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讀了《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有趣的書。《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裏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歷程,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

這本書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這段故事記敍着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着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説她第一次見着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從她的小説中,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裏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裏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在艱難的日子裏,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户,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着充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還説“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人們常説,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樸,感人。閲讀她的書,彷彿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説着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三毛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裏……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2

喜歡三毛的故事,感覺她的故事永遠那麼幹淨純粹。像是在童話中卻又是那麼的飽滿精彩。這本書是我很久以前就看了,一直被裏面的生活所牽引着。開始喜歡那個叫沙漠的地方,原來以為沙漠就意味着貧瘠、苦難、荒蕪。但是自從讀了這本書,開始知道原來沙漠裏也有那麼美好平靜的生活,開始向外那裏的生活,也好想像三毛一樣有一個愛的人陪我一起在沙漠裏平淡的生活。那裏的人都好善良,那裏的每一件事都那麼簡單。

《懸壺濟世》這一節首要是説三毛做大夫,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異獨特的方法,或是用國內藥書上的老法子,給當地人治好了病。尤甚有一次,三毛“改行” 做牙醫,用指甲油來補人牙齒,並且確實補得那幾個不肯去醫院的發病的人牙齒都不痛a了,足可令咬東西。這件事荷西瞭解後,“嚇得全部頭髮刷一下完整豎起來,像漫畫裏的人物一樣”,又足以讓讀者心裏感受到荷西當時的驚嚇。

這件小事,讓我看到了三毛的可愛與善良。她有時像個固執的長不大的孩子,總是能做出讓人啼笑皆非卻又讓人感到的事。喜歡她的善良,羨慕她純潔的心靈。今天的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每天都有各種誘惑充斥着我們的身心。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生活,為了一些簡單的物質,而逐漸失去了最真實的自己。我們再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因為我們走得太快,漸漸地把自己也丟失了。我們誰能夠拋下生活裏的那些燈紅酒綠的生活,願意到艱苦的沙漠裏去生活呢?而三毛願意,就是因為她這種簡單的心,讓她得到了別人永遠也得不到的快樂與幸福。

物質與快樂不成正比,你擁有的東西越多,不代表你就會越快樂。所以放下你前進的腳步,也許你會得到更多。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3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

當熱愛流浪的三毛決定到撒哈拉沙漠生活時,支持她這個瘋狂決定的人,除了她的父親還有一個人,那就是荷西。他甚至在三毛去撒哈拉之前,便提前在那面的磷礦公司找到了工作,租好了房子,並且打點好一切,等待着她。

三毛的文字直白,清爽,樸實,靈動。不做太多粉飾,沒有生硬的哲理,只是自然地向人展現沙漠生活的原貌和趣味。讀《撒哈拉的故事》,就好像聽朋友講他動人的生活經歷,彷彿身臨其境。

其實上世紀70年代的西屬撒哈拉,並不是像照片上看上去那麼美。那裏黃沙滾滾,物資奇缺,落後骯髒,交通閉塞,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但即便如此,三毛還是義無反顧的留下來,經營着他們的小家。一是源於三毛對沙漠的執着和熱愛,二是她被這裏的風情以及當地人樂觀開朗的個性所感染,吸引。

這是三毛初到撒哈拉的感受,無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辛,總會有人甘之如飴,這對於三毛接下來的生活給予了莫大的鼓勵。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透過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看到那個自由不羈,熱愛生活,不為艱辛所困的三毛,以及她筆下流淌出的綺麗的風土人情,滿滿的異域情調。當一個人真的熱愛生活時,再貧窮,再乏味的生活也會過的有聲有色,富有詩意。三毛便是如此,她有一顆向善向美,玲瓏剔透的心,在這凡塵俗世中自由進出。當她詩意的種子散落在平淡的日子裏,就能讓時光開出明豔的花兒。

三毛將撒哈拉視為“前世的鄉愁”,“夢中的情人”,她覺得自己前世或許是荒漠中的一粒沙,或許是沙漠泉水裏的一滴水,抑或是高空中的一隻飛鳥,撒哈拉是她的夢,她的情感寄託,是她魂牽夢縈的思念與牽掛,是她心之所繫,命之所在。

她説,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在流浪。於是,她停下了流浪的腳步,把心留在了撒哈拉。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4

我羨慕她。鷹般瀟灑,指定哪裏是歸宿,哪裏就是自己的家。註定漂泊的命運將她指引,那流沙王國。三分天真,七分執着,加上丈夫的一向支持,她成功進入了夢幻,她的撒哈拉。

果敢率性,與眾不同。同齡女性於社會追求名與利,唯她願以心為歌,唱響她的熱情與不羈。“我想在撒哈拉定居。”她對荷西説。“我有一種感覺,撒哈拉將是我的歸宿。”於是瘋狂地,背上行囊你前往不熟悉的非洲大陸。她敢,她天真,她瘋。這是我為什麼羨慕她,當世界隨着發達循規蹈矩,又有何人能如此“瘋癲”,欲突破所有的侷限,活成獨一無二的人生?

