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1

小朋友,你喜歡《三國演義》嗎?你看過《三國演義》嗎?我喜歡《三國演義》,喜歡文中威風凜凜的英雄人物。《三國演義》中共描寫人物1178個,有名有姓的就有1123個,其中有4人在文章中僅僅出現1次。

我最喜歡的是《草船巧借箭》這一章。諸葛亮和周瑜聯合破曹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佈陣樣樣精通,聰明過人,周瑜十分嫉妒,總想除掉諸葛亮。

有一天,周瑜召集大家商議攻打曹操的事情,特意把諸葛亮叫來。周瑜對諸葛亮説:“馬上就要和曹操交戰了,水上作戰,最需要弓箭,可我們的箭很少,請您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吧!”

諸葛亮沉思一會,慢慢説道:“十天太長了!還有幾天就要打仗了,三天吧,三天之內我負責造出十萬支箭!”

周瑜大喜:“軍中無戲言,請立軍令狀!”

諸葛亮二話沒説,拿起筆立下了軍令狀!

第二天,周瑜派魯肅去打聽消息。諸葛亮一見魯肅,就緊緊的握住魯肅的手説:“先生救我!三天之內我如何能造出十萬支箭?”魯肅説:“我怎樣才能救你?請快講!”

諸葛亮説:“請借給我二十隻船、六百名士兵,再準備一些稻草,我有妙用。還有,千萬不要告訴周瑜!”

第三天,天剛矇矇亮,諸葛亮就叫上魯肅一起去取箭,魯肅驚問:“去哪裏取箭?”“曹操的大營!”諸葛亮輕鬆地説。魯肅嚇得呆呆的坐在船上一動不動。

二十隻船用繩子連在一起,上面插着草人,諸葛亮一聲令下船隊飛速向曹營進發。漫天大霧籠罩長江,船隊到了曹操的水寨,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不敢出戰,忙命令士兵用箭將他們射退。曹營裏萬箭齊發,一會兒功夫,二十隻船上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佈滿了箭。

這時,太陽出來了,大霧慢慢散去,諸葛亮命令快速返回,並叫士兵高喊:“謝謝丞相借箭!……”

十萬支箭整整齊齊的擺放在岸邊,周瑜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長歎:“氣…死…我…了!!”

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了十萬支箭,氣得曹操仰天長歎,驚得周瑜目瞪口呆。他的才幹令大家佩服!他的事蹟被人們稱讚!“諸葛亮”這個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詞!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2

我終於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完了。《三國演義》,也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三國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説,流傳極廣,影響很大。《三國演義》取材於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一直敍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為止,差不多一個世紀。讀完了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聖諸亮和常山趙子龍。

我非常敬佩諸葛亮,因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勝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人、善於治國,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這樣,是由於他對具體情況善於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如在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兩大戰鬥中,諸葛亮事先實地觀察地形,調查對方兵力部書,根據地形和客觀實際情況,制定了有利的作戰方案,才“輕鬆”擊敗了敵人。又如諸葛亮敢於使用“空城”,就是因為他對敵方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到,諸葛亮的正確判斷,是在他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當我讀到這裏,我不禁為諸葛亮提心吊膽,如果司馬懿打進來怎麼辦呢?當看完之後我村不住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對他的膽識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趙雲的勇敢和忠心。在長阪坡他為救後主,七進七出。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這正是他赤膽忠心的生動寫照!你知道嗎?在漢水時,黃忠、張著被魏軍圍住,趙雲前往救援。他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趙雲救出黃忠和張著回到營中。曹操親率大軍而來,趙雲隻身在外;威風凜凜嚇得曹軍不敢向前,最後趙雲與埋伏的士兵一起進攻打敗了曹操。有詩讚曰:“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每次讀到這,我全身熱血沸騰,就好像和趙雲並肩作戰一樣,沉浸在戰鬥的氛圍裏。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常山趙子龍渾身。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男人看‘三國’,女不看‘西廂’”。我認為是男人就要讀《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其中人物的優點,如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勇敢,也可以引以為鑑,如馬謖驕傲自大、紙上談兵失街亭,曹操諱疾忌醫最終病死。這樣一部可以學習、借鑑的好書,我們能不讀嗎?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3

