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別説你懂思維導圖》讀後感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3W

《別説你懂思維導圖》的作者是趙國慶。本書認為,思維導圖的重點不在“圖”,而在“思維”,或者説是“圖導思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別説你懂思維導圖》讀後感3篇

《別説你懂思維導圖》讀後感(一)

最初接觸思維導圖,是趙寧利老師學習回來為大家做的講座,我仔細聆聽學習後,感覺思維導圖就是列提綱,或是將我們平時所用的大括號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回家打開電腦搜索了一下,這樣一句話引起了我的興趣:“它成功改變全世界超過2.5億人的思維習慣,並被廣泛應用於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看來我的認識太過淺顯,於是決定好好研究學習,去探索它的奧妙與真諦。

有幸參加了學校的思維課題小組,每週北師大趙國慶博士的思維團隊直接授課和大家各抒己見、頭腦風暴式的教研,使我探索的慾望更加強烈。這個寒假,我認真拜讀了趙博士的新作《把思維導圖説清楚》,讓我對這一學科有了整體的認識,真是醍醐灌頂,彷彿之前的所有認知碎片和信息點都被串聯了起來,並對思維導圖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型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閲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作為一種全新的思維工具和21世紀全球革命性的管理工具、學習工具,趙博士告訴我們:思維導圖除了可以提供一種正確而快速的學習方法與工具外,運用在創意開發、項目企劃、教育演講、會議管理,甚至職場競爭、人際交往、自我分析、解決性格缺失等方面,也往往會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

我個人感覺使用思維導圖來記筆記或備課,十分好用:

1、我的思緒可以任意馳騁,將聯想擴展到極至,因此很難漏掉任何一個與關鍵點有關聯的要素。

2、我可以隨時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思考一邊“塗鴉”,其樂無窮!

3、思維導圖所採用的“關鍵詞”方法,迫使我思考內容的關鍵點。

4、由於採用了色彩及圖形,充分調動了我的大腦,因此,我的記憶力可以倍增。

邊讀這本書邊回憶這一年來的思維教學,結合趙博士的講解與點撥,我總結了一些繪製思維導圖的技巧:

1、先把紙張橫過來放,這樣寬度比較大一些。在紙的中心,畫出能夠代表你心目中的主體形象的中心圖像或直接寫出中心主題。

2、繪畫時,應先從圖形中心開始,按順時針方向畫一些向四周放射出來的粗線條。每一條線都使用不同的顏色,這些分枝代表關於主體的主要思想。在繪製思維導圖的時候,你可以根據需要添加無數根線。在每一個分枝上,用大號的字清楚地標上關鍵詞,這樣,當你想到這個概念時,這些關鍵詞立刻就會從大腦裏跳出來。

3、要善於運用你的想象力,改進你的思維導圖。比如,可以利用我們的想象,使用大腦思維的要素——圖畫和圖形來改進思維導圖。“一幅圖畫頂一千個詞彙”,它能夠讓你節省大量時間和經歷,從記錄數千詞彙的筆記中解放出來!同時,它更容易記憶。所以在每一個關鍵詞旁邊,畫一個能夠代表它、解釋它的圖形。使用彩色水筆以及一點兒想象。它不一定非要成為一幅傑作,因為繪製思維導圖並不是一個繪畫能力的測驗!

4、用聯想來擴展這幅思維導圖。對於每一個人來講,每一個關鍵詞都會讓他想到更多的詞。例如:你寫下了“桔子”這個詞,你就會想到顏色、果汁、維生素C等等。根據你聯想到的事物,從每一個關鍵詞上發散出更多的連線。連線的數量取決於你所想到的東西的數量——當然,這可能有無數個。

其實這些繪製技巧許多都是趙博士在書中講到的,我只是加了一些自己和學生們的實戰經驗。在思維課堂上,沒有老師,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是學生,我們共同學習、共同總結、共同成長。

現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是缺少知識的時代了,而是缺少對知識應用的整合。隨着網絡信息傳播的影響,我們的知識每年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方便,怎樣快速的吸收知識,並把知識轉化成學習、生活與工作能量,將知識應用到學習、工作與生活過程中,必然需要一個開創性的卓越工具與武器。

今天,我們找到了它——思維導圖。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熟練掌握這一先進的學習工具,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以及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不再蹉跎,不再茫然。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思維之花的甜蜜與芬芳定會灑遍校園的每處角落!

