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93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精選5篇)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1

清歡,一個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廖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裏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悠閒,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作者年輕時,喜好到處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現,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着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着污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説“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處處都有清歡。

人間處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着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瀰漫。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2

陽春三月,漫天紛飛的柳絮,像蒲公英一樣傳遞着生命的美景,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妙少女輕盈緩緩地顯露,豐富迷人的情感,鶯歌燕舞的色彩,帶給人們不盡的遐思與感動。讓生命更從容,心靈更輕盈。

一個初春的假日,村莊那一片寂靜、柔謐,清晰鮮美的空氣可人的讓我陶醉,彷彿飄向人間天堂,所有困惑和迷茫被詩情畫意的景象、清淨與快樂淹沒。我聆聽着微風吹過的細語,嗅花香的浪漫,聽枝頭小鳥的呢喃,這樣詩意般氣息又如何不美,又如何不夠閒情呢?就是在這份美景中我打開電腦,開始閲讀人民網推薦的于丹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歡》,讓疲累的身心得到一份安寧,享受一份恬適,為自己奢侈的放任一點時間,給自己一個舒心的微笑。

本書講述了作者對人生、文化、社會、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來首度自剖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對生命的意義為重點,讓我體會生命流逝中的温馨與感動。成為美好生活不懈精神追求的原動力。書中延續了于丹作品的獨特風格,細膩寧靜、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意味深長,處處引經據典,她從生命、成長、幸福、閒情、行走、流年六個部分,與讀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有許多學者的哲思,小到一本書、一碗牛肉麪、一座城、一個節日……在作者于丹的筆下都被賦予了生命,一個個小故事被奇妙的語言描述得淋漓盡致、流暢輕盈、靈動鮮活,深奧的道理也變得淺顯易懂,絲絲入扣。書中針對人們面臨的心靈困惑和幸福困境,聊人生,談幸福,講傳統文化,品古典之美,讓我讀出心靈雞湯的味道。

作者于丹的文字如人,簡約而別有趣味。她寫少年時喜歡宋祁的句子,“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而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因為,過於勉強也是一種虛幻,珍惜只有在真實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她説,當你對生活不滿時,看看自己是否珍惜了已經擁有的?正如我們常説的一句話:“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其實,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着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讀後不禁讓人豁然開朗。這本書的內容並不光談人的心靈感觸,還有接地氣的家庭教育經驗,如談到“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能夠真實、坦率地活着,有陽光、健康的心態就好……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快樂,尊重成長”。此外還有生活中的美食感悟:“星雲大師用大把時光烹製出食材本身香氣的菌湯,讓我頓悟到,吃飯,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與天地結緣。”

作為當代知識分子,于丹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大力詮釋與傳播,探尋着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匙。諸如,所有節日中,清明究竟有什麼樣的獨特意味呢?于丹解釋説,這裏藴含着血脈之情,藴含着眷戀,以及我們在長輩生前沒來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懺悔,還有他們走後魂牽夢縈、每到夜半都會驚醒的深深惆悵。幸虧我們還有一個大節叫作清明,我們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緬懷,可以告訴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們也可以在風清景明的日子裏採一朵花,種一棵樹,放一隻風箏,仰望一朵流雲。就在這個日子裏,我們的魂魄能和所有的親人在天上相逢。書名“人間有味是清歡”,取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浣溪沙》。蘇軾之意,似有淡出仕途的意思。按現在的説法,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者説,保持快樂的心情活着。很顯然,于丹在書中選取了後者的意思。就像于丹所説:“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澱,洗盡鉛華。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人生中每一個腳印或多或少總會留下些痕跡,每一步都不會白走,驀然回首,你會發現那一路的坎坷與崎嶇成就的是一路的風景。走過歲月,走過朝夕,一路走來留下或深或淺,或直或曲,或腳步凌亂。就像作者于丹一樣有夢想和執着的信念,有堅強的腳步,走向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擁清風入懷,望風輕雲淡。或許,唯有人生的五線譜——酸甜苦辣鹹,才能標以人生不同時值的音符,讓自己的《命運交響曲》演繹的節奏明晰,情緒激昂,奏出生命中最動人的樂章。從而,讓自己的思想內涵得以唯美詮釋,這樣的人生,即使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卻是真實無悔,永遠鮮活生動的。跋涉在生命的長河,年華似水緩緩地流淌,感受着四季不同的色彩,感悟歲月的寧馨悠然與靜美!

