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巴金寒夜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導語:巴金寒夜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巴金寒夜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巴金寒夜讀後感

巴金寒夜讀後感篇一

2016年11月8日,立冬。我站在陽台上懷念德州乾燥寒冷卻因有牽掛而變得難以忘懷的冬天,也許州城的我所惦念的他們而今正在踽踽寒夜中發出傷春悲秋的感歎,亦或似曾樹生般膽顫於寒夜的淒冷,期盼着時間來決定一切,給予些微不足道的温暖。身在江南的我,眼睜睜的看着整整四個月的時光在我的手掌翻湧,升騰最後歸於平靜,而我的未來薄如蟬翼般在天空劃過,沒有聲音。從那一刻起,我對自己説,即便身處寒夜,也要向孩子般單純、簡單,執着於夢想。

人間三部曲是巴金優秀的系列小説之一,寒夜可謂其中的經典之作。作品誕生不僅是個人的絕唱,也是一個文學繁榮時代驟然停止的標本,代表着中國文學的最高藝術水準。作品內容是以抗戰勝利前後的XXX“陪都”重慶為背景,以一對夫婦——汪文宣,曾樹生生死離別,家破人亡的情感糾葛為線索,展示了他們悽慘的悲劇命運,也揭露了XXX反動統治的黑暗和腐朽。《寒夜》的開始是1944年重慶一個寒冷的冬夜。兩年後,十里洋場大上海的一個寒夜裏,一個渺小的讀書人的生與死也畫上了句號,只留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女人在寒風凜冽的夜孤苦伶仃的繼續幻想明天。夜太冷,她需要温暖,而我更需要從寒夜中看到他們的悲劇,然後懷着更現實的夢想上路,尋找屬於我的温暖。

提及汪文宣的名字,我總會不自覺的同時想起孔乙己,一樣悲劇的性格,同樣悽慘的命運。可是巴金筆下的汪文宣的性格似乎更為複雜,被黑暗社會毒害和侵蝕的更為徹底。巴金在後記中説道:“我從來不是一個偉大的作家,我連做夢也不敢妄想寫史詩。誠如一個‘從生活的洞口……’的批評家所説,我不敢面對鮮血淋漓的現實,所以我只寫了些耳聞目睹的小事。”汪文宣也是一個熱愛生活又懷有遠大理想的新知識青年,但理想卻逐漸被歲月侵蝕的變換了模樣。他有愛心,奉獻着愛也擁有着愛。可生活卻極度痛苦,在痛苦中他與妻子決裂,在一切的就急於苦難中更加渲染了他的彷徨與苦悶,就這樣在悲苦中死去。有時感覺文中的主人公與自己有很多相似之處,有着同樣的迷茫。

2017年5月,大一的我在江南小城渾噩的過着學習生活,可取不知如何變得更好,依稀記得在寒夜的街上,我一個人孤獨度過。其實我們不必奢望別人給予自己温暖,自己給自己温暖才是最好的選擇。其實有些是不必計較。2017年11月8日,立冬,身處寒夜,温暖卻在心間。每一天我都提醒自己要變得強大,比昨天的自己強大,充實的度過美好的時光。

夜太冷,我心赤誠……

巴金寒夜讀後感篇二

在讀《寒夜》的時候,有種讀巴金的《家》的感覺,從頭到尾,給你一種陰鬱,沉悶,壓制的感覺了。除了小説你那濃濃的母愛和夫妻之間那不時感動的愛情,剩下的,確實只能是“寒夜”了——抗戰勝利前——經濟蕭條——難以為生的寒夜。

覺得主人公汪文宣,他母親汪母,他妻子曾樹生。三個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本來,我們知道,一個三角形,它的穩固性是最高的。但是,當其中一個角不牢固的話,這個三角形也就不穩固了。小説中汪母和妻曾樹生的關係就是動了三角形的角——不穩固了。在讀小説,有點不明白為什麼這樣。過後想想,是否是傳統和進步小資產階級**。汪母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她深愛自己的兒子,愛得有點入骨。她痛惡兒媳那種小資產階級的作風,早出晚歸,參加舞會,交男朋友,是深深的厭惡,巴不得她離開。而曾樹生,她接受過高等教育,在經濟上獨立,甚至能支持難以維持的家,她追求浪漫,參加舞會,都不假。這注定了這兩個女人之間的'鬥爭,可是她們也都是愛汪文宣的,因此她們的戰鬥往往為了汪文宣而達成和解。

而主角汪文宣,所謂的“大好人”,事實上,確實是一個好人,在出版社一個小小的校對職員。無疑,這樣的人生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悲劇,尤其是在困難的,人情稀薄的社會。這裏沒有多少同情,得了肺病被同事們疏遠,甚至同事集體寫信要他別去上班,怕傳染給他們。除了鍾老,和差不多唯一的好人鍾老是唯一的朋友,可是兩個人最後都雙雙病死。汪文宣給人的整個感覺就是軟弱,缺乏鮮明的個性,事事謙讓,沒有心機。他夾在自己的母親和妻子之間是相當難做的,他愛他的母親,同時也深愛他的妻子。在她們每次爭吵的時候,他都在母親面前替妻子説話,在妻子面前替母親説話。到最後他重病在牀,她們還爭吵的時候,他深痛欲絕。最後曾樹生離開這個家,隨銀行牽到了蘭州,還有她的男朋友銀行的陳經理,如果可以這樣説的話。但她還是每月都寄來信和給家裏相信的費用。説明她對這個家,特別是汪文宣,還有在學校的兒子,還是有感情的。而那時汪文宣的肺病,也越來越重,只有母親,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這個家裏,已經沒有了生氣,沒有了笑容,只有壓抑和痛苦。

到最後,汪文宣快死的時候,抗日戰爭勝利了。可是,這個家的苦難,並沒有改變。套用某句話,就是,勝利是別人的,與“我”何干。等曾樹生回來的時候,汪文宣已經死了,葬在哪裏都不知道。汪母和自己的兒子也不知道搬哪裏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