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麥克白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1W

麥克白讀後感篇一:讀《麥克白》有感

麥克白讀後感範文

現在都能清晰地記得高中老師在講《哈姆雷特》時,有意識地帶到過同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麥克白》,當時對它充滿了好奇。這次在課上看到由《麥克白》劇本改編的電影更是欣喜萬分,我用手機搜索了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在參照原劇本的情況下,享受這場視覺盛宴。

《麥克白》講的是一位曾經屢立戰功的蘇格蘭英雄麥克白,在他夫人的慫恿下,不乏善良本性的他從想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變成了想謀權篡位的野心,正是在邪惡野心的驅使下,弒君篡位,殘害無辜,最終走向滅亡道路的故事。我想,很多人看到結局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的,但是我覺得這種罪有應得不該由麥克白一個人獨自去承擔,劇本《麥克白》的結局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國家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剛出場的麥克白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並不是後來人們眼中禽獸不如的逆賊,他是一個氣勢非凡的勇士,他鎮壓叛亂、抵禦外敵、戰績顯赫、功勛卓著,他的不驕不躁在我看來更是難能可貴,不愧於受全國人民的稱頌和國王的封賞。然而,莎士比亞透過麥克白夫人的口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有野心的麥克白:他“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隨聯屬的奸惡”,他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奪”。我想麥克白夫人是很瞭解她丈夫的,所以在她的唆使下,麥克白漸漸暴露了他原本的野心,繼而做出了許多罪惡的舉動。我突然想到那句話: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然有一個能幹的女人。麥克白夫人當然是一個能幹的女人,她有野心,敢想且敢做,正因為她的能幹,她的丈夫登上了王位,但因為她的野心,也將她的丈夫推進了道德淪喪的深淵。

當我們將視線僅僅放在麥克白的身上,發現他真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在麥克白的性格中其實有一大部分的正面因素,從他下決心謀殺時他的身心和舉止所表現出的反常與緊張可以看出他內心對於道德的崇尚,他深知作為臣子和主人的職責,他十分重視人民給他的無上榮譽,他其實並不那麼願意輕易地違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另一方面,麥克白性格中的消極方面從他淪為暴君的過程中展露無遺。他在篡奪王位後依然野心勃勃,而且因此挑起了他更大的權勢欲。他認為,只有除去班柯父子才能消除恐懼。因此,即使殘餘良心的譴責時有閃現,真正造成他的精神苦痛的,仍然是永無止境的慾望、無休無止的畏懼與難以排遣的憤慨。正是這種精神狀態,註定麥克白將從血腥走向血腥。

我將麥克白殺鄧肯的情景與殺班柯父子的情景進行了對比,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兩次謀殺時麥克白的心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謀殺國王鄧肯時,麥克白一直很遲疑,想要和夫人“商量商量”,他覺得“王上鄧肯秉性仁慈,處理國政,從來沒有過失,要是把他殺死了? ?”;他甚至恐慌失敗的下場。然而這些遲疑的想法都被他夫人的厲言刺激所化解。而麥克白刺殺班柯是因為他感受到了班柯對他的威脅,使他必須殺了他。應該看到,麥克白謀殺班柯父子的手段更為狡猾,神情也大為輕鬆了。而且,借刀殺人的周密部署完全是麥克白自己的主意,他不僅不需要麥克白夫人的慫恿和刺激,甚至也不需要麥克白夫人的參與。至此,麥克白已經完全墮落為一個嗜血成性的暴君。如果説當上國王前的麥克白還有一些良知,那麼當上國王后的麥克白就連人性都泯滅了。

“由於理解而同情,通過這種同情我們能夠體會他的感情,並能理解這些感情, 而不是一種憐憫或讚許的同情”。應該説,這一見解是比較切合我對麥克白結局的看法。

麥克白讀後感篇二: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是人性與慾望的演繹,是一部揭露和鞭撻野心的悲劇。

主要講述了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入侵立功歸來,路上遇到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説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説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衞,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削首的下場。

《麥克白》的成功之處有三:

其一,麥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劇性,心理描寫真實而細膩。

在莎士比亞的筆下,麥克白由一個高貴前途無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與權力的誘惑下變成了一個舉國聲討的歷史罪人,展現出了麥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劇性。女巫的預言、妻子的慫恿、野心的驅使使麥克白走上了弒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後,權勢的貪戀使其人性徹底泯滅,不僅殺害了侍衞,就連班柯和麥克德夫的家人也慘遭毒手。可見麥克白的悲劇是由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