人間有味是清歡,告訴我們:當我們沿着夢想的道路一路前行時,也別忘了停下來看一看四時風雨,用心去聽,用心去感,憑藉着這份人生之趣,我們可以活出一個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完美人生。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3

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是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以渲染的手法將原來以白色為底單調的畫面變得有立體感,從中透出淡淡的古典氣息。所以自己覺得這樣頗有古風的畫面感,加上令人難以琢磨的書名,這本書一定是講有關於抒情,懷古,類似於《人生若只如初見》般的詞句。便打算做一回文人去領教一番,細細讀後卻發現……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現實生活寫的淋漓盡致。在這個匆匆忙忙的大都市的生活中,學生們習慣了每天在學業中奮鬥,上班族習慣了上下班擠地鐵、擠公交,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日子,老人整天為家裏的大事小事操勞這,操勞那。每個人每天都是滿滿當當的,沒有時間去顧暇其他的事,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體驗生活。在這本書中描寫了生活裏的許多事物,由很多很多微小的事物從而引出生命對於我們而言所謂的真正意義。作者于丹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現實的打擊中,許多人被“折磨”的千瘡百孔,將幼時稚嫩的想法拋至遠出,不再提起,早就遺忘在角落中。真正可以做到堅持初心的人已是少之又少,更何況是那些真正達到想心中執念的人,恐怕是寥寥無幾。這樣太難太難,畢竟所有的想法最終都是要回歸現實的。

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去世界的各地去旅遊一番。自己經常從電視中看到世界各地許多美麗的景色和可口的食物。而在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她在旅遊的過程中想到的許多事,有感而發,分享她在旅遊中點點滴滴的小事,甚至小至一件物品。文章以一個個故事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許多的人生道理。這樣一來通過描述許多吸引人們眼球的小事,就將富有哲理的事件變得通俗化,更加讓人可以讀懂其中的含義。作者在這本書中沒有用華麗的詞藻,通篇都是人人可以讀懂的文字,讀起來也就不會像是讀古文般吃力了。

“道不遠人,自在人心,最貼近現實的樸素,恰恰能把哲學智慧還原到每個人的生命中”這是書中的一句話。人生有很多跌宕起伏,人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前方的生命之路會發生什麼。記得我爸曾經問我長大後要幹什麼,我猶豫後説;“長大後我想做老師,或者開一家服裝店亦或者是一家化粧品店。”我爸還未開口迴應,坐在一旁的叔叔就立刻坐正身子説道:“唉,幹嘛這麼沒志向……”我無奈的笑了笑,隨便搪塞了幾句。但其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想過那種太過忙碌的生活,只想要簡簡單單地生活,有時間和好朋友一起逛逛街,旅旅遊什麼的。或許你會覺得我現在的想法太過於幼稚,長大後也許會想法不同,但每個時期每個想法都是珍貴的,我們都應該去鼓勵去支持那一個個美好的幻想,哪怕只是想想,不過好在爸爸贊同我堅持自己的內心。當一個人真正從現在的浮誇生活中走出來,享受自然所帶來的震撼。趨於樸實的日子,也不失是一種對於心靈的釋放。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一片沒有邊際的草原上,遠處綠油油的小草和藍天白雲交匯在一條水平線上,策馬馳騁在草原上,風吹過面頰,所有的煩惱拋至腦後,是多麼的愜意啊!

