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名著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名著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名著有感1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城南舊事》。它是一部自傳體小説,它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

《城南舊事》以一個六歲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小英子為主人公,通過《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故事,透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惠安館》。小英子並沒有因為秀貞的“瘋”而害怕她,而是和秀貞成為了朋友,並用她自己的方式幫助了秀貞和妞兒相認,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們作盤纏,充分體現了小英子的善良、富有同情心。

總而言之,這本書體現了那時候的孩子的生活、性格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他們的童年沒有我們奢侈,但卻比我們精彩、有趣,當然,除了這個還有很多,林海英奶奶將這些寫的惟妙惟肖,想知道的話那就親自去看吧!

讀名著有感2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衞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

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着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説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税,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着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

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所以,通過書中的政治辯論,我發現了很多我並不認同的柏拉圖的觀點。例如:為維護統治,掌權者可以用假話欺騙民眾,甚至編造所謂的“腓尼基人的傳説”,假借神意來證明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

“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治者。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這些都體現了柏拉圖所倡導的“理想國”的實質——封建貴族專職的奴隸制國家,特權橫行、等級森嚴,壓迫沉重,人與人之間嚴重不平等。我認為,柏拉圖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已經是具有創新意識、目光深遠、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以及階級的侷限性,柏拉圖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這決定了他的政策主張都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張都不見得是正確的,他的主張也不見得是真正正義的。

《理想國》展現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定的很多規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於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説:“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柏拉圖認為理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制,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的健康。”他希望監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裏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衞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薰陶,從童年時,就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並抓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治的信念根植於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定的統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後世的教育發展有着很大的影響。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裏,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裏,還是建築或任何藝術作品裏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醜、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醜,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看這本書,不僅能瞭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着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説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穫良多。

讀名著有感3

堅強、懂事、勇敢。我讀了《城南舊事》後,為這樣的一位小女孩——林海音而感到驕傲!

《城南舊事》這本書敍述了林海音童年時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讀完這本書後,我真的為林海音感到悲傷:她在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人世,而且一直陪伴她很多年的、和她已經有了深厚感情的、她弟弟的奶媽回去老家了。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認為她一定會承受不住如此大的壓力。但後來我靜下心來想時,發現我自己想錯了。是啊,因為當廚子老高告訴她這個噩耗時,她沒有不知所措地大哭,而是聽從了老高的話,去醫院安慰媽媽,這不是一個只有十二歲的小女孩能做到的事情。我佩服她,佩服她的堅強和懂事。

我佩服她,佩服她的勇敢。

當時林海音住的那一條小巷的人們都瞧不起“惠安館”的那個姑娘,並都認為她是個瘋子,每次經過“惠安館”的時候還都要遠遠地避開她。但林海音不同,她不怕那個被人們認為的所謂的“瘋子”,而且對她非常感興趣,還每天早上都跑去“惠安館”和她交談。結果林海音不僅發現姑娘不是瘋子,而且還幫姑娘找回了她的孩子,讓姑娘下半輩子有幸福的生活。所以就是因為林海音的勇敢,導致最後沒有產生悲劇。

你可能很奇怪,為什麼林海音會這麼堅強、懂事、勇敢呢?是因為想要別人誇獎她嗎?不是。是因為要媽媽給她獎勵嗎?不是。那是什麼?是因為她長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她要幫助媽媽做事,要學會生活,不能處處都要依賴別人。所以,首先,她要學會堅強、要學會懂事、要學會勇敢,但她沒有讓我們失望,這三點她都學會了,也做到了。

她堅強不屈、敢作敢為的精神值得讓我們學習,她是我們的榜樣。讓我們像她一樣,尋找真正的自己吧!

