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山莊背影讀後感8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9W

山莊背影讀後感800字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歡迎閲讀。

山莊背影讀後感800字

山莊背影讀後感800字一

這是一篇很長的文章,其中值得思考討論的地方有很多。在此,僅對文章最後一句話談些自己的觀點——“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羣強者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悽怨靈魂。”而我更關注的是那個句點。

江山易主,朝代更迭,這是歷史的進程與規律。那些因改變而陷入痛苦的人不在少數,每一個改變的時刻都有這樣一羣人留戀着過去,幻想着復辟,終是消磨了自己。這些人幾乎從未引起我的關注,當然其中不乏有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筆的慷慨行跡,但或許是我無情,在歷史的必然性的小小夾層中生活的這些人終只能換來我短暫的一聲歎息。

這些人往往都是文人。其實也不難理解,那文質彬彬的,多愁善感的,高貴孤獨的靈魂是朝代更替中最文藝的陪葬。我從來不曾思考,為什麼有這樣一羣人。這沒什麼可想的,就像你離開故鄉後會有思鄉之情一樣。但有一點被我忽略了,遊子思念家鄉的景色,思念家鄉的故人,其實是在思念家鄉的文化。

“文化”這詞可不敢隨便亂説。

文中作者引用陳寅恪先生的説法——“凡一種文化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我心中一震。那些被後世評價或“守舊”或“頑固”或“正義”或“勇毅”的人,那些只得一聲歎息的人,都是為文化所化之人。而為文化所化至極深之度的人真是文人。

曾有過的不理解與不屑令我後悔。“不是死於政治鬥爭,人事糾葛,而是死於一種文化”的觀點讓我開始了思考。清王朝滅亡後,大學者王國維先生在頤和園投水而死。作者説的有理,他怎會不知明末清初時期的前車之鑑,他又怎會不知按照世界歷史的進程,社會鉅變乃屬必然。但,他還是死了。我本以為在這種必然中用生命去祭奠是毫無意義的。現在我真正明白,他是為文化而死的。擁有文人氣質的他則能忍受文化的改變。終於,他拖着清代的一條辮子,自盡在清代的皇家園林裏,永遠地留在了古典時代。

還要提及另一件事,來佐證“文化”在文人心中的非凡地位。

明末清初,文化更替,又是大批文人陷入痛苦的時期。“但是,事情到了康熙那兒卻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文人們依然冷眼看着朝廷,朝廷卻奇怪地流露出對漢文化的熱忱。“既然康熙對漢文化認同得那麼誠懇,漢族文人為什麼就完全不能與他認同呢?”這樣的認同與改變還是因為文化,這是文化的征服。

“在滿、漢文化對峙基本上結束之後,這裏洋溢着中華國家的自得情緒。”這種情緒意味着什麼,想必也不比我多説。歷史的必然性在此顯威,以致王國維類的人在這歷史的必然與文化的漩渦之中不停掙扎。

可見,文化的力量。於文人,於朝代,於國家,文化這個最不該被忽略的內容,卻往往被我忽略。

“文化的極度脆弱和極度強大,都在王國維先生縱身投水的撲通聲中呈現無疑。”

又是一聲歎息。可這歎息與之前已大不一樣了。

山莊背影讀後感800字二

康熙帝在位期間,一位大臣曾上書建議修整長城,然而康熙帝認為自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歷代修整,都未能穩定邊疆,消除邊患,且明末長城也並不能阻擋清軍入關的腳步,更何況修築長城會勞民傷財,所以康熙帝駁回了修整長城的建議。

但他卻下令修築了另外一座“長城”——承德避暑山莊。這一座山莊是康熙帝對北方邊境採取的'“軟硬兼施”的外交政策的集中體現。“硬”的是每年在山莊附近的木蘭圍場狩獵,也就是搞“軍事演習”,以震懾北方邊境的少數民族;“軟”的是在遠離京城的山莊附近修建了寺廟羣,以便與北方邊疆各少數民族建立起常來常往的友好關係。

我由衷欽佩康熙帝這種高明的外交策略,他以一種開放的、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外界,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不斷學習進步,正是如此清朝的統治才得以鞏固,出現了康乾盛世。可惜的是,他的後繼者一代不如一代,雍正屬於兢兢業業的守成之君,乾隆卻是個好大喜功、為我獨尊的君主,故步自封、閉關鎖國,自此清朝開始由盛轉衰。後來的統治者嘉靖、咸豐、道光、慈禧,沒有一個繼承康熙帝這種雄才偉略,他們一個比一個懦弱無能,隨着慈禧下令關閉了承德避暑山莊,康熙帝的“長城”也最終坍塌了!

我想,不論是什麼朝代,不論是什麼民族,都應像康熙帝那樣,抱有一種開放的、積極的心態去不斷吸取外來文化,不斷學習進步,唯有如此國家才能夠繁榮富強,民族才能夠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