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南渡北歸讀後感8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7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南渡北歸讀後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渡北歸讀後感800字

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薊北。此其可紀念者四也。

書的封面有個副標題(大師遠去再無大師)吸引着我一本本的讀下去,來探索驗證這個答案。

此書共有三本,分別是南渡-北歸-離別,越讀到後面越沉重,它呈現了從日本侵略中國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羣體命運在劇烈的歷史變遷中的'結局。處處引證、各處蒐羅,相對真實地還原了梁啟超、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樑思成等等知識分子的生活、學術、精神與情操,全景描繪了抗日戰爭時期流亡西南的大師們感傷的命運。

讀第一本的時候,印象深刻的是,中華民國初年學風極盛,海龜眾多,大師輩出,辦學恪守學術之自由獨立之精神,學術研究蔚然成風,真可謂人才濟濟,但隨着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大師們只得歎聲無奈地踏上那悲壯而浩大的南渡之旅。在西南聯大那麼艱苦的教學環境下,依然激情四射地給學生們講課,連“跑警報”跑的都很浪漫,苦難讓師生們變得更加堅韌,讓中華文明的血脈得以延續,並相繼走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而對比我們今天的年輕人,這麼好的學習條件,生活衣食無憂,卻少有大師們的成就,真是要感到慚愧啊!

經全國軍民與知識分子的共同奮戰,終於贏來了抗戰的全面勝利,南渡之後的北歸,本可以快慰人心,可誰又想到不出三年,內戰爆發,大師們的命途依舊多厄,又需做出一次無奈地人生抉擇,忍痛別離,自此天各一方,海峽兩岸遙遙相望,命運從此不同。

最後一部離別,是一個不堪回首的年代,百廢待興需重建,而在大陸的知識分子則需要迎接一場又一場的運動,人性的貪婪展現的是和戰爭一樣的殘暴,讓我們在運動中送走一位位大師;而在台灣的傅斯年、梅貽崎、胡適等也紛紛駕鶴西去,相繼離別。

大師們雖已遠去,但其卓絕的貢獻和高昂的靈魂是永存的,面對國難、國亂,他們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勇氣和力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堅守信仰,無問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