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世界名著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01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世界名著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世界名著讀後感(通用6篇)

世界名著讀後感1

小時候別人總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就算這樣我還是不怎麼愛看書。喜歡看書,還是在高老師的“逼迫”下養成的。高老師讓我們看課外書,看過後讓家長簽字。在一定的時間內比賽看誰讀的多,是必讀的,所以我被迫讀書了。開始我為了得第一,所以囫圇吞棗的讀了讀,讓媽媽給我簽字,慢慢的我發現讀書也有很多的樂趣和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比如説《雷鋒的故事》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生好事就難了,可是做一生好事雷鋒做到了。這不正是讓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嗎?那一篇篇生動的童話故事,讓我哭過,也讓我笑過。我在書中還了解了安徒生,他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但是他在肌寒交加的生活中吸收了不少精神食糧,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童話作家。還有在《名人故事》中的高爾基的精神,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還那麼愛看書,比如説有一次,他給主人燒水,因為看書竟把空壺放在了煤火上,女主人看見空壺放上去而且燒壞了,非常生氣,就用木棍狠狠的'打了一頓。當醫生心疼的從他的皮膚里弄出十幾根刺時,他説:“可以讀一本好書,被打一頓,沒什麼。”他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一日無書,百日荒蕪。”這句話激勵着我看更多的好書。

世界名著讀後感2

作者把篇篇名作裝在一個美麗的花藍裏,讓它熠熠閃爍的光輝照耀着我們茁壯成長,夢幻般地度過金色的童年。

特別是其中的一篇格林童話的<<白雪公主>>更使我百讀不厭。

白雪公主是個美麗的女孩,可王后是個惡毒的女人,千方百計想害死白雪公主,都沒有得逞。而白雪公主的善良和美麗使她和七個小矮人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最後在他們在幫助下,白雪公主,終於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而惡毒的王后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看完白雪公主這篇童話故事,我想起了小時候夢見自己變成了白雪公主,由小人兒長成了巨人,由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童話具有永不凋謝的魅力,使我長出想象的翅膀,使我充滿魔術的希望。它生動有趣,寓意深長,開發了我們的智力,豐富了我們的想像力,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培養了我們熱愛勞動,鄙視懶惰、反對邪惡與暴力的思想,培養了我們誠實,機智和勇敢的精神。

我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要誠實待人。

世界名著讀後感3

海倫凱勒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雖然在她19個月大時,命運和她開了一個大玩笑,讓她失去了光明、。聽力和"春天"。她很沒有信心,一直絕望着,直到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的出現,她才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於是不怕困難,認真學習,竟然考進了哈佛大學。

海倫·凱勒在這樣艱難的.環境裏都能生活得那麼光彩,那我們這樣的正常人就更應該珍惜時間了。生命是很短暫的,頃刻間,一天就走了,再也回不來了。海倫·凱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雖然我即看得見又聽得到,還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我們哪裏比得上海倫·凱勒啊!看我虛度了多少時光啊,早上睡個大覺就大半天沒了,玩起電腦來一下就是一個小時,哪有她那麼用功啊,外面的世界多美好,可我沒有好好的珍惜。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了: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凱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戰,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就像泰戈爾説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是啊,心不殘疾就不算殘疾。

世界名著讀後感4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温的一部重要小説,描寫密西西比河畔小鎮男孩湯姆和夥伴們的有趣經歷。以逼真傳神的`方法刻畫了一個調皮孩子的形象,並借用兒童的心理、觀察及感受反映了當時複雜社會的各個層面。

書中有一個片段深深地吸引了我:在湯姆學校,想看《聖經》就必須拿十張黃票來換,而獲得票卻很難,需要表現好才行。湯姆用巧妙的方法,讓夥伴即幫自己幹活,又送給自己票,沒過多久,湯姆就攢齊了票,換來了嶄新的《聖經》。這個消息轟動了全校,不光學生覺得驚訝,老師們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湯姆的學習成績不算好,他怎麼這麼快就攢齊了票呢?湯姆成了學校的名人了。同學們都懊悔當初不該上當給他票。湯姆機智的語言讓我十分佩服。

