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後感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2W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書是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網癮戒除專家、2012年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賈容韜老師成為一個好爸爸的心理歷程及他這麼多年教育方法的彙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後感3篇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後感(一)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替代孩子教育的失敗,事業的輝煌只能是暫時,繁華過後我們還是要回歸家庭。如果年輕時你以工作繁忙為理由,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職責,我們的家庭何談幸福,人生何謂成功,你又為社會國家增加了多大的一個包袱呀?

當你在教育孩子遇到了困惑的時候,當你的孩子出現了自私、叛逆、以自我為中心問題的時候,讀一讀《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真是不錯的選擇。它將是你家庭教育道路上的明燈,讀過之後,你會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近看過一段文字,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我成熟之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心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也不可能。走到人生終點,我才意識到:如果我能先改變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進而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讀後震撼,想改變問題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作者整本書向我們顯明瞭這個最簡單質樸但也是最正確的道理。

這是一本能讓人收穫幸福的書,告訴你怎樣身體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本能改變千萬人命運和家庭的書,能幫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如果你真愛孩子,並希望孩子成人、成才,進而提高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你一定要閲讀此書,它值得你認真讀、反覆讀!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後感(二)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好爸爸賈容韜教子手記很實用,讀完讓我受益匪淺,作者以自己的兩個孩子為例,詳細講解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對於我們這些在外工作很少能和孩子在一起的初為父母的人來説,實在是受益匪淺!

生活習慣決定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教育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不會生活的人,不可能會學習。生活習慣決定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決定學習成績。父母的生活習慣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習慣,這種因果關係可以列出下列的公式:父母生活習慣→孩子生活習慣→孩子學習習慣→孩子學習成績。

培養孩子讀書習慣。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最好方法是家長首先養成讀書習慣,讓孩子喜歡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首先熱愛學習。有的家長吃一餐花掉數百元,買一套衣服上千元,一套化粧品需要一個月工資,眉頭不皺一下,而他們卻不捨得花幾十元買幾本書讀讀。好多家長並非買不起書,而是家長沒有這方面的觀念。作者在書中説道:“教育孩子是個系統工程,並不是給你支兩招就行了。正因為你不讀書學習,沒有教育思想、缺乏教育藝術,你的孩子才出現了問題。如果你固執己見,仍然不肯讀書學習、不改變觀念、不與時俱進,誰也救不了你的孩子。”多讀經典,少讀時尚。

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善良是立身之本。亞里士多德説:“行善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則你不可能快樂。”作者以五十餘年的人生閲歷告訴我們,我們留給孩子最大的精神財富應該是健全的人格,它比優良的學習成績重要得多。而健全人格的底線是善良,只有善良能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幸福。我們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善良的人無論他以後是大名鼎鼎的什麼家,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勞動者,他都能憑着自己的善良去開創美好的未來。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對於我這個寶爸來説領略了很多作者獨到的見識。關於孩子的教育千萬馬虎不得,想要改變孩子必須先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先改變自己,為孩子樹立榜樣!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後感(三)

孩子的成長,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其中,家庭教育最為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始終陪伴孩子成長的教師,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對家庭的依戀程度,直接影響着他的成長。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在家長的身上找到蹤跡。

(一)

賈容韜,原來是自己創辦的企業的負責人,工作上做的有聲有色。但在十二年前,他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危機。兒子沉溺網絡遊戲,學習成績倒數第一,數次參與打羣架,兩次被學校勸退;他的家庭也瀕於解體,夫妻由長期背靠背到要離婚的地步;他的身體也亮了黃牌——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在深入反思的基礎上,賈容韜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關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來的企業,專心陪伴孩子讀書。

這絕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賈容韜義無反顧。他意識到,沒有比家庭、比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要的事情。孩子出現的問題,根源在家庭。是因為自己做父親不合格、家庭不和睦才導致了孩子的逆反,通過沉溺網絡、打羣架等方式來表達對家庭的不滿;是因為自己不懂教育、用錯誤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才把孩子推向了這一步。