等到姜維連夜差人修好棧道後,整頓好軍糧兵器後,調遣好船隻後。又一次向後主表奏,説他要率軍攻打魏國。後主劉禪看錶奏之後,表示他很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讓姜維去帶兵攻打魏國。每次我看到他決策一件事情,不是被宦官左右,就是各種猶豫不決。從未有過自己的決定,也從未有一個當好君主的模樣。真是丟他爹劉備的臉。

譙周給劉禪説,請一定要阻止姜維進軍攻打魏國。我夜觀天象發現,這次出行很有可能出現大簍子,所以還是不要讓姜維打仗的好。後主聽了後,就説讓姜維試一試,如果打了敗仗就再阻止他。譙周聽了後,就回家裝病不上朝了。我看了這些內容,發現一件事,你們古人都好裝病,一旦遇到挫折。你們古人的心靈就那麼脆弱,不堪一擊嗎。不過諸葛亮也裝過病,但他裝病,是為了讓劉備當上皇帝。那個時候,大臣們都想讓劉備當皇帝,但劉備就是萬般推辭,最後呢,還不是當了。所以説,這種事,推辭的不了,不如直接接受呢。

姜維臨出發前,問他的部下廖化説:我現在出師,一定要恢復中原,我應當先攻打哪裏?廖化也是個老實人,直言不諱,直接説這仗沒法打,我沒法決策。姜維聽了後生氣啊,直接讓廖化留守漢中。自己決定去洮陽。廖化啊廖化,你説你,劉禪都説讓姜維帶兵出去打仗了,你這個時候再説,這仗不好打,我沒法決策。任誰都會生氣,更別提姜維。

鄧艾和司馬望(又是你倆)那個時候正在談兵,聽説這件事情後,就派人去打探姜維要去哪裏。司馬望知道蜀兵都往洮陽去了,就問鄧艾,姜維多計,難道是假裝攻打洮陽實際上是攻打祁山呢?鄧艾這個聰明人,一看就知道,姜維這是要真的攻打洮陽。

司馬望知道後,肯定是各種好奇。鄧艾就説,每次姜維都出現在咱們有糧食的地方,現在洮陽那裏沒有糧食,姜維一定料想我們只守祁山,不守洮陽,所以他才攻打照樣。如果他得到這座城池,他就可以囤積糧草,聯結羌人,緩緩圖之。司馬望又問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司馬望真的是好愛問問題啊。鄧艾也是真的喜歡回答問題。鄧艾説,咱們可以先撤走這裏的軍隊,兵分兩路去救洮陽。距離洮陽有二十五里遠的地方,有一座侯河小城,這是洮陽的咽喉之地。你引一軍在洮陽埋伏,偃旗息鼓,大開西門。我再引一軍埋伏在侯河,這樣一定能大獲全勝。

他們計劃好後,各自按照應定的計劃行動。只留下一個不出名的將軍留守祁山寨。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4

我無比激動的在此翻開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狡詐的曹操,謙虛恭謹的劉備,嚴謹與聰慧的諸葛亮胸懷狹小的周瑜……《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別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獨一無二的吸引力。筆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讀者讀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是以智和勇來順次展開的,不過我覺得智永恆是勝過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徒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承擔不了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合適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阿斗,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朝政,甘心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終竟至演出了讓天僕人恥笑的事物,樂而忘返。誰會想到一個國度的統治者能做出這麼的時移俗易的事物來呢?

暴虎馮河,大敵現時,只能抵死出征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呂布在白城門上的樓服從謀臣的計謀,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物和關羽申説白,哪裏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

假如説魏國在魏蜀吳裏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佈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儘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從這些個人物和國度我們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關緊性。性情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目的,只要踏塌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尋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5

寒假裏,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有《明朝那些事》《呼蘭河傳》《隋唐演義》……但我最感興趣的要數《三國演義》這本書了。

這本書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鋭複雜的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每次戰役各有特色,讀起來使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文中許多個性鮮明、叱吒風雲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想必大家對這些人物都瞭如指掌,我也不例外。但是,如果問我最喜歡的人物,那要數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的張飛了。