最令我憤怒的是那一章:湯姆和哈克出去探險,看見了印第安人喬殺死了大夫,卻栽贓給了酒鬼波特,波特以為真是自己殺了人,遠遠地逃走了,喬真是太壞了!這本書非常好看,讓我的心情隨着人物的喜怒哀樂而變化。我還要多看幾本這樣引人入勝的書。

世界名著讀後感5

《昆蟲記》這本書是一部描寫昆蟲的鉅著。它是由大名鼎鼎的昆蟲學家法布爾花費一生的時間寫成的。書中一個個昆蟲故事帶領我們走進了奇妙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中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是蓑蛾這種昆蟲它是以“穿衣第一,吃飯第二”這種樣子活下去的。這種蟲子十分弱小,容易受到天敵的攻擊。但是它卻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技能——穿衣服。它可以將樹葉、樹枝、紙等等裹在自已的身上,做為保護,隱藏自已,以免遭到天敵的攻擊。每一天,它都會換一件新的衣服,變化多端,總是把穿衣服放在第一位。這種昆蟲是不是非常奇特。還有更多好玩有趣的故事呢,盡在《昆蟲記》中。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刻的`感覺如果沒有這部書我們就會對昆蟲一無所知,沒有這部書我們就看不到這些動人的故事。《昆蟲記》第一個字裏都有法布爾的心血,為了寫這部書,他花費了整整30年的心血。因此,我們要深深的感謝這位“科學界的詩人”——法布爾。所以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起翻開《昆蟲記》這本描寫昆蟲的的鉅著。

世界名著讀後感6

《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可是世界名著呢!裏面描繪的故事可是令人感到愉快、緊張又擔心的。你總會為一個情節感到不安;總會為一個結局感到愉快或悲哀。就像一個盜墓犯把醫生殺死了,而盜墓犯把事情賴在酒鬼身上。這一幕,卻被湯姆和他的好朋友哈克看到了,湯姆在法院告發了盜墓犯,可盜墓犯卻逃走了。但是在一次野餐會上,湯姆和蓓姬兩人在一個洞裏迷了路,過了好幾天,他們還是被困洞裏。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在洞裏看到了盜墓犯……

整個故事的'發生時間就是在19世紀,但我讀這本書時,已經感覺沒有了任何時間的阻攔。我為湯姆。索亞是那麼的勇敢、機智、臨危不懼的精神而折服。

我記得列寧曾經説過一句話是:“要學會游泳,就必須先下水”。湯姆。索亞從小就經歷了那麼多驚險的事,那他長大以後必定是一個人才。現在是21世紀,科技史越來越發達,但早上王老師跟我們講過,有許多的大學生畢業後仍舊找不到工作,有的甚至還去買菜了,可見現在競爭是多麼的殘酷哇。雖然已經沒有了那麼驚險的事了,但是,讀過這本書的人,肯定已經體驗過了吧!馬克 。。吐温把這個故事寫的繪聲繪色、淋漓盡致啊!

《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不僅給人們的教育是很大的,給孩子的教育也是很大的,讓孩子們懂得了從小就要懂得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的去練習,還懂得了,市場上的競爭是那麼殘酷,如果小時後不學好,以後就會沒工作。

世界名著讀後感7

初次拿到《霧都孤兒》,書名深深地吸引了我。封面上的一張圖片——一個可憐的流浪兒坐在一盞高高的路燈旁,穿着破破爛爛的衣服,雙腿浮腫,雙手緊緊捂着臉,一副絕望的樣子。旁邊放了一個包裹,大概是他的行李,更凸顯了他的悲慘、淒涼。好奇心促使我翻開書本,閲讀起來。

讀着讀着,我不禁熱淚盈眶、心酸不已。這本書以霧都倫敦為背景,以孤兒奧利弗為主人公,講述了這個孤兒的身世之謎以及悲慘遭遇。私生子奧利弗幼年喪母,在孤兒院長大,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受虐待、捱打。他歷經了學徒生涯,逃難到倫敦後卻誤入賊窟,又被迫和兇狠的歹徒為伍,歷經無數艱辛,終於在好心人的協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

