歡的人,這裏就提供了影響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喜歡的因素,也給我們提供了可以實踐,用於生活當中提高自己受歡迎程度的方法。

一是外表的吸引力,這個很好理解,我們都會不自覺多看漂亮的女生或者帥哥兩眼,而且這個會產生暈輪效應,我們會賦予這個長得好看的人更多優秀的品質,這個是父母給的,通常改造的空間不大,但是把自己整理清楚,注意衞生還是可以做到的;

二是相似性,時不時來句“我也是”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因為類似的觀點、興趣愛好、性格等,或者是同鄉、同姓等,都會給我們一種好感,相比較於其他人來説;

三是稱讚,這個不必多言;四是接觸與合作,熟悉感可以提升好感度,但是如果原先就互相討厭,然後還經常碰面,那麼就未必能夠起作用了。好感是可以轉移的,愛屋及烏就是講述了這樣的道理,讓我們和積極的因素聯繫起來,形成一種經典條件作用,即讓對方產生這樣的想法:碰到我就會有好事情發生,那麼他是不是會更想要見到你呢?

第五個是權威原理

像是北大、清華這樣的招牌很響亮,像是博士、教授的名稱很震耳,這些都是權威原理在起作用。這些個的標誌其實都在傳遞一種信息,即我們是值得信任的,我們是有實力的,尤其當我們並不瞭解對方的時候,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有利於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努力讓對方瞭解自己,相信自己。我們考取相關的證書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如果這個證書具有公信力,那麼這個證書的含金量就更高。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律師需要穿着剪裁合身的高檔西裝,配備一輛豪華車,這些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可以想外界傳達一定信息的。人靠衣裝,佛也得靠金裝,別人沒有義務花更多的時間瞭解你,因此你需要靠這些權威象徵來證明自己,為對方節省時間。喬布斯營銷哲學中的impute也是這樣的,你要讓對方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你,產品再好也需要好的包裝。所以我們去面試的時候需要穿着正式些,不僅是出於對對方的尊重,也是體現一種專業的精神。

最後一個是短缺原理

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會變得越有吸引力,尤其當一個東西原本充足,但是突然變得稀缺,而且競爭激烈的時候,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害怕後悔,害怕失去機會,會讓人變得更加衝動,沒有思考的時間,強迫自己去行動。為什麼有人説最珍貴的東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就是因為有的時候人們不會意識到它的好,只有在失去了才懂得,才會知道去珍惜,但是卻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懂得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珍貴是很重要的,你本來就很珍貴,要讓對方知道你是很搶手的,讓他有危機感,這些在男女生交往中確實是這麼個理。所謂的飢餓營銷,限制時間、數量,設置條件都是為了讓商品變得更加難以獲得,如果在加上排隊、搶購一空,像小米手機一樣,那麼就真的是把短缺原理充分運用出來了。

這些是知識方面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運用到生活當中,創新性地運用,因為單純模仿、複製已經難以奏效了,把這些影響力武器牢記在心,融會貫通,畢竟這些還可以交叉、聯合使用,可以變化無窮,十分神奇。思考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並且真的在生活當中應用才是最難的,要花時間的,畢竟看一本書用不了多長時間,不斷練習才能讓自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影響力》讀後感3

讀了這本書,雖然自己並未讀完,但是針對與前面一小部分內容,卻有着自己的理解。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你肯定會聯想很多?會猜測“影響力”這三個字到底是什麼含義?通過我對這本書前小部分的閲讀,這本書主要是向讀者列舉出各種各樣的例子,來説明它所想表達的觀點。以下便是逐步來解析自己理解。

針對於本書第一章的內容而言,《影響力》向我們讀者展示了這個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有行為,有思想。

最先引入的便是高價使產品更好的銷售。其實使這件事情成功的除了價格外,還應該是產品。我們應該意識到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提高銷售量。本質的原因在於例子中的產品是珠寶。珠寶在人眼中都是昂貴的,所以當它超出市場價格外時候,沒有人會覺得這是“敲詐”,反而覺得是珠寶本身的物有所值。

珠寶是奢侈品,試問一下,如果將珠寶替換成其他小型奢侈品(意思是説沒有珠寶昂貴),那提價的後果又不一樣。這個例子可以告訴我們,在我們購買同樣的商品的時候,要善於分析價格變動的前因後果,節省不必要的開銷。當然透過這本書的名字,我又得出這樣的解析:影響力,影響我們固定的思維,改善機械的行為。

通過上個例子,本書僅僅是為了引出“影響力的武器”。其實我不太明白這些武器,因為它們都不是實質上的事物。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中的許多例子後,這武器便不是武器,因為你已經瞭解對方行為的目的。但是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個優點,在例子之中告訴你表面中的實質。

針對第二章——互惠。

如書所描述的一個古老的原理:給與、索取……再索取。針對我們學習這門課而言,關鍵在於去分析和理解消費者的心理,然後再適當用各種方法去攻破心理防線,最後達到自己的根本目的。

而互惠就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也許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沒有發現。但是當你讀了這本書後,你會發現互惠無處不在。我記得在大學裏,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一個身穿西裝的男士,突然就問我有關學校的問題,然後接着就問我是否在學校裏擔任幹部,然後問我是否想在大學裏嘗試創業,最後我才知道他的目的是在於吸納校園代理。我並不是牴觸校園代理,我覺得這個男士就是用了一種另類的“互惠”原理。

他慢慢引導你在大學必須要有所作為,最後再説明怎樣有所作為!我想到了每逢大學開學的時候,總是有很多人上門賣英語報紙。可是很多人都是被賣報紙方所給與巨大的利潤所吸引,而其實真正能賺到的卻不是很多。當然我不反對這樣的事情,因為它能使我們成長,使我們在經歷某些事情後更加成熟。似乎有離“互惠”這個主題偏了。接下來讓我們迴歸這本書。

互惠原理的威力在於,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人喜歡或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先給我們一點小恩小惠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請求,將會大大提高我們答應其請求的可能性。其實在結合我們所學課程,我可以理解為如果去降低消費者對推銷者的防線。在大街上,你會遇見一些推銷人,他們一來就告訴你如果你填了這份調查問卷,就會有小禮品贈送,這種情況你肯定會停下腳步,為他們填問卷。

相反,如果他們僅僅是叫你填問卷的話,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走開。因為我們做很多事情都要與自己的利益相掛鈎。當然,雷鋒的精神還是要一直存在的,但是現實也是殘酷的。也許往往隨着世界的改變,人類的某些很純真的東西也隨之消亡。

所以,如果能獲得消費者的心,在於你是否讓他們感覺到你的服務或者你的商品與他的“利益”掛鈎。比如,你去剪頭,剪完後朋友都説不錯,如果你下次剪頭,相信你還是會選擇同一家同一個理髮師。為何?因為這個理髮師讓你在你朋友話語中得到的稱讚,這也便是所謂的“利益”。

綜上,我認為最好的互惠就是讓對方感覺不到,在未來卻有明顯的效果,正所謂“路遙知馬力”。以上就是我暫時對於這本書前面小部分的感想。最後我想説的是,這本書列舉了許多例子,告訴了許多道理,但是書是死,人是活。何為影響力?就是要讓我們將死書變活,運用在實際之中。當然你可千萬別指望讀完這本書,你就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但是它能讓你少走許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