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25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1

這本書其實早在十年前就跟我邂逅過,那時書荒,一心想尋一本好書,接着讀完《麥田裏的守望者》之後突然戛然而止的乾澀,我必須得再尋找一個甜品或者冷飲來緩和上本書還未消去的餘味,於是我找到了這本書—《了不起的蓋茨比》。但當時因為種種原因讀到三分之一我卻讀不下去了,很大程度來講,我是理解不了當時作者的心境的。

整本書的故事發展是藉着作者的第一視角來揭祕故事主人公蓋茨比心裏的神祕世界。從作者所飾角色尼克搬到豪宅旁邊與蓋茨比做鄰居開始,逐漸對蓋茨比好奇,認識,到成為蓋茨比唯一敞開心扉的人,亦或者是蓋茨比佈局中的重要一人。但不管怎樣,蓋茨比是真心把尼克當朋友的。其中經歷了作者從一層又一層撲所迷離又荒謬的傳言中尋找蓋茨比真正的背景,再發現蓋茨比內心深處所藏匿的女孩黛比—尼克的表妹。通過一系列周密嚴謹的佈局,最後借尼克的關係與黛比會面,這是時隔五年的佈局,積攢了太多太多情感,一瞬間迸發出來。之後兩人承認互相還有彼此,一起來對抗五年之中所產生的阻礙。不過最終可惜的是,黛比沒有掙脱現任丈夫湯姆的控制,由於個人性格也好,他們之間的孩子也好,黛比最終還是放棄了蓋茨比,而蓋茨比在最終的等待中被湯姆外遇對象墨特爾的丈夫威爾遜所槍殺。或許這也是他預測到的結果吧,黛比沒有回來找他,也就使他心如死灰,靜等死亡!

看完這本書一瞬間會覺得,蓋茨比就這麼死了。與我們內心所期待的結局有極大的差別甚至難以接受,但平靜過後連鎖起來再細細品味時,才發覺也許這就是蓋茨比最適合的結局。結合作者個人經歷與當時時代背景,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真的是表現出了很多當時惡臭的社會環境,聚會時人山人海與葬禮時的人跡罕至,甚至口筆誅伐,人們對蓋茨比富貴由來的猜忌,蓋茨比父親參加葬禮先是悲痛欲絕而後看着蓋茨比所留下財產的竊喜等等都極大的嘲諷着這個世界,相反尼克也好圖書館醉酒者也好,這些社會上的小人物,反倒成了真正記着蓋茨比的人。不由地説作者所表達的東西太多,但不顯現沒有強加包袱所帶來的贅餘之感,都是看完後回味時猛然彈射在腦海中的感悟。總之整本書刻畫的很精細,每一個細節都處理的很好,值得細細品味!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2

閒暇時,翻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點點地讀了下去。

蓋茨比是這本書的主人公,他的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悲劇。究其原因,可以從較早的時間來解釋。他年輕時愛上了一個家庭富有的女孩黛茜,他認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配不上她,這時的蓋茨比心裏頓時確立了他要出人頭地的目標。

不久後,蓋茨比成功了,而他再見到黛茜時她已婚嫁,蓋茨比的內心再次受到了衝擊。為了讓黛茜回到他的身邊,蓋茨比在她家對面蓋了豪華別墅來應對黛茜的有權勢的丈夫,讓黛茜注意到他。讓人意外的是黛茜重見蓋茨比後卻只是把這種感情當做婚姻後的刺激。一次,黛茜不小心開車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主動攬下責任,而黛茜的丈夫湯姆挑撥情婦丈夫開槍打死了蓋茨比。但蓋茨比殊不知那個把他真誠的感情當作刺激的而黛茜早已決定把他當做棄子。這是多麼諷刺啊!蓋茨比的屍體躺在城堡中時,除了他的父親與朋友卡拉威別與他人。城堡死氣沉沉像枯樹葉埋入泥土一樣悄無聲息。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宛若海市蜃樓。

鏡頭轉向黛茜,此時的她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完美人生”。我突然覺得蓋茨比的愛情不過是一個完美的幻想。蓋茨比的真反襯出黛茜她們的假,無論蓋茨比多麼愛黛茜,也終究走不進黛茜她那顆早已空掉的心房裏。

蓋茨比不敢對自己説黛茜已經變了,她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之外只有金錢。蓋茨比早已感覺到這點,只是他太愛黛西從而欺騙自己:她沒有變。他等黛西和他遠離利慾薰心的地方,遠走高飛,結局終是不能。在那個人們瘋狂追逐金錢與地位而拋棄純真情感的時代,蓋茨比這樣的人竟能懷有柏拉圖式的感情去面對愛的人,實在是讓人欽佩和感歎。