這本書讓當代的人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了當時倫敦最底層的人的生活,也讓很多像奧利弗一樣盲目嚮往倫敦的'人理解到了倫敦的真面目。奧利弗出身,頻遭虐待,還誤入賊窟。但天性和遺傳,卻在他身上播下了一顆善良而堅毅的心靈。無論命運再多舛善變,他那堅毅、善良的本質永不改變。面對欺凌,他忍氣吞聲;但面臨着對他媽媽惡毒污衊的諾亞,他憤怒了,自尊與對母親的愛使他憤怒了!他敢在強盜的槍口下,對正被搶劫的人家發出預警;他敢在粥被搶後,大膽的説出“我還要!”這個切一切都需要無限的勇氣與決心!

與歷盡艱險、飽嘗人間冷暖的奧利弗比起來,我們這個代人可幸福多了。我們生活在蜜罐、糖窩裏,卻還不願好好地去學習各種本領。不珍惜現有幸福生活的人,遲早會被茫然與空虛吞沒!所以我們要學會生存。面對困難,要像小奧利弗一樣,堅定而冷靜地應對。同時我們要有一顆向善的心,和奧利弗與南希一樣入污泥而不染。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世界名著讀後感8

“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這句出自莎士比亞的名句,在中國也能得到應驗,在男人殘酷的政治和戰爭漩渦中,女人作為弱者往往成為被歷史忽視的人羣。

作為女性,貂蟬為《三國演義》中純男性世界爭添了不少柔和的色彩,她是王允除掉董卓的法寶。可貂蟬的事蹟在歷史上沒有記載。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裏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説服呂布,剷除了董卓。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

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裏,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為報王允教養之恩而甘願獻身的貂蟬,被羅貫中稱讚的智勇雙全,捨身救漢的奇女子,看似女中豪傑,實為男人手心的尤物而已。

在男權社會下,年輕貌美的貂蟬剝奪了愛與被愛的權利,身不由己,踏入虎狼之穴,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身體,完成了男人所謂的“義舉”,但即使捨生取義,也難免被扣上“紅顏禍水”的帽子。貂蟬何其不幸!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羣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貂蟬已隨清風而去,化作了一片白雲。

貂蟬去了哪裏?她又能去哪裏呢?死亡是惟一可供選擇的結局,也是她解脱的惟一方式,走完卑微屈辱的一生,身後留下一段故事和一個莫須有的名字,生不得自主,死終得自由,是非對錯,美醜邪正,隨你們發揮演繹去吧。

世界名著讀後感9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説不清是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裏,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裏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裏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着幾個點,簡單的説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羣,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的壓抑,狂躁,那些像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着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裏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裏面,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説,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世界名著讀後感10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羅·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Inspirational quotes )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

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那麼,《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世界名著讀後感11

我讀了一本書,叫魯濱遜漂流記。這是一本激情的書,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魯濱遜的男孩子,在十六歲以後,他不願再呆在家裏,獨自一人去遠航。一次成功後,他又想去遠航,他已喜歡上了這項冒險。可是這一次,船遇難了。他獨自一人活了下來,他用了船上僅存的一些物資活了下來。他自己在島上生活了幾十年,沒有人幫他,他在絕境中學會了獨立。只是,他一直思想着故鄉的親人他進過自己的'努力,乘上了貨船,回到了家鄉。

這本書的細節描寫淋漓盡致,他把魯濱遜的生活細節寫得惟妙惟肖,他在絕境中成長,熱血的故事,戰鬥的場景,無不吸引着男孩子們的眼球,令他們欲罷不能,愛不釋手。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我曾一遍又一遍的反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造了自己的小屋。如果你是個男孩子,請讀這本書吧,它會讓你愛不釋手。如果你是女的,同樣也可以讀一讀,應為他太精彩了。

讀魯濱遜,受益無窮!

