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温一壺月光下酒》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温一壺月光下酒》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温一壺月光下酒》讀後感

《温一壺月光下酒》讀後感 篇1

點一盞歲月的暗香,讓那些淺淺淡淡的過往在歲月中緩緩流淌,欣賞時光留給我們的風景。描一程山水,摹一念眷戀,任清韻漫步心間,在記憶中鋪開。鋪一張素箋,將零零散散的歡愉,細細描繪,於心之一隅,妥帖安放。尋一處清幽,品千迴百轉的念,隨它去,隨它流。——題記

温一壺月光來下酒,聽起來是件極風雅的事。若能將那澄澈的月光削下幾分,用文火慢慢燉煮,使它與酒液在精巧的酒壺中共舞,使那月光的温柔,浸入酒液的醇香與火辣,也着實是好的。

《温一壺月光下酒》這本書,在1999年由知識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林清玄。該書是一部鋒芒初露的散文作品,作者的散文經過十年的歷練,已從豪氣如虹、飛揚浪温向淳百沉思轉變,字裏行間透錄出作者敏鋭的洞察力、柔弱生剛強的審美品味,以及氣清神定的寬厚胸懷。

此書不同於其他,它是林清玄婚後所創作的第一本散文集。在此書中,林清玄所描寫的大都是一些平常人、平常事。又因為他三十二隨後與佛法結緣,此集中也不禁涉獵了一些有關佛法的經綸典故。語言極其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生命的真諦。他用鉛塵洗淨浮華,將浮名換作淺酌低唱,將前塵往事化作一縷輕煙。徒留一抹温柔的靈魂,靜靜的觀察着浮華的世間。

記憶總是會被忽然勾起,就如40來瓦的昏黃小燈,時滅時現,將前塵往事一併勾起。菜市場的驚鴻一瞥,貧賤的紅目連勾起童年艱苦回憶,勾起部隊的服役生活,恍惚之間,九條紅目連已買定離手,嘴角勾起笑容。吃着吃着,竟勾起了鄉愁;燈火微明的路邊小攤中,品一杯米酒,啄幾口平凡小菜,憶其中辛酸滋味,憶其中血脈情深,憶那年晚上,哥哥穿着卡其色制服、理得光光的頭顱、在風中淋雨的淒冷身影;冬夜寒冷街心的偶遇,揭開一道橫在兩岸身上的血淋淋的傷疤,思鄉懷歸的老人爛醉如泥,而誰又知道,他想醉還是不想醉呢?

小人物也有大故事,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價值,這就是我們善待生命的理由。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共温一壺酒,共賞一片月光,共折一枝花。賞一片迷雲,拈一朵落花。時光漫漫,歲月靜好。

《温一壺月光下酒》讀後感 篇2

《温一壺月光下酒》是林清玄一篇文章的篇名,也是他婚後的第一本散文集書名。我的心眼完全被“温一壺月光下酒”這幾個有魅力的字所牽引,非常喜歡它所藴含的境界。

書中的許多篇都是描寫小人物,所感悟的平常事。如何面對生活?作者這樣勉勵我們:“連石頭都可以撞出火來,其他的還有什可畏懼的呢?”是啊,我們堅信連冰冷的石塊都能撞出火來,那心與心的碰撞,心與心的靠近,一定發散出人性中最純真的靈性之火。

佛前一炷燃燒的清香,作者卻能覺照到“那一炷香冉冉地燃燒著,香頭微細的火光和上升的香煙使我深深的震顫,我在那香裏看見一股雄渾的力量,以及一顆單純的中國人心靈綿長的燃燒著。”清香一炷,那是一種空間;罰你一跪,那是一種時間。空間與時間,皆從這一炷冉冉燃燒著清香升騰而起,在升騰而起的一炷清香裏,作者深深體悟到這種空間和時間是東方的美學。試著用黑暗鍛造出我們的一雙黑明眸,來洞察我們的生活。