黛茜因為物質早已經下了自己的情與愛。黛茜的丈夫湯姆行為粗魯,又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黛茜卻始終沒有離開他,這就是她早已改變的最有力的證明。一個在黑暗中迷失了又完全不想走出去的人又何曾珍惜過蓋茨比的光明。她對物質的沉迷埋葬了蓋茨比的悲慘人生。蓋茨比在等待的黛茜,應該是他所想象的完美形象的顯現,而不是現實中的她。

讀完書,我們似乎看到在那個冷漠的時代,人們終究還是逃不過它的漩渦,被捲入其中。當一切迴歸平靜後,彷彿沒有人會記得它是否真的發生過。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3

在高中時第一次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十分不能理解主人公蓋茨比為何始終固執的認為黛茜還是從前那個心思單純並深愛着他的黛茜,甚至最終因她而死都依舊深信不疑。

敍述者尼克從故鄉來到紐約,他住所的旁邊是一座豪華的宅第,那裏白天肅靜,夜晚燈火通明,舉行着熱鬧的宴會。尼克對大富翁鄰居充滿好奇,為何一個富有且有地位的人會住在西卵,而到處都是他的離奇傳説。尼克與蓋茨比相識,漸漸蓋茨比道出他內心深處的一段不了之情:年輕時的蓋茨比並不富有,是一名少校軍官。他愛上了名叫黛茜的姑娘,他倆很快墜入愛河。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蓋茨比被調到歐洲,黛茜與他分手,並嫁給一個紈絝子弟。黛茜的丈夫另有情婦,黛茜的生活雖然富裕卻也空虛。蓋茨比堅信黛茜是愛他的,只是一時被金錢衝昏了頭腦。於是他不斷努力,幾年之後成為富翁,在黛茜府邸對面建起豪華大廈,那裏徹夜笙簫,歡歌笑語。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引起黛茜的注意。尼克為之感動,去拜訪遠房表妹黛茜,表達了蓋茨比的心意。在聚會中,黛茜時時挑逗蓋茨比,讓蓋茨比以為她還愛着自己,並會為了自己而離婚。實際上這時的黛茜早已不是以前的黛茜,她把與蓋茨比的私會當成一種刺激,豐富她的生活。黛茜在一次心煩意亂中開車,軋死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為保護黛茜説是自己開的車,而此時黛茜已打算拋棄蓋茨比。在黛茜丈夫的挑撥下,他情婦的丈夫開槍打死了蓋茨比。蓋茨比直到死都還認為黛茜是愛自己的。葬禮舉行時,黛茜與丈夫正踏着去歐洲旅行的路途。

蓋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終結,是他為自己編織的美夢的破滅,“他……獻身於一種博大、庸俗、華而不實的美”。黛茜對財富的熱愛勝過對愛情的追求,她自私,為保護自己不擇手段,她的華而不實,冷酷無情,追求奢侈,是一種悲哀。儘管蓋茨比早已聽出“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卻依舊活在自己編織的虛幻美夢中。

在瞭解了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社會狀況,我似乎更能理解蓋茨比與黛茜的關係。傳統清教徒式的道德觀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勞節儉”等思想逐漸被美國享樂主義、實用主義所代替,人更加追求個人財富,享受物質生活。當金錢代表一切的時候,人性就變得複雜起來。蓋茨比代表的是美國底層人物,雖喬裝打扮為上層人物,但他們自卑,不顧現實殘酷,一味沉溺在虛幻夢想之中。以黛茜為代表的上層人物,他們內心空洞,人性自私無情,過度追求財富利益,是一種人性的悲哀。

雖然蓋茨比的結局悲慘,但他的熱情與對夢想的追尋讓人為之感動。在一個利益的時代,裏擁有純真、正義的心態,是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4

之前非常少讀外國小説,也許是由於篇數過長,劇情發展趨勢又比較慢。但有一本書要我擺脱了對國外着作原來的念頭,它交給我的已跨越它的構造和方式,取代它的的是一種細膩的思索,思索着人世間的飄忽和人的本性的虛偽與本色會出現如何的撞擊,怎麼會有這類撞擊。一部真實好的小説便是在小故事身後表明美醜,白與黑的另外,讓閲讀者發掘什麼是人性的光斑。

這本小説集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英國20世紀最優秀的文學家之一菲茨傑拉德的古典作品。日本的小説村上春樹把他視為規範,作為辨別尺子和自己部位的一個表示。堅信《了不起的蓋茨比》便是不外乎這般。

