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鏡花緣讀後感(精選9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54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鏡花緣讀後感(精選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鏡花緣讀後感(精選9篇)

鏡花緣讀後感1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名著《鏡花緣》。這是一部清代長篇小説,是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志異》同樣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説。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説家李汝珍,他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爛的天輪彩圖。

這本書裏有三位主人公,唐敖 、林之洋和多九公。他們來到了大人國,看見人們腳下都踏着彩雲。一打聽,原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腳下踩的是美麗的彩雲,可奸詐狡猾的踩着的都是黑雲。這就告訴我們要做善良之人,不能做為非作歹的事情。

他們還來到了黑齒國,在女學塾裏,多九公賣弄學問,自誇自大被女子們好生羞辱了一番,我明白了驕傲的人是會吃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多讀書、多思考而不是多炫耀。

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閉上眼睛,各種奇妙的國家及其風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在我面前緩緩展開……君子國的謙讓,禮貌,祥和,讓我讀心頭一暖;勞民國的長壽,讓我懂得了健康的重要;黑齒國的文采讓我讚歎;白民國的徒有其表讓我歎息;淑士國的“酸”讓我感慨;厭火國的野蠻讓我驚恐;大耳朵國的過猶不及讓我深思;女兒國的陰陽顛倒讓我刮目相看...... 書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鏡花緣讀後感2

《鏡花緣》是繼《紅樓夢》之後比較優秀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説,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

《鏡花緣》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武則天稱帝,打敗了唐室舊臣徐敬業、駱賓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後觀花,令百花嚴冬齊放。眾花神不敢違反聖旨,就齊聚皇家花園噴蕊吐豔。哪知違反了天規,被玉帝貶下凡塵成了一百個才女。眾花領袖百花仙子被貶到嶺南,託生為唐敖的女兒小山。唐敖殿試落第,心情沉悶,就隨妻兄林之洋泛海出遊,經舵工多九公導遊,觀覽了海外異國風情,看到許多奇人異事。後來進入小蓬萊,求仙棄世,一去不返。小山思父心切,讓舅父林之洋帶她出海,尋父回家,歷經磨難後終於找到小蓬萊,卻意外地在泣紅亭中錄下一卷“天書”,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蹟。並遵照父親的意思改名為唐閨臣。

第二部分寫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紅亭天書上載得分毫不差。這些才女及第後,拜見宗師,連日飲宴,賦詩遊戲,表演了書、畫、棋、醫、卜、星相、音韻、算術等,以及燈謎、酒令、鬥草、投壺等,盡歡而散,唐閨臣也重返仙山。這時,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聯合劍南節度使文芸,起兵反對武則天,一些才女也因姻親關係加入軍中,不少人殉難,終於打破了“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大陣,武則天失敗。後來唐中宗復辟,仍尊武則天為“大聖皇帝”,武則天又下新詔,宣佈明年重開女試,並命前科錄取的才女重赴“紅文宴”。

《鏡花緣》一書的思想意義十分突出,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社會觀點,對嫁娶、葬殯、飲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辦法。他還通過對各國風土人情的描述,無情地批判了好吃懶做、説謊、奉承、不學無術等多種社會現象,對好讓不爭、待人寬大的“君子之風”、大人之度則給予讚揚和肯定。然而,書中的一個更重要、更鮮明的主題,就是要求提高婦女的地位,使婦女揚眉吐氣。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中,雖然人們的觀念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封建殘餘思想依然存在,有的仍然還很嚴重,像男尊女卑的現象及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兩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見,控訴封建制度,主張男女平等,這是否能引起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當代人深思呢?

鏡花緣讀後感3

對“才女”一詞最好的詮釋是什麼?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古典魔幻小説——《鏡花緣》給出了答案。讀罷此書,既如沐春風,又若醍醐灌頂。

從成書形式上看,《鏡花緣》和我暑假讀過的《西遊記》一樣,也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説;從寫作內容上來看,《鏡花緣》類似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主人公涉足到很多奇異的地域。清代小説家李汝珍憑藉着漫無邊際的想象力,借“鏡”“花”二字展開全文,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瑰麗多姿的神仙世界,講述了百位花仙子翩然入凡世後發生的神奇故事。前五十回向讀者講述了男主人公唐敖跟隨妹夫林之洋遊歷各國訪“花”遇到的奇人異事,後五十回寫的是一百位被貶下凡的花仙子同考女試,重新聚首的情節。作者在書中流露出他對男女平等、婚姻、世族、官場等方面的獨特看法,同時文中婉轉地表現出有關命運的感悟——人在塵世,不過如鏡中虛影,水中之月,終將如花般凋零謝世,消失在塵煙中。

回望書中人物,才女們對琴棋書畫無一精通。尤其是百花仙子轉世的唐小山,她文武雙全,算得上是“才女”的集大成者了。作為一介女子不惜踏上征途,遠赴萬里尋找遊歷在外的父親,這也反映出她對親情的渴望與執着,是中國傳統美德孝道的精彩展現。最終她聽從父命返回國土得中女試,又再次展露她巾幗不讓鬚眉的自強本性。儘管唐敖確為作品的主人公,但是唐小山更值得令我欽佩,就像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實力。”唐小山堪稱實力派兼偶像派才女主人公!