在作者的眼中“調心是一種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面對紛繁變化的世界,唯有將紛紛擾擾的心安定下來,此心不動,才不會心隨物轉。如果你能在我的夾縫中找到人生的寬度,那麼結果會讓你知道,心真的是能轉鏡的”冷靜,有韌性,積極,真實,樂觀這五種性格看上去是十分難得的,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每當我們在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停下腳步,冷靜思考;每當我們在被困難所擊打時,不要畏懼,用自己的韌性,樂觀,去積極的面對;每當我們面對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時,不要過分在意外界的思考,做最真實的自己。

人的一生很短,不要等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才後悔當初自己所做的決定。人生是要用來享受的,享受生活所帶給自己的美好。有時候就應該去放棄那些自以為是的生活,而真真實實的感受自己,放鬆自己。

自己即未來。生活就是要自由自在,享受自我。這也是我在書中感受到的生命真諦!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4

陽春三月,漫天紛飛的柳絮,像蒲公英一樣傳遞着生命的美景,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妙少女輕盈緩緩地顯露,豐富迷人的情感,鶯歌燕舞的色彩,帶給人們不盡的遐思與感動。讓生命更從容,心靈更輕盈。因為讀書活動,讓我有幸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于丹新作《人間有味是清歡》,讓疲累的身心得到一份安寧,享受一份恬適,為自己奢侈的放任一點時間,給自己一個舒心的微笑。

本書用樸實的語言,真誠的態度,以她自身的經歷,為我們解讀如何面對人生,如何化解困惑,如何面對文化,如何面對生活。

人生百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只有親自經歷品嚐,才能懂得什麼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諦,才能懂得什麼是我們所要的真正的幸福。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溝溝坎坎,我們的內心時常被狂風暴雨所侵襲,被無常的困惑和遺憾所困擾,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種力量,一種來自內心的温暖,如何驅散陰霾,如何融化寒冬,如何化解憂愁和悲傷,如何治癒心靈的傷口,如何淨化我們的心靈,洗滌我們的靈魂,拂去塵世的凡塵,讓我們的心温暖、寧靜、快樂、幸福。正如於丹在書中所説,很多人説這個時代太浮躁,其實,身處浩渺的大千世界中,每個人只是其中一員,我們能做的是靜下心來真誠地面對生活。可以將自己置身於行走、繪畫、音樂、讀書的世界中,或者去養花、養魚、聽戲、喝茶,我覺得都可以。只要讓自己傾情投入,從中獲得寧靜從容,你就一定能找到生活的平衡點。為什麼很多人生活富裕了,卻失去了歡樂,反而回憶起那些沒錢的日子,原因就是在沒錢的時候,生活得很樸實,感受的是真心;因為是真心,活得更踏實。

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去珍惜,我們無需羨慕燈紅酒綠的醉生夢死,我們也無需依附那些狂囂一時的達官貴人、爆發土豪,我們只需尋求自己內心的寧靜。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麗的眼睛,生活處處都有美麗的風景;只要你有一顆熱情善良的赤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情。豪華總不長久,得意也只是一時,持久的、持之以恆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只有我們細細地用心品味,才會發覺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那麼美好,即使是凡人小事,哪怕是花花草草,或者是一本書,一杯茶,我們都能從中品味出清新的芳香。正因為我們用心思索,我們真心追求,我們懂得珍惜,哪怕沒有錢,我們一樣有精緻的人生,哪怕不富貴,我們一樣過着優雅的生活。優雅的生活,不是來自於金錢,也不一定就是豪華排場,而是有豐富的內涵和涵養,而是有一顆豐富的善良之心,而是懂得互相珍惜,而是有滋有味的百味人生。

懂得珍惜,理解生活,不是沒有困惑,不是一帆風順,仍然需要追求,仍然需要付出,在人生路上依然會有意想不到的風風雨雨,但因為心裏種植着百花的種子,我們的周圍遲早會散發着百花的清香;心裏有一個能夠盛得下潮起潮落的大海,我們的生活自然不會畏懼各種狂風暴雨驚濤巨浪;心裏裝得下日月星辰,我們的心靈自然會有一個浩瀚無垠的天空。