小説集的主人翁是蓋茨比,作者根據蓋茨比的隔壁鄰居尼克斯的角度演譯他的親身經歷與最終的淪落。蓋茨比長期愛的遠親黛西,在一個宴席上遇到了黛西。那時,他已經有了財產。過去因為寒冷而沒有和雛菊在一起的傷疤終於痊癒了,她們再次墜入愛河。殊不知這時的黛西已娶妻生子,在其老公的阻撓下,兩個人的關聯再度困局。蓋茨比一直是一個忠誠而感情豐富的人,他對黛西的愛至死不渝,但在他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黛西仍然沒有回頭。

蓋茨比的生命從此結束,但大家對他的思索從沒終止。作者作品的蓋茨比是個深具神祕色彩的角色承繼萬貫家產,遊覽四方,乃至也有人説他曾殺挑球,但他看到黛西的情況下也會焦慮不安得像個孩童,擁有純真、單純性的一面。

在他人繁華的情況下,他總是孤身一人冷眼旁觀,超逸於一切世俗的喧鬧以上。為何這樣的人最後卻被人忘卻?只有説人到社會發展中是微不足道的,微不足道到眼瞳再清亮也會被人看作冰穹;光明立在身旁,卻沒法被庇佑。也許作者日常生活的便是那麼一個你爭我奪,適者生存的時期,用老舍得話便是不給善人留髮展方向。蓋茨比很傷心,他把愛給了一個時間腐敗的女人,他沒有發現有時候愛和恨悲傷並不像沒有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在無意中,將一個人的絕望背後。

縱使作者是心存苦楚得寫的,但相信他並沒有抹除光明。蓋茨比儘管不幸,但他的童真與激情一如以往,在大家這一時期正必須這類社會正能量,也許這一部小説集映射實際的身後期盼大家像在仲夏夜看相濡與沫那般的質樸,若人世間皆為這人,堅信黑喑始終不容易來臨。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5

以前很少讀外國小説,或許是因為篇幅太長,情節發展又很慢。但有一本書讓我打破了對外國著作原有的想法,它留給我的已超越它的結構和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細緻的思考,思考着人世的虛浮和人性的偽善與本真會有怎麼樣的碰撞,為什麼會有這種碰撞。一部真正好的小説就是在故事背後揭示美與醜,黑與白的同時,讓讀者挖掘什麼是人性的光點。

這部小説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美國20世紀最傑出的作家之一——菲茨傑拉德的代表作。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將他視為“一個標準,一把尺子,一個看清自己位置的一個標誌。”相信《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無外乎如此。

小説的主人公是蓋茨比,作者通過蓋茨比的鄰居尼克的視角演繹他的經歷與最後的沉淪。蓋茨比在很久之前愛上自己的遠房表妹黛西,在一次宴會上他與黛西重逢,此時的他已家財萬貫,從前因為窮酸而未與黛西在一起的傷疤終於癒合,他們又一次墜入愛河。然而此時的黛西已結婚生子,在其丈夫的阻擾下,兩人的關係再次僵局。蓋茨比一直是一個忠於愛情的人,他對黛西的愛是真正的至死不渝,可惜在他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黛西仍未回頭。

蓋茨比的生命就此終結,但人們對他的思考從未停止。作者筆下的蓋茨比是個深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繼承萬貫家產,遊歷四方,甚至還有人説他曾殺過人,但他見到黛西的時候也會緊張得像個孩子,有着天真、單純的一面。在別人熱鬧的時候,他總是孤身一人冷眼旁觀,超然於一切俗世的喧囂之上。為什麼這樣的人最終卻被人遺忘?只能説人在社會中是渺小的,渺小到瞳孔再清澈也會被人看做冰穹;光明站在身邊,卻無法被庇護。或許作者生活的就是這麼一個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時代,用老舍的話就是“不給好人留出路”。蓋茨比是可悲的,他將愛獻給了一個拜金,被時代腐化的女人,他並沒有發現有時愛恨離愁並沒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被人無情的背離。

縱然作者是心有酸楚得寫的,但我相信他並沒有抹去光明。蓋茨比雖然悲劇,但他的純真與熱情一如往日,在我們這個時代正需要這種正能量,或許這部小説折射現實的背後渴望人們像在仲夏夜看細水長流那樣的樸實,若人世皆為此人,相信黑暗永遠不會降臨。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6

如果不是有人問我蓋茨比到底哪裏了不起,我是不會考慮看第二遍的。第二遍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説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別是黛西、喬丹、茉特爾,作者筆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現出自私、空虛、金錢至上的品性。而蓋茨比更是願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個夢想,一個其實不難實現卻沒有實現的夢想。

TR總結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經典詞句

1)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世界上的所有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樣優越的條件。