世界名著讀後感12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着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着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裏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讀後感《世界名著簡愛讀後感》。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裏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世界名著讀後感13

今天我讀了《霧都孤兒》這本書,它是一本文學名著。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身世可憐的奧立弗,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奧立弗剛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難產死了。他成了孤兒,在孤兒院裏過着苦難的生活。奧利弗好不容易才逃到了倫敦,不料又陷入了另一個火坑。奧利弗他們去偷老紳士的東西時,被人發現,奧利弗被抓住了,但是那個好心的老紳士,不禁為他求情,還讓他感受到人間的'温暖。可好景不長,又有一個神祕的人物要老猶太置於死地。奧利弗受傷之後,有一次得到好心人的幫助。同時他還認識了露絲小姐和哈里先生,最終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閲讀,我明白:善有善報,環境再險惡,也不能背叛自己做人的準則,我們不應該像小偷一樣去偷別人的東西,否則我們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名著《霧都孤兒》讀後感5

本故事記敍了孤兒奧立弗在孤兒圓受苦,被逼無奈,只好逃跑,在逃跑的過程中,有誤入了強盜家裏,又被迫當上強盜,在當強盜的過程中,有碰見了有錢又善良的老紳士,老紳士同情他,便收留了他,不料,有被強盜門找了回來,在經過1次搶劫的過程中,由於奧立弗的搗亂,導致老強盜被抓,奧立弗有回到了老紳士的懷抱中,成為他的乾兒子。

讀了這篇故事,我體會到了,奧立弗的故事是悲慘的,但結尾卻是美好的,我願天下所有的孤兒們,找回自己的美好家庭,不要在受那些無賴們的迫害吧。我們也應該從中吸取教訓,不要盲目的相信別人,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盲目只會受到被別人的欺騙,而自己的正確的認識應該堅持,這樣才不會受到欺騙,損失。

我們是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優良傳統,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直和善良,因為這樣,才會使世人得到稱讚。

世界名著讀後感14

海明威,當我提到這一位美籍著名作家的時候,大家除了對這位才華橫溢、舉世聞名的學者充滿敬慕、讚歎的思想與心情之外,我想大家難免會對他匪夷所思的坎坷與離奇人生充滿了疑慮,燦爛奪目的頂端的時期(或許這只是外界的想法),他卻忽然看到了“絕望”,神一般地完結了自己的生命,不幸英年早逝。是什麼力量驅使着他一定要用自殺來解脱?有人説他急流勇退,有人説他不堪外界的干擾,一時眾説紛紜,議論紛紛。死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自殺雖然殊途同歸,但這又意味着什麼呢?

當我翻弄《老人與海》這本書的時候,我急於去尋求這個常人難以破解的`謎題,我急於去揭開這塊神祕的面紗。

海明威曾經在世人面前憂慮地説過:“寫作,在最成功的時候是一種孤寂的生涯。”而在《老人與海》的開端,作者便開門見山地寫道:“他是個獨自在漂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這是個很顯而易見的徵兆,海明威在創作過程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對創作的忠誠,但一次次努力都無濟於事,評論家們面對如此優秀的傑作“指手劃腳”、挑剔、苛刻,這簡直就是對創作的侮辱與糟蹋!海明威無法獲得自由的權利,他痛苦了,他悲傷了,他絕望了。生與死的選擇看起來只是人心靈上的一種選擇,但從中不難看出,整個輿論界,整個文壇都被社會痛苦地壓迫着。

海明威熱愛藝術,忠於創作,但他一生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説面對一些富翁,他的生活無異於窮困潦倒。現實社會的狀況,那麼地讓人感到憎恨與無奈啊!幾乎每一位優秀的偉大的作家,都要經歷一番生不如死的磨練,才會逐漸成長、成功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寫道: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或許海明威過於惆悵,過於低落了,他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剛強,有毅力,魯迅先生在“白色恐怖”的威脅下,拿起筆作武器,向腐朽的政府開炮,向沉睡不醒的中國人民呼喚吶喊,海明威同樣也可以做得到,為何要如此戲劇性地結束,為何?

