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通用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通用7篇)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1

《真假美猴王》出自於神魔小説《西遊記》,是其中一個經典的典故。它説的是悟空因為把幾個土匪殺死而被師父逐出師門,而由六耳獼猴假扮的孫悟空又乘虛而入,妄圖偷走聖經自己去西天取經。最終,在真孫悟空以及眾神仙的幫助下,六耳獼猴被如來佛祖繩之以法,師徒二人也就再一次重歸於好。

通過閲讀,我認為唐僧是一個沒有用正確的角度看待事情的人,悟空助他除妖,他都不領情,還一味的認為是悟空殺人不眨眼,連百姓的生命也不放過。

在文章當中,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唐僧趕走悟空的那一段。雖説悟空對師父的做法感到十分的不滿,但他寧可被師父念緊箍咒也不肯離開師父,非要護送師父去取經,而不分青紅皂白的唐僧卻聽從了八戒的胡話硬生生地趕走了悟空。

讀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多方面的去思考問題,要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2

今日我讀了《真假美猴王大斗法》。這個故事講述了孫悟空因為打死了搶到被唐僧趕走,於是來到了南海向觀音哭訴。此刻,八戒和沙僧去化齋,唐僧遇到了悟空遭遇不測。救醒了師傅後,沙僧去找悟空算賬,但他哪是孫悟空的對手?於是去找觀音菩薩説理,卻發現又有一個孫悟空,之後得知了事情經過後,悟空和假美猴王一向打到如來佛面前,假美猴王被識破後不得不現出原形——六耳獼猴被打死。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六耳獼猴趁悟空被趕走,搶了包袱,還妄圖自我去取經,並且強佔了水簾洞和花果山,真的是太壞了。最終到雷音寺一眼被識破了,還做夢想去取經呢!結果就是被悟空打死。

六耳獼猴不應當這樣做,我們要做誠實的好孩子,不能説謊。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3

《西遊記》裏有這麼一段,説的是真悟空身邊蹦出個假悟空,假悟空道行甚高,把真悟空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模仿得惟妙惟肖,旁人難分彼此。於是二人來到唐僧面前,唐僧看看這個悟空,分明是自我的徒兒;看看那一個,分明也是。不知如何是好,生怕認錯了徒弟,雙手合十,無能為力。二人又相求於觀音,觀音看二人都像是自我苦心扶植的那個悟空,一時沒了主意,揮揮手,愛莫能助。二人又來到地藏菩薩殿下,菩薩有一神物喚作地聽,能辨世間萬物,可是地聽伏耳貼地聽完之後卻搖了搖頭。最終二人還是來到了如來佛祖面前,如來眨一眨眼就辨出了真偽。

為什麼唐僧不能辨出哪個是他朝夕相處的徒兒呢?問題可能出在彼此朝夕相處感情親切相依為命上。觀音心心念念栽培悟空,地藏菩薩與悟空私交不淺,他們都有所偏向,有所顧忌,生怕認錯了害了真悟空,也就影響了正確的認識和確定力。如來能分辨清楚,毫不含糊,可是如來不是人,他是佛,無愛無憎,不存在感情親疏的問題。人不可能做到如此,活着的人就要食人間煙火,就要有七情六慾,認知上會出現偏差,確定事物就不能無所顧忌。以《韓非子》裏“智子疑鄰”這個故事為例,同樣是正確的預見,那個富人心裏已經認定鄰人是賊,卻根本不懷疑兒子是不是監守自盜,只是一味地認為兒子聰明。僅僅因為兒子是兒子,在情感上已經先入為主。應對與自我親近的人,總是往對其有利的方面推想,當然也根本不願意相信對方是不是有可能作出對自我不利的事。於是在同等條件下,感情親密一些的便自然而然佔了上風,疏遠一些的便處於劣勢,這大概是很多人的共性吧。

若要一個人確定事物像如來一樣不偏不倚,不受感情親疏因素的干擾,怕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情。所以當年才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斬是斬了,諸葛亮做得沒有如來那麼瀟灑,痛哭流涕地送馬謖上路,因為他不是佛。但也沒有像那個富人一樣,與馬謖深厚的感情並沒有影響他對問題的確定。他做到了“執法如山”。