善良,助人。作為外來者,她接受當地文明,也帶去自己的文明。她告訴我,只要心中一片赤誠,到哪,都有故事相伴。她的故事幾乎都來源於她的熱心,唯有助人能最快地深入一個地方,參與一個文明,擺脱孤獨。

幽默,為生活的苦楚幽默。對於鄰居家蓄意跑到自家樓頂來吃花的山羊,她稱呼為“壞傢伙”,常張牙舞爪上樓抓羊,演出一幕滑稽劇。房頂幾次三番幾次三番被羊踏破,也只能心存抱怨老實上樓修屋頂。郵局離這很遠,要走上半天才能拿上一封信,她卻運用郵局的一點功能幫助了鄰居小夥的單相思。撒哈拉很苦,沒有多少外地人想在此定居,即使心懷新奇,也絕不會像真正過生活一樣待上十天半月。她,是認真的,艱難的生活只是一場滑稽劇,從未想逃避,因為這是她的撒哈拉。

她的撒哈拉是野性的,隨風的,是流沙,也是別樣的安定。看着一篇一篇來自遙遠非洲的奇異故事,腦海中便有一個裹上紗巾,光着足的女子向我走來,向我發出邀請,忘記俗世的循規蹈矩,遵從自己內心的白馬。

來世她要變成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裏安詳,一半在風流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5

《撒哈拉的故事》由十二篇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記錄了三毛在撒哈拉的所見所聞。

這本書文字樸素,沒有刻意的咬文嚼字。看這本書,不用去做筆記,窮盡心思去解讀每一句話。儘管把心交出來,平淡閲讀完,有笑有淚。每個故事都會潛移默化地打動着認真閲讀她文字的人。

從台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三毛活的灑脱不羈,追尋着自由單純。當她無意間翻地理雜誌,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介紹時,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土地。於是一個真正的自由的靈魂便去到了那裏,去到了撒哈拉。

撒哈拉沙漠,那個漫天黃沙,草木難以生長的地方,三毛在那裏呆了好幾年。在那裏,她憑藉着帶去的藥品和醫書,醫治生病的沙漠人,成為大家萬分信賴的神醫。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三毛在沙漠裏,在那羣撒哈拉為人裏,考取全世界通用駕證,可謂精彩紛呈,引得高欄上的在押犯人也喝彩不斷。為了結婚,荷西陪着三毛花幾個月不厭其煩地弄齊相關材料,並在撒哈拉為人的熱情與友好中成婚。在沙漠的枯燥中,三毛在枯燥的沙漠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

然而沙漠畢竟是殘酷的。為了收藏三毛喜愛的一種石頭,荷西與她駕車前往化石地,途中不幸陷入沼澤。在夜的漫長與淒冷中,在面對惡人的欺凌時,在生與死的考驗下,三毛表露了她的勇敢、不屈與智慧,用自己悍不畏死的勇氣與機智的頭腦甩脱了惡人,救出了丈夫荷西。

在撒哈拉,這個獨立,勇敢,自信,自由的女性給我們展示了生活的哲學。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着之物,隨風而起,隨風而落,而沙漠,則收容了他們,也收容了三毛那一顆,雲遊四方的,自由的心。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6

這本書説長不長,説短不短,內容都是很多的小故事組成的。這本書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就買的一本書,一直斷斷續續的看。剛好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讓我又有了靜下心看書的機會。

讀完這本書,我就產生了很強烈的要去旅遊的慾望。當然,也想去沙漠,撒哈拉是不太可能了, 我想去西藏,神祕;我想去內蒙,有大草原;我想去北京,閨蜜在那裏工作;我想去廈門,好朋友説鼓浪島很美;我想去雲南,四季如春,風景如畫。我真的很想去很多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地方是此刻能去得成的。

