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我們總是孤獨成長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總是孤獨成長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總是孤獨成長讀後感1

只有離開冰冷的深淵,才能擁抱炙熱的愛情,人是很複雜的,感情更是複雜的。

女生很喜歡用“渣男”兩個很簡單的字去概括一個複雜的人,一段複雜的感情,其實是很不負責,自欺欺人的説法。第一大金剛。讓我看到婚姻,沒有那麼美好沒那麼神聖,但的確,婚姻可以承載人世間最動人最真摯最的感情。

其實這本書,哪怕是暫時和婚姻一點關係都沒有的階段,也能讀得暢快淋漓。因為我在這些人身上,好像可以看到曾經一些感情的縮影吧,很多畫面和感受似曾相識,他們刺痛我也跟着刺痛,他們和解我也跟着和解。曉睿這樣的男生對於自認保守嚮往真愛的女生來説,還是不要輕易去打擾這樣的男生吧,挺麻煩的。曉睿和鄭直不一樣,他敢想敢做。

想搞定曉睿這樣的男人,還得先解了上一代的結才行。所以婚姻,可能還真不是單點,單代的事兒。想起來媽媽跟我説過:崽崽,你以後找男朋友,一定要去了解他父親什麼樣。父親如果顧家,兒子多半顧家,父親風流,兒子多半風流。

看到後面我才開始理解曉睿,也許不僅僅是想找到關於父親的那個答案。還有對於父親曾經拋下他們母子倆的無能為力,於是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你甚至超越你。

現實是,小時候無能為力的事,長大後,依然無能為力

我深有體會,原生家庭對於親密關係的影響,幾乎是毀滅性的。而走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直面它!當你直面它的存在時,離解開,也不遠了。這一篇我最感動的畫面是結尾,半夜,曉睿看到在客廳,拿着結婚證痴笑的瑪麗,流下了兩行熱淚,大喊了出來,瑪麗,我愛你!

這個畫面真的好美啊,只有離開冰冷的深淵,才能擁抱炙熱的愛情。

我們總是孤獨成長讀後感2

本書主要是圍繞“四大金剛”中四個人的婚姻經歷為我們講述,四大金剛分別指攝像師、攝影師、化粧師和主持人,他們是婚禮服務的一個團隊,對於愛情與婚姻有着各不相同的建議,但又由於私底下是好兄弟,所以每當有一個人有這方面的煩惱的時候,其他兄弟都會來幫忙解決。

四大金剛中的鄭直是一名攝像師,他在大學階段就與她現任的妻子小玉交好,他們本是朋友的關係,但因為小玉懷了鄭直的孩子,所以他們倆被迫結婚。跟如今的大多數閃婚夫妻一樣,他們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也沒有任何物質上的準備。他們起初很迷茫,等到小玉生了孩子後他們更是水火不容,一見面就吵架。而後鄭直遇到了蔓蔓,鄭直為了逃避婚姻家庭中的煩惱,從而離家出走,跟蔓蔓越走越近。但他是個有良知的人,它知道這是不對的,於是就與蔓蔓相分離,但他依舊不肯回家與他的妻子交流,因為他害怕爭吵。在艾奇哥的調解下,他們經過深刻的交流後,兩個人的生活又重新走到了正軌。

從中我悟到了溝通的重要性。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十分需要溝通:在家庭中我們要學會經常與父母溝通,對老師我們要學會不恥下問,同學間要時常聊天以打好關係……由此可見溝通是我們要學會的生活技能,他與我們息息相關,語言被髮明的意義就是要敞開心懷地交談。對於説話我們不能怯懦,我們要敢大膽的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兒時培養好了語言能力,長大出來社會就會十分受益。在此我就要鄭重感謝我們的語文程老師,如今他不斷磨礪我們的演講能力,將來我們定會受益匪淺。

語言是一門工具,亦是一門藝術,我們要積極學習語文,不斷培養我們的語文素養,讓説出來的話生動而富有詩意,讓溝通成為一種樂趣。

我們總是孤獨成長讀後感3

因為S的推薦閲讀了李尚龍的新書《我們總是孤獨成長》,內容與預想的不一樣,並不是寫給青春期孩子的成長祕籍,而是給中年人的加油站。

小説的核心是愛情與婚姻,通過四個人的視角去探討不同形式的愛情與婚姻,探討不同環境背景不同性格人對於婚姻與愛情的不同的選擇,小説給每個人都有結局,並且定格在了50歲,想想自己距離五十歲的距離,在這不長不短的歲月,自己的愛情與婚姻如何書寫則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作者在前言中寫道這本書原名為《四大金剛》,四大金剛是婚禮現場必不可少的四個關鍵人物:角色分別為攝影、攝像、化粧和司儀,感謝作者更改書名,否則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翻開一本題為《四大金剛》的小説。 小説是四個獨立又完整的故事,分別用第一人稱講述了四個主人公的愛情婚姻故事,其他人作為朋友穿插其中,從未離場,小説開始就設定了關於司儀的懸念,而司儀的祕密也是在最後一部分才慢慢浮現,這中講述方式還是吊起了我的胃口,雖然想象到應該發生了什麼事情,但還是有興趣讀一讀,在艾奇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先講講本書人物性格的設定,四個人各有特色,攝像鄭直就像他名字一樣又正又直,攝影曉睿則是一個外人換女友不眨眼的風流王子,化粧師程逸不是女孩,也不是gay,只是不愛説話,司儀艾奇則是他們團隊的主心骨,讀書最多,有能力,有擔當,卻在一場重要的婚禮卡了殼。四個人物算的上各有特點,但也有一絲臉譜化的影子。