劇本中作者通過大膽而文藝的言語表達深刻的展現了人物的心理。“堅固結實的大地啊,不要聽見我的腳步聲音是向什麼地方去的,我怕路上的磚石會泄露了我的行蹤,把黑夜中一派陰森可怕的氣氛破壞了。”文中的這一句就深刻形象的寫出了麥克白內心的掙扎與恐懼。

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裏,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後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悲劇的深度。

其二,藝術風格別具一格,悲喜的有機結合。

《麥克白》是在不損害悲劇基調的原則下把悲喜結合起來,在情節發展的進程中,讓莊嚴的中有輕鬆,從而達到以喜襯悲、以喜促悲的效果,並使主題藴意得以昇華。

例如“看門人”那一場中就有鮮明的體現。“誰在那兒?哼!一定是什麼英國的裁縫,他身前給人做條法國褲還要偷材料,所以到了這裏來。進來吧,裁縫;你可以在這燒你的烙鐵。。。。。。。”這一門房的話出現在麥克白弒君之後,在這樣恐怖黑暗的'時刻,不明就裏的門房説出這話無疑給這緊張陰森的氣氛增加了一些緩和輕鬆之氣,使悲劇增添了一些喜劇色彩,使其氣氛不致於過分凝重,緩和讀者的情緒。

其三,充分運用意象,深刻揭露主題。

《麥克白》中的“黑暗”、“鮮血”、“不合身的衣衫”等意象,它們具體形象,含藴深遠,最大限度的表達了作者的意念和思緒。但劇中的意象大多以對立組合的形式出現,比如“嬰兒”與“母親”、“血”與“水”、“黑暗”與“光明”等。

“黑暗”與“光明”的衝突有力地反映了那個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尖鋭的社會矛盾,激烈的階級衝突和鬥爭。劇中的麥克白夫婦為代表的“黑暗”和正義的“光明”的衝突,就象徵着封建制度與新興資產階級的衝突。反映出當時中世紀以宗教神學為代表的矇昧主義思想走向沒落,資產階級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世界觀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義在社會文化思潮中開始佔據統治地位。該劇大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殘酷黑暗及對人性的禁錮,強烈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希望建立新型的社會關係和倫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當時社會的寫照,這説得一點也不錯,通過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動盪,黑暗的籠罩,光明的渴望。

看完這本劇,我深刻的(轉 載 於:w :麥克白讀後感)明白了:一個人的可以有慾望,但卻不能膨脹。一個人的野心會矇蔽人性的雙眼,終將導致一個人的滅亡。

麥克白讀後感篇三:《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它講述了將軍麥克白因聽信女巫讒言,認為自己可以當國王,便弒王篡位,將善良的鄧肯殺害。又因為猜忌殘忍殺害朋友、朝臣,成為一代暴君,最終被正義力量打敗的故事。我覺得它的悲哀不言而喻:善良的麥克白被女巫蠱惑,在野心的驅使下由勇敢變為了冷酷無情,並殘忍殺害許多無辜生命,不思悔改。最後這個選擇相信預言的人最終也死於預言中的結局。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正確認識“野心”這個看不見摸不着卻可左右你一生的神祕力量。起初麥克白"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有巨大野心"但"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隨聯屬的奸惡",他"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在女巫的誘惑和妻子的慫恿下,麥克白痛下殺手,接連犯罪。雖然在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刻,巨大的財富、權力滿足了他的野心,但自己犯下的種種罪惡使得他在人生旅途中迷失了本真,變得猜疑、冷酷、坐卧不安,最終被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致死。野心其實是應該有的,但在於你如何實現它。

犯下滔天大罪或是腳踏實地堅持奮鬥,在瞭解了這個故事後,你便會有正確堅定的選擇。而野心這個神祕的力量同時需要你合理地操控它,因為它是你走向成功的動力,也可能是將你推入泥沼的巨大力量。當今那些貪污受賄的官員難道是不懂這個道理麼?確實明知故犯罷了。或許這個道理太過於簡單,我想只有細細品讀麥克白的一生後,才會有深刻印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