《老人與海》作為一部寓言,又有許多與一般寓言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這一篇僅兩萬六千多字的中篇小説,前後創作只用了短短几周時間。海明威一氣呵成完成此佳作,把評論家們對他的才華已枯竭這一評價徹底摧毀,就連他本人也説,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確實如此,文中的老人雖年事已高,青春已完全逝去,但他依然渴望能成功地捕到大魚,依然渴望成為漁夫中的驕傲,他把漁船劃到了很遠的地方,長途跋涉,因為他知道那裏會有大魚出沒。八十四天過去了,他始終沒有放棄,終於他釣到那條大馬林魚,但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這篇根據真人真事所寫的故事,悲劇性地道盡了人性的貪婪與渴望。在暮年仍有一番鴻圖想要施展,這正是老人犯下的致命錯誤,人性的本質,現實力量在閃閃發光,那光芒剌透了罪惡,照亮了善良。作者心中無論是對老人還是男孩充滿了敬仰,他甚至把老人當作“耶穌”的化身,暗示着來描繪、抒寫,同時也藉以鼓勵自己,但不幸的是如此“功成名就”的他,還是禁不住痛苦的折磨,去了,永遠地離開了……

海明威寫下了《老人與海》正如曹雪芹寫下了《紅樓夢》,兩人命運一樣坎坷曲折,兩人的作品一樣的悲悽交加,兩人同樣的名聲顯赫,不同的國度也有兩位同樣歷經磨難但幾乎戰無不勝的巨人,此刻的我,正在接受海明威對人的靈魂的尊嚴的洗禮與昇華,我終將洗盡鉛華,終將與天地渾然一體。就是這不一樣的海明威寫了與他同樣不一樣的《老人與海》,或許這謎底就由此揭開吧!

世界名著讀後感15

凡爾納一生著作累累,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這本《海底兩萬裏》。凡爾納疾走的筆觸下,是一艘宏大的潛水艇,艇內充滿了種種高科技技術,樸素而不失高雅。它的所有者,是一個性格孤僻,深不可測的船長,他在隔絕世界的旅行中,卻無意的接納了大陸的三名旅客:教授、僕人和一名“捕鯨能手”。在飽覽海底美景的同時,他們之間的關係發生着微妙的變化,海洋描寫,科學描寫與人物描寫是故事的三大重要特色。

書中對海底世界的眾多浮想聯翩,翔實而精彩。沉浸在這些優美的'篇章中,如同身臨其境,來到了繽紛的海洋深處。各種魚類的細緻描寫也置入其中。這沸沸揚揚的海洋描寫絕不僅靠一日之功就能信手鑽來,需要作者大量查閲書籍,並具備科學的想象力。只有在長期的文字與科學的薰陶下,才能在歲月的沉澱中撰寫出這一部鉅著。由此可見,凡爾納不僅是一個滿腹經綸的作家,也有着豐富的海洋科學知識。科學與文字,嚴肅與優美,在凡爾納的海洋描寫中有着完美的結合。

看凡爾納的書,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的科學夢想。他對科學的一些推測與猜想,在多年後都被繼往開來的科學家們所創造出來。就像故事中的“潛水艇”,它在當時毫無疑問,是荒唐怪異的想法。但後人在凡爾納的想象下,創造出了真正的“潛水艇”!這也説明了,凡爾納的推測不是空想而來,而是根據他多年的科學經歷積累,豐富的想象而大膽地做出初步判斷,在這一方面,凡爾納不愧是“科學時代的預言家”。