讀名著有感4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書。就在某一次。我意外看到了《青銅葵花》這本書。讀它以後,讓我受益匪淺。

這是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女孩子葵花和啞巴青銅因為一個特別的原因成了一家人。從7歲到12歲兩人相伴成長,一起經歷了成長的磨練。看着青銅和葵花勇敢的經歷了一件件困難,我真有無限的感動。

讀着他們的故事,我才明白人生的道路總會有一些坎坷,但我們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如果,你一蹶不振,甚至被徹底擊垮,就不是比鴻毛還輕嗎?而強者總會把那些困難當作磨練的機會。依靠着堅強的信念,最終能取得成功。

青銅葵花是怎樣面對苦難的呢?那一年蝗蟲突然來襲,田野的莊稼都被蝗蟲吃得一乾二淨,一點也不剩。莊村裏的人們陷入了饑荒,年老的奶奶卧牀不起。年幼的青銅葵花竟主動挑起家裏的生活重擔。因要治好奶奶的病,葵花作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她要一個人去江南採銀杏。啊,我敬佩她的勇氣,真讓我感動。

再看看我們現代的人,都要依靠着父母,什麼事都要父母來。哎,如果他們你像青銅葵花那樣該多好啊?

讀了《青銅葵花》着本書真讓我受益匪淺啊,我真愛讀書。

讀名著有感5

我讀完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遊記》,讀後感《讀《格列佛遊記》有感200字》。這本書主要了英國一個名叫格列佛的外科醫生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胭國的冒險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裏你不需顧慮別人説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着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另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讀名著有感6

今年寒假,我閲讀了《童年》一書。

《童年》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幼年喪父,從此被送往外祖父家生活,親眼目睹了這個俄羅斯下層社會人民的黑暗家庭的故事—外祖父殘暴,自私,喜怒無常.甚至為一點點的小事毒打阿廖沙。兩個舅舅爾虞我詐,為了爭奪家產鬥得你死我活,把自己的妻子活活打死。這個籠罩着黑暗與冷漠的家庭,空氣中充滿了殘忍的氣味,使我感到不寒而慄。

但是,在同時,微弱的光明也存在於這個家庭。外祖母就是這個家庭的光明。她用她的愛撫慰阿廖沙心靈的創傷,她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光明與希望。在他絕望的時候安慰他;在他高興時鼓勵他。善良的老長工格利高裏教會阿廖沙做一個正直的人;機靈可愛的小茨岡幫阿廖沙擋下外祖父的鞭打,教會他面對困難要樂觀,永不放棄。正是這些人的鼓勵與愛,使阿廖沙即使面對黑暗,始終保持着一顆友愛寬容的心。

即使我們的身邊只有微弱的一點光明,只要我們還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光明也會被無限放大,灑進每一處黑暗的角落,照亮你的心靈。

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情使你感到痛苦和絕望,他們的殘暴行徑甚至無時無刻不侵蝕着你的心。有些人因此墮落,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是,你要相信,黑暗過去之後,光明終會到來。無論在任何時候,信心都是讓你成功的強大支柱。即使現在身處絕境,亦當堅守,萬勿輕言放棄!阿廖沙也正是因為有了信心,才堅定地向着光明走去。保持不滅的信心,即使你的眼前還是黑暗,即使你的生活仍是悲傷,堅持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人,再邪惡的實力也會在你面前望而卻步,再狡詐的心靈也會被你的光芒所掩蓋。

還有,我認為我們要能經得起誘惑。有一些壞的品行、壞的風氣,都是因為經不起誘惑而一步步變得墮落。《童年》的末尾講述了阿廖沙跟一羣偷東西的孩子們一起玩耍,而最後又抵擋住了誘惑才保持住了自己的原來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學會抵制誘惑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我們現在的生活也許不像阿廖沙的當初,我們衣食無憂,我們在家長的寵溺下過着小皇帝的生活。在遇到困難時,我們就像折翅的鳥,沒有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過自己,最終的結果就是墜落。所以,我們也要做一個自強的人。人生自強少年時,在年少時就培養優秀的品質,即使以後遇到困難也能沉着面對。《童年》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阿廖沙艱苦又黑暗的童年時代,更是告誡我們在任何環境中都應該保持自己原有的態度,抵制誘惑,做一個自強、樂觀、富同情心的光明磊落的人。

讀名著有感7

簡·愛,她相貌平庸、出身貧窮,卻堅信人人平等。

《簡·愛》塑造了一個生而不幸、歷盡艱辛、敢於奮力抗爭和頑強追求的倔強少女。她面對冷漠的表姐們,狠毒的舅媽,野蠻的表哥和擁有巨大財產的羅切斯特先生,並沒有選擇屈服,而是頑強勇敢地與惡勢力抗衡,勇敢地表現自己的獨自人格,最終才得到了屬於自己的真愛。