作者的聰明之處在於不掩飾這些人身上的弱點,比如鄭直遇到聊得的姑娘並不否認喜歡,也思考自己是不是渣男?而曉睿則從不考慮渣不渣的問題,新鮮過去便分開本身就是他的行事原則,程逸不愛説話,但他不愛説話到讓人着急,艾奇呢,好像是最沒有缺點的一位,但怎麼就是恍恍惚惚的呢? 他們每個人選擇的愛情與婚姻方式也與自己的性格息息相關,鄭直在出軌的邊緣被妻子誤會,他們是否能度過婚姻的難關,尋回愛情?曉睿在多位女友中徘徊不定,又能否明確自己真正的愛?程逸有過短暫的婚姻,卻因為此更加迷失了自己,是否沒有愛情和婚姻自己的人生就不在完整?艾奇最令人羨慕,從校園走來的愛情,他們一起享受了愛情的甜,也度過了愛情的苦,他們又遭遇了什麼變故?

每段故事並不複雜,但因為真實,我們總是能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婚姻生活的一地雞毛,喜歡與愛、接受與選擇之間的困惑和糾結,那些愛情的甜常常被忘記,而生活的苦總是輕易佔據腦海,不願離開。小説中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反而是縵縵和洋洋,一個是喜歡鄭直的人,一個是喜歡曉睿的`人,他們的喜歡有什麼錯麼,我覺得沒有,只是不巧人不合適罷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喜歡勇敢又直接,在結束時也乾脆不糾纏,但凡喜歡過就會心痛,但時間會療傷,我覺得她們都值得更好的。

在聊聊這篇文章的主旨,書的背面有這樣一句:寫獻給那些此生致死不渝、相親相愛的人。加上幾個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想要逃離,但終究會委身於愛,像書中説的“沒有人能單獨生存,我們必須相愛,否則,我們就會死亡”。所以我覺的作者還是想表達一種對愛永恆的追求,人的一生大概就是在追尋、在發現、在探索、在體驗愛吧。 然而愛這個詞,我依舊覺的有些空洞與泛泛,愛從哪裏體現呢?是深刻的意識到對對方的依賴?是情不自禁的説出我愛你?是願意為彼此做出讓步?我倒覺得愛在很多時候是一種主觀感受,你覺得他愛你,他説的時候你便信了,而當我們覺得不愛了也是一種主觀感受,當我們培養自己愛的行為,似乎又可以找回當時愛的感覺。這就意味着愛這件事也可以努力,可以選擇,而不是愛與不愛這麼簡單的對立。

就因為愛因素太過複雜,又難以定義,這是一個永恆探討也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話題,愛之中的愛情又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充滿青春的激情與記憶,當愛情遇到生活,很多滋味開始改變,甜中出現酸又帶着苦,我不確定,那還是不是愛情?當愛走入婚姻,孩子出現,公婆出現,金錢壓力出現,如果我們不仔細辨認,他們會橫梗在愛情中間,讓我們看不到最初的模樣,而那就是婚姻,好的婚姻需要兩個人清除障礙,克服困難,並不是回到只有兩個人,而是在內心留空間給愛情。那份努力,那份用心便是獲得愛和維持愛情的基礎。 讀完這篇小説,我還有一些其他感受,比如孤獨,書中説“離別是人生的主題,孤獨是生命的所有”。身邊有人陪伴並不意味着不孤獨,如果我們的心沒有落腳的地方,將註定漂泊。

愛情是一個很好的歸宿,前提是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愛了,就像曉睿兜兜轉轉之後尋回他的瑪麗,雖然不能保證一生,但那些一起的時刻,都讓我們不那麼孤獨。 除了孤獨,我還讀出了希望,讀小説的時候我總會想,作者還是非常善意,放到現實中,更加狗血的劇情都會上演,有年輕漂亮姑娘追而不出軌,和喜歡的女孩子共處一室而不做,這些設定在當下浮躁的社會看起來總有一些不可信的成分,但我還是願意相信,因為書中的人都相信愛情,當鄭直回顧起他與小花的一切,他知道自己沒有出軌是因為愛,愛自己的妻子,愛他們的曾經,也愛他們共同的未來。

關於希望,我最喜歡的設定是關於艾奇的,他的愛情那樣美好,卻在意外中戛然而止,恍恍惚惚,虛實無法判斷,似真似假。他因此多年未娶,卻在50歲的時候,碰上另外的緣分,愛情與年齡無關,對愛的追求更加與年齡無關,也正因為沒有年齡限制,我們才能永遠心懷希望。 最後關於小説,談不上是非常深入的,只是貼近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所以我欣賞他的真實,相信還是會對身處愛情與婚姻中的人有些共鳴與感悟,反正我讀的時候有兩次淚流滿面,若你也想釋放下情緒,不防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