三毛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生活了很多年,條件艱苦,薩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畫, 一個藝術館,她也能和鄰居們相處融洽,她能開着他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她能從沙漠中,從薩哈拉威身上發現一個又一個故事。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很多事情。要覺得生活是完美的,世界是完美的,我們就能經意或不經意地發現生活中點滴的美,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期望。我向往的不僅僅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祕的沙漠,我向往的還是三毛對生活的那種態度,還有她生活的狀態,我覺得她很幸福。

這樣更加讓我覺得有必要趁着年輕的時候到處去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大學僅僅出去玩了三次,在參加工作的半年卻沒有想到出去,想想自己錯過看看這個大千世界最好的機會。我真的想去旅遊了,和好朋友一齊,我期望我們能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記得我們以前走過一樣的路,分享過最美麗的風景。

希望疫情快快得到控制,慢慢好起來,迴歸正常的生活。中國加油!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7

三毛曾説,每當我想你一次,天上就掉落一粒沙,於是這世界上就有了撒哈拉。

有人説,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有着一種沙漠的味道。熾烈,悲壯,平淡中帶着不平凡。三毛的一生是不幸的,所愛之人總是不能在她身邊多做停留。但她擁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得不到的運氣,她遇到了願意給她自由並一心一意愛她的荷西。

在《撒哈拉的故事》“荒山之夜”一文中,荷西帶三毛到沙漠中尋找化石,自己卻不小心掉進泥淖裏,三毛搶救一夜才讓荷西從死亡邊緣逃脱,彼時已經天亮。三毛問荷西,還要不要找化石了?虛脱了的荷西説,要!看到這裏我無奈卻也會心地笑了。不羈的三毛有一個願意陪她流浪,瘋狂的丈夫。雖然三毛説,我從未真正愛過他,愛情也是結婚後才開始的。但這兩人的愛情真的羨慕死很多人。多少情侶有着浪跡天涯的夢想卻停留在出發點上?三毛一句“我要去撒哈拉”,荷西立即默默收拾行李在西屬撒哈拉安頓下來,就這樣陪三毛去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荷西給三毛最大限度的自由,還説就是要三毛自由,自由的三毛才是自己喜歡的三毛。三毛是匹野馬,而荷西給了她一整片草原。

《撒哈拉的故事》除了寫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也記錄了三毛感受到的撒哈拉。封閉的撒哈拉,電不常有,電視常年無法打開,許多住民甚至從未見過鏡子,照相機這些現代文明的產物;平淡到令人抓狂的撒哈拉,沒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景象,只有枯燥的生活;落後的.撒哈拉,奴隸制度依然存在,法律名存實亡,教父竟是第一次給人主持婚禮;動亂的撒哈拉,有戰爭,有死亡。《撒哈拉的故事》向世人揭示了撒哈拉不為人知的一面。

《撒哈拉的故事》裏,有一個風一樣自由不羈,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子,有一個知己般的男人,有一片遙遠的地區,以及許許多多個或温暖或有趣或悲傷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8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家在遠方。”從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莫名對詞中的遠方產生了美好的憧憬。——題記

筆尖沙沙地在紙上跳動,算着一道一道難解的題。太陽的餘暉透過窗子照在雪白的牆壁,抬頭望向窗外,只覺脖子一陣痠痛,我用手揉着。興致勃勃地觀望着窗外的景物,這才發覺已是黃昏。窗外的一切都被照得金碧輝煌,突然覺得一切都那麼可愛。我的目光鎖定在一株蒲公英上,忽然一陣風吹來,白色的小傘像一羣跳着舞的小精靈,朝遠方飛去。我的思緒也隨之飛向遠方……

許久,思緒被拉回,瞥見書桌上的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書是我喜歡的一位作家三毛寫的,其實我一直很困惑,三毛是作家,她在中國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何偏偏到一個遠離親人,遠離繁榮的大沙漠生活。整日吹着大風,天天得為沒有足夠的淡水發愁……然而當我翻開《撒哈拉的故事》瞭解到許許多多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的故事後,才明白即使是在荒涼的大沙漠,也可以生活得如此精彩,如此灑脱,不由得為之前的不解而後悔不已。在他們為自己的生計而發愁時,一起去海邊捕魚,然而他們把魚賣的太便宜,最後飯店吃飯又將所有的錢都花掉了。剛到沙漠,沒有房子住,便自己買東西裝飾房子,用汽車輪胎當座椅,用破羊皮作沙發墊,把屋子裝飾得有聲有色,傳成一段佳話……