《簡·愛》裏有一個小人物很不起眼的,卻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她就是海倫·彭斯。幼時的簡·愛與海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海倫,面對別人的欺壓,卻總是去包容、理解他人。我記得海倫説過一句話:“我覺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費在懷恨和記仇上。”仇恨就像一盞燈,我們並不需要像飛蛾一樣奮不顧身地撲上去,被彈開後再鍥而不捨地撲上去,那樣只會傷害到自己。於是,在不公平面前,海倫·彭斯選擇逆來順受。當看到海倫因為生病而去世時的那一章時,我和簡·愛一樣,心裏有説不出的失落,為一個善良的人離去了而失落悲傷。這雖然只是書中的情節,我卻感覺那麼地真實。

與海倫·彭斯不同的是,簡·愛選擇了與一切抗爭。簡·愛懂得反駁、回擊傷害她的人,想要引用一下簡·愛在書中説過的一句話,“我現在不是憑着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着肉體凡胎跟你説話,而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説話,就好像我們都已離開人世,兩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簡·愛説的話就正好反映了社會最底層最想表達的願望,那就是——人與人之間沒有卑賤、高低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

羅切斯特,這個正直、善良的先生。他對待簡·愛,總是那麼的温和。才贏得了簡·愛——這個倔強女孩的愛情。他們倆就像是彼此生活中的陽光,照亮了兩人的心靈。雖然,簡曾離開過他。

故事的結局還算幸福圓滿。雖然沒有像童話故事中的王子公主最後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那樣的結局——羅切斯特先生的莊園被燒燬了,他的眼睛也失明瞭,成為了一名殘疾人,但卻換回了簡·愛的愛情。我想那是值得的,羅切斯特先生也一定那麼想。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腦海中浮現的是簡·愛的背影:挺直,堅韌,宛如生命力最旺盛的一朵向日葵……

讀名著有感8

我總是喜歡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佇足,遙望,回憶記憶裏那讓我歡喜讓我憂的人、事、物,或是一絲落雨,抑或是一片楓葉,如同海音,喜歡回憶往日的記憶,恍惚中彷彿再次經歷,有一點欣喜,又有一點身不由己。

弄堂小巷、惠安館、瘋子、妞兒……跟着海音打開兒時記憶的信箱,似乎有些神祕,又似乎有些茫然不及,不知道記憶裏的那陣桂花香是否未曾消散,不知道惠安館樹下的吊死鬼是否依舊盛在透明玻璃瓶中,不知道宋媽的丫頭子兒被她狠心的父親扔到了哪裏,不知道秀貞和妞兒在天堂是否相認……回憶裏,海音似乎還記得那似曾發生過的往事,似乎還念念不忘恍如隔世的記憶。

還記得那一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不知道,你是用怎樣的心情説出這句話的,突然間經歷最親的人和自己的生死兩隔,彷彿是一夜間長大了,而再多的悲哀再多的無奈都要深深掩埋。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永遠不會體會你的心境承受親人死亡的心境,風摧花落的心境,一夜間長大的心境……雖然我無法體會,但我願意感受,願意和你負擔哪怕萬一。

四眼、蘭姨娘、還有蹲在草地裏的那個人,我們不會永遠處在逆境,山重水複,柳暗花明那樣的歲月,我們一起回憶,一起老去,不會忘記那些屬於兒時的美好,不會忘記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或許清晰,又或許遙遠……

看多了大段大段的抒情寫意,悲傷流涕,看多了現代言情的模稜兩可,婉轉纏綿,似乎覺得,海音平實樸素,不加修飾的語言更具吸引力。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故弄玄虛的故事,沒有漫無邊際的構想,沒有天馬行空的語言,只是如敍説一般,給別人聽,也給自己聽。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回憶,説不清是我們走近她,還是她走向我們,只是彷彿我們也置身於那場回憶。