只要提到張飛,估計他給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個粗獷魯莽的武夫。殊不知,猛張飛也精通兵法。有一次,諸葛亮讓張飛帶領十萬大軍攻打西川的巴郡城。巴郡太守嚴顏是位老將,有萬夫不擋之勇,張飛率軍一連三天不能攻入城中,決定抄小道進攻。消息被嚴顏知道後,提前帶兵在那條小路上埋伏下來。嚴顏擒獲了“張飛”,眼看就要偷襲成功,突然一隊人馬殺了過來,為首的卻是張飛!原來嚴顏擒獲的是假張飛。張飛活捉了嚴顏,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讓我由衷地為他叫好!他的勇猛過人和智慧讓我深深折服!難怪書中有詩讚曰:“生獲嚴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張飛性如烈火,嫉惡如仇,那份豪氣無人可比。他的許多故事膾炙人口,感人肺腑。他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曾怒鞭督郵,並一度拔劍欲刺董卓;他在長阪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嚇死夏侯傑……至今讀來,那豪氣干雲的張翼德彷彿就在我的眼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飛也有他致命的弱點。他不吸取教訓,終生不改愛喝酒的毛病,曾因喝酒誤了許多大事,比如如痛失徐州等。他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對手下動不動就打罵,招手下怨恨,終招致殺身之禍,實在可惜!

三國時代,英雄如雲。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勿學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詐,要學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的品質;勿學關羽的心高氣傲,要學他的勇敢頑強、忠心耿耿……讓我們繼承英雄的精神,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吧!

指導老師點評:小作者寫出了自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感受,讚美了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習作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內容具體。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6

已經忘記了上次翻開《三國演義》是何時了?一年前?還是兩年前?多少有些記不清是什麼時候打開過了。彷彿這本書是給我打開中國歷史大門,點燃我對歷史興趣的書籍不曾看過一樣。從最開始的圖畫版本,再到純文描寫,再到文言文描述,一步步的深入,還記得那個時候自己是多喜悦,就好像站在旁邊看着劉皇叔和曹阿瞞煮酒論英雄,看看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看看諸葛亮滿面滄桑無奈的病死五大原。如今回想,感慨萬千,那個世界離我已經很遠了,但是而今回味卻彷彿從未離開,所以呢?想寫一篇真正的讀後感,就像為那璀璨的大爭之世浮上一大白。

這本書分別描寫了從東漢到西晉之間將近一百年蜀漢、曹魏、東吳三國爭奪天下的歷史風雲。它不僅記錄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還反映了三國社會間相互矛盾引起的戰爭的嚴重,概括了三國期間的歷史鉅變,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亂戰,卻英雄輩出,湧現出了一批吒吒戰場風雲的各種英雄人物!有趙雲、劉備、姜維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足智多謀的卧龍諸葛亮!

“鈴......”隨着鈴聲響起,校放學了,涼爽的秋風吹過我的髮絲,校門口正在修路,辛苦了一整天的工人們陸陸續續走了,被罰站的我等到修路工人全部走完時,我才剛剛被老師批評完,我沮喪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上,天已經很黑了,膽小的我十分害怕,心裏想着爸爸媽媽還在家裏等着我,於是快馬加鞭,行前衝去,可誰也沒有想到我居然掉進了工人挖的那個坑裏,心裏頓時就更慌了,眼淚直流更何況掉下時還把腳給崴了,心裏突然想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要像書裏寫的一樣理智地控制突發情況,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於是我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漸漸地我也不哭了,受傷的腳也沒有之前痛了,一心就想着要爬出去,可結果依然失敗告終,我深呼吸一口氣,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對着坑口大聲喊:“救命!”終於在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有人來救我了!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書中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着我,尤其是我的偶像諸葛亮先生,他帶給我了靈感,給我了自信,給我了從“虎口”脱險的機會。

《三國演義》它在我心裏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展示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不敢設想,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用的感受!《三國演義》真的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7

讀三國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當空,在腦之海中,波光閃動。

如果説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個體,主宰了生存機器,如人的行為,那麼,圍繞三國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現在語言中,如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舌戰羣儒、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等;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三國的文化基因也已滲透到很多方面,如遊戲。我是名象棋愛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門藝術,而排局中,三國七子譜招法凌厲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綻放異彩之花。而近來流行的在線象棋遊戲中,以三國事件為背景,從桃園結義開始,到三國一統,竟有120局的精彩紛呈的闖關排局,為這個遊戲增添了更吸引人的樂趣。其實,何止象棋,經典的華容道遊戲,也是出自於三國的文化基因。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很多戰役,講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紛呈。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怪誕的故事,這個怪誕的故事是這樣的:

異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異常,但懷異能,以一敵百,無人能勝之。非常人奴役眾人,眾人寒餒傷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頭昏眼花,飢寒難耐,遂壯膽諫於非常人曰:尊駕異能無限,世上無人能敵;然若尊駕之左右手互搏,當為終極之戰,可否讓吾等一開眼?非常人正自無聊,聞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纏鬥,塵煙四起;且愈鬥愈烈;須臾非常人一分為二,仍纏鬥不休;然體形亦減五分。少傾再分為四,體形亦各減一半;未幾再分為八,直至蹤跡皆不可覓。

眾人大喜,皆贊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滿四海,智服八方;據正史載錄:共勇當萬眾,力可撥山,後挺身為民除害,勇鬥非常人。苦戰十天十夜,不分勝負。正當力盡之時,有慧星襲過,為其注異能;英雄遂一擊將非常人打得灰飛煙滅,換得萬世昌平。

這個故事怪誕吧!不過,説不定,這個故事也有一點道理。我有時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點點創建的呢?我們雖然是普通人,難道三國中的'各路豪傑生來就是英雄?難道我們的後人在寫我們當代的光輝事蹟時,人物不是我們中的一員?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8

假期,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過之後我受益匪淺。

“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活賽神仙。”同學們猜一猜是書中的哪個人?是的,他就是諸葛亮,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憑着出色的才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提到諸葛亮,他那膽識過人、臨危不亂、深謀遠慮的形象便浮現在人們的眼前:舌戰羣儒——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羣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説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借東風——諸葛亮登上七星壇,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乘着濃濃霧氣“草船借箭”,騙過了曹;空城計——馬謖失街亭,孔明撤退不及,被迫使用空城計。聽聞司馬懿大兵來到,身邊的人“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手足無措”,諸葛亮卻“手搖羽扇,捻鬚一笑”……同時,《孔明空城之計》這一章諸葛亮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輕搖羽扇,説:“一個人只有做事小心,謹慎,才有成功的機會。”因為,我以前就沒能做到“謹慎”二字。

有一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我愉快地去上國際象棋課。一路上,我像一隻快樂的喜鵲嘰嘰喳喳説個不停。到了上課的時候,我也沒有剎住閘,仍舊和同學你一言,我一語地聊了起來。老師看到後,示意了我一下,可是我並沒有放在心上。我仍然和剛才那位同學悄悄地説着,哪知這一切全部被爸爸看見了,回到家後,爸爸沉着臉,嚴肅地説:“到我身邊來!”我戰戰兢兢來到爸爸身邊,他接着説道:“今天上課有沒有做錯什麼呀?”我紅着臉,低下了頭,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然後,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做什麼事,説什麼話都要分清場合,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該做,你應該分清場合,只有做到謹慎做事才有可能學有所成。”

爸爸的告誡也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定要謹慎,説話做事必須要符合時間、地點,否則既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不快樂。難怪清朝康熙皇帝曾説:“一事不謹,即貽四海之憂;一念不慎,即貽百年之患。”

法國大作家雨果説過:“謹慎是智慧的長子。”今後,我要史為誡,以諸葛亮為榜樣,做一個謹言慎行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想到三國演義,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這經典的開篇詞。好一個“是非成敗轉頭空”,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詮釋了多麼深刻的一個道理啊。

三國演義以三絕為特色:智絕,奸絕,義絕。

智絕毋庸置疑便是諸葛亮了,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試問三國中難道還有人的智慧可以超越他嗎?

我們也應該去學習諸葛亮的智慧,但我們要學的並不是他的兵法,畢竟這在現代社會已經毫無用處了,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方法,要學習他去巧用天時地利人和。不管做什麼事,人和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成功的實施一個方案。反之,要是人不和,不管你這個方案是多麼完美無瑕,沒有人願意實施,一切也都白搭。

至於“奸絕”是誰,不用我説,大家也肯定都已經心裏有數了。沒錯,那就是曹操。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經典名言,也是曹操的處世之道,呂伯奢是曹操祖父曹嵩之結義兄弟,該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後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殺。後得到中牟縣令陳宮的鼎力相助。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呂伯奢家。見故人之子來到,呂伯自然喜出望外,趕緊去買酒,並讓家人殺豬招待曹操一行。而曹操在屋子裏聽到磨刀的嚯嚯生,以為呂家起了歹心,於是就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後來看見被縛住的豬才知道錯殺好人,於是與陳宮倉皇出逃,在路上遇到外出打酒的呂伯奢,便將錯就錯的殺死了呂伯奢,陳宮大驚,責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卻説出了他的處世格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以説曹操是奸絕。