時間奮力地把我從遐想中拽了回來,於是轉身回到座位,遨遊在一堆數學題中,認真的學習着,但是,目光不禁又向窗外一瞥……

也許我們就像紛飛飄絮的蒲公英,潔白無瑕,將帶着希望與夢想飛向那更高更遠的天空,找回屬於自己心中的一片蔚藍。——後記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9

讀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讓我感覺三毛不像現實生活中的人,像一個夢幻,虛構裏的人物,她和一般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像三毛自己説的,她過得是不一般的生活,將艱苦的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美好,讓對沙漠生活渴望而不可及的人都產生了渴望和羨慕,説明三毛的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她的心靈和平常的人確實是大不同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好幾次在讀的過程中去上網百度三毛和荷西的照片,感覺書中的三毛和照片裏的三毛是處在兩個世界的,光看照片,看不出三毛寫的是自己在沙漠裏的事情,書裏那個大膽,想做就做,率真,灑脱等等不同於一般女子的三毛與照片中的三毛是那麼的不像。

看到最後三毛寫給自己爸爸媽媽的信時,才感覺三毛原來和我們是處在一個世界的人,她不是那麼夢幻的一個人了,她和我一樣會跟父母訴説家長裏短,會和父母撒嬌,那個喜歡流浪的女子,喜歡到處跑的女子,婚後在離自己家鄉千萬裏的地方,也會牽掛父母,渴望父母寄信給自己,在沙漠生活多年,想回到了那個自己熟悉的家鄉。

三毛的文字會吸引着我一直讀下去,等我從書裏拔出來時,時間不知不覺的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了,我一般吃飯的時候,因為吃飯對於我來説是快樂的事情,就不想再看書了,那樣感覺會把吃飯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通常我會挑本漫畫或者找一部電影、紀錄片、綜藝,邊看邊吃,然而這本書,我在吃飯的時候,一樣可以看下去。

我喜歡三毛,喜歡她的性格,喜歡她的為人處世方式,喜歡她的善良,喜歡她的豁達大度,喜歡她可以在任何艱苦的環境下都可以使自己過得與眾不同。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0

高中時候,同學們都在瘋狂的看三毛、金庸,那時候就是讀個文字、看個熱鬧。再次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卻不僅僅是撒哈拉的熱鬧,還有熱愛生活的三毛。

三毛是一個愛好自由、熱愛生活、灑脱的人,她的文字情感真實,語言自然、清新、樸素,沒有太多粉飾,總是將生活的原貌和智慧自然的展現出來。

《撒哈拉的故事》起因是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決定背起行囊,在沙漠中尋找生活的真善美。作品圍繞三毛在沙漠的幾年生活為主線,寫了撒哈拉當地的風土人情。三毛的文字總是有趣、生動、新鮮,緊緊抓住讀者的心。

《結婚記》中,講述了三毛與荷西結婚的場景,幽默風趣,讀到了深愛;讀到《死果》這篇時,緊張、神祕的心情一直伴隨着讀完整個章節才得以緩解;讀到《沙漠觀浴記》,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跟隨着三毛的描述,時而覺得噁心,時而覺得愚昧;而讀《娃娃新娘》時,卻時時感受到悲涼、悽婉,歎息撒哈拉民族婚嫁的陋習。

讀了三毛的書,有一種灑脱濟世的熱情,她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深刻的道理;用樸素的文字描述的平淡的生活、風土人情但是卻讓人歷歷在目。

正如三毛在此書中寫道“生命的過程,不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常常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卻有同樣的熱情。願我們每個人能把生命的熱情投入到有意義的生命過程中,為我們的青春寫下一筆有顏色的滋味,也不枉年邁時的回憶有了色彩、有了品味。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1

高中時期,班上有個同學喜歡你,你所有的作品她都看完了,而我對你的所有知之甚少。好後悔當時自己沒有借幾本你的書來看看,沒有早一點認識你,沒有早一點走進你的世界。到今天,看完第一本你的書——《撒哈拉的故事》,我徹底被你征服了,喜歡上了你,喜歡你的善良可愛,你的自由隨性,你的固執堅持,還有你和荷西的愛情故事。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當時那位同學如此為你着迷,原來,這世間有些人真的能做到不隨波,不盲從,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你説,你想去看看沙漠,認識沙漠,然後你就去了。撒哈拉,一片茫茫黃沙。沒有充足的淡水資源,沒有蔬菜和水果,住在用棺材搭建的小屋裏,不時還會有游擊隊的突襲。不同的文化差異,你真誠相待的撒哈拉威人也並沒有多麼樸實善良。在這樣的條件下,一般人可能住個十天半月體驗下就走了。而你留下來了,在這裏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小屋,甚至將自己的靈魂永遠交給了這片沙漠。到現在都還不太明白你為什麼能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那麼長時間,可能,有些喜歡真的不需要理由吧!