徘徊在午夜絢爛的夢魘般無休無止,不曾停留的何止是我們不願丟舍的美好回憶,還有流騰不盡的狂流般奔湧的生命,一同分享夢中那一個個熟悉而陌生的畫面,那一個個陌生而熟悉的人,或許曾經經歷過,又或許只是一個夢,似乎有一些恍惚,我黯然神傷卻又不曾遠離。

那樣的過去,我彷彿去過……

讀名著有感9

在那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階級的不平等,男女的不平等,人性的惡劣,無一不在其中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外表繁榮的大觀園,其內在是多麼的醜惡。充滿了壓迫,歧視與陰謀,使得重重悲劇的發生,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無辜離去,淒冷的社會唱出陣陣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年輕守寡的李紈,遠嫁他鄉的探春,孤守清燈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讀着讀着,我們會聽到歎息聲,很長很長。這萬般歎息聲,都是因為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而發出的。在那個社會女子沒有選擇幸福的權利,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裏,這樣的社會整能不叫人窒息呢?

曹雪芹這個落魄卻滿懷才情,眼光尖鋭而心思縝密,他用他的筆墨向我們展現那個黑暗的封建社會。敬佩他的文學記憶,是啊,有什麼能比描寫古代女性世界來體現社會的特徵更具體更真切的呢?同時也讓現在的人們更懂得社會的進步首先需要什麼?需要的是先進的思想。男尊女卑的社會是沒有很大發展的,在某種程度上女人做事比男人還細心,女人比男人更敢於為國家為人民犧牲與奉獻。就拿我一直以來最尊敬的偉大的女士吳儀。大家都知道她是我們中國的國務院女總理,她為了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她沒有象別人那樣結婚生子,只顧自己的家庭,卻在艱難的崗位上奉獻了一生。

他們難道不比一些男子們來得更值得尊敬與謳歌嗎?讓我們不要從倒覆轍,屏棄封建社會的各種弊端,男女互敬互助,共同創造美好新時代。

讀名著有感10

江城梅花引·【哈姆雷特】

情仇愛恨疊相加。鬼神嗟。慟幽遐。天地蒼茫,生怕揭傷疤。王子復仇一劇,奪魂魄,撼人心,痛處抓。

爭權奪愛將禍惹。毒蛇心,廉恥寡。赫然幕下。統治者,極侈窮奢。操弄輿情,真相隱風沙。觀眾紛紜心各異,別視角,大懸殊,你我他。

江城梅花引·【浮士德】一覽

為求富貴賣靈魂。醉紅塵。享榮欣。放蕩行蹤,幽會俏佳人。官位飆升譽顯,枕中記,槐安國,迷蟻巡。

人生夢寐名利滾。念浮生,魔扎捆。空留一哂。對造物,徒歎庸昏。芳草天涯,朗月灑幽氛。萬卉千葩山水,靈性在,自清芬,拒穢薰。

江城梅花引·【神曲】摘意

詩名【神曲】確神奇。幻千姿。意新馳。巨匠但丁,文藝復興時。地獄天堂煉獄,三部曲,靈動甚,真大師。

人間萬相千種罪。彼權門,心鄙猥。教皇濁穢。貪婪輩,口是心非。迷惘人生,歧路盡徘徊。幸得美神相導引,穿霧幔,上天梯,伴曙暉。

江城梅花引?【伊利亞特】讀後札記

海倫姿色勝朝霞。美嬌娃。撼幽遐。落雁沉魚,閉月亦羞花。多少英雄奮起,爭奪激,血流淌,戰爭史,綻奇葩。

誰知貪色禍惹?恣情追,憑狡詐。擁權起霸。智昏聵,盡情驕奢。希臘香魂,人類共諮嗟。倘使人心呈亂象,天不佑,地生災,骸骨遮。

讀名著有感11

孔乙己這個人物,是魯迅先生於“五四”前夕,繼《狂人日記》的又一篇短篇小説,也是《吶喊》的第二篇。以前曾經看過,可因為閲歷等原因,對於這篇小説的寓意不甚瞭解。最近,又重新翻了一遍,讀懂了一些生澀晦暗的東西。