“將月光裝在酒壺裏,用文火一起温來喝”,第一次讀到時完全是一種驚豔的感覺,“山香雲氣”是賽過酒氣的。月光是温藴的,酒是如火一樣辣的。温一束月光來下酒,削去身上的愁和怨,和心靈的尖鋒利芒,使自己溶入如月光一般温柔的人世温情中。他將浮名虛利換作淺酌低唱,時時不忘自己有一個温柔的靈魂。

再來舉杯吧,讓我們共用温一壺月光下的酒,共賞一片迷路的雲,共憶煙氣氤氲的鴛鴦香爐。坐擁青山,剪幾縷清風,掬幾片月光,温上一壺酒,爾後,在文字裏不醉不休。

《温一壺月光下酒》讀後感 篇3

你説,我一個女孩,不喜歡品酒,也不好酒,為什麼這麼喜歡這個酒詞呢?我也不清楚,但每每讀起這些香飄飄的酒詞,酒詩,我都會不由地繼續閲讀,心中都會升起一縷歡喜,嘴角都會揚起一絲弧度。今晚,夜朦朧,月飄渺,我也温上一壺月光,慢慢地品嚐這美美的酒詩、酒詞吧!

我依舊記得我們學過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想象着“酒仙”李白披着寬大的青布長衫,在夜色中高歌着凌風而來。他胸前長鬚飄然,手中美酒溢香!飄飄欲仙的摸樣,浮現於我的眼前!

我依舊記得我們學過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朦朦月下,李白頌歌載舞着,他那浪漫不羈也充分體現在了這一“歌”一“舞”之中。

我依舊記得我曾閲讀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的豁達豪爽也傾注在那“金樽”之中。只可歎“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吶!

我依舊記得我們學過的“相親無也知己在!”少陵野老從遠處走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劍外忽聞收薊北的他正欲回洛陽歇歇腳,會一會老朋友,縱飲一番。

黑色的簾幕終究被換上,細雨系動魄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鏗然拄杖聲中寂寂東坡。

我依舊記得我們學過的“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老人家自我嘲諷着。

我依舊記得我曾讀過的“薄寒中人老可謂,熱酒澆腸氣先壓。”一生顛沛流離,回首望中原“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只看眼前,“夢斷酒醒山雨絕。”終不得志,只得“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温。”

綿綿月下,細細小溪緩緩流動,靜靜的夜成為了李清照思念昨日的好時光。

我依舊記得我們學過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她輕輕低吟着。“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重陽節已過,思念仍在心頭。深夜,起風了,“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窗前,夜風輕拂,書香瀰漫在小書房之中,月下,清輝遍灑,酒香卻盪漾於夜氣之中。

醉了,醉了,只覺眼前一片朦朧。

夢醒了,我卻依舊懷念着夢中的美景勝地。夢醒了,我卻依舊忘不了夢中那靜寂安詳的夜。

閲讀生活,陶冶情操!書中的知識似夜一樣無窮,只有閲讀才有快樂!只有閲讀才能享受!只有閲讀才會知識淵博!

親愛的讀者,你何不也試試温一壺月光下酒呢?

《温一壺月光下酒》讀後感 篇4

能走近林清玄,緣於多年前教材裏的一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被其深深吸引,則源於林清玄、于丹兩位大師的一次午夜對話……向來語風犀利磅礴、表達猶如靈動的虹橋、能讓哲理瞬間熠熠生輝的于丹老師,那晚,在我的眼中竟是“失了顏色”的。因為在不經意間能觸動你心靈最温柔一角的,時時令你如沐清風的,是那個不修邊幅的“老者”林清玄。