作為人,在情感上有親有疏在所難免。不能否認,在很多時候,對於一個人的愛憎經常左右着我們的確定力。我們雖然難以做到如來的毫不偏差,無愛無憎,也不能像那個富人那樣讓感情親疏左右自我的認知。所以學學諸葛先生,關鍵並不在於情感的親疏在主觀上是否影響了你,而在於如何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儘量客觀地去看待事物和確定問題。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4

今日,我翻開了西遊記這本書,我看到了《真假美猴王》這一篇。看完後我好想進去讓唐僧認出真的悟空呀!

故事是從那裏説起:師徒四人繼續向西走去,師徒四人越走越累,便在一個大石頭邊上休息了一會兒。師傅讓悟空去找水喝。六耳獼猴趁着悟空走了,便假扮悟空,把唐僧的行李和碗都拿走了。唐僧誤以為真的是悟空乾的,便立刻讓八戒和沙僧牽着馬走。可剛走不到幾步,那六耳獼猴立刻來到唐僧面前,擋住了他的去路,並把他們帶到了水簾洞。之後真的悟空找到了那裏,並和六耳獼猴一隻爭鬥,到了如來佛那裏,才把六耳獼猴給收了。

嗨!唐僧真是是非不分,就是假悟空,也要試探。不能就這樣怪最真的悟空,這樣就太不公平了,悟空什麼也沒幹,而是好心去給師傅找水,就這,師傅還念緊箍咒,還趕走他。我真替悟空打抱不平!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5

我喜歡看書,今日我去了一個圖書館,那裏有很多書,看得我眼花繚亂。你明白這個圖書館在哪裏嗎?告訴你吧,它就是北京中小學生數字圖書館,這個網絡圖書館中天文、地理、軍事、文藝……種類十分多。我再次讀了我最喜歡的《西遊記》。

其中《真假美猴王》故事主要描述一隻猴子變成孫悟空的樣貌打傷師父、搶走行李、佔領花果山。孫悟空和他找了觀音、玉皇大帝和師父,他們都沒有分辨出來。最終他們去找如來,如來説:“六耳彌猴最擅長模仿和變化,明白許多東西的品性,與悟空聲音和相貌相同的僅有六耳彌猴了。”假悟空現出原形,被真悟空打死,真假美猴王大戰最終結束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撒謊騙人,否則只會害了自我。在學習上也是一樣,不要像那隻“六耳獼猴”,要紮紮實實的掌握知識,學習本領,只要一心一意的做事情,就必須會成功的。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6

我讀完了《西遊記》之《真假美猴王》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走到一座高山裏,有個妖怪變成一個假悟空,兩個悟空(真和假)誰也分辨不出來,如來佛祖最後分辨了出來。

我讀完這個故事後,我深受啟發,懂得了這樣的一個道理,如果你弄虛作假,就算裝得更誘人,更逼真,最終也會有被別人識破的時候。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你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懂裝懂,到考試的時候一塌糊塗,什麼也不會做。這還讓我想到了在生活裏,比方説,像詐騙、想騙錢的人都是壞蛋,我們不要輕易相信,一定要提高警惕,而且,更不要那種人學習,不要讓那些假的東西來影響我們。

真假美猴王的讀後感7

若要一個人判斷事物像如來一樣不偏不倚,不受感情親疏因素的干擾,怕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情。所以當年才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斬是斬了,諸葛亮做得沒有如來那麼瀟灑,痛哭流涕地送馬謖上路,因為他不是佛。但也沒有像那個富人一樣,與馬謖深厚的感情並沒有影響他對問題的判斷。他做到了“執法如山”。

作為人,在情感上有親有疏在所難免。不能否認,在很多時候,對於一個人的愛憎經常左右着我們的判斷力。我們雖然難以做到如來的毫不偏差,無愛無憎,也不能像那個富人那樣讓感情親疏左右自己的認知。所以學學諸葛先生,關鍵並不在於情感的親疏在主觀上是否影響了你,而在於如何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儘量客觀地去看待事物和判斷問題。