鏡花緣讀後感4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説,自嘉慶二十三年出版問世以來,一直備受到各方的關注。魯迅、鄭振鐸、胡適、林語堂等大家都給予了它很高的評價。國外一些學者也致力於此書的研究工作,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説該書是“熔幻想小説、歷史小説、諷刺小説和遊記小説於一爐的傑作。”目前《鏡花緣》已經被譯成英、俄、德、日等多國文字。

《鏡花緣》是作者在海屬地區採拾地方風物、鄉土俚語及古蹟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層層心血”而寫成的,是古海州地區直接產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該書徵引浩博,學問涉及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等多個方面。

《鏡花緣》共計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為開端。其中百花仙子託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説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遊歷海外三十餘國的奇異經歷,後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託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後在一起飲酒遊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着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鏡花緣》由於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帶有較多的社會批判意識,有時且不乏深刻之處,所以儘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説史上佔據一定的地位。

《鏡花緣》一書的命名取意於“鏡花水月”一詞,藴涵着對於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通過誇大和變形的手法寫出了社會的醜惡和可笑,也寫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但是由於故事發生的場所都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及其荒誕離奇的,所以作者藉此來揭示的當時的現實生活,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在藝術風格上,作品的奇思異想體現了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以及思想機的警和語言的幽默風趣。但是另一方面該作品其幻想性的虛構情節有些分散,人物形象顯得單薄無力;後半部分大談學問,比較累贅。但是這部作品從整體上來説,在我國文學史上還是有着重要的意義。

千奇百怪的國家,千奇百怪的風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場夢一般。故事中的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時而語調激昂,似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想象,時而語調低沉,似作者對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獨具匠心的通過對虛幻世界的描寫,無情的諷刺的現實社會的黑暗虛偽,寄寓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在寧靜的午後,手裏捧一杯暖茶,靜靜翻開書本,細細品味清雋的文字,幸福,由書中來……

鏡花緣讀後感5

《鏡花緣》作為我國一部經典的古典佳作,從小就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從最開始的小人書,到隨後的動畫片,還有改編的電視劇,一個個奇人異事,一段段冒險之旅,真的是眼花繚亂、精彩紛呈。這次有機會重温這部作品,着實讓人欣喜。

精美的插畫、厚實的文字、豐富的註釋,原汁原味地呈現出原著的精彩,讓人愛不釋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絕倫的海外冒險,一個個形色各異的國家都帶給讀者閲讀的享受。

還記得君子國、兩面國的故事麼?或善良、或狡黠,或温文爾雅,或兩面三刀,詼諧幽默的文字再帶來歡笑的同時,也體味到人性的真諦。還有女兒國的經歷,讓人感受到作者對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讀。

從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書畫,醫卜音算,燈謎酒令,無不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歎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響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圖,盡顯古典文化的魅力,還等什麼,一起來分享經典著作的精彩吧。

鏡花緣讀後感6

在寒冷的冬天,沏一壺暖茶,靠在窗邊,讀上幾頁書,抬眼就能望見湛藍的天空,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清澈透亮,無疑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今日我依舊翻開《鏡花緣》,悄悄地走進故事。《鏡花緣》是由清代李汝珍所作的一部長篇小説。本書精華部分在前半部,講述唐代秀才唐敖因徐敬業造反而受牽連被貶落第,憤然與友人遊歷海外各國,見證各地奇聞異事。作者借幻想社會中的美好事物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期望。其中黑齒國的故事讓我深有所思。黑齒國人人如其名,個個身黑如墨,包括牙齒,但同樣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引得唐敖等人驚歎不已。他們的風俗是無論貧富,都以才學高為貴,不讀書為賤。在他們眼中,書要比什麼寶物都更加寶貴。讀到此處,書中黑齒國人似乎不再那般醜陋,而是讓我若有所思。

回想起爸爸常對我説的話:“我少時的閲讀量可是你的十倍以上,我現在依然後悔當時沒多讀些書!”正是應了“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這句古話。

讀書的樂趣就好比躲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幻想着各種美好的事物,當得到新知識時又像已將美好事物收入囊中,變成了自己的東西。當陽光灑在書頁上,灑在字裏行間,彷彿它也好奇你學到什麼,你便會迫不及待地想與它分享、暢談。

只要體會到這些,黑齒國人對於書的貪婪便都可理解。牛角掛書、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也不足為奇。不為別的,只為在書中得到知識時的樂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文明的延續,不論是對黑齒國人還是任何人,書都是比金銀更加珍貴的寶物。有句老話: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鏡花緣讀後感7

長篇小説《鏡花緣》是寫唐朝武則天當政之後,一日酒醉下旨詔令百花齊放,但因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不在洞中,而眾仙子有恐帝皇之威,不敢抗旨,所以各自下界,之後因被玉帝知道,上天所遣,降於人間,變成女子,因百花瞎子掌管百花不嚴,犯下過錯也落入了凡塵,穿越在山海各處尋找那被遣而變凡人的仙子。最後在經歷各種艱險返回天人。而武則天也因為一些事情,也不願再下旨百花齊放。