2)世界上只有被追求着和追求者,忙碌的人和疲倦別的人。

3)當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這個幻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炫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趕不上一個人陰悽悽的心裏所能積聚的情思。

4)為了抱着一夢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5)它從前逃脱了我們的追求,不過沒關係——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天……。於是我們分離向前滑,你流水向上的小舟,不停的倒退,進入過去。

書中人物除了蓋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愛恨情仇,個個都有人前人後得瑟失落多張面孔,關鍵是要“過日子”,然而蓋茨比卻是個不要過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尋常的過去,以及現在,看起來像世界的中心,其實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對於這個時代來説,除了過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點綴罷了。

蓋茨比給黛西看襯衫算是個經典橋段,黛西兩眼一花,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好襯衫啊。蓋茨比靜靜地看着。

後來黛西當着湯姆的面向蓋茨比示愛的時候,蓋茨比接着書裏的“我”的話説下去:

蓋茨比還是這麼冷靜,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麼,可是卻依舊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決定要做的事情,不論如何。

再後來蓋茨比死了,所謂樹倒猢猻散,眾人都不願來葬禮,可是他們又不是勢利小人而已,他們和你我一樣,不過都是要過普通日子的,普通人。

普通的黛西為了這種生活,第一次離開了蓋茨比,因為她不能等,很寂寞。後來她又一次離開了蓋茨比,依然是為了生活。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西部和東部大概有着很強的象徵意義。但我倒覺得,蓋茨比終究是這個“大多數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點綴吧。

書的故事雖然很簡單,講的卻是一個孤獨的英雄在一羣平民之中悲壯死去的時代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7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在1925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説,二十世紀末,美國學術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説,《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躋身當代經典行列。此小説的問世,奠定了菲氏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被譽為美國“爵士時代”的象徵和”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了不起的蓋茨比》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為背景,用第一人稱“我”所看到經歷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構成整個故事。我,尼克,一個小小的窮職員因與大富翁蓋茨比比鄰而居,偶然間闖入了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在瀰漫着歡歌和縱飲的氣息中,驚訝地發現隱藏在蓋茨比心中巨大的祕密。沒有人知道蓋茨比怎麼成功的,沒有人知道蓋茨比如何發財的,甚至連蓋茨比的長相都不甚明瞭,可是沒有人不知道蓋茨比的名字和他所舉辦的宴會,夜夜笙歌下的蓋茨比心中所追求的卻是重複過去,追回往昔,他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黛西。而黛西早已和百萬富翁湯姆結婚,卻婚姻不幸,丈夫外遇。當兩人5年後再次相遇,蓋茨比或許還是那個羅密歐,而黛西已不再是那個朱麗葉,當蓋茨比固執的追求心之嚮往,但現實卻以冷漠的姿態粉碎了他那虛幻而近乎天真的夢境。

作者以印象派的描述手法,用冷靜又熱烈的筆調,從第三者的角度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蓋茨比,為我們勾勒了一副近乎完滿且觸手可及的美好夢想,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目睹人人豔羨的上流社會圖卷的機會,然而又用毅然絕然的姿態無情的擊碎了眼前魅惑人心的五光十色,故事的結尾,蓋茨比葬禮的冷清與宴會的喧囂,蓋茨比熱烈的執着與黛西冷漠的離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現實雖然打破了夢想,卻也讓活着的人看清了現實的虛偽與冷漠。

《了不起的蓋茨比》經典詞句

1)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世界上的所有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樣優越的條件。

2)世界上只有被追求着和追求者,忙碌的人和疲倦別的人。

3)當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這個幻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炫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趕不上一個人陰悽悽的心裏所能積聚的情思。

4)為了抱着一夢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5)它從前逃脱了我們的追求,不過沒關係-------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天........於是我們分離向前滑,你流水向上的小舟,不停的倒退,進入過去。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8

她是你久久注視,整夜整夜看守,想要用雙手嚴嚴實實地遮住,好好守護的遠處那一盞小星星一樣孤零零的綠燈;你不過是她天空中的浮雲一片。你的遠道而來,難道只為這一刻遇見她後的煙消雲散?

