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7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精選5篇)

《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1

《草房子》語言優美、故事情節生動,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草房子》這本長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在油麥地小學的校長家裏的兒子桑桑。文章主要描寫了這位名叫桑桑的淘氣的小男孩小學六年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生活。他所在的學校叫油麻地小學,教室都是用草做的,所以叫做草房子。桑桑和他的家人人是開學不久才調過來的,在這六年小學生活中,桑桑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撼動人心的故事:這一切,既清晰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眼裏。小學中的六年是他接受人生教育的精彩的六年!

桑桑是一個淘氣的小男孩,他喜歡做出一些誇張的事,而這六年的小學的生活卻讓他一生難忘。在這六年中,他經歷了無數感人的故事:同學間天真的友情,他從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嚴,這一切都在他的心裏埋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陸鶴是個長着光光腦袋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叫他"禿鶴",他充滿無助與孤單。被叫"禿鶴"的他常常坐在小鎮水碼頭最低的石階上,望着清澈見底的湖水發呆。但是,他卻憑着自信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誰説沒頭髮就不好看,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對尊嚴的執著堅守上的。可見,孤單、尊嚴的傷害並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藥。

在這本書裏最使我感動的是杜小康。杜小康家本來是當地最富裕的一家,住在油麥地的一間"紅門"裏,他們家幾代都在油麥地經商,是油麥地的當地富人,可就在他爸爸拿了自己家裏所有的錢又去購買一批貨準備繼續經商時,船翻了,他們家破產了。家裏出了事,爸爸又生了病,他不得不在家裏放鴨子,可是鴨子吃了別人家的魚,結果船和鴨子都被養魚人扣押了,後來杜小康只能到學校門口擺地攤了。我真想告訴杜小康的爸爸,勸説他讓兒子繼續上學,只要有了文化,杜小康以後肯定能賺到許多錢。杜小康停了學。懂事的他在停學後儘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維持着生計,在校門口賣東西,沒有一絲卑微的神色,掙錢減輕家裏的負擔。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飽滿地過着每一天。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在富裕時不要浪費,在貧窮時不要卑微,儘自己所能,克服種種困難。學習中要不畏艱難,只有刻苦、勤奮,對生活充滿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草房子》是一個有美好的所在,她讓我們想起温馨、遙遠,想起浪漫的童話。我們走近曹文軒為我們搭的《草房子》時,我們確實被這樣一種不詳的氣息所瀰漫。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寫了離我們已遠去的小學生活,這種看似平常但並不簡單的生活。

我的閲讀,能從《草房子》裏拾到作者敏感的心,我想只有敏感,才能把握這樣如詩的文字。作者不是詩人,卻憑着他對兒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愛創造了文章的詩的世界,我想這也許是《草房子》成功的一條理由吧。

《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2

讀完《草房子》第四章,我結識了一個特別的人——秦大奶奶。

艾地是在油麻地小學西北角最矮小的草房子旁,長滿艾的一片小小的土地。秦大奶奶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她沒兒沒女孤苦伶仃。雖然為她蓋好了新房,但她仍守着她的小草屋和那片艾地。不惜與政府、與學校、甚至與所有人抗爭了十幾年,有時還會像孩子般在學校的苗圃上打滾,她還放出雞、鴨、鵝擾亂整座寧靜的'校園。在人們眼裏,秦大奶奶是個很可惡的老婆子。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固執、倔強,明明有一個更舒適的房子卻怎麼也不肯搬,在我眼中,秦大奶奶簡直是一頭倔驢,她的種種做法也讓我忍無可忍,隨着文章的展現讓我轉變了看法。

在喬喬不小心落水時,秦大奶奶奮不顧身的跳入水中救起喬喬,自己卻奄奄一息。從此以後秦大奶奶跟油麻地小學的師生相處的特別好,這時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完全改變了,原來她是一個可愛善良又十分孤獨的老人。

當讀到故事的結尾時,我的心也隨着桑桑號啕大哭而十分難過。一位善良的老人為了去撈那隻南瓜,永遠的離開了大家,留下的只有散發着特有香氣的艾地和大家對她的思念。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讓我敬佩,讓我感動。

雖然《草房子》這本書我已經全部讀完了,但是那一大片散發香氣的艾草地上,這位特別善良的秦大奶奶,卻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

《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3

《草房子》是一本學校裏的漂流書。我讀了這本書,感受到了書中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

《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軒。這本書講了一個農村--油麻地這個地方發生的一些事情,陸鶴、紙月、白雀、秦大奶奶、杜小康、細馬、温幼菊這些人物之間發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也顯露出了他們本身的性格特點。

