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尼采》的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25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尼采》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尼采》的讀後感範文

《尼采》的讀後感1

尼采(1844-1900),現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之一,他離我們並不遙遠,他的生命已經儼然站立在二十世紀的地平線上;而他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西方哲學發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同時也是最富有爭議的人物之一。由於觀點與立場的不同,人們對其譭譽不一,對他的思想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不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於採取了獨特、強勁、充滿隱喻和矛盾,甚至是“瘋癲”的獨白形式,因此常常遭到誤解,以至於波達赫説,“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嚴重曲解的現象”。

筆者認為,凡是那些對尼采思想的褒揚抑或是極力的批判,都可以不加理會。作為一名讀者,最重要的是你從其中汲取到了什麼。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尼采,你只需要你心中的尼采。

在讀了丹尼爾的《尼采傳——一個特立獨行者的一生》與尼采的《瞧,這個人》、《快樂的智慧》、《偶像的黃昏》、《善惡的彼岸》、《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説》等著作後,我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重估一切價值體系。

尼采説,“人們既不相信我的話,也不瞭解我,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業將我事業的偉大性和我同時代的渺小性之間的懸殊,明白地表現出來了。”於是他便允諾去完成最後一件事——“改良”人類。正如他所説的“我沒有建立新的偶像,我只希望舊的偶像們瞭解所謂賦有人類雙腳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打倒偶像然後對一切價值體系重新評估。”

對一切價值體系重新進行評估,這是對現代性與一切業已存在並且牢不可破的社會意念、價值體系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掃、批判和顛覆。這場重估運動成了尼采思想和“文明”之間的針鋒相對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戰爭。瞧,這個叫尼采的人,這個離經叛道者正在試圖摧毀一切清規戒律。

這似乎是一種極端性的反抗,用自身的自由思想對抗社會意志。尼采拋棄了那令其不屑的過往的歷史,理智也被隨之擯棄,取而代之的是意志的抗爭,尼采打算用狂熱、敏鋭和夢幻般的目光將舊的道德體系殺死在那温牀之上,當然,他的雙手也是強硬而熟練的,幾乎被他自己賦予了顛倒乾坤的本領,那麼,對一切價值體系進行重新評估立馬便變得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然而,重估一切價值體系是對是錯呢?正如我們看見的一樣,但凡存在的並非是完全合理而正確的,業已存在的舊的價值體系在某種程度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妨礙了個體的自由發展;存在着的一切表象都是值得審視並依靠自己進行甄別。筆者認為,對一切價值進行重新評估,是每個個體的權利,也是個體在人生路途中的義務,因為只有如此,一個人才不至於在俗世中迷失掉了自我與靈魂。

《尼采》的讀後感2

自從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卡米耶德蘭穆以一個果敢的手勢打破了巴士底獄,自從那個像男孩般瘦弱的律師羅伯斯比爾讓國王和教皇在他的法令颶風前顫抖,自從矮個子少尉波拿巴拿破崙憑一把寶劍任意修改歐洲疆界,眼望星空,歷史衝過新世紀門檻。

正當十八世紀的偉人們都在彌留之時,毀滅也對那些剛剛跨進十九世紀門檻的詩人、精神鬥士、解放心靈者舉起了屠刀,從未有過如此不屈的鮮血浸漬神的聖壇。

這個偷聽並打破諸神謊言的預言家,善妒的諸神沒有殺死他,卻使他處於無窮無盡的混沌夢境中,他的脣依然能開啟,他衰弱的身體還能感受日耳曼民族的土地,他的目光還能無神地飛掠出窗外,卻再也不能從抽動的嘴角冒出波浪般沉重而激情的思想。

英雄的風景中沒有天空,宏大的演出中沒有觀眾,只有眾人的緘默在寂靜中顫抖。

寬闊的前額刻滿了沉思的皺紋,深深的眼眶下閃爍着鷹的敏鋭,皮膚緊繃的臉上凝聚着超人的'意志,殘暴的羅馬勇士般的髭鬚悲壯地蓋住嚴肅的下頷,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博蘭登堡上手握韁繩、持着鋒利權杖的女神。

這個受盡折磨的人充滿感激地用他偉大的頌歌感謝磨難,因為它使生活於他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種更新,一種發現,充滿意義。所有認識來自痛苦,病痛永遠使我們追問根源,而快樂傾向於遲鈍、無知的滿足,在痛苦的面前,心靈的土壤被開墾了,有了耕種的空間。

他陶醉於短暫的健康之中,他覺得健康應當是世界的意義,生活的目的,大地的尺度,一切價值的標準,現在他以高漲的激情,熱烈的頌歌,生命的色彩高高揮舞着權力意志的旗幟,語言帶着原始的力量從他話語的每個毛孔中流淌出來。

不論是康德、費希特、黑格爾,還是其他哲學家,都從未有震撼人心的感覺,他如橫掃的風暴,充滿急劇的掉頭,撒下對於偽善、教堂僧人、藝術謊言、愛國空話以及任何一種使人喪失良心的麻醉品,因此他的認識就像激越的血液,顫抖的神經,堆積成一部充滿激情的心靈史。

誠實,純潔,這是我對尼采的評價,這個反道德的人身上積聚了如此優秀的品質,不能不使人驚訝。人們平時作為精神生活酵素來冷靜地感受自己所成為的美德,這是窮人的美德,是乞求的象徵,是奴隸的烙印,是冷漠甚至惰性的魔鬼——陰暗的幽靈,在尼采身上卻像音樂給予人一種享受,他對於真實的熱愛,壯麗的超越,雄渾的行板上升為壯闊的莊嚴。對於他來説,強度意味着一切,內容並無意義,對於他能去考察的地方也必須想去看,而絕不可出自一種多愁善感的寬容、膽怯,而顧左右,言其他。尼采作為哲學家,就像藝術家一樣不尋求結果,不追尋那凝固在大理石上僵死的定局,他只有形而上的風格,一種道德上的人的風格,並且保持着成為真實和保持真實的強烈意志。

他的偉大不在於建立了一種體系,而只是給出了一種氣氛,一種自由、強健的空氣。大自然在向更高形式進發時,否定自身,從而表現為地震,海嘯,暴風,每個時代也同樣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力來反抗共同性和道德的腐朽。

重要的是永遠具有活力,而不是永遠活着,所有他反叛過的都似乎在那獨一無二的形象中找到了情感的深度,生命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