雖然前兩大描寫必然是本書的兩出“重頭戲”,但隨處可見的人物描寫毫不遜色任何華美的詞句。書中的角色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船長是孤傲的,教授與僕人是隨和的,而那位名為“尼。德蘭”的捕鯨能手是暴躁的。不同的性格,交會出的火花在人物的對話中有着重要表達。他們的言行舉止,同樣有深思,有懸念。教授的屢次試圖逃生,終究有着怎樣的心理變化?船長的冷漠,藴藏着什麼重大的行動?對於阿龍納教授最後的猜想:船長有着復仇的種子。相信給眾多讀者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疑問。三個人無意的海底之行,是知識的飽覽還是陰謀的造就?不得而知。也許,只有凡爾納才能解開這個人物的迷。

神祕的海底世界,驚險的人物比賽,暗藏的重重玄機......這,就是《海底兩萬裏》。

世界名著讀後感16

今天我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蔬菜大食客,菜粉蝶。

菜粉蝶是蝴蝶的一種,它的小幼蟲非常喜歡吃捲心菜 ,人們經過四次蜕皮長成了大幼蟲,吐絲結蛹,最後長成了菜粉蝶,菜粉蝶媽媽,生完卵後就死掉了,這就是菜粉蝶的.一生。

我們的一生也和菜粉蝶的一生一樣,要經歷許多的困難後才能長大。

世界名著讀後感17

看完《紅與黑》,內心五味雜陳,有一種悲傷的情緒籠罩在心頭。讀完這本書,這裏的故事我並不喜歡,因為書中的故事讓我覺得很悲傷。跟隨於連的人生軌跡,又讓我對他產生一種可憐、可悲、可恨的情緒。

可憐他飽讀詩書,刻苦努力,卻由於出身的原因屢遭不公待遇。可憐他雖有雄心報復,滿腔熱血,卻無法逾越平民階層與貴族階層之間的鴻溝,可憐他才華橫溢,步步為營,卻始終無法得到想要的生活。而他虛偽的性格讓我覺得可恨。為了報復,他去勾引德雷納夫人為了進入上層社會,他又勾引馬蒂爾德,當他發現進入貴族的夢想破滅了的時候,他持槍去殺害他最愛的、但阻礙他貴族夢的女人。他內心崇尚拿破崙的氣概,卻為附和貴族而當眾批判拿破崙。他多疑的性格讓我覺得可悲,而這種性格的形成大抵源於他的家庭。父親對他的'打罵、哥哥們對他的嘲笑,都對他的性格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讓他無不夠自信,也讓他過於自負。

於連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不斷努力,但他沒有走向理想的終點,卻走向了命運的終點。我想是因為他選錯了路徑,他有真才實學,他有滿腔熱血,但他不肯踏實的一步一步向前走,卻試圖通過娶貴族之女來進入上層社會。這樣的方式讓他內心不安,這樣的方式也讓他被世人看穿。

他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環境造成的,他的命運因為時代而改變。如果他生活在今天,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然而仔細環顧今日我們所處的環境,似乎和書中所描述的社會環境略有相似。中產階級理論不斷影響着我們,階層固化日益嚴重。農村學子進入985高校的比例不斷縮小,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這一路徑,越發難走。