蓋茨比的偉大和悲哀就在於身在紙醉金迷,縱情享樂的時代,仍念念不忘,不斷美化曾有過的短暫愛情,甚至把它昇華成一種信念。不惜通過非法手段,傾盡自己的情感和才華來試圖挽回一段早已逝去的感情,恢復那早已不復存在,只能靠幻想和回憶來支撐的理想世界。

願望和生活畢竟是兩回事,把希望寄託於現實有時也是很危險的。原來的蓋茨比本是一個自由的心靈,上帝的兒子,在他腦海展現出的是一個無法言語的絢爛宇宙,所有幻想中的美景不過是他想象力的產物,直到他遇見了黛西,他開始被美的對象所支配,一點一點地陷入,不可自拔。

他的思想也不可能想上帝的思想那樣活躍,於是失去了曾有的自由,對幻想的原動力。本來他是美感和想象的創造者,現在卻被對方奴隸,受渴望和佔有慾的折磨。

黛西之於蓋茨比,是他整個青春,愛情的象徵,是美感對象的具體化,那裏承載了太多的幻想和激情,以至於早已超越了黛西這一個人本身所能給予的。

你默默等待了漫長的五年,買下一所豪宅,只為和她隔灣相望。

你揮金如土,盛宴賓客,在那些光彩奪目的晚會,喧囂的音樂,歡聲和笑語背後,隱藏的是你一直以來純粹的夢想和被壓抑的渴望。

她是你久久注視,整夜整夜看守,想要用雙手嚴嚴實實地遮住,好好守護的遠處那一盞小星星一樣孤零零的綠燈;你不過是她天空中的浮雲一片。你的遠道而來,難道只為這一刻遇見她後的煙消雲散?

你因為愛着她,而心甘情願承擔起了開車的責任,徹夜未眠等待着她的電話,等來的卻是一聲槍聲。

那一刻你是否終於懂得?過去的早已不存在,昔日那麼温暖美好的世界,只存在於自己的記憶中?

只是為了一個拖延太久的夢而努力活着隱忍的你,明白付出了太大的代價的時候已經太遲。

總有一些憧憬無法填滿,總有一些舊夢無法重温。

這世界才不會管我們對它有過怎樣的期待和幻想。

覺得觸手可及的東西,在握緊一刻,消失於手中。

有些情懷,其實無關對錯,只不過不合時宜罷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9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為村上春樹才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電影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我最喜歡的美國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男主角,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裏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為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決定看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敍事方式,通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為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 …作為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為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裏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

我們通過尼克進入故事,以他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和思考,通常運用第一人稱內聚焦這種敍事手法都會令人讀得如臨其境,真實感極強。

真實到連故事裏每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似乎都是應該被理解的真實,包括蓋茨比。雖然蓋茨比追求的是一個看似虛無的夢想,但他需要的同樣也是一種真實,一個黛西,一段他自以為暫停的愛情。可是實與虛又好像是一體的,黛西是真實的,而蓋茨比苦苦追求的愛情夢想卻如他豪宅對岸的小綠燈一般虛無縹緲,黛西無情的離開,蓋茨比的被害,葬禮的冷清… …蓋茨比的苦心經營最終換來的是一場空,他追求的夢只是一個短暫而美麗的氣泡。

通過尼克之口來講蓋茨比的故事是最合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尼克和蓋茨比是同一種人。因為蓋茨比死後,尼克還一直以為黛西會回來,至少會打個電話,還以為昔日參加蓋茨比派對的“朋友”會來參加葬禮,直到最後沒接到黛西一個電話,直到在五號路遇見湯姆以後,尼克才漸漸領悟到些什麼。在尼克心中,蓋茨比始終都了不起,他既是當初搞奢華派對的`富豪蓋茨比,也是最後活在他心中的追夢赤子蓋茨比。

蓋茨比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的了不起在於他無所顧忌地愛着黛西多年,他的心是純粹的。雖然蓋茨比經過多年的奮鬥,進入了上流社會的圈子,他從來不為金錢、權力與榮譽所動,事業上的建構是為了與黛西更接近。不幸的是,他的一生以悲劇結束,包括他夢寐以求的愛情。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10

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光怪陸離,卻伴隨着無限的遐想和憧憬。在這裏每個人都在奮鬥,每個人都在拼搏,像一串串音符在歡快的奔放着。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人一個特別的人,他叫蓋茨比,我讀到了他曲折的一生。同時也看到了他當時所處的那個時代,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一個紙醉金迷,尋歡作樂的勢力世界。就像文中所説:在這個世界裏,輕歌曼舞近日不息,聲色犬馬終年無休。薩克斯館徹夜吹奏着如泣如訴的“畢爾街藍調”上百雙金色、銀色的舞鞋踢起閃亮的灰塵。到了茶歇時間,這首低沉而甜蜜的熱門歌曲依舊不斷地迴盪着,而許多新鮮的面孔,宛如被那些銅管吹落在地面的玫瑰花瓣,在舞廳裏飄來飄去。這不經讓人感慨,當時美國人民生活的現狀,現貌。就在這個時代,有一位不知名的小人物,蓋茨比正在慢慢的蜕變。