陪伴孩子讀書,給賈容韜留下了大量可以支配的時間,他將這些實踐充分利用起來,進行廣泛的閲讀,惡補各種教育知識,不停地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時也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了徹底的改變。首先讓自己具有同理心,面對孩子出現的任何問題,都不採取暴力的態度去應對,而是設身處地去體諒孩子的心情,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其次,將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和自己的言行對應起來,分析哪些是由於自己沒有起到榜樣的作用而導致孩子出現問題,並真誠地和孩子溝通、道歉;再次,用正確的言行去感染和影響孩子。他堅持每天花大量的時間讀書,在不斷汲取書中精華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同時,也注意在家庭中的環境營造,讓孩子慢慢喜歡上閲讀,通過閲讀這根紐帶將孩子的心收回來;另外,始終保持和學校老師的溝通的交流,發自內心地感謝教師對孩子付出的努力,虛心向老師請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賈容韜的心思沒有白費。他的愛人首先被感動,主動幫助他料理好家庭中的各種事物,以便留出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和研究;孩子被父親脱胎換骨般的轉變所折服,在溝通理解的基礎上,逐漸體會到了家的温暖、父母的真愛,不再跑出去泡網吧了,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他轉變孩子的經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大家在向他豎大拇指的同時,不斷有人拖兒帶女地來找他諮詢教育的良方。

改變自己的意義,賈容韜體會最深。他説:“由於自己的教育觀念陳舊落後,所以要改變;由於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影響孩子,所以要改變;由於自身素質不能適應孩子成長之需要,所以要改變;由於自己的人生鏈條還有許多薄弱環節,所以要改變。”通過內外兼修,通過紮紮實實提升自我,賈容韜收穫了人生的全面豐收。事實最能讓人信服,改變前後兩重天。一個曾經倒數第一的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一個瀕於解體的家庭成了“模範家庭”;一個差點崩潰的父親成了著名的家教專家。

(二)

馬克思説:“你可以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響孩子,可最好的方法還是你的行為。”

賈容韜在瞭解到孩子沉溺於網吧之中時,也想很多的父母一樣滿腔怒火,不僅在家裏進行教育,還跑到學校裏教育孩子,曾發生過兩人在操場上你追我趕、全校師生一起看“風景”的情景。但這樣並沒有讓他的兒子有所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我在網吧裏徹夜不歸。

正是一次次類似的失敗的教育經歷,讓賈容韜意識到,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孩子。於是,他開始嘗試從一個權威性的喜歡自己説了算的家長向民主性的家庭成員方向轉變,從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向尊重孩子的人格方向轉變,從每天忙於工作和應酬向堅持閲讀和寫作的方向轉變。賈容韜的這些轉變孩子都看在眼裏,自然也會隨之發生轉變了。

西方哲學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吸引力法則”,其核心內容是:你關注什麼、關心什麼,就能把什麼吸引到你的周圍;你在乎什麼、聚焦什麼,就最有可能得到什麼。對一個家庭來説,如果你將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頭等大事,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上,就應該傾盡全力來關注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和你個人的發展出現矛盾衝突的時候,首先確保孩子的成長;在自己的意見和孩子的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能夠平心靜氣地聽取孩子的想法。在家庭生活中營造出學習型家庭的濃郁氛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

現在又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有的將養育的重擔交給了自己的父母或者保姆,有的寄希望於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幾乎不學習育兒的相關知識,有的還將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帶給了自己的孩子。當自己沒有用心關注孩子的成長的時候,你就很難能得到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根深蒂固的中國式傳統思想對家長的行為、孩子的教育影響都很大。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對其享有絕對的支配權;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孩子是社會的獨立的人,父母只是受政府的委託履行養育的責任。正是因為自認為對孩子有絕對的支配權,所以就會有家庭暴力的行為存在,就會有父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的行為出現,就會有家長不斷逼迫孩子的現象出現……