我們都在努力尋求更好的生活,我們都要走在命運的路口,到底什麼樣的道路是對的,也許只有到生命的盡頭方能知曉。

世界名著讀後感18

第一本看的,便是《簡愛》。《簡愛》是這麼一本東西。我的英文水平,是可以讀原文的,但是看着那令人目眩的動輒三四行的長句,往往就望而卻步。手頭一個版本是黃源深翻譯的。感覺還不錯。隨看隨翻。在午後陽光和一杯烏龍茶的幫助下,我成功的做到了神遊物外,逃避現實,重新回到初一時第一次讀這本書的記憶中。我在讀初一前,看的大多是古書,或者白話文。所以我現在能用現代語寫作和勾引MM,啟蒙者是我初一暑假讀的那一堆西方文學著作。這一點,我認同王小波的話:真正的現代漢語,是一羣偉大的翻譯家留下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們是我語言的老師。對於《簡愛》,早先我是完全被它的語言所打-倒。如痴如醉,魂牽夢縈,有段時間張口閉口都在學那種英國式優雅的口吻。小時候圖個好玩,沒對情節具體參悟,在心目中這就是一部完美華麗的詩歌。是記憶花園中最後的祕藏。但是重新讀過一遍之後,語言的流麗依舊,卻在情節與構思中發現了一些別的。聽過一個説法,就是《簡愛》發表之初,有人認為它和《呼嘯山莊》出自同一人手筆。如果現在來看,我得承認的是,《呼嘯》的水平,怕是在《簡愛》之上多矣。語言方面我沒資格去斤斤計較——英文還沒到如此水平——僅僅論及結構和流勢,如此而已。我在重讀《簡愛》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令我不安的東西。那些東西附身於小説的夾縫之中。我之不安是在於:我已對其產生隱約的不滿,而我又不想去忤逆我曾經至愛的經典。無論如何,我在行文之中,發現了一些不令我愉快的東西。《簡愛》被萬眾所熱愛的,大約是其作者的自尊與平凡——或者説,是夏洛特的自尊與平凡。那是一個靈魂熾熱而外表簡單的女子。這一形象無疑是不朽的經典。可是與其夫羅切斯特一樣,這個形象始終在用一種類似於自傲的口吻言論——他們對於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經使我快慰,現在卻令我不安。夏洛特託身於簡愛,這是我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覺到的是:她對於高層貴族的鄙薄與一種近乎敵視的態度,有些刻意了。反過來説,我從中讀到了自卑的情緒。簡愛是個敏感而容易受傷的女子。開頭用了太長的篇幅來敍述她幼時的情景。但是我感覺到的是,在敍述簡愛這個人物時,夏洛特不曾將自己離開這個軀殼,所以她也沒有用全知角度敍述。如此一來,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認定是她的意見。那麼,我在簡愛中,看到的是某種情緒化的自卑,而後是近乎於傳奇的愛情——惟其傳奇性,昭示了某種不真實與幻想性——和最後一個幾乎有點硬湊的結尾。她遇到了JOHN RIVERS。雖然前頭有筆,但還不是那麼自然。夏洛特對於簡愛的處理,開頭非常真實,中間段非常精彩,但是隱伏着不安,到了結尾,則幾乎歸於俗套——一個我料到的俗套。最後無疑是皆大歡喜,帶一點感傷。她的鋪墊和銜接很完美,幾感覺不到瑕疵。但是我隱約間感到的是,這是一個人間女子編造的故事。它已經缺少了令我戰慄的小説結構——更多的.時候,我讀到了簡愛離開山莊,就沒再讀下去。如果我是夏洛特,或許我就會在那裏結束。因為之後的一切,在我看來,比之於前,是很拙劣的。比較於《呼嘯》的急風暴雨,《簡愛》的安靜,其實倒象是裝出來的。夏洛特和愛米利一樣,其實是內心很TOUGH的人。她們的心必須在疾風中飛揚,因為過於容易受傷。愛米利一飛沖天,寫下了真正浩蕩的文字。而《簡愛》,則在某種內在情緒的矛盾下,寫出了一個自己在不斷鬥爭的故事。這一方面,有些象雨果同樣自我鬥爭的《九三年》。

牆角里鑽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牆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脱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嚮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豔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後再死,而是讓它保持着美貌離開了世間。

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爬出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決心的,況且還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愛人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瑪格麗特死了,孤獨的死去,再也沒了活着時的奢華,以前無數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的時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許,瑪格麗特並不是個完全的悲劇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愛,她的靈魂得到了淨化。貴婦人們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質的享受,卻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奇怪的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人們,明明鄙視放蕩的妓-女,卻又要逼良為娼。如果瑪格麗特沒有生在這樣一個骯髒、虛偽、殘忍的資本主義時代,或許她就是聖母瑪利亞。可惜那樣的社會,那樣的時代,連聖母也會被玷污。而在瑪格麗特被玷污的軀殼下,頑強而又聖潔的靈魂正是讀者們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謝小仲馬塑造了茶花女這樣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美麗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牆角,能每天和陽光為伴,即使不再那麼美麗,也不要重複前世的悲劇。

