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精選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6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格列佛遊記讀後感(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1

格列佛這三個字一看就沒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本《格列佛遊記》時,我再也不覺得了。

這本書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説來這是個十二分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覆的提醒讀者牢記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把他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

主要的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目的,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繩索,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進發……

這麼小的玩具世界,所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龐大的、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也能讓全國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是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遊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我之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説帶向另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了——格列佛也變成了“小人”:他用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裏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鬥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已——他隨時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為對人性的懷疑。關於“錢”的一段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在第4卷,格列佛來到金錢、軍隊警察的馬國,讓他的慧駟馬主明白人何以會義無返顧地去欺騙搶劫、殺人放火等。這是這本書的關鍵。

總之,這本書給帶來了對的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2

暑假是個放鬆身心的好時間,在這個閒暇的暑假中,拿起《格列佛遊記》,仔細閲讀着其中有趣、驚險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帶入斯威夫特的遊歷的世界……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愛好出遊的人,他渴望着周遊世界,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也許正是他那無畏的探索精神,才讓我們也領略到了這奇特的四個國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與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國和大人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利立浦特的居民們雖然都不過是一般人手掌那麼大的人,但他們卻十分的勤奮與聰明。格列佛為這個國家出了不少力,最後卻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彈劾,被迫離開這個國家。這也從某個角度折射了當時英國政府的昏暗、各黨派之間的爭鬥以及與法國的戰爭等等,充分表現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大人國,格列佛又從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諷刺了人類的一些不好的習性。

第三部中的飛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島上的人們只重視音樂與數學,一點沒有想到要全方面發展,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實驗的人,譬如用蜘蛛網作防線,用嗅覺、觸覺辨別顏色,還有把糞便還原為原來的食物等等。這些實驗都是很愚蠢,有的實驗甚至根本沒有意義,但他們卻依然熱衷於做這些實驗,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種植出更優良的糧食,讓土地都變的荒廢后還不以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科學研究者,並諷刺了人類的瘋狂和邪惡的本性,人性隨着歷史的前進一步步地墮落,走向深淵。

在慧嘶馬國中,格列佛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嘶馬。在慧嘶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裏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是人們所追求和嚮往的地方。在這裏,你不需要考慮別人説話的真假,因為他們不知道説謊是什麼。但是,格列佛卻因過於崇拜慧嘶馬,而成了憤世嫉俗的偏執狂,根本看不到人的優點,把人看作與野胡一樣,最終格列佛也成為了作者嘲諷的對象。這部小説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格列佛出遊的圖畫,讓讀者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3

這個寒假,我讀了由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所著的《格列佛遊記》,剛翻了幾頁,便被作者的描寫所吸引。作者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誇張,將我深深帶入主人公格列弗的奇遇之中。

格列弗一共遊歷了四個國家:小人國、巨人國、飛鳥國和慧駰國。他在小人國裏成了身材龐大的巨人,在小人們看來似乎擁有神力,刀槍不入,一連吃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卻成了巨人們的玩具,身型不佔優勢的他,是那麼的渺小而脆弱,稍不留神就有喪命的危險;後來,他去到了神祕的飛鳥國,那裏的人們利用鳥和海底磁鐵的力量,可以隨心所欲地移動;最後,他去了慧駰國,那是一個美好的國度,他在那裏生活得十分快樂滿足……讀着,讀着,我彷彿身臨其境,跟着格列弗一起展開了冒險。

在我看來,格列弗落入的四個不同國家,正是作者想要道出的四種不同人生境地。我們總是被逼迫到某一境地之中,也許會無奈,也許會辛酸,但這中間的苦痛滋味只有自己才明白。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渺小的個體,往往身不由己,但還是要努力散發自己的光芒。在不同的境地中,人也會發生變化,有些人變得狡猾、貪婪、攀附權勢,有些人則變得瀟灑、堅強、恬淡坦然。

格列弗在慧駰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覺得十分幸福和愉悦,這與和前面小人國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耶胡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格列弗的誠實,使格列弗因不被信任而感到十分失落。

慧駰國是我所追求和嚮往的社會。在那裏,人們可以不需要對人有所猜忌,不用處處提防着周遭的人和事。而現在的社會,有着太多令我們不安的因素,好像隨時都有可能被小偷搶劫,被黑心商欺騙,被人販子拐賣。有時候靜下心來想一想,現在到底是怎麼了?我們變得越來越多疑,伸手幫助一下別人都會猶豫:他是真的需要幫助,還是説對我另有企圖?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把他人想得單純一點呢?