你説,你擁有親情,愛情,友情,你感覺自己很幸運。遇上荷西,應該是最大的幸運。你們經常鬥嘴,卻很少吵架。在看到西班牙人諷刺香港人是港奴時,荷西比你更加憤怒。我想,愛一個人,是會愛對方的所有,包括你的民族和祖國。不論何時,他都能想你所想,思你所思,一個小動作,便能明白你的小心思。你想去瘋,他會毫不猶豫地奉陪,就像來到撒哈拉。

你説,我的讀者朋友,我們原來並不相識,今後也不會相逢。但人生相識何必相逢,而相逢又何必相識。是的,在看到你的文字時,我們就相識了,就在對話了,不是嗎?沒有早一點認識你,是我的遺憾,但現在也不會晚,很高興認識你,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2

我心中的撒哈拉——:

小記:從開始看三毛前輩的作品,到深深地被她的文字吸引,愛上她特有的人格魅力,只用了我半天時間。

從書架上選書時,室友推薦了這本《撒哈拉的故事》,我隨手翻開一頁,咦~有意思,便裝進了書包,而後的半天,除了上課,我都在惦念或閲讀此書。

我驚歎,這世間竟有如此奇妙的生活方式,更驚歎於,竟有如此獨立、勇敢、有趣的靈魂,這靈魂穿梭於撒哈拉沙漠,如魚得水。所以,我拋下了時間,如飢似渴地讀着。

與室友談起三毛,“我真喜歡她,世上竟有那樣開朗、有魅力的女子,未曾謀面,我卻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她一定是一位很美麗的姑娘。”

“不,她一點也不開朗,非常抑鬱,撒哈拉沙漠的日子是她最幸福的時候,而她的其他作品都很悲沉。荷西去世後幾年,她在……放棄了生命……”

我張大了嘴巴,心靈受到了猛烈的衝擊,時至此時,我只將《撒哈拉的故事》看了三分之二,我沉浸在三毛與荷西有趣、充滿生氣的小幸福裏,歡喜着三毛開朗的性格適於大漠生活,細嚼着三毛與鄰里、撒哈拉威人相處的點滴,突然就被這一番言論奪走了我所有的、關於三毛的美好形象。

深夜,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嘗試了十幾次,卻都無法安然入眠,於是起身繼續讀書,只讀了一節,再也讀不下去了。彷彿一個被劇透了的觀眾,眉頭始終無法舒展。

百度了三毛前輩的生平,更為之心痛,如此美好的女子,為何命運只給予她六年的美好時光?但轉念一想,若不是那一番磨鍊,又如何有那般獨特的人格魅力與思維方式?恰似那句“自古英雄多磨難”吧。

又如,若不是失眠,我又如何會打開電筒,藉着微弱的燈光執筆寫下心中的困惑。自然,我不是英雄,但這些文字,足以使我成長。

願天堂也有你愛的撒哈拉,願你再無憂慮。

作者:認真讀書的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3

撒哈拉,一個地處北非的沙漠,這兒只有熾熱、刺眼的陽光和乾旱的沙土,人們稱之為“死亡沙漠”。但有一個人,用筆寫出了這裏獨特的美麗,和純樸的人們。他就是三毛。她寫的《撒哈拉的故事》由十七篇短文組成,記錄了她與她的愛人——荷西在撒哈拉里發生的趣事。這本書沒有華麗的修辭,也沒有精彩的情節,但它用卻用最平凡的語句把“純樸”展現得淋漓盡致。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章節,是那一篇《結婚記》這篇文章記錄了荷西與三毛結婚儀式的整個過程。結婚前,三毛在最後一個單身夜只是想着回去裝桌子,做窗簾;結婚時,她甚至因為在場人太多而緊張;結婚後,原本可以住國家旅館,但她卻回了家,只因為住一晚國家旅館的錢可以買一星期的菜。這整片文章都透露這兩個字——“簡樸”。

這篇文章中,荷西、荷西同事送的禮物最令我印象深刻。這兩件禮物,在三毛眼裏,一個是“真豪華,真豪華”的駱駝頭骨,一個是“太幸福了”的沙漠中的奶油蛋糕,這足以表達出三毛的知足和純樸。

面對這些,我不禁捫心自問,在這這個物質橫飛的世界,我們是否能抵抗得住物質的誘惑?在這些誘惑前全身而退呢?也許有人會説:“簡樸不能當飯吃,簡樸不能當錢花,又要簡樸有什麼用?”我卻想説,雖然簡樸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但它能淨化我們的心靈,面對名利,金錢的誘惑能全身而退,不深陷泥潭,這難道不夠嗎?