在《草房子》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就是第四章艾地了,艾地這一章的主人公是秦大奶奶,她賴着要呆在油麻地小學的那一個角落時,我感到她很可惡,為了那一塊地,賴了那麼長時間,但是在感覺她很可惡的時候,我又覺得她是有苦衷的,因為她和秦大為了有一塊風水好的土地,奮鬥了一生,秦大甚至在擁有了一塊土地後欣慰地死去了。我又覺得她很可憐。在我剛讀完第四章的前半章的時候,我覺得秦大奶奶是一個令人不能同情也不能憎恨的人物。但是讀到了後面:她為了救一個落水的孩子,差點溺水而亡,直到事情發展到她和油麻地小學和平共處,我把之前對她的不好的印象完全消除了,我覺得她的內心其實很善良,只是別人不能理解她的苦衷而誤會她而。到這一章的末尾,秦大奶奶因為油麻地小學一隻掉進水裏的南瓜溺水身亡,全校師生都來為她送行。我讀了這一段文字,很悲痛,因為之前她和油麻地小學的師生都相處得很好,秦大奶奶的內心是善良的,只是她的性格是矛盾的。

我能感受到,秦大奶奶能從以前和油麻地小學對着幹到油麻地小學全校師生來為她送葬,雙方相互之間的態度轉變是很大的,而促使油麻地小學來尊敬秦大奶奶的關鍵因素就是因為她救了那位名叫喬喬的落水的二年級小學生。

這個奇特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其實就像《三字經》中所説的“人之初性本善”一樣,人性本都是善良的,一個人不會隨意去恨一個人,去做出壞事來,人們的內心是善良的,只是別人不容易發現而已,我們不能輕易作出對別人內心品格的評價,秦大奶奶那個包含了執着,單純和善良的內心,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洗刷。

《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4

《草房子》是曹文軒的著作,它共分為九章,其中最讓人難忘的是第四章—艾地。

“艾地”主要是講述一位名叫秦大奶奶的老人,她和她的丈夫用幾十年的辛苦和心血購買了一塊土地,在土地的中央蓋起一幢草房,並以這塊土地為生,然而在秦大奶奶丈夫去世後,政府決定選擇這塊土地作為油麻地小學的校址,拆遷了秦大奶奶的草房,另給秦大奶奶在別處蓋了房,還給她劃了一片小小的土地,但秦大奶奶怎麼也不肯離開這塊土地,當人們堅決把她抬到新房裏後,她弄斷窗櫺,跑到這片土地上,但一切都是面目全非了……

秦大奶奶不停的到處告狀,政府只好在油麻地小學的一角給她蓋了一間小草房,並給他保留一片小小的土地。桑桑就是在這片土地上認識了秦大奶奶,秦大奶奶草房周圍種滿了艾草。她與學校是對立的,還把她養的家禽趕到校園裏,干擾了正常的課堂秩序,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大家對她的行為都感到非常的厭惡,又決定讓她搬離油麻地小學,在別處給她蓋了房,秦大奶奶雖然很傷心,但她卻沒有做出任何的掙扎,只是在夜晚來臨時,她又悄悄地躺倒艾地上,桑桑發現這一情況,並報告給了父親,這樣來回折騰幾次,校長終於在學校西北角給秦大奶奶搭了臨時窩棚。

自從喬喬落水被秦大奶奶救起後,大家對她的看發突然轉變,奶奶也變得柔和起來,熱愛學校裏的一切,喜歡與孩子們在一起,人們都重視秦大奶奶的一切,最後秦大奶奶為了學校裏種的南瓜而落入河中,喪失了生命。

秦大奶奶的一生是悽苦的,她有自己的想法,人們總是不能理解她,但在最後的日子裏老人的生活是幸福而又美滿的,也得到大家的敬重。

希望老人在身後的日子裏過得幸福、美滿!

《草房子》第四章讀後感5

這幾天,我讀完了《草房子》這本書,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六年難忘的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有催人淚下的撼動人心的故事。

這本書有九章,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第四章:艾地,這一章講了秦大奶奶在油麻地小學有一棟房子,大人們都覺得秦大奶奶很可惡,小孩們都很害怕秦大奶奶,但桑桑不怕,還去和秦大奶奶聊天,慢慢地,秦大奶奶和大家慢慢和諧起來了,還救了不慎落水的喬喬,自己卻差點和死神一起離開。沒過多長時間,秦大奶奶又為了救一個油麻地的南瓜,而溺水而亡了。

秦大奶奶這種為了救別人自己卻犧牲的精神很是令人感動,而且秦大奶奶是為了一個南瓜,自己犧牲的,她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我看前面的時候都很不喜歡她,但她救小女孩、南瓜的事,令我深受感動,我便覺得秦大奶奶“搗亂”是有自己的苦衷的:自己辛苦勞動買的地,卻要成為一棟學校,所以我希望那些大人們可以理解理解秦大奶奶。

我們要多理解他人,幫助他人,世界才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