世界名著讀後感19

第一次在那厚實的書架上抽出《童年》,就被那封面上的插圖吸引了。一幢豪華的紅瓦房子前,有一位男孩,他那沾了泥土的稚嫩的臉上,有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堅定力量。

《童年》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它

以“小市民”們庸俗自私、空虛無聊,揭示了沙俄專制的黑暗和罪惡。

小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寄養在外公家。而外公的殘暴、黑暗、虛偽讓他不解,只有慈愛的外婆像天使一般,籠罩着他一次次搬家,讓他結識了人生裏的很多匆匆過客。即使他的生活充滿了壓抑,但總有那麼多令人愉快的事。隨着外公家的愈加落魄,他那苦樂交織的生活也一點點逝去。

最初的那些日子,阿廖沙的生活是一片陰暗,三歲的他在這陌生而又緊張的大家庭中,顯得綽綽有餘,而這個大家庭對於這位不速之客,並沒有太多的熱情款待,而老頑固外公卻時不時的找藉口讓阿廖沙捱打。面對大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拳腳相加,讓幼小的他很不理解。現實與幻想的差別,讓小小的他變得堅強、正義。外公的不幸遭遇與逐漸成功讓他同情感慨。喪父的讓他大為吃驚。在他的世界裏,上帝已不再是上帝,而是一位心靈的傾聽者,他總是站在最上方,俯視這個世界。當然,上帝也不但僅一位上帝,他更是人的靈魂,有至高無上的,也有罪惡的。在歲月的磨礪下,阿廖沙學會了很多很多,生活的墮落讓他體會到了下層人民的艱辛,更讓看清了是非面目。我至今還記得那句話:我要先殺死他,然後再殺死我自己。這是一位年僅十歲的小男孩所講出的。同伴們的嘲笑,教父的嫌棄,並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生活,而繼父對母親的'殘暴卻讓他忍無可忍。逐步的,他懂了,由原本的無知變得懂事。有幸他遇到了無數的上帝,使他的心中開始萌芽。

小阿廖沙的遭遇時無數俄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或許那個年代已不被人所記憶,但阿廖沙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去學習。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需要他有一個艱苦的童年,但擁有一個艱苦童年的人,必定會有一段不一樣的感悟。

世界名著讀後感20

人生存在着無數多種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恰恰是未知性的分支。

有人認為,命運早就決定好了一切。殊不知,每個人都決定着自己的命運,同樣也決定着自己的一切——

因此,成功的可能性,往往是握在自己的手裏。

成功並不是人生的終點,不過,走向成功的路途卻還是遙遠的。就像屈原在《離騷》中寫的那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追求成功即是對真理另一種形式的追求。它同樣需要你不懈的發掘與探索,需要你的百折不撓,需要你的.鍥而不捨,需要你的永不言棄。

這些只是成功所必需的內在因素。也許從表面上來看的確很複雜,然而,若是將其轉化為成功的祕訣,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

——堅持。

是從一本雜誌刊物上看到的這篇文章——把單品做到極致。很新穎的題目,通俗易懂卻飽含哲理的內容,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作者極其用心地列舉了四個類型相同的事例。西北湖咖啡館中的曼特寧,鼓浪嶼偏好藍山的老闆娘,樓中店裏的雲南米線,還有重慶的一家小麪館。幾乎是沒有什麼差別,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堅持一種單品,並將這種單品做到極致。

也許有很多人並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一生只做這麼一件事情,豈不是太過枯燥?

不過,那些嘗試過各種職業,卻從未堅持的人就真的享受過生活的樂趣嗎?表面上似乎是閲歷無數,然而最終卻仍然是一事無成。

反之,那些“把單品做到極致”,執着追求簡單而堅持的人卻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台階。他們捨棄了空想與浮華,也因而擷取了豐碩甜美的成功之果。

把單品做到極致。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營銷方式,更多的是一種處世態度。文末就有這麼一句話,“成功很簡單,只要沉下心來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

就像傾盡全力的堅持,往往能成就簡單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