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不讀論語枉少年》讀後感三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W

《不讀論語枉少年》,這是一本90後小作家對儒家經典《論語》的另類且幽默、現實而深刻的解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不讀論語枉少年》讀後感,歡迎閲讀!

《不讀論語枉少年》讀後感三篇

《不讀論語枉少年》讀後感1

《小王子》這本書我們已經啃完了,現在我們又啃了一新本書——《不讀論語枉少年》。這本書的作者是謝然,深圳高三學生,十七歲,是讀經典的小天使。

《不讀論語枉少年》在封面的這幾個字是徐磊題的,曹文軒親自為它序言。《不讀論語枉少年》是謝然對儒家學派經典《論語》的深刻解讀。這本書使我大飽眼福。人人都認為,經典是最枯燥的。但這本書用幽默的眼光,讓我覺得讀《論語》很有趣,很好玩。孔子是一個可愛的,普通的,智慧的老頭,他也有喜怒哀樂,他也會驕傲,他也會罵學生。可他又對自己和學生嚴格要求,力爭達到君子的標準。他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為了克己復禮,不辭辛苦帶着弟子周遊天下。孔子看似普通,卻很偉大,謝然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評價孔子,借而解讀《論語》。《論語》雖五千字不到,但它是一本可以用心玩讀的書,是一本可以當作小説來追讀的書,是一本長得最不像經典的經典。我看了這本書以後,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身的修養。

《不讀論語枉少年》,一本好書,它不適合增囫圇吞棗的人,不適合看短篇小説的人,不適合走馬觀花的人,只適合慢嚼細嚥的之人。

《不讀論語枉少年》讀後感2

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日常生活中的孔子,以故事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論語傳播的精神。

但是,裏面也有很多文言文。我覺得,讀完論語以後再讀這本書,可能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徹。

像我這種對論語一竅不通的人,把整本書看透徹了對我來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只好囫圇吞棗似的把整本書大致看了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至今為止對這本書的內容還是一知半解的原因。

雖然,我看不大懂這本書,但它還是改變了我對一個人的看法——那就是孔子。我原本以為孔子是一位嚴肅、不苟言笑的人,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很有趣、經常和弟子開玩笑的人。這本書使我對孔子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原來,一本書也可以改變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及印象!

除了孔子,書中還講到了孔子比較著名的幾位學生,比如:子路、子貢、顏回……我最敬佩的是子路,他的學問雖不及子貢和顏回,但他對孔子忠心耿耿,一片赤誠 。就算有人用再高的官職再多的錢也不能使子路離開孔子。而且他敢於在孔子説的不對的情況下大聲反駁孔子。他這種不為財色所動、敢於堅持真相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全新的孔子,原來,讀論語也可以讀的很輕鬆、很平靜、很幽默。

《不讀論語枉少年》讀後感3

選擇捧讀起這本書多半原因是封面“廣告”打得好,曹文軒是我大學時寫過其《細米》書評的一位著名當代作家,“全國首部中學生系統讀《論語》的心得文集”、“以傳統經典的眼光來猛烈批判現實,又用當下的眼光來深刻解讀傳統經典,頗有創意,很具有可讀性”,一個90後的高中小女生,在前人林語堂、傅佩榮、于丹等多位專研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師”著作中學習、思考,進而對《論語》進行“幽默個性”、“深刻犀利”的解讀,不得不承認曹文軒作的序讓我對此書有了閲讀的興趣。

在快餐文化氾濫的今天,我對於那些被媒體吹捧得天花亂墜的文學“神童”總帶着懷疑的態度,十幾歲的少年對社會百態的體驗和感悟是有限的,所寫的.文字大多無病呻吟或是自憐自艾。即便是與我同齡的韓寒、郭敬明,我更願意看他們現在的作品而非剛出道時被人津津樂道的“處女作”。解讀經典的作家並不少見,安意如的詩詞評賞“浪漫古典情”系列,儘管有人例證其抄襲,但無損我對書中那些解讀古典詩詞曼妙語句的犀利文字。所以,我讀謝然的《不讀論語枉少年》首先就帶着苛刻的批判態度,且看看這個小女生寫了些什麼,寫得如何。

寫書評,我的通常做法是看看他人是如何評價的。恰好謝然開了新浪博客,百度一下也有不少的評論文章,其中不乏白燁(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陳建森(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人對她的高度評價。少年強則國強,一個當代中學生能對中國傳統經典投入精力和時間進行解讀,能對社會、時事給予關注、評論,無論其立場如何、是否有足夠的深度,至少比那些每天只知盲目追星的“非主流”孩子讓我更能看到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最崇拜的偶像是孔子,把《論語》視為成長聖經,七歲開始背《論語》,家中擺着多本他人解讀孔子的書籍,就是這樣的一個女生,用她幽默、個性解讀着孔子,還一個真實的孔子。

謝然筆下的孔子是個“可愛的普通的神奇的智慧的老頭子”,是“大帥哥”,也是“天下第一情聖”。她認為孔子不僅是“萬世師表”,而且是“萬世生表”。孔子好學天下第一,是天下所有求學者的表率,首先是好學生,才能成為好老師。謝然讀《論語》、評《論語》、評孔子,也不完全“就事論事”,而是聯繫了社會的時事,從文章的標題就可看出,如“孔子、富貴和唐山大地震”、“孔子之道與高房價”、“孔子的食品安全問題”,作者以幽默的筆調解讀了孔子,也剖析了當今社會。真實的孔子,承認自己是“喪家狗”,他好學仁愛,對周公頂禮膜拜;他堅持原則,被學生評價為温良恭儉讓,他也會開玩笑,更有破口大罵或悲痛欲絕之時,甚至有着我們難以想象的使小性子的一面。這可是孔聖人啊!謝然筆下的孔子幾乎顛覆了我對孔子所有的印象,卻也毫不掩飾地展示了一個與凡人無異,卻又卓爾不凡的孔子。因為孔子,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聖人”。

最後一篇文章裏,謝然認為《論語》是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當然,有這樣觀點的人,謝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論語》帶給我們更多思考和啟示的是:修德、習文、治國。且不説孔子思想或是儒家精神的精華和糟粕孰多孰少,也不論儒家精神在當今社會是否還有活力,我想,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以“善其身”、“濟天下”為個人價值觀,大膽創新發展,應該是小作者最想表達於讀者的心聲。

普遍掀起的讀國學經典熱潮,轟轟烈烈地開展一輪後總是歸於銷聲匿跡,也不見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力有多麼深遠。我們總是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內容,關注了目標又疏忽了過程,讓本該實實在在的誦讀變成了一場華麗的作秀。終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們浮躁的心缺乏足夠的耐心,真正靜心品讀那些經典藴含的精神實質。謝然七歲始讀《論語》,十七歲寫下《不讀論語枉少年》,十年的積澱也許仍不足以讀通《論語》、讀透孔子,但她邁出了嘗試和探索的一步,從這個層面上來説,她是值得得到肯定的。我希望,在我們日趨追求功利的今天,能拾起那些學生時代讀過的經典,那些我們還沒讀完、讀齊、讀通、讀透的經典,細細品讀,久久回味,讓靈魂得以洗禮,讓心靈得以淨化,讓素質得以提高,讓文化得以傳承。別枉費了我們的少年,又枉費了我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