當年蓋茨比只是一個窮困潦倒壯志未酬的小小軍官,因為幾次偶然認識了拜金勢力的黛熙,在幾次交談中,他們互相瞭解了對方,黛熙以為蓋茨比是一個百萬富翁,便不顧眾人的反對義無反顧,奮不顧身的和他在一起了。事實上蓋茨比,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只是一個小小軍官而已。蓋茨比一邊享受着和黛熙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另一邊又承受着説謊的痛苦。紙是包不住火的,終於黛熙發現了這一切,並不顧情面的轉身就走,離開了蓋茨比。並立即嫁給了湯姆布坎南,只因為湯姆是一個相貌堂堂擁有着百萬英鎊的人。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過去。五年後歷經磨難的蓋茨比重新回到了這裏。併成為了一個配得上黛熙的人,可是黛熙卻在她的丈夫和蓋茨比之間無從選擇。可是黛熙這樣的態度卻換來了蓋茨比的至死不渝。甚至為了她寧願去當威爾遜槍下的人,只為當初。

再回到文章的開頭,尼克的父親説:“不要隨便評判別人。”但尼克的不隨便評判別人,並不等於永不評判別人。道德上的自省並不意味沒有道德底線,恰恰相反,這需要堅定的道德立場。正是因為尼克這樣的道德底線,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當時的美國時代,當時美國國民對於美國夢的理解,擁有更多錢財享受更豐富的物質條件。這本書打破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讓人們知道夢想和現實充滿距離,不要盲目從眾;知道人心與人心的距離,保留道德底線。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11

讀蓋茨比是因為喜愛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第三章,渡邊講到了自己的閲讀經歷。他説,十八歲以後,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對他來説始終都是絕好的作品。

初讀蓋茨比的感覺是沒覺得有那麼出眾啊,怎麼村上對它的評價會如此這般。我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然後很慶幸沒有把這本書擱置一邊,而是在之後的年月裏,無聊時,休息時,都會拿起細細研讀一番。這本書真如村上所説的: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

書是在講述一個追逐夢想的故事。蓋茨比與黛西曾經是一對戀人,但蓋茨比不得不因為戰事而遠走他鄉。黛西就成了他的夢想,一盞支撐他走過泥沼的明燈(書中的綠燈)。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偉大力量,它使一個紈絝青年變成東海岸大富豪。多年後,窮小子蓋茨比功成名就,在戴西家別墅的對岸買了一棟巨大的豪宅。他仍然保持着少年的羞澀,想見她卻不願意直接拜訪。只是每天舉辦來者不拒的豪華派對,希望有一天能吸引黛西的注意,可是黛西總沒有來。臨近午夜,蓋茨比從熱鬧的派對裏走出來,望着黛西的家——“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兩隻胳膊伸了出去,那樣子真古怪,儘管我離他很遠,我可以發誓他正在發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麼都看不出來,除了一盞綠燈,又小又遠,也許是一座碼頭的盡頭。”

我們最終看到了夢想的迴應——每讀到這裏,我的心都會不由的緊縮。這也是電影版中我最愛的一個鏡頭——“他心領神會地一笑——還不止心領神會。這極為罕見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這你一輩子也不過能遇見二三次。它面對着——或者似乎面對着——整個永恆的世界一剎那,然後就凝注在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不可抗拒的偏愛。”

其實經過歲月的流逝,蓋茨比似乎也意識到。現在的這個物質女孩以不是當初那個純潔美好的黛西,但蓋茨比依然在不斷與現實抗爭,直到死於非命。

讀到這裏,不禁唏噓。蓋茨比追求的一直是心中的夢,是在他心中不斷添磚加瓦、添枝加葉、添油加醋變成女神的黛西。

夢想有的時候也很蒼白,夢碎的時候是如此地摧撼人心。

蕭伯納曾經説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這也許説出了夢想的駁論。

每次我聽到那句充滿調侃和自嘲的“認真你就輸了”心裏總會有些許惆悵。讀完全書,我這麼告訴和寬慰自己。即使擁有了,你又如何判斷那是否真的就是夢想。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12

那是一座漂亮的大房子,裏面有無窮無盡的奢華和令人難以置信的金碧輝煌,盛大聚會裏客人快樂的交談聲、管絃樂聲與舞曲聲混雜在一起,似乎傳遍了整個20世紀的美國。他就那樣站在房子的最中心,環顧着自己奮鬥的成果,可在他眼前閃耀着的,不是燦爛絢麗的舞池,不是,滿盤無盡的美食,不是名流人士身上的錦衣珠寶,而是一盞綠燈。