哪怕是一朵花,也有一朵花的精彩;哪怕是一頓飯,也有一頓飯的清香;即使是一個温暖的瞬間,也值得令人回味;縱然是一段普通的感情,裏面也包含着無數的喜怒哀樂。當我們一步步地走過,當我們一次次地跨越,當我們轉過身回憶,當我們細細品味,我們會發現,一路走來,原來我們走過的那條小路上開滿了精彩紛呈的美麗小花,即使是我們曾經流過的痛苦淚滴,也化作了晶瑩剔透的一粒粒珍珠。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5

一點昏黃潑墨躍然紙上,隨水墨暈染開來的濃墨幻化成點點微黃的淡彩,遂其形狀又似海邊日出時分,天邊金黃色的一抹淡雲——若動、若靜。黃色潑墨下是一點飽和碧色之潑翠,隨水滲開,好似中國古代水墨山水中遠處的青山。書的封面中,碧色與黃色交染不知是蒼山青翠了斜陽,還是霞光的微黃温暖了青山。

這一暖、一冷兩色調潑墨的暈染中,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主題,以行書之筆浮現在此書封面中央,書法濃墨與潑墨暈染開的淡彩交相輝映。翻開中國水墨古典風的書面,伴着淡淡墨香的靈動文字,我也追隨作者,行走山川、渡過江河,走過於丹先生走過的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杭州,醉夢西湖畔,尋找前世在湖邊丟掉的一湖煙波;踏着麗江穿越千年的青石拱橋,聆聽橋邊吱呀呀的水車轉動着潺潺溪水,伴隨着布農鈴叮咚作響,依稀看到千年馬幫從山中向我們慢慢走來;走進巴黎那氤氲着玫瑰花香與琥珀色酒香的小巷深處的紅酒坊,捧起一隻酒杯,輕輕地從木質酒桶最下面的龍頭中擰出一杯紅酒,把酒杯放在手心,用手心温暖着杯底,慢慢地搖,品着慢慢搖出的酒香,回味曾經踏遍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的歲月,體會逝水流光中那些生命的瞬間。

伴着陣陣書香,我彷彿走進了作者的崑曲老師周銓庵先生與她的愛人謝錫恩老師他們位於衚衕裏大雜院的家,我想,那一定是個安靜而又清爽的初秋午後,夏季的蟬鳴和空氣中的餘熱還尚未散盡,高爽的天空帶給了我們夏去秋來的絲絲微涼,大雜院古老的青磚院牆畔,百年老楊樹上蒼老的綠葉和燦燦的黃葉還在老樹幹上錯落着,一陣風過,一簇簇葉兒,金黃、蒼碧,簌簌飄飛,有的飄到遠方的馬路,有的尋找新的土地,化泥、護花,有的則飄過青磚院牆,飛進周銓庵老師與她老伴兒朝夕相伴的大雜院兒裏的小平房。屋裏的泥地,斑駁不堪,正中間放着蜂窩煤球爐子,旁邊是把舊躺椅。謝錫恩先生靠在躺椅上,吱吱呀呀地慢搖,翻開一卷書頁泛黃的線裝詩集。周老師則在屋裏端茶倒水,手持簡陋的茶具,嘴裏還哼着最愛的崑曲兒。二老夕陽之年深居陋室而吟曲作詩的淡淡清歡,那份與君相伴便是晴天的暖流,也流進作者的心田,隨着作者靈動的筆墨,躍然《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書章,讓我們伴着幽幽書卷香氣,感受着于丹先生從孩提時代行至知天命之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旅程。眷戀着孩童時代的作者端午節時手腕上繫着的五彩繩;懷念着來不及與作者説再見就匆匆離世的張主任、耿總;珍惜着與愛人、家人、學生相處的分分秒秒,學會愛,更超越愛,把細水流年雕刻成生命的印記,在成長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找尋心安的歸處,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開一卷水墨淡彩,輕吟一句——人間有味,最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