孔乙己這個人物本身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就是個悲劇。不知是哪位前人説過:“人沒有錯,錯的是時間。”清朝末年,科舉制的荼毒已經深入人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階級與階級的對立,還有奸官污吏的橫行等等,當時的社會動亂不堪。人們都在忙着自己的事,紙醉金迷中捨棄了一些情感。而那時,一個小小的孔乙己,活着重要嗎?死了,也重要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便想起了這樣一段對話,“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誰曉得?許是死了。”一個小小的舉人在那時可以草菅人命,而沒有一個人去阻止,都只是看戲,戲中誰死誰活,與我何干?漠視,似習慣一般存在。然後呢,嘲笑,譏諷,最後,再散開裝着沒事人樣,然後再看戲。真是一些高明的觀眾!府衙裏的人也紙醉金迷,對着散發着血汗抑或是別人希望的同時夾雜着銅臭的紙醉生夢死。

誰曉得?許是死了。

誰曉得?許是死了。

誰曉得?許是死了……

紙醉金迷後,又剩下了些什麼?

讀名著有感12

在一個叫大麥田的地方,生活着哥哥青銅和妹妹葵花。葵花的爹媽死了,熱心的青銅一家收養了葵花。葵花在青銅家生活得很好,直到城裏人來把她領走。

葵花,一個城市女孩,為什麼能與鄉下人處得這麼好呢?我想,是因為青銅一家的親情讓葵花很温暖。《青銅葵花》這本書我覺得不僅反映了青銅一家的熱情,還告訴我們了大麥田人們的團結。書中提到,大麥田人幾經浩劫,可仍然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大麥田人十分團結。像那場火災,大麥田都是心往一處使,都往對岸跑去,要是往好幾個方向跑,一定會有很多人受傷的。再看看現實。我們中華民族為什麼能這麼昌盛?因為我們團結。那時,別的國家來侵略我們國家,什麼日本,美國......但是,我們為什麼沒有垮掉?對,我們中華兒女團結。我們中華兒女不屈服,所以才戰勝了強敵。一窩螞蟻,在火災的時候,為什麼死亡人數並不十分長多?對,還是團結。別的螞蟻在外面,被火烤得肝膽俱裂,但毫不畏懼,一心想保護裏面的螞蟻。一羣羚羊,被獵人追到了萬丈懸崖邊,為什麼卻能有許多羚羊活着?原因,仍是它們團結。在絕境中,它們中老的羚羊都捨己救“人”,讓年輕羚羊做兩級跳遠,才讓年輕羚羊死裏逃生......

............

所以,我們要團結。所以,一根筷子是很容易被折斷的,而一捆筷子是怎麼也折不斷的!

讀名著有感13

我驚異於高爾基的勇氣:他這樣詳細甚至於帶着一種自嘲幽默的口吻回憶他黑暗骯髒以至於令人絕望的童年。

那個年幼時就喪父,寄宿在外公家裏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從小就生長在人類一切的罪惡之中:暴力、辱罵、報復還有各種各樣不堪入耳的骯髒事情。這裏彷彿是一個連陽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惡氾濫成災,蔓延成一條散發着惡臭的河水。三歲的純潔的未經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髒的臭水裏,讓他在充斥着荒誕與野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

於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着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克謝身邊出現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裏,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外祖母出現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讚美上帝和聖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惡打時;當看到她捧着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這是我在阿列克謝黑暗的生活中尋找到的第一朵温暖燦爛的陽光。

事實上我在驚異與高爾基的同時也驚異於我自己,因為這樣一本催人淚下的名著我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淚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來越沒心沒肺。但是在讀到“好事情”一章時,心裏真是很感動呢。我想“好事情”應該是一位辛勤敬業的科學家,由於種種原因,生活變得窮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謝家的簡陋的小屋裏。他每日醉心於自己的科學研究,無暇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阿列克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好事情”成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謝灌輸着純潔的思想,教導他要成為一個對祖國熱愛,將來為祖國所用的人。然而這位優秀而孤獨的科學家在世俗人們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樣醜惡的名號,最終不得不在卡西林的驅逐下獨自離開了阿列克謝的家,阿列克謝也為此而感到傷心不已。“好事情”與外祖母都淨化了阿列克謝的心靈,不同的是外祖母的淨化是建立在虛無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則是用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對其進行教育。阿列克謝在他們悉心的關懷下,內心對這骯髒的社會抱以極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陽光充滿智慧和希望。