在綠燈那頭,住着他過去的戀人黛西,也住着他從前的一切美好。五年的血汗,五年的淚水,五年的隱忍,他所希望的只不過是回到從前。一想到要見她,他緊張、惶恐,生怕做錯了什麼事讓自己的夢想灰飛煙滅;一見到她,他欣喜若狂,卻又懷疑夢想是否真正成為了現實;她傷了他的心,他卻不忍放棄最後一點已破碎的希望的殘餘,直到死,他都沒明白,從頭到尾,他的夢想只不過是一場海市蜃樓……從前的黛西早就已經死了,她死在了那個揮金如土的時代裏,重現於他眼前的黛西只不過是一具自私自利、殘忍無情、世俗拜金的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人們都説他傻,因為一個女人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可這句話只對了一半。他所追求的絕不僅僅只是黛西,而是從前那還未被金錢的腐臭味浸泡過的真摯的愛情,是從前純潔清澈的鄉間生活;他瘋狂地想象着童話般的世界,就算這個世界裏只有他孤身一人,他還是死死地空守在皎潔的月光中,凝視着遠方若隱若現的燈火。

可他終究是被打敗了。當他在這喧鬧、魯莽、迷亂的世界裏伸出手想要去抓住已經如輕煙一般飄走的回憶時,他就註定是個悲劇;當他執着地抱着他所謂高尚純潔的愛情理想不放時,他就註定只能在夢想中幻滅。他怎麼鬥得過這早已迷茫得不知所措的美國社會?他怎麼鬥得過這荒蕪、扭曲、空虛的世界?

而蓋茨比只是菲茨傑拉德的化身。與海明威一樣,菲茨傑拉德屬於“迷惘的一代”,在二戰之後充滿物質與慾望的美國,他根本不知道該追求什麼,根本不懂得過去已經不可追憶了。這本書讓我想到海明威早期的作品《太陽照常升起》裏面經歷過戰爭創傷的巴恩斯在戰後醉生夢死、浮躁喧囂的生活。他和蓋茨比一樣,沉浸在放浪形骸的痛苦與絕望之中無法自拔,他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只能一味地尋求刺激來麻木自己的心靈,直到自己的靈魂被浮華吞噬,只剩下軀殼一具。可與菲茨傑拉德不同的是,海明威在苦難中成長成為一個硬漢、一個英雄,成為了一個無法被命運打垮的人,而菲茨傑拉德卻在苦難中毀滅,只留下一首令人哀歎的輓歌。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13

村上在他的小説裏多次提到菲茨傑拉德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他的影響而蒙上了一層孤獨和迷茫感,還有蓋茨比整夜整夜看守的對岸的光點。當我不瞭解這部作品的時候,無論怎樣苦思冥想都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蓋茨比到底偉大在什麼地方:16歲時隱瞞自我身世,自比上帝之子,不敢應對自我貧窮的父母而離家出走。與黛西相愛,可是自我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户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

懷揣着對黛茜的愛和對夢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回到往昔,長相廝守。而當湯姆揭穿蓋茨比精心設置的這個謊言,他叫他閉嘴,他的緊張和失控的舉止真像是欲蓋彌彰,或像是個道貌岸然的牛津人。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城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城堡死氣沉沉像秋葉埋入泥土一樣然後悄無聲息。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不復。所有人像不喜歡他往日的熱情一樣。更加讓人忍無可忍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完美人生”。

我突然覺得他只可是是有一個完美的幻想。或影響我的小説的第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即使現實把他折磨的殘破不堪,他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夢想的世界。他只可是不敢對自我説黛茜已經變了,她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他只可是是太愛黛西,執着等了5年,到死都還在等黛西的電話,等黛西和他去隔絕利慾薰心的地方。在那樣一個人們都為利益瘋狂的時代,感情也不那麼純粹的時代裏,蓋茨比這樣的人竟能堅持那種對純真的柏拉圖式感情的執着追求,他仍能堅持一顆很寧靜的心,這也是為什麼他讓維拉既覺得很神祕,有不得不佩服的原因。

黛茜,因為物質,放棄了自我的感情。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黛茜很絕望,可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我的選擇,別無他法,而後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逝去的感情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地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杯具人生。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杯具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混日子,連老婆出軌也不明白,直到最終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我的生命。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終的承擔者,承擔着這個冷漠的世界。夢想與現實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就如同人心與人心的距離那麼遠。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14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創作的。這部小説再現了爵士時代的浮華與虛空、貪與富、佔有與背叛,愛情沒有呼吸的空間。私慾膨脹到無以復加,而富翁蓋茨比,不過是中國的阿Q,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植根在美國人的心中,他就是美國夢碎的最佳證明。