《格列弗遊記》告訴我,我們應該生活得純粹一點,不要因為社會的殘酷,而患上了“疑心病”,失去最真實的自己。我們都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我們一起構成了社會這個整體。我們是什麼,社會便是什麼。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4

在眾多名著中,《格列佛遊記》可以算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之一。

可以説格列佛是一個不幸的人,他每一次出行,都會遭遇危險,觸礁,暴風雨,海盜,水手叛變他都經歷過。值得慶幸的是他每次都能平安的回到家,而且還增長了許多見聞。值得讚賞的是,他並沒有因為“出師不利”而放棄,反而在挫折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越挫越勇。正是因為他那無畏的探索精神,我們才能看到這四個奇特的國家。

而我最想談談的就是在慧駰國,那是一個顛倒的世界,馬成了領導者。然而這並不是普通的馬,而是一種充滿了智慧的馬。它們仁慈、誠實,在這個美好國度中沒有欺騙,沒有犯罪,使格列佛產生了想在這裏生活一輩子,再也不回去自己國家的念頭,可這個夢想終究沒有實現。相反,相貌與人類相似的耶胡卻是一種粗俗、惡劣的生物。它們為了爭奪放光的寶石而發生爭執,甚至導致內戰。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爭奪財富、名譽、土地,不惜犧牲人力物力。有的人家為了爭奪祖上載下來的財富,甚至連家人都要加以迫害。惡劣程度堪比耶胡。

人類尊為“最高等的生物”,在某些方面卻不如那些“低等動物”。過度執着於金錢,名利。執着於某種東西,使你有前進的動力,並不是不好。但是過分的執着就會演變成固執。把錢財、名利看得太重,就會忽略了身邊的其他東西:親情、友情。看上去你得到了很多,事實上你失去的太多了,這樣並不值得。就如錢財。你為了它,付出了很多的時間、精力,甚至失去了親情、友情。更何況你所失去的並不能用錢買回來,你所失去的那些,比你得到的重要得多。又如名利。為了名利,時間、精力不用説。你甚至會因為它而對你的朋友、親人產生懷疑,覺得他們會不會有一天要把你拖下來,將你踩下去。懷疑、猜忌會讓你徹底失去朋友、親人。這樣,即使你爬得再高,沒有人同你分享成功的喜悦,你的“奮鬥成果”也形同虛設。

慧駰國是一個理想的國度,我們這個世界是沒有可能完全達到和平、公平的,也是沒有可能完全沒有欺騙的。雖然如此,但我們仍需要為達到這個理想境界而不斷努力,不斷奮鬥。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理想境界。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為我們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5

格列佛在小人國裏,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祕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利用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度過三年奇妙的生活並經過多次冒險,回到英國的經歷。

這本書讀來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絕。可是,這只是表面的,諷刺才是主要。

《格列佛遊記》中的諷刺是一把利劍,首當其衝被評點和譏諷的,即是當日之英國。那時,英國政府專制黑暗,目中無人。人們都奢侈浪費或貪婪無厭。富人享受着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過着悲慘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願的被金錢所奴役驅使。

小説第二卷更是批評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的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立浦特般的小國,它的歷史充斥着偽善、無信、殘暴、淫慾、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斯威福特的諷刺還説了英國社會其他許多重要方面。第三卷裏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描寫是直接針對英國皇室學會的,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種種憂慮;有關勒皮他飛島一段則影射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總之,在十八世紀早期,工商繁榮、物慾張揚、政界腐敗、及對外擴張等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

格列佛在抄下“領土廣被”一語後,還在括號裏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他似乎並無評論,只是在忠實客觀地為我們解釋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隨着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就陡然縮為周長不過十餘英里的彈丸之地,諷刺鋒芒脱影而出。

也許因為今天的地球人大多生活在所謂“現代社會”中,斯威福特的諷刺和寓言兩百多年後讀來仍尖鋭淋漓、字字見血。幽靈極有反諷意味地成了計算機網絡“明星”的年月裏,人們不能也不應忘卻斯威福特的懷疑絕望和勸告。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6

在暑假裏,我讀了《格列佛遊記》,可只是這一讀,我被這本書完全吸引住了!