對於“好事情”,我感到的是可悲。作家在這裏通過對這一形象的塑造,想要向讀者展示十九世紀沙皇統治下人民的愚昧無知,並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這是驚醒我們的書”,的確如此。

但是,這本書更多地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過後,是深深的震撼。震撼於在如此骯髒的社會中,還有這麼善良的人們。他們用他們的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世界,儘管被打被罵,他們從無怨言。這是一種靈魂的高尚,他們是上帝的天使,他們是平凡的偉大。

善良,展現的是一個民族的品性,一個民族的高度!

讀名著有感14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

《城南舊事》訴説了天真可愛的小英子那童話般的幼事,讓小英子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讓一朵充滿幼氣的小花永遠在花園裏怒放,把小英子在草地上踩得小腳印永遠留住,把小英子在畢業典禮上那幾滴眼淚永存下來,把那一首首歡樂的童謠永遠記在心中。

這本書裏有很多故事有《冬日童年駱駝隊》還有《惠安樓》,《我們去看海》,《蘭姨娘》,《驢打滾兒》,花兒落了,我已經不是小孩子》,我先從《冬日童年駱駝隊》講起吧,説的是:每年冬天,駱駝隊都會來小英子住的衚衕,他是來買炭的,小英子的爸爸在和他講錢,而小英子跑到駱駝身邊學駱駝吃草,因為老師説過要學駱駝這種沉得住氣的動物。

第二篇《惠安樓》是這樣的:小英子認識一個住在惠安樓的女孩,大家叫她瘋子原來這個女孩生過一個孩子,可是那個孩子被瘋子的媽媽送走了。小英子還認識一個女孩叫妞兒,她是一個被別人領養的女孩,有一天,那個叫瘋子的女孩告訴小英子她的孩子叫小桂兒,因為她是在美麗的秋天,生出來的,到處都散發着桂花的味道,所以取名叫小桂兒,她六歲,頭髮後面青色的胎記,她拜脱小英子找一找,有一次,妞兒跑來對小英子説要找回自己的母親,這是,小桂兒發現妞兒很像小桂兒,他叫妞兒把脖子伸出來看一看,於是,小英子驚奇的發現就是瘋子所説的的小桂兒,她馬上帶妞兒去找瘋子,於是瘋子和小桂兒走了。

第三個故事是《我們一起去看海》故事是這樣的:(讀後感 )有一天小英子和夥伴們在玩球,突然球飛了,找不到了,夥伴們不把這個當回事,而小英子心想一定要把那個球找到,有一天,小英子出來找球,遇到一個人,他撿到了那個球,,小英子認為他是一個好人,天黑了,他和那個人道別,有一天又遇見他了,,他説他的弟弟學習很好,有一天,老師説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要畢業了,他們要開畢業典禮了,老師讓小英子表演小麻雀,表演的那天,小英子表演完,就和媽媽坐在一起,小英子突然看見那個幫她拿到球的人,老師發畢業證書了,,有考試第一的人去領,小英子覺得哪個去領畢業證書的人是那個幫他拿到球的人的弟弟,有一天,他在那個幫他撿到球的人的布包裏拿了兩個銅佛,小英子送給了一個男人,有一天,有人説抓盜賊了,,小英子一看,一下子驚呆了,原來,那個賊就是那個幫小英子撿到球的人,而那個逮住賊的人正是那個要銅佛人,那男人還説:“是一個小姑娘給他引的路。”

第四篇文章是《蘭姨娘》,是這樣的:小英子認識一位叔叔,他叫德先叔,爸爸把他帶到家裏,讓他住在這裏,有一天,小哥來小英子家,説蘭姨娘被施老爺趕出去了,不讓她住小英子家。可是,蘭姨娘還是住了進去,有一天,蘭姨娘正在吃飯,突然,德先叔進來了,回到房間裏,小英子問蘭姨娘,你覺得德先叔怎麼樣,蘭姨娘説他像四眼狗,於是,小英子告訴了德先叔,德先叔沒説什麼,小英子回到房間跟蘭姨娘説,德先叔説你長得不錯,蘭姨娘很高興,吃飯時,蘭姨娘和德先叔説了好多話,有一天,燈籠節時,蘭姨娘和德先叔在一起,不久,他們在一起了,坐進馬車,走了。