這部書歌頌了女子的才華,反映出她們要求在社會生活和政治地位上平等的對待。表現了作者尊重婦女地位的民主思想。書中所寫的女子,都是有膽識,有才華,有抱負,有才華文采的如:頗有文才的'黑齒國學者黎江薇、盧紫萱、敢於和野獸搏鬥的魏紫櫻、駱江蕖,俠客顏紫消,數學家米蘭芬,女王陰若花,輔巨枝蘭音,和為尋父親遠出海外的唐山等作者對她們歌頌的意義,在於對女子長期被壓迫的歷史批判,對女子無才遍是德的封建亂理的否定。

這本書對於婦女描寫的非常有膽識才華。我想像她們那樣的人活在這個社會,一定會是眾人的焦點。如果那個時候沒有武則天開放女科的她們一樣會被埋沒,理想抱負得不到施展,真是所謂的社會逼人,幸而我是生在這樣一個社會,而不是那時,否則的話,我想今後的生活也應該是默默無聞。我不想在這個社會中埋沒,所以我要爭取上進,讓人們知道我的存在。

鏡花緣讀後感8

這幾天,我接觸到了一本名叫《鏡花緣》的課外書,書中情趣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鏡花緣是清朝作家李汝珍所著的一本長篇小説。李汝珍,直隸大興人(今屬北京市),號松石道人。

書中所寫的前四十回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一行人遊歷海外諸國的故事。而後來的四十六會寫的是才女們參加女子科舉考試的故事。最後四回寫的是起義軍如何攻破武則天,把江山還給大唐的故事。

起初,王母娘娘生日時,嫦娥和百花仙子打賭人間的百花是否會同時開放。後來嫦娥略施小計——讓武則天令百花開放。世界百花因受到人間帝王的指令,掌管各種鮮花的仙子不得不開放百花。於是,百花仙子被貶下凡間。

百花仙子被貶後,投胎到唐敖一家。這唐敖本是一位年過半百的秀才,好不容易考上了探花卻又因為和起軍反抗的徐敬業有交情,又被貶為秀才。之後,唐敖心灰意冷,也無心再考試了。於是,他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遊歷海外,漂泊各國。

書中有幾處細節最使我難忘。一是路過黑齒國時,幾位女孩與多九公論書。多九公見對方只是孩子且都是女性,便開始掉以輕心。結果被女孩侮辱“問道於盲”。從這一節中,我覺得一個人不論怎麼樣有才華,都不能驕傲自滿。否則就像多九公一樣,被人“問道於盲”了。

二是林之洋路過女兒國時被耳纏足,險些被女兒國國王招為“皇后”。多虧唐敖治河有功,女兒國國王才勉強同意唐敖將林之洋帶走。

在書中,我喜歡為人善良而重情義的唐敖;喜歡知錯能改的多九公;喜歡重情重義但並不唯利是圖的商人——林之洋。

《鏡花緣》是一本非常不錯的長篇小説,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讀一下。

鏡花緣讀後感9

在明代李汝珍寫成的小説《鏡花緣》裏,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鏡花水月般的情節,還有藴含了對社會的諷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崑崙為王母祝壽,百獸、百鳥跳、唱了一陣,嫦娥對百花仙子説:“今天是王母聖誕,你應令百花齊放,既可增加氣氛,又可以助長酒興。”眾仙聽了,連聲稱“妙”。百花仙子卻以“花開有序”為由拒絕了。於是,百花與嫦娥在眾人面前打下一賭:“如果下屆有一位帝王能夠使百花齊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貶下凡間。”正巧心月狐要託生為帝王,嫦娥就對心月狐説:“你若能使百花齊放,那天下萬紫千紅豈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應了。心月狐託生在武家,取名武則天,後來當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鵝毛大雪,武則天賞雪飲酒,乘酒醉之際,下召令百花齊放。偏偏這時百花仙子在與麻姑下棋,眾花無從請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開花。玉帝知道後,龍顏大怒,把百花仙子與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貶下凡間。百花仙子託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與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與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經商,臨行時神仙託夢,要他去海外尋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從此,他們開始了在海外的冒險與尋覓。

作者沿用了《山海經》中國度的名稱:“大人國”國民腳下的彩雲、“君子國”國民的君子風度、“兩面國”國民天生的兩面臉、“翼民國”國民長五尺的頭、“犬封國”國民的狗頭、“深目國”國民長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勞民國”國民終日搖擺、勞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國”國民只會説謊話的嘴、“無腸國”國民吃飯的傳説、“女兒國”國民女子當政、男子為婦的傳統……無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如:自私、虛驕、奢靡、吝嗇、作偽、狡詐。同時也顯示出作者對生活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裏的渴望。

《鏡花緣》這部優秀的書籍猶如一面心靈的明鏡,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