家庭暴力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身體上的暴力是一時的,心靈上的暴力則影響人的一生。如果有人拿小刀在孩子身上劃出一道印,即使沒有出血,家長也會和他急,甚至會和他拼命。但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家長天天往孩子心上捅刀子,自己卻麻木不仁,熟視無睹。這是一種冷暴力,對孩子的摧殘更加嚴重。

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是:主觀臆斷,以己度人。以自己的人生經驗衡量孩子,以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求孩子。他們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認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多,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多,按照自己所設計的路線去走才是最佳的方案,從來不聽孩子的想法。但家長沒想明白,孩子在心裏不服氣的情況下,是不願意就範的。這就像一隻皮球,拍打的時候越用力,反彈的就越高。

學習,是孩子自覺自願的行動,在他人強怕的前提下是很難學好的。可很多家長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千方百計敦促孩子好好學習,結果又常常令家長大失所望。這是因為家長的教導、告誡加進了強制的成分,包含了“任務”的因素。孩子們把學習當作為父母完成的.“任務”,產生了一定的“苦役感”,學習起來就沒有那麼甘心情願了。

(三)

家庭教育還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將孩子的學習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只要學習好,其他一切都好説,而不重視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

在陪伴孩子學習期間,賈容韜關注到了孩子那一派髒亂差的房間:髒襪子、髒鞋、髒衣服堆在牆角散發着怪味,各種食品袋隨處可見,變質方便麪放在鞋櫃上,發黴小食品躺在窗台上,長毛的飲料放在桌子上,乾癟的水果丟在台燈旁……兒子房間裏的凌亂現象和他的學習有沒有內在的聯繫呢?賈容韜產生了疑問。

帶着這個問題,他拜訪了多位心理學家,瞭解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方面的知識,也讀了不少文章,尋求家庭教育專家的高見。他意識到,正是兒子的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到了他的學習習慣,將隨意、粗糙的生活態度遷移到了學習上。而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正是自己平時家庭生活不檢點的結果。

賈容韜意識到,生活習慣教育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更是愛心、感恩心的教育,意志力的教育,責任心的教育,自信心的教育,是動手能力、創造力的教育。生活習慣決定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生活習慣的映射。同時,生活習慣也直接影響着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前提。

賈容韜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自己的卧室、家裏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同時也將孩子的房間整理的整整齊齊。在賈容韜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兒子逐漸有了生活習慣方面的意識,吃過飯知道及時將碗筷送回廚房,牀上的被子疊的有模有樣,一些家務活也經常能幫着做一些。隨着孩子生活習慣的一步步改善,她的學習能力也不斷提高,這為他參加高考時取得好成績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賈容韜由此給出了習慣培養的因果關係:父母生活習慣→孩子生活習慣→孩子學習習慣→孩子學習成績。陶行知始終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就是在強調生活習慣的養成呢。

(四)

賈容韜説:“會怪怪自己,不會怪怪孩子。只要父母真正能守住自己的心,孩子的心就不會走遠。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能從父母身上找到原因,都是父母德行不夠,智慧欠缺,説話藝術不高所致。只要父母真正理解孩子、善待孩子,孩子都會以懂事和進步來回報父母。”

在《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書中,賈容韜主要講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家長怎麼改變才能教出好孩子;告訴讀者怎麼戒除網癮、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教育孩子的智慧、怎樣培養孩子的好品格。限於篇幅,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賈容韜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在面對一個幾乎無可救藥的問題孩子時,能夠痛下決心,以堅如磐石的信念,選擇了一條拯救孩子和自我拯救之路,繼而又走上了一條拯救他人的事業之路。天下的父母實在太多,但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的決心和定力?

在改變自己時,他收穫的不僅僅是家庭和孩子!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