“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不錯,在這世界上,我們應當簡樸,這樣,才能不陷入那些奢侈、奢靡的泥潭。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4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作品,三毛原名陳平,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最快樂與最疼痛都夾雜在其中,這本書寫的就是她去撒哈拉生活的經歷。當她看到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時,她一眼便愛上了這裏,她看到的是沙漠裏安靜、簡單、樸素的生活,她對於大城市裏的燈紅酒綠甚至感到厭惡。

三毛的先生是個外國人,他得知三毛想到撒哈拉生活時便二話不説提前申請一個工作到撒哈拉沙漠裏,安頓好等三毛,三毛被荷西這種精神打動了,在沙漠裏和荷西結了婚。

三毛是個熱心腸的人,她十分樂於助人。她並不是醫生,她卻靠着自己的小藥箱,給這裏的婦女看一些小病,而婦女不去醫院的原因竟是醫生是男的,她們不願給醫生看放下面紗的自己,所以她們從不去醫院看病,這可以看出大漠婦女的思想是多麼愚昧。三毛初沙漠的雄心之一就是用她的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的生活情態,為了實現這一雄心,她便坐送水車進入真正的大漠,她對大漠裏的居民有説不出的喜愛。當送水車剛一停穩,她便扛着自己的相機給當地的孩子們的拍照,她的這一舉動嚇壞了當地的中年男人,他對三毛説"你收了他們的靈魂,他們快死了。"他們認為把照片記錄下就是把孩子們的靈魂收起,他們追着三毛打,直到三毛把空白的膠片給他們看,他們才放心散了去。這寫出了荒漠原住民對科學是多麼的無知。

《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當下的生活感到滿足,啟示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生活,書中所描述的生活的貧窮、科學的無知和思想的愚昧,使我感到我能在舒適明朗的教室裏享受教育,以得到思想的昇華是如此的幸福。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5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每當我聽到三毛作詞的《橄欖樹》,濃濃的感激之情就氤氲在心頭。

三毛十三歲就獨自離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時經常逃學去墳頭上讀閒書。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三毛踐行了這句話,我感激他,教會我這人生的哲理。

三毛十分有愛心。雖然三毛並不是醫生,但在撒哈拉威人心裏,三毛就是神醫。她曾經用阿司匹林治好了一位老人的頭疼,用黃豆給姑卡治好了疹子,用指甲油給人補過牙……她的愛心像一顆種子,種在你的心田,種在我的心田,種在大家的心田!

在沙漠裏,生活本就很枯燥,荷西又要上班,三毛孤零零一個人在家。但三毛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在《白手成家》一章中,她用汽車的舊外胎,做了一個鳥巢沙發;用不同的汽水瓶,做了許多花瓶;用搬回來的許多棺木箱,做了傢俱……三毛的心靈手巧也是她生活不枯燥的一個原因。她把家打扮的像城堡,客人們都不願離去。

三毛家的廚房也很有趣。她把粉條説是高山上的“雨”,把豬肉乾説是治嗓子的“潤喉片”。有一次,她還把黃瓜片充當筍片給荷西的上司吃呢!為什麼三毛的生活情趣那樣濃呢?因為三毛的心裏有一個花園,帶給每個人花香。我感激她,教會了我人生應該追求精神財富。

三毛書中描寫的撒哈拉沙漠,我雖然沒有去旅行過,但當我讀完書後,覺得自己又置身於撒哈拉:我彷彿去過那原始的海灘,見過那身着白袍的撒哈拉威人;見過那洶湧的大海,賞過那傍晚柔和的夕陽。我彷彿身臨其境,就在既文明又落後的激情沙漠。我感激她用文字的列車,帶我參觀了那無法到達的沙漠!

三毛雖已遠去,但她卻成為了我的朋友!我感激她,讓我見識了這麼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