《格列佛遊記》是愛爾蘭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説,出版兩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作者運用了諷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並抨擊了侵略戰爭和殖民主義。儘管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作品卻超越了它的時代和地方的侷限,尤其是前面的那兩個部分,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

《格列佛遊記》敍述的是主人公——裏梅爾·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經歷,格列佛四次航行,第一次他遇到了暴風雨,暴風吹翻了航船,格列佛飄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國)後來逃出,回到了英國;第二次格列佛又出門航行,又遇上了暴風,於是格列佛與船員想在一座小島上拋錨,格列佛一人划着救生艇準備靠岸,當他呼叫同伴時,同伴竟被一個巨人追趕拋棄了格列佛,後來格列佛走上小島,被巨人捉住。最後逃出。第三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上了海盜,並被海盜拋棄到一個小島上去,在那裏,格列佛遇到了飛行島,這裏的人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印度,然後乘船回到英國。第四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到了水手叛亂,被放逐到慧駰國,這兒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領者。在那裏,格列佛被稱為他們那裏的一種畜牲——“野胡”,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列胡”。

在“慧駰”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駰”國決議要消滅那裏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

讀完這本書,我也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國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裏,我會幫助小人國的居民蓋房子,如果哪裏有犯罪者,我會立馬跑過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國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國家會越來越繁榮!

《格列佛遊記》不但給了我知識,還讓我體驗了一個個奇妙世界,也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本書,沒白讀!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7

《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著名作品。書中的主人公跟魯濱遜一樣酷愛航海冒險,環遊世界,到了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如:大人國、小人國、飛島國以及慧驅國等。發生在他身上那些驚險、有趣、可笑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最感興趣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的遭遇。這裏的人個個都是像微不足道的螞蟻似的小人,在這裏,在小人的眼中,格列佛成了頂天立地的龐然大物。他被國王發現之後,被一大羣小人士兵制服,用蠅子把渾身是“針”的格列佛捆了起來。禁壓在一所廢棄的高樓之中。起初,他的生活很好的,都是一場戰爭的爆發使格列佛的命運一落千丈,徹底變成了國王的戰鬥工具……幸好他後來到另一個小人國家,贏得國王和王后的喜愛,享受到了榮華富貴。但格列佛還是很思戀自己的親人和家鄉,請求國王讓他回去。國王幫他造了一艘小人的。最終他回到了家鄉。格列佛的命運一波三折,一會兒處在得意的巔峯,一會兒跌入失望的萬丈深淵,完全被別人控制着。而我也隨着書中的情節一會兒心驚膽跳,一會兒長歎一口氣。但不管經歷多少磨難,他的信念始終沒變,一直在千方百計地尋找重獲自由的希望,哪怕是那麼一絲一毫的希望,他也從不放棄,從不迷失方向,最終獲得了成功自由。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段時間,朋友們都玩起了滑板,我不甘落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成績獲得了一個滑板。滑板一到手我就和一個要好的朋友練習了起來。但我找不到一點平衡感,總是摔跤,連續摔了好幾次,但是平衡感一點都沒找到。我對自己漸漸沒有了信心,決定放棄。把滑板收了起來。直到一個星期後,我看見和我一起練習的朋友已經玩滑板玩得得心應手了,還能玩出不少花樣。我羨慕極了,但也慚愧極了,暗暗下了決心:玩滑板的技術一定要像那個朋友一樣!有了決心,我把滑板拿出來,重新開始了練習。已經記不清摔了多少跤,磕破了皮,也流了不少血,甚至差點骨折,但我沒有絲毫的懼怕,堅持不懈!現在,我也能玩出不少花樣了!從中,我悟出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才會成功。

是啊,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格列佛一樣,無論出於怎樣的逆境,始終都要有一個目標,不要輕易放棄,那麼成功就會向你駛來。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8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遊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説。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小説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説是“格列佛遊記”倒不如説成是“我與格列佛的遊記”呢,因為我在閲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裏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在日後生活中這種精神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通道。

而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裏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裏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説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

誠信是一個永久的話題: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足以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的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沒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有內涵。舉着“金錢萬能”的旗號東奔西走,人生註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和豐富的含藴,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善始善終。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