義絕是是我影響最深刻的一絕,義絕以關羽為代表。而最能體現關羽義絕的事件便是千里走單騎。關羽雖然投降曹操,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當他得知自己大哥劉備的消息後,就不辭而別。由於關羽的離開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曹操的部下們一路上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關隘,斬曹操六員大將,東嶺關殺孔秀;洛陽城殺韓福;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佔的古城外殺蔡陽。最終和劉備相會。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要像關羽一樣重情義,不為利益所誘惑,無論如何也不出賣自己的朋友,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夠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

總而言之,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有許多人物的性格都非常值得學習,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這個寒假重讀《三國演義》,仍舊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10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歎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説説曹操這個人物。曹操是十分奸詐的人。他誤殺了好人,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自然會遭到報應。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

與曹操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熱愛百姓。劉備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受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呂韋和郭嘉,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脱險。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説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這本書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前面對龐統這個外人,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他卻不聽,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説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因為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他不貪財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若不是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和孟達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鉅著——《三國演義》。讀着這本書,“啃”着這些文字,就像是時光倒流,我彷彿又回到了那三國鼎立的世界。我彷彿看到“三英戰呂布”的精彩場面,又彷彿看到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的那顆誠心……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慧永遠都會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這種例子舉不勝數。書中雖然把諸葛亮和龐統神化了,但卻不能改變歷史:水鏡先生説,卧龍、鳳雛,二者皆得,就可安天下,但事實卻安不了天下。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聽從謀士的計策,就不會被狡詐的曹操吊死在白門樓之上。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跟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斬呢?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三個國家的興衰更替,現在讓我們來談談這些國家。魏國,曾經威風一時;蜀國,曾經功成不居;吳國,曾經稱霸江東。這麼看來,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如果説曹操統治的魏國在三國裏是智謀最強的,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他們倆都有自己最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雖然他們都很有才能,但我認為都不如諸葛亮。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羣的國度,能算得上有謀略的人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統領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敗。

三國中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着。我們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正如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我愛三國中人們身上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那些愛國之士(熱血男兒)骨子裏所擁有的堅貞不屈!願經過無數人的辛勤勞作之後,這片土地會更美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12

提起曹操,人們腦海裏便會浮現出一張這樣的京劇臉譜:水白底,上鈎青紋,眉心紅點,典型的奸詐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我以為,曹操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

英雄表現一:治世之能臣

人們之所以認為曹操“奸”,是因為它“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在我眼中,這只是他在亂世中的英雄所為。眾所周知,漢獻帝軟弱無能,東漢後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後,採用嚴格的法律法規,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此外,他唯才是舉,廉潔奉公,社會風氣日益好轉。在此基礎上,他實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如屯田制,户調製等,不僅很快地恢復了農業,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還有效地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試問,若無曹操的“強硬”,何以平天下?連毛主席都曾經説過:“曹操是白臉奸臣,那是封建正統制造的冤案,這個案要翻”。儘管曹操權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終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孫權派使者向曹操稱臣,並勸他做皇帝。但曹操將其書信給羣臣看,説“是兒欲據吾著爐火上耶!”羣臣也乘機勸他,但是他卻説“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足見其為人真摯,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實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現二:亂世之奇才

“説曹操曹操到”,其實説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僅是一位能臣,還是一位軍事奇才。官渡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操之軍事之才在戰役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是袁紹。當時,袁紹後方穩固,兵精糧足;而曹操處於四戰區域,兵殘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懼。面對袁紹大軍的白馬之圍,他親自上陣。用計佯攻,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調轉方向,打得袁軍措手不及,曹操初戰得勝。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持久戰中,曹操處境極為困難。袁軍作高櫓,起土山,挖地道,無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等法破解。最終決定勝局的戰役是烏巢之戰。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曹操,獻計偷襲。曹操在分析了形勢後,果斷地採納意見,最後打敗袁紹。想想看,許攸可是袁紹的人吶,曹操的膽識和用人,真讓人歎為觀止。縱觀官渡之戰,曹操雖身處劣勢,但他有膽,有謀,有文,有武,不愧為“非常之人”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本三國演義,一羣英雄人物。我獨愛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有膽,有謀,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13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同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實在他仍是同心用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刻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往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歸往,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動靜,便不知千里萬里去投。我以為雖降了敵,但最後仍是歸來了,他不但衷冬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嚴,周瑜的氣量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假如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以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曉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丟臉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餬口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假如一個人把現實餬口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假如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您,而且又在您背後指指點點,您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您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乏其人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往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14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每讀《三國》,那羣雄紛爭的亂世硝煙,似乎就瀰漫在我的眼前。每次都要讀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段才算滿意。雖説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幾遍,每次重讀都因有新的收穫而忍不住大呼“過癮”!