蓋茨比與黛西的愛情故事,上層社會的奢靡生活都有菲茨傑拉德的影子,無論愛情還是創作,都是他的黃金十年。在小説《人間天堂》出版後銷量很好,也因此一炮而紅。後來他以前女友複合兩個月後,他們結婚了。夫婦倆縱情享樂,揮金如土,高爾夫球場、鄉村俱樂部和豪華宅第的上流社會聚會,都被他一一收入作品中,卻表達着對金錢的敵意。書中的蓋茨比也是如此。他對金錢又愛又恨,既嘲諷金錢至上的浮華,也無法離開紙醉金迷的生活。

這部小説的女主角黛西也是有原型的。菲茨傑拉德出身不算高貴,但他竭力學習標準的英語發音以抹去身世的差異。正如書中的蓋茨比一直把“old sport”這句話在嘴邊,而“old sport”是英國老式英語中相當於“my friend”,讓人們認為他之前在英國留學過。菲茨傑拉德先後兩次愛上富家千金,卻因家境懸殊被拋棄金錢,讓她感到屈辱,而黛西,正是兩次戀愛女主人公的混合體。小説寫道:“她的聲音裏充滿了金錢”。後來夫妻倆移居法國,但不久婚姻出現了危機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在1925年出版了,銷量平平。他的生活也在這一年開始在酒精中淪陷。1940年12月21日菲茨傑拉德死於酗酒,引起的心臟病突發,年僅44歲七年之後,他的妻子被燒死在精神病大火中,兩人最後葬在了一起。他們的墓碑上刻着《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結尾,“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行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書中的蓋茨比的葬禮,也是冷冷清清。昔日的賓客全都閃得沒有蹤影,他孤獨地躺在棺材裏,寂寞的讓人心疼。

要擁有愛情,就必須先擁抱金錢,這就是蓋茨比的美國夢。荒誕真實又脆弱不堪,一旦被抽離其中一樣,另外一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資格,蓋茨比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夢為馬一路披荊斬棘的人,他當然了不起。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850字-讀後感15

本科的時候正好同名電影上映,當時被蓋茨比(小李子)的帥氣和風度所吸引。英語課老師讓我們做英文配音時,我還選擇了蓋茨比與湯姆爭吵的片段

那時候還不怎麼喜歡讀書,而且我覺得通過電影我已經知道了這個故事情節,感覺再讀原著也沒什麼意思,所以看完電影並沒有把原著找出來讀一讀。

後來在讀《挪威的森林》時,男主和他的同學,最喜歡的書就是《蓋茨比》,而且讀過很多遍。其實村上春樹本人正是如此,他對《蓋茨比》的評價很高。他説如果沒有與《蓋茨比》相遇,他寫出來的小説會與現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許什麼都不寫。

這讓我對《蓋茨比》這本書充滿好奇,而且我在書店不止一次看到過《蓋茨比》的不同版本在售。這是很難得的,書的銷量也是一種魅力的證明。於是我開始閲讀原著。

果然原著中有些細節是電影不能描述或者來不及描述的。畢竟電影時長有限,要對原著與以取捨,最終只是原著的壓縮版。與看電影時的被吸引不同,此次讀原著,更多的是感動和唏噓。

感動和唏噓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蓋茨比對黛西的迷戀。

作者很會用對比的手法,蓋茨比出場之前非常神祕,吊足胃口。出場之後又風度翩翩,與眾不同。然而這些都是逢場作戲,當蓋茨比真要與黛西久別重逢時,他表現得那麼不安、緊張,就像他當年第一次看到黛西時一樣。他忘了他現在的成功,他在黛西面前還是自卑的。他依舊渴望佔有黛西,得到黛西全部的愛。

蓋茨比對黛西不被時間改變的愛令人感動。但這會不會是因為“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就是因為當初沒能得到,所以這個念頭才深深紮根在蓋茨比的心中?其實到最後,蓋茨比心中的黛西早已經不是真正的黛西,而是蓋茨比幻想出來的完美典範。

可以説是蓋茨比對黛西的執念,導致他最後的死亡。而黛西,則逃離了一切,包括蓋茨比毫無保留的愛。黛西是不是也在擔心,自己根本沒有蓋茨比想象中那麼好,如果離開湯姆,和蓋茨比在一起,等到蓋茨比對自己大失所望的時候,自己會不會一無所有。所以其實黛西的選擇雖然冷酷,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書中最後列出了蓋茨比年輕時候的作息表,看得出他是非常自律、志向遠大的人。自律到一定程度,就多少會有些偏執。而偏執,往往是一把雙刃劍。人需要自律,但最好還是不要偏執。偏執可能會帶來成就,但也會帶來波折。想想喬布斯的人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你不是一個風險偏好者,最好把握自律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