幸好,我們還有文字的世界。

幸好,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我們還能讀到“清風徐來,流水緩緩”的文字。

幸好,林清玄的文字,像輕盈的鑰匙,30年中不斷穿越海峽兩岸,為我們不斷開啟智慧人生。

《温一壺月光下酒》,如一場空山新雨,洗去了浮世污穢,留下的,是天地澄淨,萬物通透。讀他的文字,如草木清風在身旁輕輕穿過,或者有月光如水般的温潤。

温潤?哈哈,就是這個詞!我實在想不出這世間還有哪個更貼切的詞來形容這個長相有點“糟糕”的“老頭子”給人的第一印象。當然,這實際上也是他始終留在我們心底的感覺。無需旁徵博引,不必言辭激烈,聽他講話或看他的文字,就猶如與一位“老者”促膝談心,與一位“智者”圍爐夜話……你的心在不知不覺間,就被浸潤得“服服帖帖”。瞬間,你會有所頓悟,在他的身上分明閃現着“水”的智慧和光芒。老子《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傳説老子的'老師常樅要過世的時候,老子去請教老師最後的教化。常樅喚老子近身,叫老子看自己的嘴巴,問説:

“你看我的牙齒還在嗎?”

“沒有,牙齒都掉光了。”老子回答。

“那麼,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還在,還鮮紅如從前。”

常樅説:“這就是我要教給你的最後一課啊。在這世界上,柔軟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以後,你要以水為師,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天下最剛強的東西也不能抵擋水。”

説完,常樅就過世了。

這雖是傳説,卻也形象地闡明瞭老子思想的精華——以水為師,以柔克剛。但這種柔弱、柔順、柔韌並非懦弱,而是“虛其心,強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現代人總以為,做人,要強勢一點才好,一點虧都不能吃,殊不知,真正吃虧的,正是他們高傲的個性。民間廣泛流傳的俗語、成語:“傻人有傻福”“扮豬吃老虎”“滴水穿石”不都闡明瞭這種“柔”的思想嗎?

以水為師,不僅是要學習水“柔”的精神,更要學習水“明”的品質。

什麼是“明”?在我看來,這便是林清玄所寫的“認識自我,迴歸自我,反觀自我,主張自我”。

每個人的心就像水一般,但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被熾烈的情緒灼燒時,就化成貪婪、嗔恨、愚痴的煙氣,看不見自己的方向;我們被冷酷的情感凍結時,就凝成傲慢、懷疑、自憐的冰塊,不能用來洗滌受傷的創口。

我很喜歡林清玄書中的一句話:“我似昔人,不是昔人。”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在塵世中過活,也許樣貌一如從前,但內心早不似從前。在這塵世中,我們不斷地得到,失去,不斷地遇見,錯過,不斷地成長。我們學會了忍耐,而不是激動地反抗;我們學會了沉默,而不是胡亂地宣泄;我們學會了堅強,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我們得到了,卻也失去了。

清代僧人八指頭陀曾説過一首詩: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沾塵。

罵罵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對境心常定,逢人語自新。

可慨年既長,物慾蔽天真。

茫茫紅塵,束縛牽絆,多少人的心已被世俗腐蝕得鏽跡斑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當我們面對孩子們層出不窮的問題時,似乎忘卻了冷靜和深思,總是不自覺地擺出一副“居高臨下、咄咄逼人”的姿態。林清玄説:謙卑的心宛如野花小草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同樣行走在這塵世間,我們的一生雖無法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無法經歷千奇百怪的事,但我們的每一天也仍然在不斷變化着,唯不可變化的,便是最初那顆赤誠熱忱的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林清玄説“心美,萬象皆美;情深,萬象皆深;境明,千里皆明”,沒有消極避世,而是啟發我們學會更“温柔”地入世,以一種美的、智慧的、慈悲的胸懷來擁抱這個世界。

“小丑由於認識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常在;成功者由於迴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為勝。”

所以,人生的喜樂我們要看清,生命的苦難我們要承受,多留一些自己給自己,千萬不要千絲萬縷地被別人所牽動。

我願於每個夜晚,伴着淡淡的心香,以温柔的靈魂,品“你”千遍不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