《別説你懂思維導圖》讀後感(二)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支持學習和工作的高效工具,從問世以來就風靡全球。從上一年起,我校也颳起了學習與使用思維導圖的風潮。這學期,五、六年級語文組也開始嘗試將思維導圖引入教學中,可是,不少老師(包括本人)與家長對思維導圖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淺表層次,甚至對其產生了一些誤解,導致老師與家長在教授、輔導學生做思維導圖時,出現了很多差錯,思維導圖未能在語文教學與學習中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為了更深入地瞭解思維導圖,瞭解思維導圖的理論、操作與應用,關注與思考思維導圖相關的熱點話題並對話題進入深入的分析與討論,傅麗娜老師利用週末到各大書店四處尋覓,終於覓得一好書——《別説你懂思維導圖》。在週二語文組教研時傅老師把書推薦給了我們組的老師,我們組的老師決定一起共讀這本可以作為自學思維導圖的枕邊書。

本書分為理論篇、操作篇、應用篇和觀點篇,對於本人而言,最有用的是理論篇與操作篇,因此我精讀了這兩個部分,略讀了另外兩個部分。

“理論篇”伊始便介紹了與思維導圖相關的幾個術語:中心節點(中心主題)、主節點、父子節點、主分支、子分支,同時還講清楚了節點與分支的區別。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思維導圖各部分的稱呼會出現差異,如教學時,將“中心節點”稱成為“關鍵詞”或“主題詞”,這小小稱呼的差異,導致學生學習思維導圖時對各部分名稱不清楚,學習時思維就混亂了,更不提繪製與互相交流思維導圖的時候所造成的混亂場面了。

接下來,“理論篇”還講述了讀(繪製)思維導圖的幾個“潛規則”。這幾個“潛規則”分別是從中心開始讀取中心主題;從右上角45度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尋找主分支之間的內在聯繫;考慮思維導圖的兩大關係(層次關係與兄弟關係)。在閲讀其它關於思維導圖的著作或相關文章時,這些“潛規則”往往被忽略,沒被提及,因此,許多老師、家長在教授、輔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時,自己所畫的或所指導出來的思維導圖也是錯的,導致了思維導圖無法發散與整理學生思維,反而使學生思維更混亂的情形出現。

接着,“理論篇”講述了思維導圖的理論基礎,這一章看起來枯燥,實際上卻解決了家長與學生一直詢問我的一個問題:“畫思維導圖到底有什麼好處?”趙國慶老師從意義學習理論、認知負荷理論、雙重編碼理論與卡皮克記憶理論四個基礎理論點講述了思維導圖對人的思維發散與整理的好處。這一章不僅幫我解決了學生與家長問及的“何以有效”的問題,更讓我更深入地明白到了思維導圖的科學性,明白到前面幾章提及到的思維導圖術語與“潛規則”對繪製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而讀了“理論篇”最後一章“目標手段——思維導圖的新定義”,我才明白到了我所教授的思維導圖與一位家長輔導的思維導圖的差異點,才明白到我跟她的分歧原因何在。我所任教的班級,有一位非常熱心而且是當作家的家長,她對思維導圖也很感興趣,當我讓她的孩子在寫介紹“筆”的説明文之前,將自己的構思畫成思維導圖時,在她的指導下,她的孩子畫了一幅導圖。當這位孩子把思維導圖拿給我看時,我的第一反應便是這個思維導圖是錯的。

首先,她的中心節點是不正確的,作文關注中心的是題目,中心節點應該作文的題目,可是她的圖卻以“用來畫畫”作為中心節點,這樣的思維導圖由於關注的中心錯誤,寫出來的文章就容易偏題。

另外,同一分支用同顏色,不同分支用不同顏色,這樣才能將不同的分支(不同的思路)區分開來,可是這位同學所用的顏色分類並不正確,導致了思維更加混亂。

最後,我們本單元所學習到的説明方法(知識點)並沒有體現在思維導圖裏,意味着,學生在寫作時會忽略新學的知識點,按照以前介紹物品的方式去介紹,無法在文章中應用所學知識。可是,這位家長堅持認為這樣的就是思維導圖,並堅持不用我所教授的方法。開始我並不同意她的説法,可是,看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博贊式的思維導圖本來就是沒有這些“潛規則”的,只是在後來更多使用者使用導圖後,才逐漸形成這種“潛規則”。