在這一百二十回的篇章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玄德三顧茅廬》那篇。顯然,在這章,劉備才是主角。他先後三次請諸葛先生出山,每次都誠心誠意,後來終於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隨劉備出山,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本章之中,我看到的不僅是劉備的求賢若渴、待人真誠,更感受到了諸葛亮的兩種智慧,兩種讓他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古代軍事歷史傳奇的智慧。

第一種智慧叫做抓住並選擇機遇。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四塊木頭,它們分別遇到了三個人,農夫木匠和雕刻家。第一塊木頭沒有和任何人走,因為他不知道跟誰走更好,結果腐爛了。後來,跟農夫走的被當成了木柴燒了。跟木匠走的成為了傢俱,為他人服務。跟雕塑家走的,成為價值連城的精美工藝品。如果孔明沒有抓住機遇,有可能是良駒遇不到伯樂而成不了千里馬。在劉備請他出山之前,曹操也曾請過諸葛亮出山。我想,諸葛亮沒有答應曹操的原因,恐怕不止是因為曹操沒有誠意,應該是諸葛亮權衡利弊後的結果:曹操生性多疑,日後不一定能容得他。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想必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種智慧叫做堅持與等待。諸葛亮一身的本事,卻遲遲不得施展。內心的焦急從他自號“卧龍”就能體會出來。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虛度光陰。而是在伯樂還會到來之前,一邊等待,一邊苦讀兵書,鑽研兵法,研究天下大事。他本事越來越大,名聲也越傳越遠,最後就像在榆樹羣中的紅衫,在人才濟濟的亂世中脱穎而出,最終被識千里馬的伯樂——劉備看中,並給予重用,成就了他輝煌而又傳奇的一生。

我想,在這兩種智慧中,怎樣“等待”最為重要。在堅持中等待,在等待中不斷進取,在等待不斷充實自己,在等待中不斷積蓄力量,一旦機會來臨,一飛沖天!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高中15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翻開三國演義的序言,迎面而來的12個字為三國定了一個格局。

三國裏梟雄無數,人才輩出,每一個英雄人物都令人佩服不已,但每個人的命運又都令人唏噓。劉備,劉皇叔,相貌不凡,雙手過膝,斜目可觀其耳,待人接物仁德寬厚,左右是關張兩名虎將;長阪坡七進七出的趙雲——趙子龍;謀略有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事的諸葛孔明。然而從羣雄並起、充滿機會的東漢末年,到曹操手握北方大地孫權牢牢割據江東,劉備卻無數次處於危險之中,風雨飄搖,手中連一萬士兵都沒有,身邊仍是關張趙雲這些老根將軍。將近三十年的時光從未動搖放棄,從未心灰意冷,這樣的劉備,如何讓人不佩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曹操——曹阿瞞,年輕時便足智多謀,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當時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説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的軍事才能是劉備和孫權都無法相比的,而曹操的求賢若渴,也是他最令人欣賞的地方。鬼才郭嘉因病逝世時,曹操失聲痛哭,“失去郭嘉我曹操如同失去一臂”,而同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曹操為了選拔人才,打破了封建德行和門第高低任用官吏的制度,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來賢才和他共同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而來。孫權,也是一方雄主,即有着曹操的用人水準和大局觀,又具備劉備的隱忍氣質,其人生軌跡有如勾踐再生一般,也是在危局中生存發展,但能同患難卻不可同富貴,後期不少諸如陸遜這樣人才因其猜忌被逼死或處置,這也是東吳僅能割據一方而不能一統天下的重要原因,令人不禁扼腕歎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讀到最後司馬懿一統三國,我合上書本,不禁感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三國演義》告訴我們的並不僅僅是紛爭,更多的是為人的忠勇、仁厚、豁達以及才智。告訴我們成為曹操一樣的人,擁有劉備的人品,懷有孫權的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