五篇是《驢打滾兒》,有一天,宋媽的侄兒來了,説回去看看丫頭兒和小栓子,一天晚上,黃板牙來了,宋媽問:“孩子呢?”黃板牙支支吾吾地説:“上——上他大媽家去了!”小英子出去玩了,又回家了,她發現大家都很傷心,於是,小英子問媽媽這是怎麼了,媽媽説:“小栓子死了,丫頭兒被人領養了。”小英子和宋媽去找領養丫頭兒的人的住處,可是就是找不到,小英子的媽媽説讓宋媽回家在生一個,於是,宋媽就回家了。

第六篇是《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講的是:小英子上六年級了,小英子的爸爸病倒了,在畢業典禮上,老師讓小英子代表六年級的同學領取畢業證書一年級的小朋友唱起那首小英子曾經唱過的那首歌,那時小英子哭了,所有的畢業生都哭了,小英子回到家中,發現石榴盆底下有幾粒沒長成的小石榴,問:“是誰把石榴摘了!”妹妹説是自己掉的,突然,廚子老高説媽媽來電話了,説爸爸已經——,於是小英子走出院子,看那夾竹桃,小英子默唸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小桂兒,‘瘋子’,蘭姨娘德先叔,宋媽,他們告訴我,失去一樣東西非常可惜。

讀名著有感15

葵花,總有一種生機勃勃、樂觀向上的感覺,是追逐太陽的孩子。而青銅,有着不畏艱難的品質。青銅和葵花相結合,組成了一個堅強、永遠奔跑的、永遠向上的孩子,一個有着樂觀精神的孩子。

而在現代人面前,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已經快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面對苦難的懦弱表現。只有少數人能像青銅一家一樣,面對苦難時的是笑容。這才是樂觀主義。追求快樂是無罪的,但苦難突然降臨是,這種享樂主義已經沒用了,但樂觀主義降臨時,人生會有另一種快樂,也不會再用愁容來面對,而是用一種處變不驚的微笑來面對,足以震撼全世界的微笑。這是一種優雅風度,一種人生風度。

老百姓是如此,名人更是如此。諾貝爾的弟弟在一場爆炸中被炸死,父親直接炸成殘疾,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也沒有讓他放棄追求科學,追求理想,而不是去追求快樂。徐悲鴻,近代大畫家。曾受過外國人嘲諷的他,生活貧困的他,在國外無依無靠的他,用自己的力量迎接了苦難,成為一代大畫家。在艱苦時,他仍活得很好,沒有愁容,這才是好,是樂觀的好!人生的好是樂觀,不管生活是否舒適,仍快樂,仍有樂觀存在,這才是活得好!

世界上,輕生的人多,為什麼?是因為享樂主義太過強大,當遇到困難時,自己變得尤其脆弱,沒有樂觀主義嗎?對於生命只有一次,苦難應該顯得微不足道。生命的短暫,人如此,動物也是如此。剛出生的小海龜,生下來父母就不在身邊,又要當心敵人對自己生命的威脅。從沙灘走到海水裏對我們來説只是幾步,而對於它們來説是生命之步,人生的第一步從這裏開始。但只要忍受了這人生第一步的苦難,蔚藍海水裏未知的考驗也就算不了什麼。忍受一次後,何不用另一種方式去對待——微笑。用最美麗的微笑去迎接苦難,雖苦但美。苦難是會經歷的,是人生的必要路線。如果人生是一塊寶石,那麼苦難就會讓它光彩奪目。因為有苦難,才會讓自己更美麗,讓自己的人生更美麗。

真的,如果災難來臨時,請用微笑面對,不用害怕。用微笑面對任何苦難都有不一樣的變化。同時記住,苦難會讓人成長、成熟,也會讓人變得更加強大。

Tags:有感 名著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