也就是説按照博贊對思維導圖的定義,這位學生的思維導圖確實是思維導圖,只是她的思維導圖只起到發散思維的作用(但由於這位學生的導圖只有兩個分支,所以實際上思維發散的作用也比較弱),並沒有起到整理思維的作用,因此她的思維導圖是“博贊式的思維導圖”,而我所強調的則是要求更高的,能整理思維的導圖。當我看了孩子的作文,就發現其實她的作文依然是她原來四年級介紹物品的習作的“套路”,思維導圖對作文的指導意義不大。我跟這位家長的分歧其實就在於我們對思維導圖的定義不同導致的對思維導圖目的與要求的不同。

讀完了“理論篇”,我回想起這本書的封面的一句話“思維導圖很好用,但用錯,不如不用。”如果我沒有看完這本書的“理論篇”,也許,我還會向以前一樣教授思維導圖,這些思維導圖就如那位家長所教給孩子的一樣,是“用錯”的,是令學生們思維更混亂的導圖,那還不如“不教”、“不用”。

《別説你懂思維導圖》讀後感(三)

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大概是在李玉平的微課程裏。當時是為了在網絡上學習李玉平老師的微課製作,沒想到卻對李老師微課中的思維導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不過,當時還只是停留在喜歡的層面上而已,既沒有對思維導圖做細緻的學習,也沒有用思維導圖參與自己的工作和學習。

後來,在一次到沈鐵五小的學習中,他們的一節特色課再一次讓我領略了思維導圖的魅力。沈鐵五小當時是以愉快教學法而聞名的.,在整體學習五小經驗的過程中,他的一節數學整理課深深地吸引了我。整節課學生們展示的,都是用知識樹的形式對單元知識的概括。我在其中,卻讀出了思維導圖的味道。看着一幅幅色彩明麗、邏輯清晰的可視化的學生作品,聽着孩子們在台前落落大方的講解,我的一個想法也在心中醖釀。

學習回來後,我就在學校組織成立了課改實驗小組。讓實驗教師重點學習李玉平老師的微課程和有關思維導圖的相關知識。我也在相關的學習中,對思維導圖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學期末,我們的課改“微嵌入式愉快教學法”中的一個子課題——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知識進行梳理,作為課改成果在全鎮召開了一次研討大會。當時,教育局和進修學校的相關領導也和我們全鎮教師一道全程參與其中,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特別是會上呈現的兩節思維導圖梳理課,給與會領導教師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思維導圖的兩次碰撞,不僅燃起了我對它的喜愛之情,而且感受到了它在課程改革上給我帶來的驚喜。然而,僅此而已。由於學校的萎縮,師資的流動和生源的鋭減,我們的課改不得不中途夭折,與思維導圖的聯繫也只能淺嘗輒止,只留下“情深緣淺”的喟歎。

直到趙國慶老師的《別説你懂思維導圖》一書走進我的視野,我才再一次感到“緣滅緣起”居然就是這麼簡單。全書共分四篇,包括理論、操作、應用和觀點四篇,二十三章。趙國慶老師以他與思維導圖十餘年的陪伴,潛心研究,深入淺出地為初學者繪就了一幅瞭解思維導圖、操作思維導圖和應用思維導圖的線路圖。

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思維導圖作為高效的思維工具給人思維方式上的改變。

第一,思維導圖是可視化思維工具。

第二,思維導圖是非線性思考工具。

第三,思維導圖是思維激發工具。

第四,思維導圖是思維整理工具。

第五,思維導圖是系統思考工具。

第六,思維導圖是高效的交流溝通工具。

就像作者總結的那樣,“思維導圖是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帶來的思維方式的改變是面向未來的。”掌握了思維導圖這把利器,“我們將長期享用它帶來的思考‘紅利’”。

現在,在平時的閲讀中,我也會經常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其中的篇章或整本書的脈絡梳理出來,強化了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在聆聽專家的講座中,有時用思維導圖快速整理出講座的核心及主幹、分支,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給一本書寫書評之前,回顧讀書時整理出的思維導圖,會使自己對全書主旨的把握瞭然於胸,激發了自己的思維,下筆更加得心應手了。

説的這裏,如果您對思維導圖還十分陌生,如果您對思維導圖還有所瞭解,如果您對思維導圖也產生了好奇,相信您一定會在趙國慶老師的《別説你懂思維導圖》一書中,尋到不一樣的收穫。特別是,在思維導圖的瞭解和研習中,還會激發和整理您的思維,開發您的大腦,最終實現優化您的思維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